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582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测试题.docx

学年度高一地理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3.对流层中气温出现“下冷上热”的情况,称为“逆温”。

下列哪一现象与逆温有关()

A.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山村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4.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的正确连线是()

A.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大气的反射作用

B.霜冻多出现在早春或晚秋的晴夜﹣﹣大气的散射作用

C.雨后天空格外蓝﹣﹣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D.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感觉凉快﹣﹣大气的反射作用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D.太阳辐射能

6.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冷岛效应”强度与干旱区绿洲湖泊面积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地势高低起伏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8.“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降雨是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

下图为淅江省南部降雨侵蚀力变化图。

完成下列小题。

10.该地降雨侵蚀力6月份达到峰值,主要原因是()

A.受准静止锋影响,降雨集中

B.地势高峻,水流速度快

C.农耕活动使植被覆盖率下降

D.多台风,地表径流量大

11.该地降雨侵蚀力7、8月份较低,与此密切相关的大气活动是()

A.亚洲高压B.亚洲低压

C.副热带高气压D.阿留申低压

12.下面降水类型排序正确的是()

A.台风雨、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B.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锋面雨

C.台风雨、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D.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锋面雨

13.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

下图是“北京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北京4、5月份的直接辐射高于6、7月份,原因是

A.4、5月份太阳高度最大B.4、5月份降水较少

C.4、5月份白昼最长D.4、5月份多沙尘天气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年我国局部地区5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量(单位:

mm)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时段华北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寒潮

C.干旱D.冻害

17.此时段华北地区形成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热少雨

B.冷空气南下,气温大幅度下降

C.大气污染加剧,雾霾频频出现

D.夏季风尚未影响到此,雨带在南方

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8.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

19.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中曲线表示()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21.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D.甲处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牙克石市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冰雪之乡”的美誉,北部的伊图里河镇冬季

最低气温可达—50℃,号称“中国最冷地区”。

“林海雪原”“冰天雪地”吸引了众多游人,变成了牙克石市的“金山银山”。

下图为牙克石市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1)分析伊图里河镇冬季成为“中国最冷地区”的原因。

(2)分析牙克石市积雪厚度大的原因。

(3)有人说“雪原”造就了“林海”,简要说明积雪对森林生长的意义。

(4)若冬季降雪过多,会抑制森林的生长,指出其中的道理。

23.读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理由是____。

(3)若该图所反映的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季节差异,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___(填“冬”或“夏”)季。

(4)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24.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层,B代表_______层。

(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_______,原因_______。

(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________。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

(4)C层中的_____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层,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

25.下图中的水量平衡曲线(图中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而成。

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什么?

简述这种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

(2)试从气压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综合分析B海区盐度高的原因。

(3)分析C海区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低的原因。

 

答案

1.D

2.B

1.在垂直方向上,上下温差越大,空气越易对流运动,大气越不稳定,反之,大气越稳定。

图示时刻,甲地近地面与2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大,大气垂直状况最不稳定;丙地与2500米上空气温相差最小,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故D项正确。

2.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乙区域有湖泊分布,水汽较多,温度较高,则空气密度较小,空气最易上升;当正午时,西部地区的冷空气正好移到乙地上空,空气会强烈对流上升,产生强对流天气,故B项正确。

3.A

本题主要考察逆温的相关知识。

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

冬春时节的早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无风的天气里,常常可以见到烟雾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就向水平方向漂浮起来,弥漫四方,这就是逆温使空气对流受阻,地面的烟雾难以扩散造成的,A正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空气受热上升,B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C错误;“阴雨霏霏,连月不开”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形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D错误。

故选A。

4.D

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是因为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A错误;早春或晚秋的晴夜大气保温作用弱,空气温度下降的快,水汽易凝结形成霜冻,B错误;雨后天空空气清新,大气散射作用强,因此天空看起来格外蓝,C错误;夏季的白天天空多云,大气的反射作用强,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因此感觉凉快,D正确。

故选D。

5.D

6.C

5.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能,D对。

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的能量来源,A错。

地球的重力能是地表径流,降水落向地表的能量来源,B错。

天体之间的引力能是潮汐能的能量来源,C错。

6.图中①的功能的是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

实现此功能的是我国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C对。

长江是地表径流,流向海洋,A错。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错。

我国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D错。

7.B

8.B

9.D

7.

根据材料分析,“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正确;该效应是由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不是由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成,A错误;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误;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误。

故选B。

8.

“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受阻,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正确;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错误;绿洲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误。

故选B。

9.

结合上题分析,“冷岛效应”是由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两者差异越大“冷湖效应”越明显。

读图可知,丁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D正确;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B、C错误。

故选D。

10.A

11.C

1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月份浙江省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侵蚀强度大,故A项正确;浙南地区地形主要为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但不高峻,故B项错误;浙南地区6月农作物正值生长期,植被覆盖率高,故C项错误;6月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相对较弱,故D项错误。

故选A。

11.

浙南地区7、8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因而降雨侵蚀力较低,故C项正确;亚洲高压对浙南的影响主要在冬半年,故A项错误;亚洲低压与阿留申低压对浙南几乎无直接影响,故BD项错误。

故选C。

12.C

读图可知,第一幅图中气流旋转上升,应为气旋雨,台风雨属于气旋雨;第二幅图中气流膨胀上升,应为对流雨;第三幅图表示气流受地形阻挡,沿山坡上升而成云致雨,应为地形雨;第四幅图表示冷暖气团相遇,暖气流沿锋面抬升而成云致雨,应为锋面雨。

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B

4-5月份是北京的春季,降水较少,而6-7月份为北京的夏季,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选B。

6月份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春多沙尘天气。

14.C

15.C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4.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③,C对。

①、②、④都是由低压吹向高压区,A、B、D错。

15.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中,③所在地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风力最大的是③,C对。

其它点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弱,A、B、D错。

16.C

17.D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16.

根据材料可知,该年5月中旬至7月上旬,降水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而华北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故此时段华北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C项正确。

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和冻害多发生在冬春季节,ABD错误。

17.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段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为干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较弱,雨带尚未移动到此,D正确。

5-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主要控制长江以南地区,影响不到华北,A错误。

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相遇易出现降水,B错误。

大气污染与干旱没有关系,C错。

18.C

19.C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主要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重视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18.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所以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日温差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19.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0.B

21.B

20.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由纵坐标可读出该曲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在8-18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分布高度,B正确。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海拔高度为20-55km;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升高。

图示信息没有体现,因此ABC错误。

故选B。

21.本题考查对流层的特点。

同一纬度,乙处位于对流层顶或者平流层下部,离直接热源较远,所以乙处气温低于甲处,A错误;地面是对流层的热量和水汽来源,海拔越低水汽和热量越充足,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B正确;甲处在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在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D错误。

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22.

(1)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山地地形,地势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冷空气势力强;冬季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高。

(2)位于大兴安岭冬季迎风坡,降雪丰富;冬季气温低,积雪时间长;地势起伏小;森林茂密,积雪融化慢。

(3)冬季积雪覆盖,对地表起保温作用,保护林木根系;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湿润,促进森林生长。

(4)积雪过多,会压断林木枝杈;春季积雪时间长,林木生长季节缩短(春季气温较低,森林生长较慢)。

详解:

(1)读图可知,牙克石市纬度较高,且伊图里河镇在牙克石市的北端,纬度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图中显示,伊图里河镇为高原山地地形,地势较高;伊图里河镇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直接面临亚洲高压,距冬季风源地近,寒冷气流势力强;材料信息表明,牙克石市素有“冰雪之乡”的美誉,冬季积雪覆盖,地表反射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伊图里河镇冬季成为“中国最冷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积雪厚度与纬度、降水、气温、坡度坡向等因素有关。

图中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大兴安岭西侧,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导致降雪较丰富;材料信息表明,牙克石市最低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低,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积雪时间长,积雪厚度大;图中显示,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小,容易积雪,因此积雪厚度大;材料信息表明,素有“中国森林工业之都”,具有“林海雪原”的景观,表明牙克石市森林茂密,积雪融化较慢,因此积雪厚度大。

(3)冬季积雪覆盖,使得寒冷气流不能直接影响地表,而且使得地面能量很难散失,因此对地表起保温作用,保护林木根系,有利于森林生长;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积雪融水渗入土壤,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从而促进森林生长。

因此“雪原”造就了“林海”。

(4)若冬季降雪过多,树冠上积雪厚度过大,会压断林木枝杈,损坏树木,从而抑制森林生长;若冬季降雪过多,会使得积雪过厚,春季融化较慢,地表积雪时间延长,从而缩短林木生长季节,不利于森林生长;若冬季降雪过多,会使得积雪过厚,春季融化时间过长,导致春季气温较低,森林生长较慢,从而抑制森林生长。

23.

(1)b 近地面大气密度大

(2)C C处位于高空等压面下方(或C处等压面向上凸)

(3)夏

(4)如图箭头所示。

本大题以北半球某沿海地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等压面判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近地面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高空空气密度变小,气压较低,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图中显示,近地面等压面b海拔较低,高空等压面a海拔较高,故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b,理由是b在近地面等压面下方,近地面大气密度大。

(2)海拔越低,地面大气密度越大,往往气压越高。

读图可知,C处位于高空等压面a之下,气压应高于等压面a的气压值,D处位于高空等压面a之上,气压应低于等压面a的气压值,故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C。

或者根据等压面的形态进行判断,C、D位于同一水平面上,C处等压面向上凸起,表示气压比两侧高,D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表示气压比两侧低,因此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C。

(3)读近地面等压面b的形态可知,与海洋相比,陆地上的气压低于海洋,表示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从而形成低气压,陆地比海洋气温高的季节应是夏季。

(4)读图可知,近地面A处为低气压,气流应上升,B处为高气压,气流应下沉,近地面气流从B处流向A处,高空C处为高气压,D为低气压,气流应从C处流向D处。

由此可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图见答案。

24.对流层平流层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电离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汽,且空气以上下对流运动为主,容易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分别为: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气流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全部集中在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依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适合飞机长时间飞行.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

(1)A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是降低的,故判断为对流层,B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是升高的,故判断为平流层。

(2)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的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3)平流层的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该层适合飞机高空飞行.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原因是依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4)据图可知,C层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中的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5)因为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5.

(1)负相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量平衡值小,盐度高,反之,水量平衡值大,盐度低。

(2)B海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C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大,陆上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南半球同纬度则以海洋为主。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曲线图的判读,再分析影响盐度高低的原因。

详解:

(1)由图看出,在水量平衡数值低的地区,海水的盐度高,在水量平衡数值高的地区,海水的盐度低,因此二者是呈负相关的关系。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低。

(2)由图看出,B海域的盐度较高,B海区位于副热带,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由图可看出C海区位于北半球70°N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包围着北冰洋,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陆地上有著名的俄罗斯三大河流和加拿大的马更些河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而南半球该纬度以海洋为主,也就无淡水注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