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612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docx

新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文档

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版本:

苏教版

课题:

单元备课,《“超级球迷”邓小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虎门销烟》,习作5,练习5

课型:

新授

课时:

10课时

教材起始页:

P66—679

第五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赞颂伟大人物和民族精神的,由三篇课文、习作5、练习5组成。

《超级球迷”邓小平》用几个具体事例讲述了邓小平爷爷一生对足球的痴迷。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

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虎门销烟》记叙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事件的经过,歌颂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

习作5教会学生怎样写好自己熟悉的人,除了写外貌,还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爱好。

练习5教会学生一些与足球相关的知识,积累四字词语,练习写好字形修长的字,介绍自己特殊的“小伙伴”。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同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4.体会环境、动作、语言描写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单元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2.体会环境、动作、语言描写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单元教学建议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

《“超级球迷”邓小平》            2课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课时

《虎门销烟》            2课时

习作5            2课时

练习5            2课时

第15课“超级球迷”邓小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邓、赛、丧、某、厌、退、录、嘱、托”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邓小平四件与足球有关的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邓、赛、丧、某、厌、退、录、嘱、托”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教具准备:

邓小平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

歌曲中所唱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你们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

(教师课前布置任务,了解邓小平爷爷的事迹;课上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这一任务的准备情况。

师:

课件出示人物简介,图片资料。

(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师: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超级球迷”邓小平》,更进一步去了解邓小平爷爷吧!

教师板书课题:

“超级球迷”邓小平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

扫读。

(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

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

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

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

(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指名读。

生:

“超”应读“chāo”,不要读成“cāo”。

生:

“偿、锋”是后鼻音。

生:

“俭、坦、瘾”是前鼻音。

出示词语“勤工俭学、如愿以偿、百看不厌、情不自禁、殷殷期盼、深深嘱托”

指名读词。

理解词语“情不自禁”的意思。

生:

情不自禁:

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2.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卡片“邓、赛、丧、某、厌、退、录、嘱、托”

生:

“赛”下面是“贝”不是“见”。

生:

“丧”的笔顺是横、竖、点、撇、横、竖提、撇、捺。

生:

“厌”不要忘记里面的一点。

生:

“录”下面不是“水”。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本课生字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的。

(指导读准字音,如“惹、徐”,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3.了解邓小平四件与足球有关的事情。

课前准备:

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展示技能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请每位学生学生说说你的体育爱好有什么?

生:

我喜欢足球。

生:

我喜欢篮球。

……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这是邓小平爷爷说的话。

“生平”说明了什么?

“生平”是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一辈子的意思。

这个词点明了题目中的“超级球迷”。

生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

2.学习2-5自然段。

(1)“勤工俭学”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生:

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说明邓小平爷爷生活条件差,但是很勤劳。

教师板书:

勤工俭学

生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

(2)没有钱,看球赛他是怎样做的呢?

“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

把衣服当了换钱,就行了。

就有钱买票了,买了票就能够看足球比赛了。

这句哈中充分的说明了邓小平对足球的喜爱。

教师板书:

衣服换钱看球赛

学生朗读课文。

指名读。

指导朗读:

语速稍缓,反问句读降调。

(3)课件出示“新中国成立后,小平爷爷是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常客。

”作者从哪一方面介绍说明的?

(通过国家足球队前锋的回忆表明邓小平对足球的喜爱。

)教师板书:

常客

指名读。

(4)课件出示“小平爷爷对足球比赛百看不厌。

”“百看不厌”说明了小平爷爷对足球的喜爱。

教师板书:

百看不厌

你从“情不自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邓小平爷爷对足球的由衷喜爱。

即使是对球员的鼓励也是处于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并不是可以装出来的。

这个词再次表明了他对足球的喜爱。

(5)小平爷爷退了休对足球比赛更着迷了,从课文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

生:

一场不落。

一时看不了的请人录下来。

教师板书:

一场不落

(看足球看的就是一个过程。

提前知道了结果再看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邓小平爷爷嘱咐工作人员不要提起啊告诉他结果,他要享受看的过程中的快乐。

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球迷对看世界杯的态度。

这里从邓爷爷看足球比赛的态度入手说明了邓爷爷对足球的喜爱。

学生朗读课文。

3.学习最后一段。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你体会到了什么?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老人对祖国足球事业的殷切期望与嘱托。

)教师板书:

喜欢足球心系祖国

最后一自然段和上文的哪一自然段相照应。

文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

最后一自然段和上文的第三自然段相照应。

这样写的目的是不但证明邓小平爷爷是一个超级球迷而且让读者体会到邓小平爷爷的良苦用心。

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自己或周围的人也会对什么入迷吗?

想象哪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日记: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板书设计:

《“超级球迷”邓小平》

勤工俭学衣服换钱看球赛

常客

喜欢足球心系祖国

百看不厌

一场不落

教后反思:

 

第16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龄、樟、稠、衍、制、崇、瞻”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庆、庭、劝、搬、孙、寄、具、质”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龄、樟、稠、衍、制、崇、瞻”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庆、庭、劝、搬、孙、寄、具、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樟树图片)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

生:

樟树。

教师板书:

樟树。

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

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件出示)

2.师边板书边解说:

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

注意“龄”的读音。

教师板书:

宋庆龄。

齐读

3.板书:

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

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

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

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师小结:

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

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

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

完成课题板书: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

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课件出示“龄、樟、稠、衍、制、崇、瞻”

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

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交流:

(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6.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记忆字形,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庆、庭、劝、搬、孙、寄、具、质”

指导书写。

生:

“搬”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在左边,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

“庆、庭、质”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撇要长一些。

生:

“寄、具”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生:

“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2.学生描红。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课前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

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

”(出示:

她不肯,说: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

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

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红笔标注“舍不得”)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教师板书:

生长特点:

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生:

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

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

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

(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

多美的树叶。

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

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

(“无论……总是……”)

师引读:

是啊,无论,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

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齐读第四自然段)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课件出示:

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教师板书: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

(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

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它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

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5.指导背诵。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

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

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课件出示:

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

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

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教师板书:

借物喻人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师板书:

崇敬怀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崇敬怀念)

生长特点:

蓬蓬勃勃

借物喻人:

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教学反思:

 

第17课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

2.、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

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能想象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虎门销烟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倒入,激发兴趣。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我们观看了《鸦片战争》,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你的理由。

(自由发言,说出理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

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次年3月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近两万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

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10月林则徐被革职,不久被发配x疆,垦辟农田。

1849年因病返籍。

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1839年6月3日的一件事情。

教师板书:

虎门销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本课的生词,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

“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

指名读、齐读。

教师正音。

(2)出示词语。

销烟沸腾盐巴收缴销毁响彻咆哮欺侮

指名读词。

(3)理解词语“水泄不通”的意思。

生: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书写指导。

课件出示生字:

“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

生:

“宽”下面是“见”不是“贝”。

生:

“值、搭、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

“史”撇捺要舒展。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滩监督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学生默读后思考、交流:

第一段:

(1)写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

(2-5)虎门销烟的经过;

第三段:

(6)交待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前准备:

虎门销烟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

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

(或提示:

看了录象,我想说。

生:

看了录像,我想说“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我们不能容忍鸦片”。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

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

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销烟。

1.思考: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

生:

值得纪念、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3.读第1和第6自然段:

感悟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壮举”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感受销烟。

(一)精读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课件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教师板书:

人多而广

(3)哪个词体现了人多?

(水泄不通)教师板书:

水泄不通

(4)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你还感受到什么?

(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教师板书:

仪式隆重

(6)哪些词体现了仪式隆重?

(彩旗林立、礼炮轰鸣)教师板书:

彩旗林立

(7)过渡: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2.深入学习第3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