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950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题型对点指导(文言文阅读)学案

文言文阅读部分分值19分,古诗鉴赏11分,名句默写5分,古代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分值一样,都是35分。

从选材上说,近五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而且多选自旧唐书、宋史与明史,多为人物生平履职经历。

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从内容上说,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文言断句题、内容分析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辨清主次信息,并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及论述的道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

采取客观题的形式,试题中设置四个选项,要求“选是”或“选非”。

它是筛选信息题的拓展。

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是断句题,做断句题需要关注语句层次、关注句中主语、关注整齐句式、关注文言虚词、关注固定句式、关注对话形式。

第二道题是文化常识题,从2015年开始,高考文言文阅读连续两年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但考纲并没有明确这一考点,2017年出台的高考新考纲第一次将其作为文言文考点予以明确,估计2018年高考会延续这一题型。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涉及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刑法、音乐典籍等文学文化知识题为近几年考查的重点,这些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

近两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结合日常认知、课堂学习,综合考查古代官制、特定称谓、年号庙号谥号、人事升迁任免等内容,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三道题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本考点是历年高考最稳定的一个题型,2017年高考估计也不会发生变化,会继续沿用这一题型。

内容分析题要求考生必须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词义、句意,梳理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辨清主次信息,并对文章中所阐述的事件、人物品行及论述的道理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

采取客观题的形式,试题中设置四个选项,要求“选是”或“选非”。

它是筛选信息题的拓展。

解答此题的时候需要注意,词意是否故意误解、句意是否故意曲解、语意是否无中生有、时间是否颠倒错位、人物是否张冠李戴、关系是否强加因果。

第四道题目时翻译题,翻译题占到了10分。

翻译题的采分点一般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直译翻译方法要留名、组词、补略、换今。

打好文言基础:

补省略,调语序,明古今,用想象。

翻译题中翻译的句子从试卷的阅读材料中选出,偏重对实词与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以及被动句等)的考查。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落实重点的实词、特殊句式等得分点;意译为辅,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表意清晰准确、表述通顺规范。

实词、虚词等的学习积累不应该再占用大量的时间、耗费过多的精力,应着手翻译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资料。

①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弄清写谁、写什么、为什么写。

分清描述记叙类内容和议论评价性内容。

②逐句翻译,补足省略。

文言文中大量句子存在省略现象,尤其当特别小心主语省略,它决定着人物事迹、精神品格的评价。

③题文对照,排除干扰。

做题时必须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相关内容作比照,力争做到知识点不添、不漏、不改。

明确人物事迹、人物行为、时间、事情因果等方面。

典例一:

(2017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0.A

11.B

12.C

13.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

(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文章信息筛选与内容概括题

高考文言文简答题无论是在题型的设置上,还是考查学生的能力上,都有难度加深和范围扩大化的趋势,可能会成为考生解题过程中比较棘手的一个节点。

但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都要牢记三点:

审清题干、划分层次、规范表述。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掌握好了应对之法,对于文本相关段落理解到位,什么样的难题也都能够迎刃而解。

文言文篇幅虽然没有现代文那么长,但是由于文言言简而意丰,所以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信息量也较大,那么对于特定的指向性问题,如何在全文中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整合概括,就是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方向。

四方略

1.把握选项意思

拆分语意点,弄清语意点之间的关系;注意主语是否承前省略。

2.找到对应原文

准确,全面。

3.精细比对辨析

4.熟悉错项类型

人物混淆、时间错误、地点错误、不同事件混淆、不同事件时间顺序混淆、同一事件不同环节杂糅、语句间逻辑关系错误、概括不当、评析不当、无中生有、遗漏关键词语、忽视语境断章取义、对语言细节(如易望文生义的词语、较为复杂的语言片段)理解不当。

典例二:

(2016高考新课标1卷)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

【答案】

4.B

5.C

6.C

7.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计分点:

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计分点:

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

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这两句,其他的就好断了。

5.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

[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考题完全出自教材。

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

7.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

(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

(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翻译文言语句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文句翻译解题方略

语境理解;逐字推敲。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保持结构。

译出特殊(句式与词语)。

如何确定词语的意思?

联系旧知,组词挑选,联系语境,结合情理。

注意:

①避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弄错主语、漏字致误、误译专名(人名、地名、官职名)。

②不能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指导思想:

严谨,精细。

翻译七法:

语境、添字、换词、保留、删除、补充、调序。

典例三:

(重庆江津长寿巴县等七校高2018届高三上第15周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

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

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估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

卓怒毖曰:

“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叱毖令出,于外斩之。

靖惧诛,奔仙。

仙卒,依扬州刺史陈林。

秭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

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

既至交肚,交肚太守士燮厚加敬待。

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

“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

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

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

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

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

“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

”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

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

及即尊号,策靖曰:

“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

君其勖哉!

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

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

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

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

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

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

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答案】1.C

2.A

3.D

4.

(1)举贬升降天下官员,淘汰清除腐败昏庸之官,提拔举荐怀才失意之士。

(2)你一定要勤勉啊!

持之不倦地布施仁德,以满足我的心意。

【解析】

2.A项,对“从弟”的解释不正确。

“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己的近一些。

对立称谓是从兄。

今世将从弟、从兄合称为从兄弟。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与原文不一致。

由原文“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

‘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

’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

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可知,许靖被任命为“左将军长史”不是由宋仲子举荐的。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