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成果.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251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实践研修成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践研修成果.docx

《实践研修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研修成果.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践研修成果.docx

实践研修成果

实践研修成果模版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

《劳动成果要珍惜》

学科

品德与社会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内容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三课

个人信息

设计者

姓名

单位

郭荣

榆次区郭家堡乡潇河湾小学

1.教材分析

《劳动成果要珍惜》一课是《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在课程设置上是循序渐进的。

1、课标依据: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劳动者是最可爱的人;

(2)知道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受到人民的尊重。

(3)懂得我们的吃穿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教材内容与分析:

《劳动成果要珍惜》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生活要简朴。

通过提示引语引出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

第二部分,要珍惜劳动成果。

通过几幅图,让学生认识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情景,体会劳动者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分析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并与自身联系,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第三部分,多途径实践和体验。

“阅读篇”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格言,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

以“面包的由来”为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通过“实践园”的卖报活动加深感受。

3、教材地位:

本单元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讲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者,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懂得我们的吃穿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学情分析

1、生活实际: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他们受到家庭的宠爱,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各种生活必需品,使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和行为,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急需提高。

2、社会实际:

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及劳动者的歧视、不尊重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学习实际:

学生对“劳动有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的理解有难度;对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俭的判断标准难以把握。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2、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歧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现象和行为是错误的。

3、知道浪费劳动成果的行为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意思,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

2、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尊敬劳动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难点:

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

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4.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著名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指名学生说。

板书课题——《劳动成果要珍惜》,齐声读课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什么是劳动成果?

寻找身边的浪费劳动成果的现象。

2、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及阅读课本P69,懂得什么是劳动果?

3、展示交流

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任务二:

听故事明理

2、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70“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课本P71“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陈毅元帅”等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意思,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

司马光告戒儿子节俭的故事,想:

司马光为什么告戒儿子要节俭?

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陈毅的“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故事,想:

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为什么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从陈毅元帅教育子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展示交流

听了名人故事和同学们的调查报告,那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任务三:

出示“哈哈镜”图:

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穿名牌、找失物、刻桌子、帮家长分担家务)阅读课本P74“阅读篇”。

讨论交流:

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

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

例:

过生日,讲排场;压岁钱买赛车、玩游戏、请客……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三、检测导结

1、反思总结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名人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

(2)、爱观察的你,找找身边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同学,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专题记者。

(3)、爱思考的你,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做是珍惜劳动成果的,告诉大家,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策划员。

5.板书设计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杜绝浪费尊重劳动者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著名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指名学生说。

生:

三个农家妇女在麦子收割过后的土地上,弯腰低头,仔仔细细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的搜寻着,将那些被遗落在田间的麦穗小心翼翼的轻轻拾起。

师: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阅读了李绅的《悯农》,大家齐读,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何感受?

指名学生说。

生:

这首诗是写农民伯伯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主要告诉我们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师: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劳动成果要珍惜》这一课相信大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板书课题——《劳动成果要珍惜》,齐声读题。

2、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3、预期效果:

师:

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1)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2)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3)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对于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什么是劳动成果?

寻找身边的浪费劳动成果的现象。

2、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及阅读课本P69,懂得什么是劳动果?

使学生懂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学生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3、展示交流

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

智慧。

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任务二:

1、任务呈现

听故事明理

2、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70“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课本P71“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陈毅元帅”等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意思,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高尚品德。

司马光告戒儿子节俭的故事,想:

司马光为什么告戒儿子要节俭?

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陈毅的“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的故事,想:

陈毅元帅战功赫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为什么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从陈毅元帅教育子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展示交流

听了名人故事和同学们的调查报告,那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例如:

夏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所以我要—————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警察叔叔都要维持交通秩序,所以我要——————

老师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辛勤工作着,所以我要——————

————————————,所以我要——————

任务三:

1、任务呈现

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学习格言或谚语,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懂得我们的吃穿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自主学习

出示“哈哈镜”图:

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穿名牌、找失物、刻桌子、帮家长分担家务)阅读课本P74“阅读篇”。

3、展示交流

根据班级情况将有关的不良现象提出来讨论。

说说理由,提出整改意见。

例:

过生日,讲排场;压岁钱买赛车、玩游戏、请客……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1)、作为学生,我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在生活上,我们要避免的消费误区是(C)

①与同学进行攀比 ②追求绿色消费 

③进行适度消费④一味追求名牌消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这一看法是(A)

①错误的,因为勤俭节约有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 

②错误的,因为勤俭节约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③错误的,因为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容易走向腐化堕落

④正确的,因为时代不同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经济困难时期必须做到的,现在21世纪就不用提倡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C)

①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②艰苦朴素是革命年代的事,当今社会就不宜提倡了

③追求享受、铺张浪费,可能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

④科学家和地道的农民都是平等的劳动者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1)、爱讲故事的你,讲一讲名人珍惜劳动成果的故事;

(2)、爱观察的你,找找身边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同学,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专题记者。

(3)、爱思考的你,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做是珍惜劳动成果的,告诉大家,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策划员。

7.教学反思

《劳动成果要珍惜》一课是《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在课程设置上是循序渐进的。

教学本课之前,我想一到六年级,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已反复进行多次,学生说起道理来更头头是道,但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令人遗憾。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从行动上做到,应该是本课思考的关键。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实践调查活动应该是身体力行的,在实践活动后进行交流,学生才会有感而发。

再树立榜样,根据学生平常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指导,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课前安排学生先做一次调查“爱观察的你,找找身边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同学,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专题记者”。

我主要预设了三大块的教学活动:

第一板块,我用《拾穗者》作品和学生熟悉的诗歌《悯农》导入,达到了激趣和吸引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在观看图片后,能根据我的介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而此后的“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所有的用品都是通过许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都来之不易。

不管浪费什么,都是对劳动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的交流也比较顺利地展开。

然而,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一直感觉到自己还没有真正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的感受达到我理想的境界。

细细想来,主要原因是在课前谈话时没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大胆地表达。

第二个板块中,我先安排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之后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怎样做才是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呢?

例如:

夏日炎炎,酷热难挡,农民伯伯还在田间劳作,所以我要——————等等,没想到,一个看似平常的设计却把整个课堂激活了。

学生们的参与度一下子就高了,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系列生活实际问题,都摆上了课堂,提出疑难,交流办法,围绕“如何实实在在做到‘珍惜劳动成果’”,学生们相互献计献策。

抓住时机,我出示“哈哈镜”图:

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自己有无以上行为。

顺利进入第三个板块中,此时,再让学生回忆过去自己的行为表现,找找值得改进的地方。

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运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直观、切题,对学生起到了唤起、引导、震撼、教育的作用。

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除了把握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外,特别重视课前准备、调查与课后的生活实际记录。

但实际的操作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

如何近一步创设更平等、易于交流、沟通的氛围?

如何让学生对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体验更深?

而自己语言平缓,激情不够,对学生感染不够;学生有参与,但谈自己触动、感悟的设计少。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充实理论修养,多作课堂磨砺,努力的改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