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662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docx

第二章消费理论1Convertor

第二章

所谓消费者行为(ConsumerBehavior),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利用物品效用的一种经济行为,亦即人们在市场上做出的购买决策和购买活动。

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

由于经济物品的稀缺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以及人们货币收入的有限性,迫使人们在

既定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通过理性选择,把有限的收入在各种消费品之间作最恰

当的配置,以购买到最大效用,尽可能获得最大满足。

这既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

消费理论的基本命题。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或消费者决策时,我们有以下假定:

①每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都是以正确而完备的信息为根据的,消费者了解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需要的性能、满足需要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市场价格和自己在一定期间的货币收入。

②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偏好类型。

③消费者要用他既定的货币收入,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求得最大满足。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第三节收入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收入与价格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

二、效用及其特性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四、效用最大化原则

五、边际效用价值论

六、消费者均衡

一、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论认为,物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算,可以加总,因此,基数效用论有时又称计数效用论。

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其核心概念是边际效用,它强调的是绝对效用。

二、效用及其特性

效用(Utility)是指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性能,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中所得到的满足。

用既是客观现象,又是心理现象,是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主观评价和心理感受。

效用有以下几个特性(点):

❶效用依存于物品自身的客观物质属性,因物品的客观物质属性不同而不同。

物品自身的客观物质属性是物品具有效用的基本条件。

❷效用依存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即物品有无效用、效用大小,以消费者消费此物后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为转移,由人的主观判断决定,并且以消费者对此物存在欲望为前提。

❸物品的效用大小只适合于自我比较,不适合于相互比较。

❹经济学中的效用是中性概念,它本身不包含伦理学意义,与价值判断无关。

即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否具有效用,只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管这一欲望本身的好坏。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

基数效用论把效用分为总效用(TotalUtility—TU)和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MU)。

总效用(TU)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满足总和。

微观经济学通常假定总效用是商品数量的增函数,即总效用随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边际效用(MU)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物品消费所增加(或减少)

的总效用,也就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多(或少)消费一单位物品或服务所引起的总效用或总满足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实际上就是消费的最后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

MU=△TU/△Q

边际效用是一种“心理上的”效用,随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从表3—1和图3—1可见,如果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而对其他物品的消费量不变,则随着他对该物品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虽然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却呈递减的趋势。

就是说,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时,最初一单位物品的效用(边际效用)最大,以后逐渐增加的消费量的效用(边际效用)逐渐递减。

物品消费量与其边际效用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之所以递减,原因在于:

⑴消费者对物品的消费有心理和生理上的限制。

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减弱了,从而边际效用下降。

⑵假设每一种物品有多种用途,且消费者按重要性把各种用途分成若干等级。

当消费者只有1单位某种物品时,作为理性的人,他一定会将该单位物品用于满足自己

最重要的需要;如果有2单位该物品时,他会将其中之一用于第二重要用途上。

以此类推。

所以,一定量的某种物品的后一单位给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总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的边际效用与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负相关,与

消费者对该物品欲望的强度正相关。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➊总效用等于相应的边际效用之和。

在一般情况下,物品消费量增加所引起的总效用变化的趋势是:

先递增,当增加到“饱和点”时(此时,增加一单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零)转而下降,而边际效用总是趋向递减的。

➋当MU>0时,TU递增;当MU<0时,TU递减;当MU=0时,TU达到最大值。

➌由于MU是递减的,所以当TU递增时,以递减的速率递增;当TU递减时,以递增的

速率递减,因而,TU曲线是下凹曲线。

4.货币的边际效用

与商品一样,货币也有效用,其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交换商品的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四、效用最大化原则

消费者花费自己的货币收入去购买各种商品与服务,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1.如果一个消费者连续消费某一种物品,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或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必须是:

MU=0。

此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2.如果一个消费者同时消费多种物品,要想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

使各项开支中每一货币单位(比如1元)购买的物品所具有的边际效用相等。

如果满足不了这

个条件,消费者就会把收入从边际效用较小的物品转移到边际效用较大的物品,一直到1单位货币,无论用于购买何种物品,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时为止。

五、边际效用价值论

Qd

MU

单位货币的

MU(λ=5)

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价格

1

30

5

6.0

2

26

5

5.2

3

22

5

4.4

4

18

5

3.6

表2—4

1.边际效用与价格、需求量的关系

表2—4中,①②两列表明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即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对其

消费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或者说,边际效用与对物品的消费量(需求量)之间反方向变动。

表2—4中,①④两列表明了需求规律的内容,即消费者对某物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反方向

变动。

表2—4中,②④两列表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内容,即消费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价

格(需求价格)由物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物品的价格(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同方向变动。

西方经济学的需求规律,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

MU曲线与D曲线的斜度相

同。

若(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MUm)λ=1,则二条曲线重合为一条曲线。

2.价值反论(ParadoxofValue)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边际)效用大的物品价值大,效用小的物品价值小。

然而,亚当•

斯密在研究中却发现,有些物品的效用很小但价值很大,比如钻石;而有些物品的效用很大

但价值却很小甚至没有价值,比如水。

就是说,价值、价格与效用并不总是一致的。

这就是所谓的“价值反论”。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矛盾,是因为斯密没有区分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

斯密所说的效用指的是总效用,不是边际效用。

实际上,物品的价值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由边际效用决定的。

如果物品的总效用小但边际效用大(如钻石),其价值必然就大;反之,如果物品的总效用大但边际效用小,其价值就必然小。

3.消费者剩余(Consumer′sSurplus)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最高货币额)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货币额)之间的差额,或消费者从某种物品或服务获得的满足,超出他为消费此物品或服务所付出的代价。

这种差额成为消费者的无形节约。

CS(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为什么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往往超过实际支付的价格,以致能获得消费者剩余呢?

为,一方面,按照边际效用价值论,需求价格由MU决定,即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MU。

另一方面,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

这样,在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就形成了一些差额。

这些差额就是消费者获得的消费者剩余。

六、消费者均衡

1.什么是消费者均衡?

所谓消费者均衡,就是指在一定收入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物品所获得的总效用、总满足最大的状态,也就是消费者不再将收入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或转移的状态。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假定:

a.消费者要购买N种商品;

b.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效用和边际效用是已知和既定的;

c.消费者的收入M是既定的,且全部用于购买消费品;

d.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的数量分别为x1,x2,x3,…,xn,它们的价格分别为P1,P2,P3,…,Pn。

如果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取决于各自的边际效用,即

P1=MU1/MUm,P2=MU2/MUm,

P3=MU3/MUm,…,Pn=MUn/Mum消费者既达到了总效用、总满足最大。

ÞMU1/P1=MU2/P2=MU3/P3=…=MUn/Pn=MUm则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最大。

也就是说,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支付每单位货币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若消费者只消费两种物品,则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

MU1/MU2=P1/P2,即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注意:

消费者均衡的约束条件是:

P1x1+P2x2+P3x3+…+Pnxn=M

若MU1/P1<MU2/P2,则减少1的购买量增加2的购买量,直至MU1/P1=MU2/P2;

若MU1/P1>MU2/P2,则增加1的购买量减少2的购买量,直至MU1/P1=MU2/P2;

若MUi/Pi<MUm,则减少i的购买量,直至MUi/Pi=MUm;

若MUi/Pi>MUm,则增加i的购买量,直至MUi/Pi=MUm;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一、序数效用论

二、消费者偏好公理

三、无差异曲线及其特性

四、边际替代率

五、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与物品的替代性

六、消费者均衡

一、序数效用

序数效用(OrdinalUtility)论认为,效用不是数量概念而是次序概念,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各种物品效用水平的相对高低,不能判断效用的绝对水平及其差别。

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方法是无差异曲线分析,其核心概念是边际替代率,它强调相对效用。

基数效用(CardinalUtility)论认为,物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算,可以加总,因此,基数效用论有时又称计数效用论。

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是边际效用分析,其核心概念是边际效用,它强调的是绝对效用。

二、消费者偏好公理

消费者偏好(consumer’spreference)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喜好程度,对可能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

消费者偏好公理主要有:

1.完全性(完备性completeness)指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

2.次序性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强弱和高低是通过消费者的偏好次序来体现的,偏好次序又通过消费者进行实际选择的次序体现出来。

3.传递性(transitivity转移性)若对商品A的偏好大于对商品B的偏好,对商品B的偏好大于对商品C的偏好,则对商品A的偏好肯定大于对商品C的偏好,即A>B>C,则A>C。

一致性(非饱和性)消费者对数量较大的物品或物品组合的偏好,一定大于对数量较小的物品或物品组合的偏好,即若两种物品组合为:

A(x1,y1),B(x2,y2),

当x1>x2,y1>y2时,则A>B;

当x1=x2,y1>y2时,则A>B;

当x1>x2,y1=y2时,则A>B。

三、无差异曲线及其特性

1.无差异表

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强调如何通过各种物品的不同组合,使消费者得到的总

满足水平相等。

为简化起见,现只研究一个消费者仅消费两种(两组)物品的消费行为(两种物

品都可分,数量都可无限变动)。

无差异表(IndifferenceSchedule)是消费者可以获得同等满足的两种物品各种组合的一览表。

如表2—6所示。

表中,两种物品的各种组合,是消费者选择上的无差异组合,即消费者从每种组合中获得的总效用、总满足相同,各

种组合在满足消费者欲望上是无差异的

组合

物品

A

B

C

D

E

F

G

子表a

橘子(x)

0

1

2

3

4

5

6

 

苹果(y)

25

15

10

6

3

2

0

 

子表b

橘子(x)

1

2

3

4

5

6

7

 

苹果(y)

20

15

11

7

4

2

1

 

子表c

橘子(x)

2

3

4

5

6

7

8

 

苹果(y)

28

22

17

12

8

5

3

 

……

橘子(x)

 

 

 

 

 

 

 

 

苹果(y)

 

 

 

 

 

 

 

 

表2—6无差异表

2.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

将无差异表中两种物品各种组合的点描在坐标图上、并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无

差异曲线。

它表示两种(两组)物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效用相同、无差

异。

也就是说,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两种(两组)物品的一种组合。

每种组合给消费者提供的满足程度(总效用)都是相同的。

消费者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动,物品的

组合虽然变化,但获得的满足水平不变,所以,无差异曲线也称“效用等高线”或“等效用线”。

无差异曲线并没有显示出消费者所获得的足(效用)的绝对量,它只是指出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效用)的物品的各种组合,表示消费者对各种物品组合的偏好相同。

消费者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可以任意选择某种物品组合,以获得相同的满足(效用)。

注意:

无差异曲线图形中,纵轴和横轴的变量都是自变量,效用U才是因变量。

3.无差异曲线图

上面所说的只是一条无差异曲线,它代表着某一消费者在一定收入和价格条件下的某一

特定的满足水平。

但在实际上,对于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对(组)物品而言,会有一族无差异

曲线。

所有无差异曲线所构成的图形,称为无差异曲线图或无差异曲线群。

在无差异曲线图

上,不同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满足水平,无差异曲线离原点的距离与其代表的效用水平正

相关。

另外,在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而且在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

间都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4.无差异曲线的性质(特点)

U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且(一般)凸向原点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U在无差异曲线图上,无差异曲线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这表明消费者对满足水平的偏好是无限的。

其中,离原点愈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水平愈高;反之,离原点愈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水平愈低。

满足水平(效用大小)与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的远近正相关。

U在同一平面上,任何一点都在(而且仅仅在唯一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或者说,在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U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两种(两组)物品的边际替代率(MRS)数值为负,且在整条无差异曲线上,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有递减倾向。

四、边际替代率

1.什么是边际替代率?

①边际替代率MRS是对一种物品消费的减少量与对另一种物品消费的增加量的比率或比

值。

如果物品x增加物品y减少,以x替代y,则:

如果物品y增加物品x减少,以y替代x,则:

②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MRS,可

以用过该点对无差异曲线所作的切线的斜率表示。

③边际替代率MRS可以转换成两种(两组)物品的边际效用MU之比。

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

无差异曲线一般凸向原点,左上方较陡直右下方较平坦。

这表示,为维持同等的总满足

水平,消费者获得一种物品(x)的数量越多,他为增加1单位该物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或其

他)物品的数量将越少。

或者说,随着一种物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该物品对另一种(或其他)

物品的边际替代率将下降。

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MRS为什么会递减呢?

假定个别欲望可以满足、各种物品之间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增

加一种物品的数量不能提高另一种物品满足欲望的能力,则随着一种物品(x)数量的增加,

其新增单位满足欲望的能力将逐步下降;而另一物品(y)满足欲望的能力或说消费者对其欲望因其数量的逐渐减少而逐渐上升。

即:

五、消费者均衡

1.预算线

预算线(budgetline)又叫消费可能线(consumptionpossibilityline)、价格线(priceline),是表示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他既定的货币收入购买两种(两组)物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若预算线是直线,则线性预算方程为:

M=x·Px+y·Py

其中,M/Py、Px/Py是常数,Px/Py是其斜率(<0)。

若x=0,则y=M/Py;若y=0,则

x=M/Px。

2.预算线的移动

①平行移动

a.如果物品价格不变,则预算线的斜率不变,货币收入(支出)变动,预算线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者就可以购买更多的物品,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反之,收入(支出)减少,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如果货币收入不变,两种物品的价格同方相同比例变动,则预算线的斜率不变,预算线平行移动。

两种物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不变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减少,预算线平行向左下方移动;反之,两种物品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平行向右上方移动。

②旋转移动(转动)

a.货币收入(支出)不变,一种物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从而价格比率变动,预算线发生转动。

转动的情况是,预算线在价格不变商品轴上那一端不动,在价格变

动商品轴上那一端移动。

若Py不变,Px↑Þ↑,预算线以L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Px↓Þ↓,预算线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2—16(a)所示。

若Px不变,Py↑Þ↓,预算线以B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Py↓Þ↑,预算线以B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b.货币收入不变,两种物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动或同方向不同比例变动,则预算线的两端都移动。

在价格相对提高的商品轴上那一端,预算线向原点方向移动,另一端向远离原点方

向移动。

3.消费者均衡

要考察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必须把消费者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结合起来,而且假定:

⑴消费者偏好既定,即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既定;

⑵消费者的收入(支出)既定;

⑶消费品的价格既定。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

消费者支出一定量货币M购买两种(两组)物品获得满足最大的一点,是无差异曲线图中

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与既定预算线相切的点。

在该点,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两组)商品量,

是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条件下的最大组合量,由此所获得的满足(效用)是最大满足(效用)。

第三节收入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收入与价格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一、货币收入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二、价格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三、斯卢茨基方程式(价格效应)

一、货币收入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1.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curve)

在物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货币收入变动会使预算线平行移动。

当收入增加时,预算线

平行向右上方移动;收入减少时,预算线平行向左下方(原点方向)移动。

预算线的这种平行

移动,就会与无差异曲线图上的其他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新的消费者均衡点。

把这些均衡

点(即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就是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表示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即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各种不同收入水平能够买到的两种(两组)物品的各种组合,也就是消费者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各种均衡消费(需求)量。

如果收入消费曲线向右上方伸展,则表明两种物品都是正常商品,随着收入的提高,对

两种物品的消费量都增加;如果收入消费曲线向后延伸,则表明x是劣等(低档)商品,y是正常商品;如果收入消费曲线向下延伸,则表明y是劣等商品,x是正常商品。

2.恩格尔曲线和恩格尔定律

⑴恩格尔曲线(收入需求曲线)

恩格尔曲线是表示消费者的收入与它在不同物品或(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曲

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项(组)支出与收入(或总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曲线。

恩格尔曲线可以

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实际上,恩格尔曲线是收入消费曲线的投影线。

⑵恩格尔定律

一个家庭收入低,家庭收入或家庭总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生活必需品)的比重大于用于

购买非生活必需品的比重;一个国家经济落后或不发达,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

用于购买食物(生活必需品)的比重大于用于购买非生活必需品的比重;对于同一家庭和同一

国家来说,随着家庭收入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家庭收入或家庭支出中用于食物部分的比重将

下降。

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还可用公式表示: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在图2—20中,EC1所代表的物品的0<R2<1,EC2所代表的物品的R2>1,EC3所代表的物品的R2<0。

根据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恩格尔系数

(Engel’sCoefficient):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贫富程度和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系数值越小,家庭越富有国家越发达;系数值越大,家庭越贫穷国家越不发达。

需要指出的是,还可以用恩格尔系数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物支出/总支出、服饰支出/

总支出、住房支出/总支出、耐用消费品支出/总支出、……),并可进行消费结构的纵向比

较、横向比较。

⑶恩格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a.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只考察收入变动对消费量的影响。

b.“食物支出”有统一的含义,即指的是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支出,在各种收入水平之上,都应该按这种含义所要求的支出量来计量。

⑷运用恩格尔定律分析经济发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考察现代经济中食物支出在收入(总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变动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因

素因素的影响:

a.城市化的影响。

b.食品加工业的影响。

c.饮食业的影响。

d.食物结构变化的影响。

总之,恩格尔定律虽然总的说来被认为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程度、食

品加工、饮食业、食物结构变化的影响,那么,在家庭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食物支出有可能增加,恩格尔系数会增大;如果家庭收入增加,食物支出增加的幅度可能更大,恩格尔系数可能不变甚至上升。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会对食物支出发生重大的影响。

二、价格变动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1.收入不变,两种物品的价格同方相同比例变动——收入效应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两种物品消费量与物品的价格同比例但反方向变动。

2.收入不变,一种物品的价格不变一种物品的价格变动——替代效应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的消费选择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消费者会多消费价格相

对下降的物品,少消费价格相对上升的物品,以前者替代后者。

如果Px不变,Py上升,则消费者增加物品x的消费量减少物品y的消费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