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706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docx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

灵台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复查工作情况汇报

简要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向东进入中原的重镇。

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合作社,1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委会。

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人,有回、汉、藏、满、苗、蒙6个民族。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早在商周时,这里就建有密须国、密国,曾哺育了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鼻祖皇甫谧和唐代名相牛僧儒等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

境内已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古遗迹500多处,出土文物近万件,有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其中省级13处)。

“十五”以来,全县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一些工作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文化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县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目前,县级设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秦剧团、体育中心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13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80%的村有文化室。

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软硬并举、虚实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特色创建,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先后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授予“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了“全省文化先进县”后,全县人民深受启发和鼓舞,创建劲头更大,热情更高,11年来,创建和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事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野外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文化工作会议,制定措施,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各确定了1名县级领导分管文化工作。

先后制定下发《灵台县特色文化名县创建实施规划》、《灵台县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灵台县关于实施灵台主题文化工程的通知》、《灵台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及管理办法》、《灵台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强化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责任。

县委常委会、四大家联席会、政府常务会都定期不定期地研究部署文化工作,解决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先后给县秦剧团调拨了宿办楼,、引进了专业人才,解决了服装道具。

更新添置费、新创剧目排练费,图书馆、博物馆大楼修建专项款和县城景点建设资金不足等实际问题。

每年都把文化工作列入全县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经济社会综合考核指标,县乡签定文化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做为考核工作实绩的内容之一,实行半年督查,年终考核验收,与经济指标一并兑现奖罚,保证了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各乡镇也都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确定分管领导主抓,解决了文化专干短缺、待遇低、文化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保证了乡村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证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在县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财政总支出5%以上,其中业务经费逐年增加。

县财政每年给秦剧团定补经费30万元,每年给县图书馆安排图书购置费2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景点建设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

各乡镇千方百计加大文化经费的投入,文化站业务经费普遍达到了2000-5000元的标准。

(二)、抓队伍建设,提高文化事业管理服务水平。

县上先后组建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辅导交流,提高学术水平。

针对文体局领导班子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状,县政府按照“四化”标准,选配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德才兼备的干部担任文体局正副局长;“三馆”及秦剧团、体育中心、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电影公司均配备了业务精、会管理的中青年干部担任负责人。

县文化馆充实了书画文学创作人员,博物馆配备了专职保卫干事和文博专业人员。

同时,县上始终把文体干部业务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制定业务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特别对“三馆”干部的业务培训实行了目标管理,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把业务能力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县文体局每年还有计划地组织直属文化单位和乡镇文化站的同志赴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全县13个乡镇都选配了政治可靠,作风正派,热爱文化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同志担任文化站长、站干。

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加强人事编制管理,将乡镇文化站长(站干)的工作实绩与报酬挂钩,保证了乡文化专职干部队伍稳定,专职专用。

县乡协调落实了文化站干的报酬待遇,站干工资达到民请教师的标准,村文化室管理人员与村计划生育专干达到同等待遇。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教育,文化系统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普遍增强。

(三)抓硬件建设,不断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

2003年以来,县上累计筹资9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宣传文化中心、皇甫谧大剧院、荆山森林公园、博物馆及皇甫谧文化园、广播电视通达乡镇等10多项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县城文化基础条件,优化了文化生活环境,提升了县域文化品位。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以项目为依托,建设步伐逐年加快。

什字、独店两镇各投资80多万元,分别建成了功能齐全的宣传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朝那镇将宣传文化中心纳入小城镇规划进行建设,投资80万元,已建成文化展室11间,仿古式文化宣传长廊105米,仿古牌坊门1座,硬化文体活动场地2560平方米,安装各类文体活动器材14件,改造办公用房9间,完成了舞台改造装修;百里乡将文化广场和文化站建设工程列入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分三年建成集文化、旅游、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教中心,现已完成投资600多万元;蒲窝乡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集办公、书刊阅览、民间艺术展览、科技培训、木偶戏和秦腔自乐班活动室为一体的乡综合文化站办公楼,维修了露天舞台,硬化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套安装了篮球杆和健身器材。

朝那、百里等乡镇在文化站建设中结合了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品位。

县上在着力抓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内设功能完善,全方位开展活动和开放服务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方案,开展了评估定级前期工作,实施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一乡一站、一村一室”建设工程。

对各乡村站室发展现状、民间艺术人才、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帮扶点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普查登记,摸清了底子,健全了档案,为指导农村文化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依据普查情况,通过定方案、定目标、定人员,积极开展了文化对口帮扶工作。

各乡镇软硬件并举,虚实结合,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建成了一批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村、先进文化社区、村级文化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村级示范书库,培训农村各类文化艺术人才320名。

同时,县上每年组织开展集中性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千台大戏送农村”文艺演出350场(次)。

对已建成的60个农家书屋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对今年拟建的70个农家书屋工程和4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了规划布局、书籍配送等相关准备工作。

(四)、抓文艺创作,文学艺术事业不断繁荣。

紧紧围绕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题材,鼓励社会各界进行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不同门类的创作。

近年来,全县先后有《灵台史话》、《灵台民间故事集》、《灵台古今诗词选》、《金口哨》、《灵台碑林墨迹》、《皇甫谧遗著集》、《皇甫谧研究文集》等30多部文学作品问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累计800余篇;创作大型古装历史剧《皇甫谧》、歌剧《灵台祭天》及《银针记》、《说变》、《伤心泪》、《婆孙情》等三小剧目和歌曲20多个;在县级以上展出书画、摄影、工艺品等艺术作品2000余幅(件)。

县秦剧团新创剧目《天之妖女》在“魅力平凉”全市新创剧目调演中获特等奖,县一中编导的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

同时,为了不断提升我县文艺创作水平,加大对外交流宣传,2007年我们建立了平凉文艺网站灵台网,进一步全方位展现了灵台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宣传了灵台,增强了灵台对外影响力。

(五)、抓活动载体,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普及。

近年来,全县各级积极倡导、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民间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

县上积极组织开展“千台大戏”进农村活动和“2131”电影放映工程,举办全县性大型文体娱乐活动,各乡镇、街道社区采取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庆活动中,邀请演出团体,举办了上档次、高水平的文艺演出,2003年县城文化广场落成庆典和2006′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期间,分别邀请甘肃省“情系陇原艺术团”和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进行了演出,宣传推介了灵台,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

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县性“灵台风情”,“灵台风韵”和“盛世欢歌”广场文化周活动,进行了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综艺、秦腔等各个门类的专场演出,参演人员3500多人,参演节目300多个,这不仅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更大地激发了各类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演出热情,使一些优秀文艺人才和作品脱颖而出。

同时,还组织举办了秧歌、社火调演、文艺晚会、音乐会、秦腔演唱会等大型群文活动40余场次,参加省市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活动18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余次,秦剧团年均演出达到350多场次;先后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性综合体育运动会16次,各类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28次。

(六)、抓制度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切实加强。

我县文化遗产蕴藏深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进一步研究考证,有待推荐报批的省级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近50处。

目前,县博物馆收藏文物7000多件,国家、省、市调展、收藏3000多件。

县博物馆一级藏品有44件,二级藏品441件,三级藏品1166件。

珍贵文物数量多,尤其以西周青铜器著名。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将文物工作“五纳入”的政策规定贯彻于具体行动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保管理网络,落实管护人员和保护经费,并在野外文物保护上狠抓了普查建档、重点保护、群防群管、打击犯罪,在出土和流散文物保护上狠抓了抢救清理、依法收缴、加强征集、鼓励捐献,在馆藏文物管理上狠抓了妥善保管、分类建档、研究陈列,使文物管护连年安全无事故。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我们立足现实全面普查,收集“非遗”线索967条,确定县级保护项目70个。

已将《灵台灯盏头戏》项目逐级申报,被审列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十大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将《皇甫谧针灸术》审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七)、抓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市场进一步繁荣。

我们依托文物资源,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业;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努力发展文化娱乐业;大力扶持、积极发展艺术表演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广播电视服务业;加强协调组织,广泛开展艺术培训业。

全县66个文化产业经营单位432名从业人员,2003年至今全县文化产业累计收入1235万元,从收入效益看,文物复制,书籍销售、工艺装潢、打字、艺术培训、文艺展演等产业收入较好。

去年,我县青铜器工艺品仿制厂仿制馆藏文物西周青铜器5种7类10000多件(套),年内实现纯利润60余万元,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品开发逐年增加,近年开发仿制馆藏文物西周青铜器5种8类10000多件(套),《灵台碑林墨迹》10000套。

皇甫谧遗著集、麦秆画、泥塑、剪纸等文化产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收藏性。

(八)、抓市场整治,文化市场运行规范。

近年来,我县城乡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260余家,其中网吧17家,棋牌娱乐室58家,音像制品经营、图书销售、打字复印等门类188家。

我们坚持“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保证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一是组建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制定了《文化经营许可证审批程序》和《文化市场稽查制度》;设置了监督举报电话和网络监管系统,加大宣传力度。

二是坚持把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结合,把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结合,积极进行市场监管,五年内开展集中整顿36次,常规检查630余次,举办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14次,受理群众投诉38起,切实解决了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棋牌娱乐场所变相赌博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规范了文化行政执法工作,为我县经济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打算:

尽管我们做了一定工作,但与省、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主要是资金短缺,硬件建设投入不足,一些边远山区群众文化活动还不够活跃。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增添措施,全力推进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