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99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六、七章综合测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由于内分泌腺分泌异常,导致人体患巨人症、糖尿病的原因分别是(  )

A.甲状腺、肾上腺B.垂体、胰岛

C.胸腺、垂体D.甲状腺、胰岛

2.小强的妈妈绣十字绣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左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左手,并感觉到疼痛.对上述反射活动分析错误的是()

A.上述反射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

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左手食指的皮肤内

C.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

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3只小狗,甲狗不作处理,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单位:

微克/100毫升血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3

6

2.8

0.1

0.1

5.8

 

A.甲狗在实验中作对照

B.乙狗切除了垂体

C.丙狗切除了甲状腺

D.一段时间后,乙狗发育正常,丙狗生长停滞

4.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D.效应器是被试者的肌肉

5.检查视力时,视力表的“

”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像应是(  )

A.

B.

C.

D.

6.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皮肤的触摸来感受的.都参与盲人“读”懂文章含义的神经中枢是()

A.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B.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

C.触觉中枢和语言中枢D.运动中枢和嗅觉中枢

7.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

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听力的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B.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C.连续用眼lh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近视眼应及时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8.下列关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B.鼓膜接受外界的声波而产生神经冲动

C.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D.神经冲动都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

9.我们坐车外出时,经常会发现即使在我们闭眼休息时,也能感受到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否在上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位于(  )

A.鼓膜和半规管B.前庭和半规管

C.前庭和听小骨D.鼓膜和大脑皮层

10.以下哪种反射与其它三项不同()

A.膝跳反射B.尝梅止渴C.排尿反射D.谈虎色变

1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1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C.其树突长于轴突D.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其上生有许多突起

13.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草履虫游向食物B.植物的根向水生长

C.鱼游向食物D.白细胞吞噬病菌

14.2018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过度消费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D.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

15.下面关于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

B.小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D.语言中枢、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上

16.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

人体的这种活动主要是通过什么调节完成,完成这一过程的结构基础是()

A.激素反射B.激素反射弧

C.神经反射D.神经反射弧

17.根据你具有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然后才感到疼痛,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B.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呆小症、贫血、侏儒症都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

D.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网缠绕而成的,起重吸收作用

18.“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基本的交通规则.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  )

A.复杂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B.复杂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C.简单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

D.简单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触觉中枢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的内容()

A.调查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

B.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C.调查大气污染、水污染的状况

D.调查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情况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20.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酸雨对麦苗生长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配制三种不同酸性程度的酸雨溶液,每天用等量的三种酸雨溶液分别浇灌长势相同的三组麦苗,每组麦苗20株,观察并记录麦苗生长的差别。

要达到实验的探究目的,上述实验需要修改的是,

A.盛放溶液所用的容器大小应一样B.每组所观察的麦苗总数应该用2株

C.应该设置浇灌清水的空白对照组D.观察每组麦苗生长的同学人数应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

2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

绿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烧杯、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组别

A

B

C

实验

步骤

烧杯底部垫上两层滤纸

分别均匀放入颗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各5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置于温暖见光的地方培养

每天向烧杯纱布上喷洒适量的清水,保持种子湿润

每天向烧杯纱布上喷洒等量的废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

不做任何

处理

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有50粒种子萌发

有6粒种子萌发

种子都不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择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每天向A、B烧杯中喷洒的两种液体体积应相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

(2)若要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若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增设D组,除了将D组烧杯置于________环境中,其余条件都应与A组一致。

(3)每组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绿豆种子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

“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

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例)。

评卷人

得分

四、填空题

23.校车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我市教育、交通公路等部门协力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试结合李明同学乘坐校车的经历和反射弧图解(如图所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李明同学发现司机师傅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谨慎驾驶.李明同学和司机师傅在观察时相当于感受器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能形成视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

(2)司机师傅在遇到红灯时会减速刹车.这个过程中,红灯形成的图象信息经_____传导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发出的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导到腿部肌肉,肌肉_____完成了踩刹车的动作.

(3)在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快速刹车时,车上的同学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述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_____的分泌,从而促进了心跳加快,血压生高,血管扩张,由此可以看出在_____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

垂体、甲状腺、胰岛的功能及激素分泌异常的症状如下表:

内分泌腺

功能

激素分泌异常症

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就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甲状腺功能不足会患患呆小症;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胰岛

分泌胰岛素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患糖尿病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体的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的作用、缺乏症。

2.A

【解析】试题分析: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缩手后会感到疼痛,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属于高级神经活动,A符合题意;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左手食指的皮肤内,B不符合题意;、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如缩手反射,所以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C不符合题意;手偶然碰到钉子后,人体发生缩手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

与此同时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D

【解析】试题分析: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的因素都相同,变化的量是实验的变量,这样实验结论才科学合理。

通过分析此实验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不做任何处理,乙、丙分别切除某种内分泌腺,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是实验组。

乙组的小狗生长激素含量过低,切除的是垂体,丙组的小狗甲状腺激素过少,这样甲组与乙组形成对照组,变量是否切除垂体;甲组和丙组是对照组,变量是是否切除甲状腺。

乙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乙组的小狗会生长缓慢,发育正常;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丙组的小狗会发育迟缓,生长停滞。

故选D。

故选:

D.

考点:

本题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

4.A

【解析】

【分析】

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

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

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

【详解】

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A错误;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该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B正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C正确;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反应速度可以用刻度值表示。

5.B

【解析】

【分析】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视觉的形成过程为: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因此B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人眼球中的主要折光结构是晶状体,晶状体的形状像一个凸透镜。

6.C

【解析】试题分析:

味觉中枢与盲人“阅读盲文”无关,A错误;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与盲人“阅读盲文”无关,B错误;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盲文刺激指尖上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来理解盲文,C正确;运动中枢和嗅觉中枢与盲人“阅读盲文”无关,D错误。

考点:

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7.D

【解析】

试题分析:

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A正确;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平时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尽量不用耳机,如果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防止对鼓膜造成危害,B正确;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能预防近视,要做到:

三要、五不看,三要是:

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C正确;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远视眼的物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是错误的,D错误。

考点:

眼的保健;耳的保健。

8.C

【解析】

试题分析:

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在大脑皮层上形成视觉,A错误;

鼓膜接受外界的声波而产生震动,而神经冲动是在耳蜗内产生的,B错误;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其次还受激素调节,C正确;

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脑和脊髓内的神经中枢也能产生神经冲动,因此神经冲动不一定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D错误。

考点:

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过程。

9.B

【解析】

【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详解】

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闭眼坐车时,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及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耳各部分的结构功能。

10.D

【解析】试题分析:

膝跳反射、尝梅止渴排尿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谈虎色变反射与其它三项不同。

考点:

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A正确;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错误;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错误;开发水源、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错误。

考点: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2.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据此解答。

【详解】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B正确。

C、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其中轴突长于树突,C错误。

D、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其上生有许多突起,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3.C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属于应激性,不是反射,A错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的根向水生长不属于反射是应激性,B错误;鱼游向食物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C正确;白细胞吞噬病菌是白细胞的一种生理特性,不属于反射,D错误。

14.A

【解析】

【分析】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实质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详解】

A.外出就餐过度消费,会造成过度浪费,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将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符合题意。

C.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可节约树木和竹子,进而保护植被,符合题意。

D.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可以节约电和水资源,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合理的理念有哪些。

15.B

【解析】

【分析】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平均厚度约2--3毫米,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的总面积有二千二百平方厘米,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些神经纤维把两个大脑半球联系起来,有些神经纤维把大脑和小脑、脑干、脊髓联系起来。

【详解】

A、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A正确。

B、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许多神经中枢,B不正确。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视觉中枢、语言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上。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16.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分析可知: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当马拉松比赛开始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们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此时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完成。

考点: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7.A

【解析】

【分析】

(1)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3)呆小症﹑侏儒症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

(4)肾小球是过滤作用。

【详解】

A、手偶然碰到钉子后,马上缩回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然后才感到疼痛,说明脊髓可以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所以脊髓也具有传导功能,A正确。

B、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答,而反射弧是结构基础,它们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B错误。

C、呆小症﹑侏儒症是人体激素分泌异常产生的疾病,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C错误。

D、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网缠绕而成的,起过滤作用,D不正确。

故选:

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牢记一些常见知识点。

18.A

【解析】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这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条件反射。

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必须视觉中枢参与才能看到绿灯亮起,有语言中枢理解了绿灯信号的含义,还必须有躯体运动中枢支配下肢运动。

因此当绿灯亮起时,我们迈动双脚快速穿过马路,此反射活动的类型及参与的神经中枢分别是复杂反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19.D

【解析】试题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应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方面予以考虑,摸清这些方面所处的状态以及破坏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属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

考点:

调查的基本方法

20.B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麦苗的生长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其它条件应相同,盛放溶液所用的容器大小应一样,A正确;每组所观察的麦苗总数应该用2株,2株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因此要用多用几株如20株,B错误;对照实验,要有对照组,因此应该设置浇灌清水的空白对照组,C正确;观察每组麦苗生长的同学人数不必要相同,D错误。

考点:

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21.控制单一变量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A、C黑暗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绿豆种子萌发时间短(或绿豆种子容易萌发,实验现象明显)

【解析】

【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1)若选择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每天向A、B组烧杯中喷洒的两种液体体积相等,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该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废电池浸出液,A清水,有50粒种子萌发,B有废电池浸出液,浸出液有6粒种子萌发,因此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2)若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