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284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市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本县经济社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休宁县坚决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重实效,城乡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截止“十一五”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6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30万人次,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

2010年底,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510人、16700人、  10300人、10000人、5000人。

  

  

  一是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五年增加,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实现了倍增。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并做到了按时足额。

开展了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二是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完善了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政策,较大幅度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是失业保险基金发挥了促进就业作用,全县平稳度过了返乡农民工回流潮。

应对金融危机促使95%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

  

  

  四是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将城镇用人单位原长期临时工、家属工、老知青、水上公社人员等特殊群体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职工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初步建立 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大力推进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劳动关系总体上和谐协调。

调解仲裁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事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100%。

劳动监察执法机制不断完善,依法及时查处了大量重大违法案件,解决拖欠工资2773万,有力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公共人事管理进一步规范 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用和培训工作。

期间录用公务员134人,培训3000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岗位聘用工作基本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

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全面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对暂未实行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  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从2010年起全面实施。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三支一扶选派大学生工作,大力引进外来人才。

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了职称评审专家库和专家工作管理与激励机制,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训和推荐工作,申报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城乡劳动力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兑现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监督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县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3050人,创业培训   780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证书分别为2889人和   12100人。

  

  

  ——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全县4个社区21个乡镇建成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188个行政村配齐协理员,基本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机构健全,覆盖范围扩大。

社会保障信息化能力建设(金保工程)有序开展。

社会保险参保数据准确率逐年提高,各险种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系统整合力度加大,服务水平提高。

  

  

  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二五”面临的机遇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实践证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1、随着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在建设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争先进、争先锋”的主题,加快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大工程”、“四大体系”等部署,在加速实现休宁崛起、加快实现“休屯同城”目标的深入推进,区位优势不断显现,为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经济快速发展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有利条件。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使我县有条件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3、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为“人才强县”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共存,在面临更多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这许多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因素和挑战。

  

  

  1、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三大群体”就业问题仍然存在,全县就业创业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社会保险扩面资源逐渐减少,扩面难度进一步加大。

保险待遇城乡差异大,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机制不健全,中青年参保热情不高;医疗保险仍为县级统筹,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

  

  

  3、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劳动权益受侵害问题仍然突出,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仍然严重;劳动争议继续呈上升趋势,信访和维稳压力过大,劳动争议预警机制急需完善。

  

  

  4、县级财政实力不强,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环境欠佳,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形成强大的人才吸引力,缺乏有效的吸引高级人才的机制,高技能人才匮乏,不利于休宁进一步发展。

  

  

  5、公共服务机构有待进一步落实人员编制,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建设滞后,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应用水平不高,作用发挥不充分。

  

  

  6、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快,2015年我县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18%,企业离退休人员呈逐年增加态势,参保职工负担离退休人员的数量比不断增加,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产生巨大压力。

致使基金支出大幅增加。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为主线,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基础基层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更加注重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就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适应,统筹考虑城乡和区域各类劳动者需求,协调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事业发展。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统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努力消除就业、人力资源流动和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障碍。

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

  

  

  2、更加注重保障公平。

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基本享受平等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扩大覆盖面,缩小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待遇差距,营造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

  

  

  3、更加注重改革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用于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进一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完善人力资源引进、培养、使用、评价、选拔、流动、配置和激励机制。

  

  

  4、更加注重基础能力建设。

夯实基础,充实基层,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利、高效、多样化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逐步实现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有效,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培养造就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2、具体目标

  

  

  

(1)扩大和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0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500人、创业培训2000人、技能鉴定8000人以上,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400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达到60000人次,期末转移规模达30万人次以上。

  

  

  

(2)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900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达到1850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12000人、工伤保险11000人、生育保险参保达到6000人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每年提高10%以上。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6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本县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

  

  

  (3)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更加完善,人事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监察执法机制更加完善,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事业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实现农民工和小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人事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100%。

  

  

  (4)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合理。

统筹推进城乡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强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动作,增强人力资源保障。

加快建设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发展均衡、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规模达8000人,开展人才培训15000人,引进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100人以上,努力实现“人才强县”战略目标。

  

  

  (5)公共人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公务员队伍管理科学规范,公务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新模式。

军队转业干部得到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得到加强。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

  

  

  1、全面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贯彻落实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岗位以及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扩大就业规模。

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完善面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同时将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向农村“零就业农户”延伸,使城乡就业困难对象都能得到及时援助。

  

  

  2、切实保障“三大群体”就业。

一是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增强服务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对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援助;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二是保障农民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发挥五城、万安农民工创业园区效应作用的同时,完成溪口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开辟就业新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三是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继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充分就业社区”达到95%以上,“充分就业村”达到65%,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农户。

  

  

  3、全面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通过完善“三大体系”,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性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习场地安排等优惠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扶持创业促就业的作用,营造支持全民创业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政策环境。

  

  

  二是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围绕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进一步开展统筹城乡就业培训试点工作,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其它专项培训并举,促进新生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把创业培训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相结合,拓展创业培训的服务内容和实际效果,拓展创业培训范围。

  

  

  三是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结合开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活动,成立休宁县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健全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咨询专家队伍建设,规范建设创业服务平台。

鼓励和支持各类创业企业进驻园区,并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法律援助等系列创业服务。

建立创业促就业联动机制。

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创业培训、信用社区与小额贷款工作联动机制。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1、养老保险。

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全覆盖。

一是进一步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三是按照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部署适时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四是逐步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五是积极做好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转移和接续有关工作。

六是积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医疗保险。

大力宣传,动员、鼓励、支持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医疗保险,实现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稳步提高医疗保险保障能力和待遇水平。

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达到10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全覆盖。

构建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强城乡居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将关闭破产解体集体企业的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3、失业保险。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三位一体功能。

认真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将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纳入覆盖范围。

进一步强化基金征缴,增强基金承受能力。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用于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的使用效益,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加强失业人员动态监测,建立城乡一体的失业登记和动态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县失业状况。

  

  

  4、工伤保险。

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尤其是高风险行业、建筑领域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做好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维护“老工伤”人员合法权益,把“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统筹管理。

  

  

  5、生育保险。

加强生育保险政策宣传,促使全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增加生育保险待遇支出项目,提高生育保险保障水平。

  

  

  (三)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一是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积极推行收入与责任、业绩与风险挂钩的年薪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工资收入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好每年一次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审批。

  

  

  二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干部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

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决定和正常晋升长效机制。

  

  

  (四)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稳步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

推动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的指导服务,指导企业全面开展集体协商制度工作,健全集体合同管理制度。

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中劳动关系处理的指导。

  

  

  二是完善人社、总工会、经信委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健全三方机制组织体系,明确三方机制责任任务,完善三方机制的制度,加大指导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推进评审工作。

全力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三是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工作。

加强各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应急调解协调机制,推进调解仲裁实体化建设,力争建成休宁县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院。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高争议处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及时性。

  

  

  四是加强劳动监察工作。

加大执法力度,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弱势群体。

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监察预防预警机制,健全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加大劳动监察法规的执行力度。

  

  

  (五)积极构建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健全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研究制定符合市场化取向、适用不同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继续培养和引进一批能够为休宁建设,特别是对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模式,以绿色有机食品为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要求熟练精通的专业人才。

大力培养壮大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管理、旅游服务相关专业人才队伍,为打造和建设旅游经济强县提供人才保障。

加快新型产业化所需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各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继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实用人才。

  

  

  二是加强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评估鉴定工作。

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向中长期培训转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

加快推进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广泛培养各行业需要的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指导企业建立职工技能培训制度,结合生产实践实施多层次的岗位培训,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岗位成才。

  

  

  (六)加强公共人事管理

  

  

  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建立适应不同性质岗位的公务员录用、考核、奖励、晋升、培训的科学管理体制。

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形成在实践中成才、在竞争中选才的良性机制。

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领导、群众、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奖惩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力度。

强化职位管理,在科学设置职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要求,深化完善事业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核、奖惩、竞聘上岗、培训、辞退解聘以及职员管理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体系。

  

  

  三是进一步加强军队转业干部管理。

做好每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并按要求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足额兑现各类地方性补贴,避免因工作不到位、政策不落实而引发的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领导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社会保障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认识,切实以民为本,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齐抓共管,使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工作稳步推进。

  

  

  

(二)加大公共财政对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

  

  

  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机制,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市级支持,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将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度,通过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行政村,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建成数据统一集中管理、涵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和城乡各类服务对象的信息系统。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部署,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着眼于在社会保险领域建立统一规则和秩序,实现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均等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服务效率,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

  

  

  (四)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遵循方便、安全、低成本的原则,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社保经办、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协调、监察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等机构,完善服务功能。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310万,建立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模达3000平米。

投资500万,建立溪口、流口、五城、万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模达1200平米。

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服务场所达到50平米。

筹建创业实训基地。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所有社区和乡镇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