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36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docx

高一历史上册综合练习题2

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单元综合练习题

1.家庭经历了由古代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到现代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的巨大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氏族社会的瓦解B.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C.妇女地位的提高D.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

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4.《史记•楚世家》记载:

(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5.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6.儒家经典《大学》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制定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

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

9.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

10.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11.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

“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

”又据《汉书》述评: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

”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

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王拱卫中央

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

12.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

击之”。

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

13.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14.“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5.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者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宋太祖D.明太祖

16.《贾谊·治安策一》载: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C.夺取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17.司马光认为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其中的“失”指的是

A.崇儒尚法B.严酷的刑罚C.沉重的徭役和兵役D.加强皇权

18.“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

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

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B专制制度下国家政策效力的缺失

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19.《旧唐书》载: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0.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

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

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

21.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这表明()

A、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有起草诏令的权力

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负责执行皇帝诏令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D、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具有行政决策权

22.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

(B)

A.三权内容不同B.本质目的不同C.制约方式不同D.对社会影响不同

23.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客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入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

“……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24.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25.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利日益增大的趋势

2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27.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B.设立丞相C.设立殿阁大学士D.设立军机处

28.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B.唐代三省制

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度

29.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

“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0.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

“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说:

“金榜题名。

”有的答:

“功成名就。

”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31.《明神宗实录》载: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这说明()

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②明朝内阁的设置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③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④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机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

A.顺治年间B.雍正年间C.乾隆年间D.道光年间

33.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哪两种主要形式?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

C.地主制与农民政权D.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34.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ABCD

35.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

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

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

A.共和制度B.宗法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

36.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爱琴文明是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

B、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端

C、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D、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同时兴起,同时毁灭

3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38.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是()

A.民主的制度B.自由的传统C.法律的建设D.国家的统一

39..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地域决定政治B.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40.“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

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

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代议制

4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42.公元前500年,如果雅典全国人中约20万,本国居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公民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  B 约四万五千人  C 约二十万人  D 约七万七千人

43.“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4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公职人员实行普选制

C.奴隶主阶级和有产者的民主D.公民享有法律上的平等权利

45.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6.“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你认为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而且更懂得以法律征服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式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7.下列未受到罗马法影响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B、《法国民法典》C、英国《权利法案》D、美国《独立宣言》

48.罗马法博大而缜密,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深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②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③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律师制度和诉讼原则等源于罗马法

④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9.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

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A.中国的《秦律》B.《查士丁尼法大全》C.《法国民法典》D.英国的《大宪章》

50.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51.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诏。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3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2分)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1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1分)

51.(13分)

(1)程序:

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3分)

(2)具体措施: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2分)看法:

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

(2分)

(3)不同:

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分)原因:

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2分)

(4)职能:

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2分)反映: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

“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回答:

(1)请依据以上材料,填充表格空白。

(12分,每空1分)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

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

历史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央:

皇帝制;三公九卿

王权至上,王位世袭;

职责明确,互相牵制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材料三

材料四

(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2分)

(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2分。

要求:

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

52.

(1)填表(每空1分,12分)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

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

历史影响

材料一

分封制

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统一(答案其中一点即可)

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

材料二

地方:

郡县制

隶属中央:

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

材料三

三省六部制

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材料四

军机处

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

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2)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

(2分)

(3)标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表。

(2分。

或: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对比一览表,中国古代中央、地方主要政治制度(机构)简表。

若只答中央集权、只答中央或地方一个侧面者、概括不准确者均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