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5288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x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姓名:

王琪瑜

【内容提要】“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1]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形象。

在淡淡的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

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死离别,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里有响斯应。

”[2]翻开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文人墨客咏月的诗比比皆是,但是还没有人像李白那样,对月亮寄托着浓浓的情意和对月亮所作的无与伦比的细腻而动人的描绘。

纵使是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

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

李白一生钟爱明月,明月在他的诗中无处不在。

明月,如酒,是李白的精神寄托。

诗人把他的青春热情、豪迈气概、自由理想、人间真情,统统融入这纯洁的自然之物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一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出现月亮意象的诗就占有其诗作1/4的比例,[3]并且每个月亮形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

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概括李白的诗: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可以这样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一直以来,李白都是文学界大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其中,研究和分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也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略谈谈。

【关键词】李白诗月亮意象

 

、李白月亮诗的意象类型

浩瀚缥缈的漫长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

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

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和审美情趣等重新处理的感觉。

李白笔下的月是一个融合了诗人全部情感的月,月亮在李白眼中,就是他的精神之所在。

他以月亮作为其诗中的“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月亮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秋山寄卫慰》),“我寄愁思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

诗人也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如:

“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等等。

可见,“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4]

以月亮象征美人和恋情。

如: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等等。

这类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感。

李白之所以那么喜欢月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月亮是美的代称,美的化身。

以月亮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李白的一生虽然怀才不遇,在痛苦与孤独中,作者并没有完全消沉,他一直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止。

因而,在李白的诗作中流露出宏愿伟志是必然的,不是吗?

作者曾经唱出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慷慨高歌,而且,诗人始终都记住了自己的志向,他一直希望“常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在这里,月的意象成了理想的象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是此类诗篇。

以月亮象征人的高洁品质。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行路难》其三),再如“天晴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仓梧”(《哭晁卿衡》),等等。

以月亮象征哲理的启迪。

如著名的咏月诗《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另如《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原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苏日览古》:

“旧苑荒日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在李白的写月诗中,有一部分是纯粹写月亮这一自然物的诗。

在它身上根本找不到寄托的含义或象征意义。

有时纯粹地把月亮作为描写对象。

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等诗句就只是客观地描写月亮。

有时它起点明时间的作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点明时间已到晚上,明月下的长安,传来千万捣衣之声。

有时它是为了渲染月夜清幽或凄凉的环境而存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闻子规啼夜月”都是为了渲染环境。

、李白的月亮诗赋予月亮以生命蕴涵

在对月亮意象的塑造上,李白注重主体感情的主动参与。

李白笔下的月亮亲切、细腻、形象、可爱,并且在处理人与月的关系上,李白是月中有我,我中有月,月我相融。

如“浩歌待明月”、“乘月醉高台”、“举杯邀明月”、“对此石上月”等诗句中,“待月”、“乘月”、“对月”、“邀月”、“问月”、“舞月”等,处处是月人相亲的场面,诗人与月亮在精神上相通,月亮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被诗人赋予了人格意义的审美形象。

与李白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也有不少月亮诗,但二者却存在许多不同。

杜甫的月亮诗,无论是以月提名的《月》、《东村月夜》等,还是偶尔出现在诗中的月景,其月亮意象大都比较亲切,似乎总像一个善解人意的伴侣,如“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宿赞公房》),“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奉济驿重寄严公四韵》),等等。

可以看出杜甫诗中的月亮也具有浓重的亲切感和人情味,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也是相当完善的,月亮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寄托着诗人的丰富情感。

但是,与杜甫不同的是,李白诗中的月亮不仅仅是主体感情的一部分,而且更是一个蕴涵着独立和永恒意志的复合物象。

例如,《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诗篇中的月亮正是这样一个蕴涵着生命的独立物象。

在《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诗中,诗人分明是在独酌,却偏出三人,把月亮与影子也作为有生命的人;诗人以其特有的超脱高呼“行乐须及春”,并浪漫地与月结无情之游;诗人将月亮作为哲理的凝聚点,表现主体与明月在精神上的契合,突出诗人超越现实,向往永恒的渴望,使诗于哲理中又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情韵。

这里,李白不仅注重月亮意象的社会化,而且更突出月亮作为一种自然物象对人类的精神启迪,从精神回归和人格认同的角度给月亮意象的人情味增加新的内容,使月亮意象的亲切感不再是某种社会情感的融合,而是一种走向永恒的呼唤。

如果说,杜甫的月亮意象具有强烈的社会理性,那么,李白的月亮意象则具有生命理性。

三、李白的月亮诗具有显著的特色

把自己的情感幻想跨越,寄寓于月的时空幻想跨越,这是李白咏月诗歌的显著特色。

  如他的《把酒问月》一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阕,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首诗歌中,李白直接用到“月”字就达七次。

特别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在古人、今人与古月、今月的大时空的跳跃下,跨越了时空的界线,掘发了“人若流水,明月如斯”的人类共同感觉。

  但是,在宏大的时空跨越中发掘人类共同感觉的同时,李白也非常注意自我情感的跨越。

如他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中写道: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师子乘高座,白玉簏尾谈重玄。

我似浮去滞吴越,君逢圣土游丹关。

一撮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在这首诗歌中李白又有意地将自己推入追忆的时空跨越之中,这种追忆的跨越,以主观的浪漫主义色彩为基本格调,塑造出了一种诗人幻想中的月亮意象:

“月出峨眉照沧海”,“黄鹤楼前月华白”,“峨眉山月照秦川”。

在跨越的极度追忆中,又从幻想回到现实“归时还弄峨眉月”。

  上面这首诗歌不仅集中展示了李白的幻想能力和语言能力,以及通过这两种能力展现出来的李白的个性,还有意地将自我置身于情感的时空幻想跨越,这在李白很多诗歌,特别是他的咏月诗歌中都表露得非常明显。

可以说,这是李白咏月诗歌跨越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李白对月亮幻想的跨越是很独特的,他不仅把自己置于月亮的幻想之中,而且还借助诗歌中的人物来巧妙地完成他月亮幻想中的情感跨越。

比如他在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四首中这样写道: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边关万里,闺阁遥忆;萤飞秋窗,月度霜闺。

冷落清秋节,何堪以愁。

在这里诗人把女子闺阁思念丈夫的那份情感以月度之。

而在这千里的跨越的情感传递之中,使那本来无心的明月,也不禁暗暗生出一丝莫明的惆怅来。

  在李白的咏月诗歌中,最有特点的是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

比如他的《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二首“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弯弓辞汉月”这句是不通的,弯弓怎么辞汉月?

是人辞汉月?

还是弯弓辞汉月呢?

李白这句诗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只能说是一种幻想。

所以,我们只要用一种潜意识的幻想去感悟,才会发现李白正是以不通为大通,表现了我们以正常语言和思维所无法表达的感受。

  但是李白的咏月诗歌中,使用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最佳之作应该是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海客谈赢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潺潺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匍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况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上面这首诗和同样述说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蜀道难》不同,《蜀道难》从概叹遥远的历史开始,进入对于风光的描述,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从友人的叙说开始,进入天姥山,然后超越天姥山,上升到恍惚的神思之中。

  许多批评家都已经指出,李白的这种思维方式,既受到了屈原巫祝思维方式的影响,也与他的道教信仰有关。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道教信仰起源于滨海地区。

海市蜃楼直接刺激了道教信徒的宗教信仰,使得仙班鼓乐、玉宇琼楼成为道教理想的最具体的内容之一。

道教给这个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内陆文明国家注入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活力。

  但是,道教影响所及并不仅限于李白一人,何以独有李白获得了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的能力呢?

我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至少还应该指出两点:

首先,李白不是纯汉人,而是汉族与羌族的混血儿;其次,李白不是生在一个家规森严的书香门第,而是生在一个商人的家庭。

蕴藏在他身上的自由精神与道教理想和巫祝思维汇合,便形成了他头脑中伟大的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

  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李白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说《蜀道难》对于幻想中自然风光的描述还能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话,那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则纯粹属李白的个人幻想。

这种幻想的无意义述说实在缺乏普遍性。

但为什么他还能像闪电一样照亮我们呢?

  在艺术作品中,意义有时并不那么重要。

在李白自由奔腾的无意义述说中,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他丰沛和张扬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喷涌为文字,就形成一派喧想,将之乎者也、道德习俗和意识形态之下的我们深深地激动,使我们获得解放的欣喜。

或许这就是李白无意义述说的最大意义吧!

  这首诗集中展现了李白的潜意识的幻想和时空跨越能力和他的语言能力,以及通过这两种能力展示出来的李白的个性。

  在李白咏月诗歌的创作中,这种以作者潜意识与读者潜意识碰撞所产生的新的幻想的创作方法与技巧,是一般常人所无法学习到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认为李白是常人无法模仿和学习的天才诗人。

但写冷月清辉,李白则与别的古人一样,喜欢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思。

如他在《长相思》一诗中这样写道: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箪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上面这首诗充满了沦落的惆怅。

据记载这首诗大概创作于李白初入长安未遇之时。

这首诗歌是古乐府怨思二十五曲之一。

全篇最能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沦落之感的正是那两句咏月诗句: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

”望月空叹,诗人借月言愁,道尽了自己沦落的那种无可奈何和“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的仕途艰辛。

四、李白的月亮承载着浓厚感情

李白的一生都幻想着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是他的理想人生。

但是他为人真率狂放,蔑视权贵,故不为群小所容,所以他的一生却不尽人意,仕途坎坷,屡遭谗毁,他在不少诗歌中都写下了自己的这种愁苦伤感之情。

如他在《古风》一诗中写道: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情风吹,香气为谁发?

  李白一生共有两次步入仕途,第一次是天宝元年,由玉真公主推荐(另一说法是由道士吴筠推荐,这两种说法尚无考究哪一种正确),以召赴阙,供奉翰林;第二次是投效永王,被放夜郎。

如果按照上面这首诗歌的内容来看的话,应该是李白被谗于长安,也就是说作于天宝三年左右。

“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

”阳春辉,指的是玄宗恩浴;而秋月高则当把谗毁之悲慨。

这里借月抒发自己理想的失落和感叹自己仕途的坎坷,正是李白咏月诗歌复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李白的思想也最为复杂,在我国古代诗人中应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他把吟月诗这一幻想同自己主观的意念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也就注入了自己丰富情感的思想内涵。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关门月》)李白心境开阔,其月也具备着开阔。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这是何等的开阔和雄壮啊!

读之,任人心胸一振,全无一丝狭气。

在这里我们却找不到他一丝惆怅的借月咏愁情的意象。

  又如,李白在他的《玉壶吟》一诗中写道: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据《世说豪爽篇》中云:

“王处仲每酒后则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以如意击唾壶,壶口尽缺。

三杯兴起,拂剑挥舞于秋月之下。

”这里的月光剑影,显示出诗人那种拔剑而起的游侠豪情。

月亮,在这里不再萎靡惆怅,而是体现了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

  李白一生最渴望的就是出入边关,做一名儒将,他一生没有机会进行尝试,所以他把自己这种强烈的愿望写进了自己的诗歌作品中。

比如:

他在《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五首中这样写道:

“塞掳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李白的这一类诗歌则充满了一种侠肝仪胆的豪情。

“边月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他咏关塞而悠悠闲谈,正是李白儒侠的风格,但在这首诗歌中,月亮这一幻想,对这悠悠闲谈风格的形成,则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李白在这方面的幻想,我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及时行乐的享性,另一个就是超然物外的解脱性。

如他在《宫中行乐词八首》中写道: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烛下歌。

莫教时月去,留着醉恒娥。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李白是个典型的道教享乐主义者,他一贯主张行乐。

他的《宫中行乐词八首》正体现了他乐不知疲的随意性。

“莫教时月去,留着醉恒娥”这一句,诗人借助了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但愿时光停止转动,让自己能永久地享受到眼前这一切的心意。

李白还常常把自己的享乐思想暗藏在自己的诗歌作品中。

  又如他在《赠僧崖公》一诗中写道:

“昔在朗俊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澈,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偈太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佛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这是一首佛道气氛很浓的诗歌,观其“中夜卧山月,佛衣逃人群。

”虽然说“逃人群”乃是为其仙道,然而这无拘无束地公然避逃,又隐含着诗人那种旷达的幻想,为其“中夜卧山月”才使得他这种道义相揉的思想,也显示出李白一种超然物外的无所谓和清爽。

  由于人的感情是极其复杂多变的。

比如朋友之间的亲情,这是一种从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直接产生的情感。

这种关系既具备着社会性,又具备着独立性,社会性是其社会关系下个人感情的产物,独立性是在特定关系下个人的产物。

李白写了很多关于朋友亲情的诗歌,他也通过咏月来表达自己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各种情感。

  比如他在《江上赠窦长史》一诗中写道:

“汉求季布鲁朱家,楚逐伍胥去章华。

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

闻道青云贵公子,锦帆游戏西江水。

人疑天上坐楼船,水净霞明两重绮。

相约相期何太深,焯歌摇艇月中寻。

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上面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交友诗歌作品中的佳作。

“相约相期何太深,焯歌摇艇月中寻。

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正如“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啊!

不以荣华富贵为交友的标准。

诗人流放夜郎三年,归来后他们仍然是好朋友。

可是李白他们如此相交的基点是什么呢?

“焯歌摇艇月中寻”是他们的同气相求,是他们的淡泊,是月亮这一优美的意象付于了他们共同的生活内涵、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人格内涵。

  朋友之间的情谊是真挚的,李白对朋友的情谊是真挚,他为人豪爽坦荡,喜结交,讲义气,他以朋友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时心里非常不平静,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这样写道: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寄愁心与明月,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的消息,却无法与之饯行,只好异地遥寄,将自己的一颗愁心寄之与明月,伴随着朋友,以之慰籍朋友的孤寂与愁苦。

  又如他在《下寻阳城汛彭蠡寄黄判官》一诗中写道: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

”诗中表达了作者与自己朋友的心灵是共通的。

  李白常常举目对月,寄托着自己的相思之情。

在这里,月亮则成了他寄托友情的信使。

无生命的月亮,在李白情感的浸泡下,也变得情真意切了。

  但是,亲情与友情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是亲情多了一层血缘关系。

亲友,即是亲戚又是好朋友。

为此,便更是无拘无束了。

如他在《别中都明府兄》一诗中写道: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绿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从李白“东楼喜奉连枝会”这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明府确实具备着亲情关系。

为其是兄弟,所以人家才赞誉明府兄的政绩,他可以不赞誉。

他赞誉的是明府兄的诗酒。

这种交往的随意性正是亲友与朋友的区别。

“取醉不辞留夜月”正是亲友的眷恋与不舍。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亲戚朋友很多,亲戚朋友却不可多得。

亲戚只讲究血缘,亲友则包含着人生深层次情感的共鸣。

这很首诗的“取醉不辞留夜月”与前面我们讲到过的“莫教明月去,留着醉恒娥”虽然词语相近,但词意却相去甚远。

前者是浓郁的亲情友情不舍之情,后者则是行乐享乐及时行乐的纵情。

李白就是这样,同样的月亮,相近的词语,却表达出种种复杂多变的不同情感。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的烦恼,有很多的忧伤和哀愁,……然而真正的忧伤和哀愁,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而是那种泌人肺腑的连绵不绝的淡淡的忧伤和哀愁。

这里面有几分惆怅,有几分伤感。

如“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流光入朱户。

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宏道,兴尽愁人心。

”(《望月有怀》);“月色欲尽花含烟,月色如素愁不眠。

”(《长相思》);……在诗中,李白通过对月的宁静的气氛来塑造和渲染,勾起人们潜意识的惆怅,而又让人们于这种潜意识的掘起中生出一种新的享受。

这就是李白,这就是不同寻常人的李白,他细微地品尝着属于自己的那份人生,并从中悟出了人类本来存在的,而又没有被人们认真发掘的那份情感。

  《静夜思》是最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是他的名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该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沦落天涯、眷恋故土的那份深情。

文字虽短,内涵却非常丰富,表达了久离故乡的人的共同情感,能激发起人们的共鸣,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

该诗还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语言朴素无华,浅显易懂。

另外,他在《赠崖侍御》:

“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一诗中也以咏月表达了因失意愁苦而思念故乡亲人的那份深情。

可是现在又有几个人真正地在月夜去仔细品尝过那份月夜下宁静的思乡愁情呢?

  另外,以月寄情亦是李白咏月诗中的一大特点,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天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竹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自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藐云汉。

”(《月下独酌》第一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长风吹月渡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等等表达了诗人爱月的痴情及以月托情深切怀念友人的那份真挚情感。

  而他的《子夜吴歌》之一: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则如泣如诉地描绘了“万户”妇人在月光下、捣衣声中祈期盼征的丈夫早日结束战争回家的心情。

描绘此种心情的还有诸如:

“船下广陵去,明月征虏亭”、“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碧空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等等。

  对于李白的咏月诗歌的完美还体现在他把月之物象直接引入到生活。

他感觉到尘世的艰辛,便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吟道:

“独酒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独酒篇》);他想称赞自己的外甥,便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吟道: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赠别从甥高五》);……

  但是,真正最能反映李白以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