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349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docx

八年级下册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

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有(  )

A.水蒸气B.氧气C.甲烷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

【解答】解: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故B正确。

故选:

B。

【点评】关键点:

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也没有生命。

2.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C.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

D.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繁殖等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

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

B、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没有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B错误。

C、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

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D正确;

故选:

B。

【点评】生命的起源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3.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列有关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B.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

C.化石与地层的先后顺序没有直接关系

D.不同地层中埋藏的化石差异很大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C错误,ABD正确。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4.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

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D.有昆虫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

(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3)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解答】解:

ABC、通过分析可知,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ABC正确;

D、多数昆虫化石的地层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但是昆虫化石也可能出现在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晚的地层中,D不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化石分布的规律。

5.下列最早出现的物种是(  )

A.种子植物B.苔藓植物C.藻类植物D.蕨类植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专题】演绎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此题考查对植物进化的认识。

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

【解答】解:

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原始单细胞动物。

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

植物进化历程:

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原始藻类植物。

故选:

C。

【点评】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是自养,动物是异养。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蝌蚪变成青蛙是生物的进化

B.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D.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了证据

【考点】生物的变异;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

【解答】解:

A、蝌蚪变成青蛙是生物的发育过程,不是生物的进化。

故A错误;

B、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

故B正确;

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C正确;

D、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了证据。

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知道始祖鸟化石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7.在进化过程中,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相互捕食的结果B.相互选择的结果

C.大量繁殖的结果D.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解答】解:

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也使捕食者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故双方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试题难度一般。

8.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下面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

A.生物进化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需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B.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D.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

(1)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

A、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B、郑氏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具有翼,而且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9.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的是(  )

A.火的使用B.丰富的语言C.直立行走D.群体生活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早期人类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

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

【解答】解:

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制造和使用工具,对古人类的影响。

10.人类学家已经发现,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  )

A.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人类是类人猿的祖先

C.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人类和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

【考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因此,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

故选:

A。

【点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

1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古人类化石能作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

C.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D.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

(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3)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B正确;

C、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C正确;

D、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D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理解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非洲发现古人类化石“露西”是事实

B.很多证据表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一种推测

D.人的大脑形成时就发达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是不断进化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在非洲发现古人类化石“露西”,这是事实,A正确;

B、很多证据表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如化石就是最好的证据,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这是达尔文考查论证提出的,是一种推测,C正确;

D、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所以,人的大脑形成时并不发达,D错误。

故选:

D。

【点评】掌握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3.有人认为“茶水浇花好”。

但实际上长期向花盆里倒茶水,会使土壤偏酸性。

山茶、杜鹃等在这样的土壤中生存较好,而黄刺玫、木槿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由此说明(  )

A.生物会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D.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生物习性类开放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据此解答。

【解答】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山茶、杜鹃等在土壤偏酸性条件下生存较好,而黄刺玫、木槿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表明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由此说明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

14.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蚯蚓使板结的土壤变疏松

C.竹节虫体形与竹枝相似

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

A、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竹节虫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D、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5.在“寻找纸蝴蝶”的活动中,容易被找出的蝴蝶(  )

A.是红色的B.是黑色的

C.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D.与环境色彩差异大的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热点问题;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解:

在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中,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首先被找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蝴蝶,不易被找到,这是适者生存。

这样,经过几次寻找后,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没有了,剩余的蝴蝶颜色与环境颜色一致,该实验说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力的。

而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容易被找到。

故选:

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即容易被找到的是颜色与周围环境不一致的蝴蝶。

16.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

A.食品放在冰箱里不易变质

B.蚯蚓能改良土壤

C.森林净化空气

D.蝗虫啃食庄稼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据此解答。

【解答】解:

A、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体现了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蝗虫啃食庄稼,会造成减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解答题(共36分)

17.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释放数

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

154

16

154

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393

158

393

19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

(2)在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回收率高的是  色的桦尺蛾,在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  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是色的桦尺蛾,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受  影响,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解答】解: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

他们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说明存在变异现象。

(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

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因此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受环境影响,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

(1)变异;

(2)深;浅;环境;方向。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8.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是  。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

如图每一行代表一个地层,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如箭头所示。

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三种化石:

①郑氏始孔子鸟化石、②古鱼类化石、③恐龙化石,按照它们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序是  。

(填序号)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类比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

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可知: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

因此按其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②古鱼类化石(鱼类)、③恐龙化石(爬行动物),①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

故答案为:

比较法;从水生到陆生;②③①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19.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物种名称为  。

(2)依据已有证据,与生物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

(3)从①到2表示人类开始向着  的方向发展,从②到3表示人类开始  工具。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内部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明显增大,并且产生了  ,用于个体间的交流。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

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解答】解: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

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复杂,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大脑越来越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