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04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商水一高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共30题每题2

分共60分

1.“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2.适宜于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种植的是:

A.杨树B.胡杨

C.落叶松D.红树林

3.下图为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

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

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

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

4.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200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原因是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A.燃烧效率高B.干净、清洁

C.储量大,开采成本低D.比较价

格低

读“我国沿30º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回答问题。

5.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7月均温 ③地势B.①地势 ②7月均温 ③年太阳辐射量

C.①7月均温 ②为年太阳辐射量 ③地势D.①年太阳辐射量 ②地势 ③7月均温

6.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温低B.云量多,反射强

C.距海近,水汽多D.纬度低,对流旺

7.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灾,一般要具有下列条件中的

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时间比正常年份长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9.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11.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湖泊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资源。

据此并读图回答问题。

12.下面四图所示的湖泊(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13.有关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会改变河流径流的空间分配B.会明显增加河流的年径流量

C.会改变河流下游的含沙量D.目前湖泊受人类影响较小

读我国四个区域图,回答问题。

14.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在地形地势的分界上与太行山相似

B.②图所示山脉位于青藏高原

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④图所示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5.图中四个山脉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四个山脉中,两侧生产活动(种植业和畜牧业)差异非常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F地形区山河相间,水力资源丰富 

②A地为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③E山脉北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南侧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④D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

下列关

于B、C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

②C地属于亚热带,伏旱是威胁该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③B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棉花

④C地一年两熟至三熟,主要农作

物有水稻、冬小麦、油菜

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读“台湾岛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完成问题。

19.下列关于台湾岛年日照时数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东岸年日照时数小于西岸

B.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高原地区

C.南部地区日照时数大于北部地区

D.日照时数和降水量成正相关

20.盐场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地形崎岖

B.日照时数长,地形平坦

C.靠近城市劳动力丰富

D.西部地区制盐水平高

读“我国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水平划分图”,完成问题。

21.自然灾害属于重度脆弱的省级行政区有

A.

黑、吉、辽B.川、陕、甘C.赣、闽、湘D.滇、桂、鄂

22.广东和江苏两省的自然灾害水平属于轻度脆弱地区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B.经济发展水平与抗灾能力

C.气候与河流D.城市化水平与地理位置

23.以下农业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下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

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④、c③、d①

C.a③、b④、c①、d②D.a②、b④、c①、d③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24.区域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高寒B.干旱C.暖湿D.干热

25.区域中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A.河谷地区水源充足B.河谷地区光照充足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D.河谷地区地形较平坦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26.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大致时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

~8月

2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28.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适宜在图示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B.春小麦、亚麻、甜菜

C.棉花、玉米、甘蔗D.冬小麦、棉花

、花生

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

据图,回答问题。

29.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

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

A.银川、西安B.银川、兰C.兰州、西宁D.兰州、成都

30.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

A.沙丘连片B.北高南低C.沟壑纵横D.起伏和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

”历史上下图所示区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今该地区草地沙化十分严重。

材料二 下图是草原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内容填入材料二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

A.过度放牧  B.大风季节开垦 C.生态环境脆弱 D.陡坡开荒

(2)结合材料一图中信息,从气候方面分析材料一中图示区域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

(3)请为材料一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

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三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

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3)描述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

3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我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已造

成多人死伤。

下图为2012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1)归纳2012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

(2)试分析此次雅安地震会诱发的地质灾害及这些灾害带来的危害。

34.自然灾害与防治

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的斜坡地带,发现有部分区域的树木树干生长方向有很大的弯曲, 呈现如马刀一样的形态,这些树被称为“马刀树”,它的存在是某种地质灾害的明显标志。

指出导致“马刀树”形成的灾害类型以及该灾害产生的可能原因。

高二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B

【解析】骑楼主要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多雨地区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屋顶为斜顶,二楼向街心延伸,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的作用,骑楼的特点有利于人们避雨,体现岭南地区的高温多雨特点,故选择B。

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域的特征。

西北地区较为干旱,适宜于耐旱植物如胡杨的种植,杨树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落叶松是我国东北、内蒙古的主要森林树种组成,C错;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D错。

故选B。

3.D

【解析】通过经纬度和轮廓可以判断,该岛屿为中国的海南岛,从图例来看,该岛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和山地为主,没有高原,A错;中间是山地,四周分别是低山丘陵和平原,落差较大,B错;A地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C错;年太阳总辐射量,西南多于东北,说明西南晴天多,D对。

4.C

【解析】煤炭燃烧效率较低,A错;大气污染较大,B错;比较价格高,D错;储量大,开采成本低,C对。

5.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沿30°N自青藏高原向东到长江中下游平原,总体说来,7月平均气温渐高,地势渐低,故①为7月均温。

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最高,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最低,②为年太阳辐射量,选C。

6.B

【解析】B处为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云量多,反射强,选B。

7.A

【解析】河流的流域面积受地形地势和气候的影响,短时间内一般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所以长江流域的流域面积扩大不正确。

8.A

【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作用,森林的生态作用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等,而对于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选A。

9.B

【解析】江南地区的降水较多且冬季不会有结冰期或断流,华北地区流量较小且冬季有断流或结冰期,东北地区春季和夏季有两次汛期,西北地区流量不应该有这么大,所以B正确。

10.D

【解析】我国夏季最高温是吐鲁番盆地、最低温是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温是漠河,故D正确。

11.B

【解析】图中A为宁夏平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所产葡萄品质好,利于发展酿酒业,故选B。

12.B

【解析】根据河流流经山谷可知,B图所示湖泊有河流流入,无湖水排出,故B图所示湖泊为咸水湖。

13.C

【解析】湖泊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时间分配,也可以减小下游河流的含沙量,但不会改变河流径流的空间分配;不会明显增加河流的年径流量;目前人类围湖造田、引水灌溉都会影响湖泊。

14.A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①图所示山脉为雪峰山,②图所示山脉为贺兰山,③图所示山脉为巴颜喀拉山,④图所示山脉为秦岭,所以①图所示山脉在地形地势的分界上与太行山相似,都属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5.C

【解析】图中四个山脉只有巴颜喀拉山位于青藏高原,所以平均海拔最高。

16.B

【解析】四个山脉中贺兰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东西两侧生产活动差异大,东部的宁夏平原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17.B

【解析】根据经纬度、海拔、地势起伏等状况可以判断处,F横断山区、A四川盆地、E秦岭、D太行山、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

横断山区山河相间,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①正确。

A是四川盆地,②错误。

秦岭是黄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③正确。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④正确。

故本题选择C。

18.A

【解析】B华北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区,降水大都低于800毫米;盛产冬小麦、棉花等,可以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

故①、③正确,所以本题A正确。

C为东北平原,故②、④错误。

19.C

【解析】同纬度地区西侧日照时数大于东侧,A错;西侧平原地区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山地多,B错;

台湾岛年日照时数的分布从东北向西南递增,C对;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呈负相关,D错;故选C。

20.B

【解析】台湾主要盐场分布在岛屿西侧,其原因主要是①岛屿西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长,蒸发旺盛;②地处沿海平原,地势平坦,适于晒盐。

故选B。

21.C

【解析】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重度脆弱的省级行政区有黑、内蒙古、闽、赣、湘、川、滇,故选C。

22.B

【解析】自然灾害脆弱性水平与地区的灾害发生频率和抗灾能力有关系,广东和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能力强,故选B。

23.D

【解析】东北三省,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水稻、油菜、玉米、棉花;南部沿海地区一年三熟,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黄河中下游地区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谷子、棉花;农业区与图示对应情况是c①、a②、d③、b④,故D正确。

24.A

【解析】图示纬度及海波特征,可判断是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故答案选A。

25.C

【解析】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适宜农作物生长,故答案选C。

26.B

【解析】根据图示反映锋面雨带在4—5月到达Ⅲ地区;7—8月到达Ⅰ地区,可判断到达Ⅱ地区的时间为6—7月,故答案选B。

27.C

【解析】若7月以后,锋面雨带还未到达Ⅰ地区,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则雨带停留在南方的时间较长,故容易出现南涝北旱,故答案选C。

28.D

【解析】图示为山东省,水稻主要分布于东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油菜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茶叶分布于长江以南,A错误;春小麦、亚麻、甜菜主要分

布于东北,B错误;玉米大面积种植于东北,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C错误;该地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花生,D

正确。

29.C

【解析】甲乙两省分别是甘肃省和青海省,其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兰州和西宁,C正确。

30.B

【解析】该铁路从甘肃的敦煌到格尔木,该地区沙漠不多见,不会沙丘连片,A错;地势北高南低,B对;该线路不经过黄土高原,不会出现沟壑纵横,C错;格尔木位于我国第一阶梯,该铁路位于我国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D错。

31.

(1)自上而下依次是C、A、D、B。

(2)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

(3)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合理放牧、适度耕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第

(1)题,该区域主要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加速土地退化。

粗放的经营方式,如过度放牧,会使草原地表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如在陡坡开荒,易造成水土和肥力流失,加速土地退化;不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在大风季节开垦土地,会加重土地的沙化程度。

(2)题,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降水少,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旺盛。

第(3)题,针对土地退化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等。

32.

(1)总体是:

由东南向西北增加。

原因是: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而在西部山地:

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原因是:

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

(3)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泥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解析】

(1)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图中的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是由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在西部山地受山地的抬升作用,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2)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即利用“压砂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同时,由于石头的导热性能差,增温和降温速递快,可增大日温差,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3)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尘暴天气,将粉尘继续向东或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然后泥沙被黄河水流携带至河口,由于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33.

(1)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

(2)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危害:

滑坡冲断公路、铁路等交通线,阻碍灾区救援;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进一步引发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冲毁村庄,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解析】无

34.类型:

滑坡

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在坡脚进行开挖工程、爆破、水库蓄水等;地势陡峭;植被破坏严重;强降雨;地表物质松散。

【解析】山地滑坡引起林木倒伏,而后树木恢复向上生长,形成了“马刀树”。

山地降水容易激发滑坡;人为开挖坡脚、坡地蓄水及植被破坏,也会增加滑坡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