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57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docx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

小升初语数综合复习要点

小升初考试的命题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下面我们一一解决小升初的问题。

语文:

语文小升初考四个点:

1.语音部分

2.文学常识

3.句式

4.阅读

5.作文

下面我们一一攻破难关

一.语音部分

语音部分考试一般有以下几类题型

1.看拼音写汉字

2.找出错误的标音与汉字

3.看汉字标拼音

这类题我们要多积累,而小升初的考试中,要很早地去记,去练,这是基础的知识。

但这些题一般分值不高,我们多抓住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部分会考到以下几点:

1.名著(外国名著与四大名著)

外国名著主要记作者名,而四大名著考到得东西会多一些,如

西游记

西游记中最有反抗性的篇章是?

唐三藏在哪四个地方收复四徒弟?

三国演义

智绝,义绝,奸绝分别指的是谁?

写出诸葛亮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哪十二个人?

四春指的是谁?

水浒传

各个单将绰号

水浒传中有多少个单将?

天罡星有多少个?

地煞星有多少个?

以上列举的问题,都有可能考到。

以下是关于四大名著的一些知识。

水浒传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

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水浒传绰号

宋江:

及时雨鲁智深:

花和尚吴用:

智多星林冲:

豹子头

李逵:

黑旋风史进:

九纹龙武松:

行者武松

西游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

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收徒地方:

五行山,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

三国演义

智者化身是诸葛亮。

刘备使用双股剑,张飞使用丈八蛇矛,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

三绝:

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

魏为国开国皇帝为曹丕。

是第一篇长篇回体历史小说。

红楼梦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开篇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贾宝玉带的是:

通灵宝玉薛宝钗:

金锁史湘云:

金麒麟

2.古诗词

古诗词的内容不会超过小学的所有的古诗词和小学生该掌握的70首古诗词,而一些方面地古诗词要牢记:

1.描写春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2.描写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描写秋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4.描写冬天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描写叶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6.塞外风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姜笛何须怨咏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7.田园风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8.祖国名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9.儿童生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0.楼阁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军旅生活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2.送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13.思乡心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14.惜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民歌—长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12.送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13.思乡心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14.惜时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民歌—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15.爱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16.托物言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17.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敬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8.长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9.事物哲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20.描写梅花的诗句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墨梅元王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安石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三.句式

句式变换的内容,黄老师也和我们讲过,而难点在于仿写,是必考题。

我们要牢记一下的结构。

1.老师:

蜡烛(照亮别人,牺牲自己)阳光(照耀心灵黑暗)春雨(滋润心田)

2.爱是什么:

阳光(使人们感到温暖)蜡烛(照耀心灵黑暗)灯塔(引领方向)

3.......

其实句式仿写不难,可以有很多东西套上去,只要灵活应用就行。

四.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

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

小升初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

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

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

读完文章后,

(1)要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4)我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

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

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考法:

1、考法: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

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

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

《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

/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

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方法(3、4):

表态,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

为什么?

答:

不可以。

(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考法: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

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然后根据文章的

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

《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

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

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

(见关键人物的评价)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

开头:

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

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

①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②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③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举例:

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6、“为什么”的题型:

为什么说……

方法: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

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7、“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方法: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略讲)

(一)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1、组合法:

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

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

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

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2)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3)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

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法: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2)、标题法:

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3)、段意连接法:

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

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

如:

《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

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四、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考法:

1、填空题:

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

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

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

同上。

启发:

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

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

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五、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考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

(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

(《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

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

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

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

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的诗句。

补充:

(可简单列点列条提出)

六、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说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使用说明

方法的好处。

这样的阅读题答案其实就那么几个,孩子掌握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只要细心就能很快又准确的完成阅读任务,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面以几篇文章为例,探讨如何

巧妙审题,继而轻松的解题

五.作文

我们作文绝对写过一些作文,而这些都可以一个题目,几篇文章,只要稍微转换就行了。

我们必定在小升初考试前写一些作文,而这些往往是与小升初挂钩的。

如:

关于母爱的(必须想到一些独特的事例,绝不能写:

生病母亲的照顾,下雨母亲的送伞,因为太多人写,绝对拿不到高分)

关于友谊的

令你深受启发的一件事(时间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是最好写的啦)

小升初作文经典事例:

母爱

生日快到了,妈妈答应我买一个礼物,但生日前一天我和母亲吵架了,妈妈不理我,但生日那天还是送礼物给我......

友谊

一次,我犯了错误(至于什么错误,可以自己来想象),被发现时,朋友主动帮我承担责任。

(开头可以以毕业为主题,然后引入话题,说道朋友)

数学

数学主要的是题型的问题。

数学主要题型有:

1.分数与百分数问题

2.比与比例问题

3.几何问题

4.工程问题

5.行程问题

6.浓度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解决这些题的技巧

一.分数与百分数问题

其实分数与百分数问题主要的公式为:

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对应数量÷单位1=对应分率

也许我们懂得公式,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但有些不明白这些公式为什么,或该怎么应用,那么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

例题:

小明有40只笔,小红是小明的1/4,小红有多少只笔。

看到这个题,我们找到单位1是小明的笔的数量,但是单位1怎么找,单位1在“比,的,占,是”这些词的后面。

不信看看,小红是小明的1/4是字后面不就是单位1了吗?

而1/4是谁

的1/4啊?

就是小明的数量的1/4,那小明是单位1,1/4是对应分率,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40×1/4=30(只)

二.比与比例

比与比例主要的是比,而比例一般设在解方程方面,比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找到这两个数的总和,再按比例分配。

有时候,我们可以将分数化为比,例如:

小明的笔是小红的1/4,两人共有50只笔,两人各有多少只笔?

四分之一可以有以下的形式:

1/4=1÷4=1:

4,这样小明是1,小红是4,现在会了吧?

三.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就是图形的问题。

图形问题我最擅长了,就像考天外那一道最难的图形面积我也解出来了。

图形我们会考到:

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考平行四边形绝对会有三角形在内,考正方形绝对有圆形在内,那么,有两个公式要谨记: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可根据这样来帮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几等份,就可以解题了。

一个正方形里最大的

一个圆,面积比是:

正方形:

圆形=4:

3.14

记住就行,没有为什么,在这说不清。

只能画个图,让你自己理解。

圆的直径为2厘米,半径为1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

四.工程问题

要灵活应用公式: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合作时间=工作总量÷效率之和

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的倒数

五.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这是谁都会的,在此不列举)

相遇时间×速度之和=总路程(按照“被除数÷除数=商”的定律推出其他公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六.浓度问题

浓度问题其实就是百分数问题,要搞清什么是浓度,溶液,溶剂,溶质。

上网搜搜,绝对有,其实就像什么出芽率,出勤率等等,比如说“盐是50克,水是50克,水盐加起来,浓度是多少?

”就是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不难。

不过要灵活应用公式,只要分数问题学好,浓度问题就没问题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