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900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鸿门宴》教案设计.docx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史记》的成书背景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2.说出文中重点字词意义、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

3.叙述作者创设的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以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4.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5.比较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分析刘胜项败的原因。

预习任务:

《史记》、司马迁、刘邦、项羽、鸿门宴背景、楚汉战争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短歌的作者是谁?

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在秦末动乱群雄逐鹿的时代,作为领导起义的英雄,项羽为何作了如此慷慨悲壮的绝命词?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败,兵败垓下,到底有何原因?

今天我们一起去赶赴一场杀机四伏的宴会,从中找找刘胜项败的原因。

(二)背景材料

1.司马迁简历

姓名:

司马迁

字子长

生卒年:

约前145-前90

出生地:

夏阳

身份: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主要经历和成就:

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的图书和文献,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

后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受腐刑下狱。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报任安书》)

2.《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认为此书: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找学生回答)

3.《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鸿门宴”是指暗藏杀机,想加害于别人的宴会。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刘邦和项羽也与同年9月起兵江东,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

不久,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世楚将”的项梁,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公元前208年9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两路合力击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于公元前6年破关入秦,抢行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等待诸侯到来制定条约,退军霸上,颇得民心。

但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无内诸侯”。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之主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4.重大战役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急调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

鸿门宴——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领兵直奔关中而来。

闻知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刘邦驻扎在灞上,发誓要攻打刘邦。

范增设鸿门宴,但由于刘邦的机警沉着,项羽的刚愎自用,终于放虎归山,刘邦全身而退。

分封诸王——称自己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分刘邦为汉中王,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彭城之战——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楚汉战争开始。

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

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

刘邦与诸侯联军56万包围楚国,项羽以3万骑兵第一次大规模独立冲锋作战,偷袭汉军,踏营,冲散,驱赶造成敌人混乱,大败汉军。

垓下之战——楚霸王四年八月,与汉军对峙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为界,划分天下。

随后九月,楚军撤回楚地,刘邦也欲西回,但张良、陈平建议发动偷袭,于是刘邦背约,向项羽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后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楚军伤亡4万余。

乌江自刎——项羽在垓下兵败后,在东城快战中杀死对方百员大将,自己只损伤两员大将,率领八百人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乌江亭长权项羽赶快渡江,以求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于是拔剑自刎而死,激昂慷慨。

 

(三)串讲课文

鸿门宴(翻译)

第一段:

沛公(驻军)在霸上,没能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任用子婴为相,已全都占有了秦国的珍宝。

”项羽大怒说:

“明天犒飨士卒,(为)我击败沛公的军队!

”(在当时),项羽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

“沛公住在崤山东面时,贪图财货,喜爱美女。

现在入关了,财物没有什么拿的(不拿什么财物),女子没有什么宠幸的(也不迷恋女色),这是他的野心不小。

我派人看他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气象。

快袭击他,不要失去(时机)。

重点字词句:

军:

驻军;

王:

四声、称王;

使:

任用、让;

飨:

犒劳;

为:

介词,替、给;

失:

指失去时机;

问题:

Q1:

刘邦拿下长安不先入为主退军霸上,应该说是礼让在先,为什么项羽作为刘邦反秦联盟的盟友却不领情,而是一反常态地“大怒”?

1)“项羽兵40万,沛公兵10万”,项羽有大过4倍于刘邦的军队,又大破秦军主力,根本不可能将关中拱手让给刘邦,他对于关中早就馋涎欲滴,志在必得,宁可负约也要把关中据为己有。

2)“大怒”说明项羽本身就是个性格急躁火爆、骄横不可一世的人,加上曹无伤告密,范增火上浇油,更是让项羽怒不可遏。

从短短的第一段我们就看到了双方的实力的对比和矛盾的激化,针尖对麦芒,刘、项两大集团的斗争自此公开化,营造了针锋相对的紧张氛围。

但是,如果刘邦是真正的礼让,项羽还会如此大怒吗?

退军霸上是不是有刘邦自己的考虑或者另有图谋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二段:

(楚国左尹一个叫项伯的人),是项羽的叔父,(向来)(与留侯张良要好)。

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奔驰赶到沛公的军队,私下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杀沛公的事全部都告诉了他),想要喊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

“不要跟从沛公一起死。

”张良说:

“我为韩王护送沛公(到这里),沛公现在有危急的事,逃亡离开是不守信义的,不可以不(告诉)(他)。

”张良于是进入沛公营帐,全都告诉了沛公。

沛公大吃一惊,说:

“拿这个怎么办?

”(这怎么办呢?

)张良说:

“谁为大王做出(闭关)这个计策的?

”沛公说:

“浅陋无知的小人游说我说:

‘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在秦地可以全部称王(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所以听信了他。

”张良说:

“(料想)大王的士卒足够来抵挡项王吗?

”沛公沉默,说:

“固然比不上。

但又拿它怎么办呢?

”张良说:

“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违背项王(意旨)的。

”沛公说:

“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的?

”张良说:

“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项伯杀人,我(使他活过来);如今有急事,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沛公说:

“你跟他谁大谁小?

”张良说:

“比我年长。

”沛公说:

“你为我召唤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重点字词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

素:

向来;

善:

形容词作动词,对……友好;

从:

使动用法,使……跟随;

夜:

作状语,连夜;

具告以事: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告是谓语,以事:

那这件事告诉,以是介词,事是宾语,作状语)

去:

离开;

为:

四声,介词,替、给;

今事有急:

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情;

不可不语:

动词,告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给;做出、定出;

距关:

通“拒”,把守;

内:

通“纳”,接纳;

当:

对等、比得上;

背:

违背;

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么;有旧、有交情;

臣活之:

使动,使……活;

幸:

幸亏;

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比较,比对方怎么样?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要:

通邀,邀请。

项伯于是进入进见沛公。

沛公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又约定为儿女亲家,说:

“我入关以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来等待将军(处理)。

(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关卡),是(防备其它盗贼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日夜盼望将军到来,哪敢造反呢!

希望项伯详细地说明我不敢忘恩。

”项伯承诺,对沛公说:

“明日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沛公说:

“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赶回,到了军队中,详细地把沛公的话报告给项王。

趁机说:

“沛公不先破了关中,您怎敢进入呢?

现在别人立了大功而攻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

不如(趁着友好礼遇他)。

”项王答应了。

重点字词句:

近:

接触、沾染;

秋毫无犯:

形容军队严明,丝毫不敢侵犯别人;

封府库:

封存官库;

所以……者:

之所以……;的原因;

备:

防备;

非常:

意外的变故;

之:

取独。

“他盗出入”本来是主谓结构,但是加上一个“之”字之后,就成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成为了“备”的宾语,不能独立表达一个意思。

就像“我爱香山”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变成“我之爱香山”,就不能单独表意,而必须要说出香山的理由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比如“王老师的讲课”,是完整的,但是变成“王老师的讲课”,就不能加句号了,虽然“的”与“之”的功能不一样,道理是一样的。

判断的时候用“跳读法”,把之跳过去,意思不发生改变。

岂……乎?

哪里……呢?

臣之不敢倍德:

通“背”,之:

取独;

蚤:

通早;

自:

亲自;

因:

趁着;

问题:

Q1:

这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项伯夜访、刘项约婚

Q2:

当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时,是什么表现?

沛公大惊、为之奈何、沛公默然、且为之奈何——懦弱、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Q3:

在张良要沛公向项伯说不敢违背项王时,沛公为何问:

“君安与项伯有故?

1)确信张良不是奸细;——头脑清醒

2)看看项伯是不是值得信任,可以帮助到自己的人——虑事周到

所以,刘邦虽处在危急的形势之中,既紧张又焦灼,但是还是保持了礼贤下士、从谏如流的君子之风。

看看刘邦是怎样化敌为友、化被动为主动的?

刘邦的公关绝技是先与项伯称兄道弟、然后与项伯结为亲家、最后忽悠项伯。

表明自己的不敢违背项羽。

Q4:

现在我们想想,刘邦是真的对项羽礼让吗?

不是,沛公是“欲王关中”,派兵把守关卡“毋内诸侯”,只不过抵不过项羽大军,只好退军霸上。

但是刘邦还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化险为夷,

能言善辨,善于笼络别人

第三段:

沛公第二天(使百余骑跟从着)来见项王,到了鸿门,感谢说:

“我与将军合力来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

今天有小人进谗言,使将军与我有隔阂。

”项王说:

“这是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是这样,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凭借什么变成这样)?

”项王当天于是留沛公与他喝酒。

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多次举起所佩戴的玉玦用来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沉默不回应。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

“君王对待人不忍心。

你进去到前面为他们祝酒,祝贺完毕,请用舞剑的方式(请求舞剑),借机(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了他,不然,你们这些人将要被沛公所俘虏!

”项庄就进入祝酒。

祝完之后,说:

“君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用来娱乐的东西,请用舞剑(的方式)。

”项王说:

“好。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

重点字词:

从:

使动,使……跟从;

戮力:

合力;

郤:

通“隙”,隔阂、嫌怨;

籍何以至此:

以何至此,宾语前置;

因:

于是;

范增数目:

名词作动词,以目示意;

三:

多次;

无以:

没有用来;

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显示座次

问题:

Q1:

这段文字说了什么内容?

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Q2:

沛公见到项羽是怎样说的?

(生读刘邦语)

项羽又是怎样说的?

(生读项羽语)

从他们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出两人性格有什么不同?

刘邦狡猾、项羽爽直。

刘邦一上来就叙旧情、推责任,表明自己很弱,给足项羽面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使项羽怒气全消。

而项羽却是毫无戒备、口无遮拦,军机大事,视作儿戏,随随便便就脱口而出。

Q3:

下面再看范增举玉玦示意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项羽为什么铁石心肠默然不应?

前面项伯为其求情,他允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他心里认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范增一语道破天机,“君王为人不忍。

后世评价项羽: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前面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怒火冲天,拍案而起,但是到了这里却抛弃前嫌,“义”字当头,一不追究,二不询问,三不商量,四不听谋士范增的话,显得十分昏庸。

正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在项庄舞剑,项伯保护刘邦的时候,文章才有了下一个高潮。

第四段:

(此时)张良到了军队门口见樊哙。

樊哙说:

“今日的事怎么样?

”张良说:

“很危急!

在今天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常在沛公那里。

(总想在沛公身上打主意)”樊哙说:

“这太紧急!

我请求进入,与沛公同生死。

”樊哙就待剑拿着盾进入军队大门。

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要阻止他不让他进入。

樊哙侧拿他的盾牌来撞,卫士倒地。

樊哙于是进入,劈开帷幕面向西边站立,瞪大眼睛直视项王,头发向上直立,眼眶都要张裂了(眼眶都裂开了)。

项王握着剑,跪直身子说:

“客人是谁?

”张良说:

“沛公的参乘(警卫官)樊哙。

”项王说:

“壮士!

——赐给他一杯酒。

”就给他一杯酒。

樊哙拜而感谢,起来,站着喝酒。

项王说:

“赐给他彘肩。

”就给他一条生的猪腿。

樊哙把盾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上,拔出剑切肉下来吃。

项王说:

“壮士,能再喝一杯吗?

”樊哙说:

“我死尚且不避讳,卮酒怎么够得上推辞!

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好像不能全部列举,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背叛他。

怀王与诸多将领约定‘先打败秦王进入咸阳的人称王。

’如今沛公先打败秦王进入咸阳,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把皇宫封闭,退军到霸上,来等待大王到来。

(特意)派遣将士守护关卡的原因,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出入与其它变故。

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奖赏,却听从小人的谗言,想要诛杀有功的人,这是亡秦的(后续者)。

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项王没有回应,说:

“坐。

”樊哙在张良旁边坐下。

坐了一会,沛公起来上厕所,于是招樊哙出来。

重点字词句:

同命:

跟他同生共死;

遂:

于是;

参乘:

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也叫车右。

一般是力士,保护车左之主帅,行车遇到阻碍时,则下车助推。

啖:

吃;

且:

尚且;

举、胜:

尽;

细说:

古今异义,小人的谗言;

续:

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窃:

私自。

问题:

Q1:

分角色朗读

这段主要写的是樊哙闯帐,是文章的高潮,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樊哙是一个怎样的人?

前面我们学《荆轲刺秦王》,看到士兵送荆轲到时候是“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表达的是燕国人对秦国的愤怒、对悲壮的情怀,这里樊哙在项羽设置的宴席上还给项羽威慑,说明他是一个十分勇敢的人,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可以看出。

但是如果樊哙只有匹夫之勇,那项羽造就把他拖出去斩了,可是接下来的一番讲话,又使得刘邦在清理上占了上风。

有人说:

樊哙的话和之前刘邦的话没有区别,你们觉得有区别吗?

有,前面在陈述完刘邦退兵霸上之后又称赞刘邦劳苦功高,这样的话项羽要杀刘邦自然是有失民心了,刘邦集团又进一步占据了优势,就连项羽都无言以对了。

由此可以看出,樊哙不仅是个勇士,而且是一个有粗有细的人,有勇有谋。

第五段:

沛公已经出来,项王派都尉陈平召唤沛公。

沛公说:

“在这个时候出来,没有辞别,怎么办?

”樊哙说:

“大的作为不用顾及小的细节,大的礼节不必讲小的谦让。

如今别人是切肉的刀和板,我们就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于是就离开了。

于是令张良留下来辞谢。

张良问: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沛公说:

“我拿了白璧一双,要献给项王,玉斗一双,要给亚父。

正好遇到他生气,不敢献上去。

您为我献上去。

”张良说:

“遵命。

”在当时,项王军队在鸿门下,沛公军队在霸上,相距有四十里。

沛公就放弃(车马、随员,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从骊山山下,从芷阳取道行走(抄小路逃跑)。

沛公对张良说:

“从这条路到我们军队,不过二十里路。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辞谢。

重点字词句:

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

置:

放弃、丢下;

道:

名词作动词,取道;

度:

揣度、推测。

问题:

Q1:

沛公逃走时作了哪些准备?

放弃车马,以避人耳目,只带四个亲信随从,抄小路逃跑,又让张良等到自己到了军中再对项羽辞谢。

——周密谨慎。

第六段:

沛公已经离开,抄小道到了军中。

张良进入军营辞谢:

“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辞别。

派遣我奉上白璧一双,再拜献给大王,玉斗一双,再拜奉于将军。

”项王说:

“沛公现在在哪?

”张良说:

“听大王有意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到了军中。

”项王则接受白璧,放在座位上。

亚父接过玉斗,扔到地上,拔剑撞而砍破它(拔出剑来把它击碎),说:

“唉!

竖子不能(值得)与他谋划大事!

夺天下的的王一定是沛公。

我们马上就要被他俘虏了!

第七段:

沛公到了军中,立刻诛杀曹无伤。

重点字词句: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

督过:

责备;

竖子:

小子。

问题:

得知刘邦逃回军营之后,范增为何气急败坏地砍破玉斗?

范增生气的原因有三:

一气项羽见刘邦逃脱仍然麻木不仁、迷信自己的武力;

二气项羽放虎归山留后患;

三气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破产。

一气项羽昏庸糊涂。

项羽对刘邦受贿欣然接受,对刘邦逃走不问不究,麻木不仁,泰然处之,真是竖子不足与谋!

二气痛失良机。

本来刘邦送死上门,自投罗网,鸿门宴杀刘邦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却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一场精心预谋化为泡影而痛失良机。

三气养虎为患。

秦朝暴虐,天下英雄揭竿而起,斩木为兵,项羽巨鹿之战,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秦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而为大家尊为西楚霸王,可一统天下,这时的主要矛盾已由反秦而演变为楚汉之争,刘项对决。

刘邦要成就他的帝业,项羽要实现他的霸业。

刘邦以仁义蒙住项羽的双眼,以巧言迷惑项羽的理智,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刘邦逃走,这无异于纵虎归山,留下心腹大患,正如范增所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项羽集团的丧钟已敲响,“若属且为之虏矣!

(四)梳理故事情节

鸿开曹无伤告密

端范增献计

发项伯夜访

展刘项约婚

高刘邦谢罪

门范增举玦起——落

项庄舞剑起——落

项伯翼蔽

樊哙闯帐起——落

潮刘邦逃席

宴结张良留谢

局曹无伤被诛

“三起三落”

(五)课堂讨论

1)鸿门宴上刘邦为何能够死里逃生?

(从主将、谋士、武士三个方面分析)

主将

刘邦项羽

知人善任居功自傲

能屈能伸刚愎自用

多谋奸诈胸无城府

能言善辩优柔寡断

有奸必肃养奸为患

谋士

张良范增

足智多谋老谋深算

沉着冷静洞察敏锐

处事大方急躁易怒

武士

樊哙项庄

有勇有谋有勇无谋

最重要的是刘项两大集团的领导人

2)《史记》的文学价值:

1.传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

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

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

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

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

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

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

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2.出色的细节描写。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

古人言:

骄兵必败。

果然,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竟使得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3.鲜明的对比描写。

一方面表现在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

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

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用传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波澜起伏的鸿门宴,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西楚霸王。

3)如何评价项羽和刘邦?

1.关于项羽和刘邦:

项羽名片

姓名:

项籍

字:

羽、子羽

生卒年:

前232-前202

出生地:

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南郊1公里徐淮公路废黄河堤下)

身份:

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家世:

项羽是项燕的孙子,楚国的贵族,因被封于项地,所以以地为氏。

刘邦名片

姓名:

刘邦

别名:

刘季

生卒年:

前256年1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

出生地:

沛郡丰邑中阳里

身份: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

从史书中对比项羽和刘邦:

(一)羽年少时,项梁曾教他读书,项羽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

梁大怒!

籍曰: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

项羽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

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

“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

“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志向远大,但项羽更加狂妄

(二)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

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

项王对汉王说:

“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

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

”汉王笑着回绝说:

“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楚兵挑战好几次,楼烦每次都把他们射死。

项王大怒,就亲自披甲持戟出营挑战。

楼烦搭箭正要射,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吓得眼睛不敢正视,两只手不敢放箭,转身逃回营垒,不敢再出来。

汉王派人私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项王。

项羽下梁地十馀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

汉军方围钟离昩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

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

数月,楚军食少。

项王患之,乃为高祖,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

“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

“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