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网最新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967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地网最新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网最新规范.docx

《地网最新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网最新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网最新规范.docx

地网最新规范

移动通信无线基站接地系统

建设工程验收规范

V1.0

(试行稿)

1总则

1.0.1为保证移动通信基站内设备的安全与正常工作,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统一GMCC移动基站接地系统施工、验收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对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建设提出要求,同时也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改建、扩建及相关通信系统的防雷及接地整改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日常维护工作的技术要求和依据。

1.0.3在基站接地建设中,应积极采取有理论依据、经反复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1.0.4本规范与国家规范、部颁标准、规范相矛盾时,应以国家规范、部颁标准、规范为准;本规范解释权在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

 

2名词术语

2.0.1地

接地系统中所指的地,一般是指大地,具有导电的特性,能有效地泄放电流,一般可作为参考零电位。

2.0.2接地体

为使电流流入而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

2.0.3环行接地体

围绕基站机房四周,按规定深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行接地体(含垂直接地体)。

2.0.4接地系统

接地线、接地汇集线(排)、接地引入线、接地体(网)的总称。

2.0.5接地网

由基站基础中的钢筋网、围绕基站的环行接地体以及由地下其它导电材料所共同连接而成的接地体的总称。

2.0.6接地汇集线

引出机房、电力室等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

2.0.7接地线

通信设备与接地汇集线(地网)之间的连接线。

2.0.8工作地

直流电源相对于大地为0V的连接电路,它是直流电源利用大地构成回路的电路部分。

工作地一般通过地线总汇流排下地。

2.0.9保护地

设备外壳及其连接到接地汇集总线(排)的保护地线、交流电源系统中的地线、电源和信号避雷器的地线等统称为保护地。

2.0.10地电位升

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大地所引起大地电位的升高称为地电位升,会危害设备对地的绝缘。

2.0.11接地体有效长度

接地体有效的最大长度,即比这一长度更长的接地体超出有效长度部分视为无效,有效长度取决于土壤电阻率。

le=2ρ1/2(le为有效长度,为接地体埋设区域的土壤电阻率)。

 

3技术指标及质量要求

3.0.1根据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范要求,移动通信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应在5Ω以内;部分地处高山周边土壤电阻率大于3500Ωm的基站,接地建设确有难度时,接地电阻可以适当放宽到10欧姆以下;基站地网应符合联合接地及等电位原理,其使用期应达到10年。

3.0.2本规范要求的工频接地电阻为指定的仪表测量值,除规范规定的指定条件下的估算结果外,不接受以其它形式的估算或换算结果。

 

4地网设计原则与思路

4.0.1基站选址时宜考虑基站地网建设的实际难度。

地网设计中,应在综合考虑基站位置、地质气候条件、周边环境、占地赔偿等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4.0.2基站地网是复杂的联合接地体,在设计时,应选择土壤电阻率均匀且方便人工作业的范围;对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基站,应给予一定的设计裕量;设计方案应具有应对不可预见因素的调整空间,以便快速地完成设计变更和施工。

4.0.3移动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

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它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

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楼内时,其地网可共用机房地网。

4.0.4机房地网:

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行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

当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4.0.5对于利用商品房作机房时的移动通信基站,应尽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网或其它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接连通。

找不到原地网时,应因地制宜就近设一组地网作为机房工作地、保护地和铁塔防雷地。

工作地及防雷地在地网上的引接点相互距离不应小于5m,铁塔还应与建筑物避雷带就近连接两处以上。

4.0.6铁塔地网:

当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应延伸到铁塔地基四角外1.5m远的范围,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m×3m,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塔基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

当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两处焊接连通,同时宜在机房地网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以利散流。

当使用通信杆塔时,宜围绕杆塔3m远范围设置封闭环行(矩形)接地体,并与杆塔地基钢板四角可靠焊接连通。

杆塔地网应与机房地网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

4.0.6变压器地网:

当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及铁塔地网组成的联合地网;当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外,且距机房地网边缘30m以内时,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或铁塔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两处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

4.0.7当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行接地装置。

环行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水平接地体与地网宜在同一水平面上,环行接地装置与地网之间以及环行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米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延伸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10~30m以内。

4.0.8在部分基站,依照传统方式建设接地确有困难时,可以采用深埋接地极,施放降阻材料等措施降低接地电阻;部分开挖面积受到限制的基站,可以采用电解离子接地极等产品以增加与土壤接触面积;必要时,也可采用换土等措施。

4.0.9土壤电阻率较低(ρ≤500Ω•m)的基站,其地网接地体包围的等效面积(A)应满足(A/π)1/2>5m。

从科学防雷的角度看,小面积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会有较大的差别,当直接雷击发生时,小面积地网即使接地电阻很低,但由于泄流渠道不畅,地网上还是会有很大的地电位升。

 

5地网建设所使用材料要求

5.1金属物质(主材)

5.1.1接地体主要材料宜使用热镀锌钢材,镀锌层厚度不宜小于100µm;部分土壤腐蚀性较为严重的基站,可以采用同规格的铜材。

5.1.2垂直接地体的材料一般为不小于50mm×50mm×5mm的热镀锌角钢或表面积相近的热镀锌圆钢、槽钢等;采用机械钻井方法的垂直接地体钢管,其直径宜大于60mm,管壁厚度不应小于5mm。

5.1.3水平接地体的施工材料一般为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做为引出或引入使用的水平埋设接地体,根据情况可以使用直径φ8mm2--φ12mm2的热镀锌圆钢。

5.1.4热镀锌钢材接地体与接地引入铜缆的连接,宜采用规格不小于50mm×5mm×400mm的过渡铜铁排,铜铁之间的氧焊焊接面积不小于50mm×100mm。

5.1.5部分基站,受开挖面积等限制而使用的长效电解接地极,其金属封装材料为壁厚不小于1.5mm的铜材或不锈钢材料,其发散电解质的孔径不宜小于5mm,其用于与其它接地体连接的端子为不小于50mm×5mm×200mm的不锈钢材料或铜材。

5.2化学物质(辅材)

5.2.1地网辅助材料宜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地质特点的产品,同时要考虑经济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并尽量作到环保可降解。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一种或多种辅助降阻材料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5.2.2碳粉(石墨)降阻剂/接地模块,碳是除金属之外导电性最好的单质,且化学性质稳定、对金属没有腐蚀性,适应性较好;其缺点是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金属之间形成电池效应;由于(碳粉)石墨几乎不溶于水,渗透性差。

因此,选择碳降阻材料时,一般选择已加工成型的板状接地模块,能更有效地增加与土壤的接触。

适用土壤腐蚀性较强的海边、排污渠边等地区。

5.2.3长效电解离子接地极,规格φ63mm,长度1.5m—2.5m;长效电解离子接地极内部为膨胀导电胶与电解质的混合物,其特性是土壤湿润时吸收水分并膨胀通过发散孔向外渗透电解质,气候干燥时又能释放水分保持土壤的湿度。

由于其良好的渗透电解质特性,适用于开挖面积受到限制、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基站。

5.2.4稀土降阻剂,本身是无味的黑褐色粉剂,其载体为碳元素,辅以铜族元素、过渡元素及碱土金属元素,添加镧系稀土元素作为催化剂、激活剂,前一些元素极易形成水离子化合物,在稀土元素的作用下就能形成导电性良好的电解质。

因此稀土降阻剂呈良好的负阻特性,即随着电流密度、电流波形陡度增加而电阻率下降。

稀土降阻剂有良好的水溶性,加水混合后呈流体凝状物,易向土壤空隙渗透,可广泛用于各种形式接地的施工辅助降阻。

5.2.5其它降阻材料,水玻璃(硅酸盐)降阻剂、石膏类降阻剂、树脂降阻剂、(聚)丙烯酰胺降阻剂等,由于其局限性较多,在使用时要详细了解其特性,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6地网各种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6.0.1地网接地体的包围形状以封闭环行为佳,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对基站的构筑物布局、环境、地质地形、占地赔偿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较为灵活的建设方式。

6.0.2一般条件允许的基站,宜采用封闭环行地网,大电流时环行接地体内的电场分布均匀,可降低跨步电压的危险;也有助于减少室内在雷击时由于地面电位梯度大而容易对设备产生高压反击的危险。

环行接地体上多点引入机房更有助于实现等电位连接。

6.0.3辐射型地网,环行接地体的延伸,在已建成的封闭环行不能达到接地电阻要求时,在大面积开挖受限情况下,可以选择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方向适当辐射延伸接地体。

其特点是某个方向的电流泄放速度较快,但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程度。

尤其适用于铁塔在机房顶部的基站。

6.0.4网格状地网,根据规范建设铁塔(杆塔)、变压器地网宜采用的形式,部分受地形地域限制的基站,可在围绕基站环行接地体的一侧,采用网格状地网结构,以便各地网连接成联合地网。

在城区或山地,受开挖面积限制,附近仅能提供局部区域使用的基站,可以采用此种结构。

6.0.5深井型地网,采用机械钻井深埋接地体的方式,利用地表深层的导电物质泄放电流,适用于表层土壤电阻率较高的高山基站,部分受开挖面积限制的基站亦可采用此种形式。

其特点是,可以很快达到降低接地电阻值的目的。

6.0.6建筑地网,部分租用高层建筑或商品房为基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建筑内专用地网或建筑防雷地网作为机房接地。

有条件的,宜设置一组专用接地体,引入机房后再与建筑地网可靠连接。

6.0.7简易地网,当基站位于居民区内的繁杂地段、机房楼顶无铁塔时,找不到原地网,且建设环行接地体确有难度时,可沿机房建筑一侧或两侧沿直线埋设接地体,接地体长度宜达到或接近有效长度。

有可能的,接地体两端可引出扁钢或圆钢沿建筑墙面固定成封闭环。

部分位于居民区内的直放站接地建设亦可参照。

 

7工程施工要求

7.1施工的方法及其工艺要求

7.1.1地网周围环境的勘察:

地网在动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要与熟悉新建地网周围的地下构件或情况的人员一起勘察新建地网的布放线路和结构,确定设计线路与实际是否有出入,在确认地网内确实没有地下构件如电力电缆、通信光缆、自来水管、地下排水管、消防管等地下管线构件设施或相距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再共同划定地网的施工路线、结构和范围;在部分基站,还应考虑实际征地范围,应尽量避开果树、文物及坟地等施工,以免引起纠纷。

7.1.2施工的安全警示:

地网施工之前宜在地沟两侧约两米左右范围内,应用细绳或其它明显标志物将施工范围围起来,并竖牌警示。

7.1.3野外施工使用临电或发电设备等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消防法规,并由专业安全管理员负责现场管理和监督。

7.1.4地网沟的开挖:

地网沟的宽度一般约为50—60cm,地网沟深度一般为70—100cm;若是水泥路面,则应尽量采用路面切割机沿着划定的水泥路面切割,路面切口宽度一般与地网沟宽度一致;为防止地沟塌方,宜用挡板堵挡,确保地网沟的深度达到技术要求。

7.1.5接地体的焊接:

若是热镀锌角钢与热镀锌扁钢连接时,则角钢的一个面要与扁钢的正面采用电焊搭焊,搭焊长度为扁钢宽边的2倍;角钢或扁钢与圆钢焊接时,圆钢宜与扁钢、角钢的平面贴焊,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扁钢与扁钢之间的焊接应采用双面搭接焊,搭焊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

若是热镀锌材料与铜材或铜材与铜材之间焊接时,则要采用氧焊焊接,焊接头若采用搭接焊接时,搭接的长度一般应为200—250mm,焊点不应有假焊、虚焊,且每个焊点都要用沥青或其它可靠防腐材料做防腐处理。

不同金属焊接时要防止电化腐蚀。

7.1.6机械钻井的垂直接地体钢管与扁钢的焊接,宜将扁钢折至与钢管平行贴焊,贴焊长度不宜小于200mm;其焊点的保护在采用沥青等传统防腐措施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牺牲阳极等化学方法。

7.1.7降阻剂的使用:

焊点冷却后,降阻剂加水搅拌成均匀凝状物包敷在接地体上,待降阻剂干结至一半时回填土覆盖;采用深井接地网时,降阻剂宜溶水搅拌后与垂直接地体一同入地,降阻剂应充分包裹在钢管的内外。

回填土质较差的,可以与降阻剂混合均匀后再回填。

焊点附近包敷的降阻剂厚度应为其它接地体的两倍以上。

降阻剂不宜使用被污染的水搅拌。

7.1.8长效接地极及石墨接地模块宜放入已开挖好的相应大小的坑洞后填埋,其回填物宜为降阻剂或降阻剂与土壤的混合物,填埋后应夯实,以减少材料与土壤间的空隙。

7.1.9地网沟回填:

回填土宜筛除石块等杂质后填入沟内,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回填后浇水,待沟面下降后重新回填至平面并夯实;部分坡度较大的地区或是土壤流失较严重的地带,沟面回填后宜用混凝土覆盖或种植草皮以防雨水冲刷造成回填土流失。

7.1.10地网沟恢复:

若是水泥路面,则新铺的水泥路面与原路面厚度相同,且其下要铺细砂和碎石;不论是水泥路面、草地或山地,在恢复路面时,均应高出原有地面约1-2cm,以使日后新建地网地面能恢复原貌。

7.2引入机房线路的接地处理

7.2.1当变压器位于机房内时,其高压电缆应采用埋地电力电缆进入机房,其电力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

低压埋地电缆进入基站机房,其埋地长度不宜小于50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缆长度不限)。

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或其它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机房,电缆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与地网接地体焊接连接,不宜在机房内接地。

7.2.2从基站引出的建筑物航空障碍灯、彩灯、监控设备及其它室外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外护套或金属管道应在顶端及进入机房的外侧就近接地。

7.2.3通信光缆线路(包括直埋和架空)在进入机房的前一个接头处,应将光缆中的金属加强芯、金属护层及金属铠装层等金属构件都电气断开,并将断开的两端做如下处理:

将该接头断开的同一侧的金属护套、金属加强芯及金属铠装层都连接在一起,并将该接头两侧分别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20Ω。

7.2.4天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入室折弯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直接引出的接地线可靠连通。

接地连接线为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缆。

7.2.5引入机房的信号线路如HDSL、双绞线等空线对,做接地处理,并宜从地网直接引出的接地线连接为佳,也可以直接从接地汇集线引接。

进入基站的PCM电缆的屏蔽层入室处应就近可靠接地,空线对必须就近接地。

7.3接地引入和室内接地处理

7.3.1接地引入线的长度不宜超过30m,其材料为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95mm2的多股接地铜缆。

接地线应从地网中心环行接地体的两个以上方向引入机房。

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连接点应避开避雷针、避雷带或铁塔接地的引下线连接点,其间距应大于5m。

接地引入线埋设时宜避开排污沟(管)、导流渠等,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和绝缘防腐措施,并留出接地电阻测试点。

7.3.2机房内设置接地汇集线与接地引入线可靠连接。

接地汇集线宜在机房沿内墙(或地槽、走线架)敷设成环行,材料为铜材,截面积不小于120mm2,也可采用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为了设备接地连接方便可在接地汇集线上设置若干接地汇集铜排,汇集排为规格不小于400mm×100mm×5mm的铜板,并预留相应的螺孔以便连接接地线。

7.3.3机房内设有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的环行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多股铜缆,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两条以上的截面积为50mm2以上的多股铜缆与引线排的相对两侧连通。

7.3.4基站机房内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直流工作接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要求,一般为大于35mm2的多股铜缆。

直流工作地严禁从交流配电屏直接引接。

7.3.5机房内设备的外壳都应相互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缆地线连接,再用不小于35mm2的铜缆就近与接地汇集线连接。

7.3.6机房内走线架、电池架、机架、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做保护接地,接地引接线一般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缆。

对于同一方向超过10m长的走线架,应每隔5m就近接地与接地汇集线引接一次。

7.3.7机房内所有的地线排及所有的地线要用不易脱落和不怕受潮的标签注明地线名称及地线两端所连接设备的名称;地线宜采用黄绿双色电缆,且应帮扎牢固、整齐、平直、美观,尽量避免折弯。

7.4结构可靠性要求

7.4.1地网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气焊连接,不宜采用螺接或铆接;无法使用电焊或氧焊的,建议使用热熔焊接。

7.4.2接地引入铜缆与地网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通过过渡铜铁排连接,接地铜缆应铆接或热熔焊接在过渡排上,并做防电化腐蚀处理。

过渡排宜固定良好,如固定外墙时,其高度宜不低于2.5米,固定螺栓紧固后与过渡排之间点焊。

7.4.3地网沟应距离建筑物散水点以外开挖,地网沟距离围墙地基应该1米以上;当地网沟交叉穿越围墙、地基、线缆沟或直埋电缆时,应对上述设施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

7.4.4地网沟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叉、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满足20cm的最小距离;与高压埋地电缆交叉时,接地体与高压绝缘层之间宜满足50cm的最小距离,并行时宜满足100cm的最小距离。

地网沟内不允许并排布放其它进出基站的电缆或信号线路,如不得已要并放的,线缆宜做穿管等屏蔽处理。

7.4.5地网接地体埋设在农田等经常开挖施工的地面下时,应深埋3m以下,并在适当位置作明显的标识。

7.4.6垂直接地体使用机械钻井深埋时,应距离基站建筑地基、铁塔(杆塔)地基等基础设施10m以上距离;距离交流变压器的距离最少15m,距离架空高压线的垂直投影距离宜达到10m。

 

8地网测试

 

8.1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8.1.1测试地网接地电阻可使用国产ZC-29B-1(或ZC-8)手摇式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仪器应每年通过部级以上检测所的检定。

8.1.2其测试原理是,埋在土壤中的两个电极之间加以一定的电动势后,在土壤中形成回路,根据回路的电压和电流比值,得出电极的接地电阻值;接地网测试时所得的值为地网在某个方向的接地电阻值;

8.1.3测试方法、参照标准:

测试所需的电流极棒埋设位置与地网边缘之间的距离,为地网等效直径的3~5倍,电压极棒埋设的位置与地网边缘的距离应为电流棒到地网边缘的距离的0.5~0.6倍。

测试参照的标准为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附录A中的条款。

测试方法如下图所示:

 

其中:

D:

为接地网的等效直径(网格状地网可取对角线长度);

d1:

电流极与地网边缘之间的距离,通常取d1≈4D~5D

(如果受地理环境限制,且土壤电阻率相对均匀的地方,可考虑d1≈3D)

d2:

电压极与地网边缘之间的距离,通常取d2≈0.5d1~0.6d1

 

电压极

接地地网

8.1.5电流辅助测试极和电压极亦可按下面方法分布测试。

两线从地网边缘同一点引出并成30度夹角分布,其距离取2~3D。

2D

D

电流极

8.2地网等效直径(D)的取值办法

8.2.1规则形状地网的测试,矩形地网一般取地网对角线的长度为D值;圆环形地网取其直径为D值。

8.2.2不规则多边形封闭地网,可取垂直方向的最长对角线与最短对角线的平均值作为D值。

辐射形的地网,其接地体长度超过有效长度的,可取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为D值;没有超过有效长度的,以水平方向最长与最短接地体的长度加上环行接地体的直径为D值。

8.2.3深井接地网,以环行接地体的等效直径加上距离环行接地体最远的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为D值。

8.2.4简易的直线或“L”形接地体,以其实际长度为D值。

8.3隐蔽工程的检测方法

6.3.1隐蔽工程应采取工程中随工验收的原则,并由相应的责任单位签证。

6.3.2测量接地体的规格、镀锌层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3.3垂直接地体的长度为1.5~2.5米,垂直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为其自身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深度应在0.7米以下。

6.3.4检查焊接方式、焊缝长度、焊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焊接点的防腐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3.5降阻剂等降阻材料的水溶度、干结度是否符合规范,其包敷的厚度及用量是否足够;回填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3.6新建地网与原地网之间的地下连接,以及地网与其范围内的地下金属管件连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地网与机房建筑基础钢筋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3.7采用的长效接地极、接地模块的合格证、安装说明书是否齐全。

6.3.8以上隐蔽工程全部合格后的12小时内回填地网沟,否则应整改至合格为止。

 

9地网工程初验流程(供参考)

9.1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经过自检确已完工,无重大问题后向甲方工程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由工程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安排好时间、站点数目、路线等。

9.2经工程部门核实同意后,通知相关工程人员、公司网络部门、物质管理部门、计财部等有关部门派员参加,通知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等带齐相关测试工具、测试数据等并派员参加。

9.3验收过程应注意:

1、详细检查随工文档特别是有关隐蔽工程的技术文档;2、仔细核查工程量、签证单内容、开竣工时间等;3、对因地形限制等因素影响而需小范围修改施工图的情况,应现场核实后要求施工单位在竣工图上标明;4、发现遗留问题、隐患及时向施工队提出整改。

9.4验收完后开总结会,把验收中发现的不良情况、问题、隐患等和与会工程人员做出总结,并向施工队限时整改出现的问题、整理竣工文件和结算文件,经初审后送甲方归档。

最后宣布通过验收的基站,验收人员签名,甲方写验收意见。

 

地网初验流程图

 

 

 

10地网系统维护与保用期限

10.1隐蔽工程维护

10.1.1已通过竣工验收的地网,宜每年分批次对隐蔽工程进行抽检,抽检可选用AQL标准,抽检的样板宜选择在土壤偏酸性或雷雨频率相对较高的基站。

10.1.2基站地网接地体之间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连接时或接地体附近有腐蚀性较强化污池、排水沟等设施时,对隐蔽工程的检测力度宜适当加强。

10.1.3检查隐蔽工程的重点是焊接点的防腐可靠性,接地体、引线的锈蚀度及机械强度。

10.1.4基站发生重大雷击事故或发生直接雷击造成构筑物破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