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6267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图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A.刘邦率兵攻占咸阳

B.刘邦在垓下大败项羽

C.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D.刘邦采取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西汉的都城是(   )

A.咸阳B.镐京C.长安D.洛邑

3.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209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前202年

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教训B.减轻人民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封建统治

5.“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   )

A.嬴政B.项羽C.刘邦D.李斯

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改变这种现状,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B.穷兵黩武C.增加赋税D.“以德化民”

7.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及其继承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下列措施中属于汉高祖时期的有(   )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部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 ④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9.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10.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11.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13.汉初一位皇帝说:

“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B.重商C.农商并重D.发展手工业

14.在位20多年间,大到宫室小到车骑都没有增加,以节俭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5.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16.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7.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二、填空题

18.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19.原因: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

措施:

让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

使汉初的_____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稳定下来。

三、材料分析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由材料可知,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种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

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种景象?

最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

汉文帝说: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景帝说:

“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

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DCDDC6-10.ACCAC11-15.CCABA16-17.CD

18.刘邦长安

19.汉高祖休养生息士兵奴婢轻徭薄赋经济社会局势

20.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造成的。

(3)汉高祖。

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体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稅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最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景象。

21.

(1)景象:

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盘国。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卉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統治

(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

文景之治。

(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侣以农为本,要求各级言吏关心农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侣勤俭治国,反对害侈浮华等

2019-2020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

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

3)、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目的?

4)、说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几位皇帝?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称为什么?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10')

1.汉初萧条原因?

采取的措施?

答:

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采取措施:

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2.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

汉高祖的措施?

影响?

原因: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措施:

“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轻徭薄赋政策【稳定民心,鼓励农产

影响:

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3.文帝和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

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2)文景之治。

五、〔课堂小结〕:

(2')

六、〔当堂检测〕:

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西汉的建立是在()

A.公元前207年B.公元207年

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③都注意勤俭治国

④都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

6.“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2、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

 

材料三:

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

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至少举出3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C5.A6.D

二、非选择题

7.

(1)

秦朝的暴政;

休养生息的政策。

(2)

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经济萧条。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3)

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

汉高祖:

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汉文帝和汉景帝:

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田赋定为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教材分析:

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局势动荡。

汉高祖刘邦为稳定汉初社会局势,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局势得以稳定。

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使得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以及由此而使得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难点:

“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建立之初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第十一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西汉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建立者、都城)

1.西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提醒学生是公元前)

建立者:

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因其都城在长安,而东汉的都城在洛阳,所以历史上称其为西汉、东汉)

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他所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

是一派富庶祥和还是百废待兴呢?

请同学们来看一则材料,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阅读完这段材料后,请同学们思考:

西汉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回答:

……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西汉初年到处是残破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社会片凋敝之色。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西汉初年会出现这样破败的景象?

可以结合我们第十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回答:

……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的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当时连皇帝出行也凑不齐毛色相同的马匹,而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就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同学们我们把刚刚学习的这些内容整理整理,看看哪组同学整理的最快、最完整。

2.西汉初面临的问题

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人口锐减

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生的王朝。

(过渡语)我们的各组同学整理的都非常完整,值得表扬。

假如你是西汉初年的大臣,你会如何为刘邦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呢?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解:

对,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呢?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含义: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已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原因:

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

3.目的: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4.内容:

a.“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奴婢为平民

c.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

d.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5.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过渡语)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以稳定,汉朝初年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是一样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2.休养生息政策内容:

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b.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c.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浪费

同学们看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在记忆时要注意的地方。

3.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我们称这一局面为“文景之治”。

4.文景之治的影响: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经济的凋敝和为此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经过西汉初年,70多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使得西汉呈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

(四)课堂练习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

2.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4.西汉末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投资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A.经济凋敝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D.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5.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板书设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

二.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措施

2.“文景之治”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