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62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docx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

导游词之无锡古运河

各位XXXX的朋友:

大家好!

古语有云:

“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你我能在此相会,就说明我们有缘!

那什么是缘分呢?

缘分,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

佛语有云:

世间万物皆因缘而生。

因缘聚则物在,因缘散则物灭。

所有的一切都有它出现的理由,不必为此而感到惊讶!

那可能就有人问了,眼前拿话筒的这个人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呢?

因为我是大家此次无锡古运河之行的导游。

(语调上升)自我介绍部分……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和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的无锡市。

很高兴能够带领大家去了解我们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

在这里我谨代表600多万的无锡人民和***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的到来。

同时我也预祝各位在无锡期间能够玩得开心,看得尽兴,也希望这几天我的服务能让大家满意。

我们的车牌是****,大家上下车时请多注意一下。

接下来,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无锡古运河。

刚才我们讲到的无锡湖中的运河航道,是吴王夫差在公元前495年开辟的,属“古吴水”一部分。

它的历史比黄歇治湖要早将近三百年。

此后,隋炀皇帝开挖大运河,元代贯通今日北京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当时在苏南境内的航道都是利用的“古吴水”。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大运河无锡航道的长度是83里,折合41.5公里,与今天无锡境内大运河的长度是一致的。

而今天我们游览的城区古运河长度为11公里,其中环城段9.6公里。

所走的线路,就是按照当年乾隆皇家船队的航线设计的。

【江尖公园(东侧河道)】

大家现在看到的大桥是江尖大桥,绿树成荫的地方就是江尖公园。

江尖又叫缸尖,因为自古这里就是买卖缸、甏等陶器的宜兴窑器市场。

而无锡话中的“缸”和“江”是同一个发音,都读成“gang”。

所以在无锡话中不论是读“江尖”还是读“缸尖”都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因为缸多,为了节省堆放场地,就把那些大缸叠成“金字塔”。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晚上,店家都在陶缸“金字塔”上,用油坊提供的油脚,点燃棉纱或灯草,形成蔚为壮观的一座座“塔灯”,据说是为了纪念元末义军领袖吴王张士诚。

“七月三十江尖渚上看塔灯”是当年无锡重要的民俗活动。

与端午节“芙蓉竞渡”赛龙舟同样热闹。

江尖又是当年无锡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乾隆进士杨莲跌有诗道:

“万斛龙骧衔尾开,樯乌樯燕喜徘徊。

蜀山窑器名泉酒,个个船来买一回。

”诗后原注:

“粮艘北上,必集湖尖,置买义兴窑器及惠泉名酒。

”湖尖就是江尖,惠泉名酒就是惠泉酒。

早在北宋时,著名书法家米芾在赠友人的诗中就有“懒倾惠泉酒”之句,由此可知惠泉酒已有1000年的历史了。

它是用雪白的糯米和清白的二泉水酿制成的乳白色的糯米酒,所以又叫惠泉三白酒。

当时无锡惠泉酒以江尖出产的最好。

与杨莲趺差不多同时代的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六回和第六十二回中都提到过惠泉酒。

其中六十二回写贾宝玉过生日时喝的酒中就有惠泉酒。

宝玉有个丫鬟叫芳官,她告诉宝玉道:

“我先在家里时,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

”上面说到,惠泉酒以江尖出产的最好。

那么,芳官说的“好惠泉酒”是不是就是从江尖买的呢?

这个问题还是要请各位来宾自己去研究吧。

【莲蓉桥】

各位来宾:

运河游览包括八个景区,前面我们已游过蓉湖溯源,北塘米市两个景区。

游船一过莲蓉桥,就进入莲蓉烟雨景区。

请大家注意,前方的这座桥就是莲蓉桥。

莲蓉桥原来是石拱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

这座桥在当时是无锡最大的桥,所以又叫大桥。

它的桥堍一带,无锡话就叫“大桥下”,它是无锡古代的中心商务区。

无锡自古以四大码头著称,包括米市米码头,土布布码头,丝市丝码头、还有钱庄、银行钱码头。

“大桥下”是四大码头的发源地之一。

请各位来宾往左边看,建于1899年的钱丝两业公所旧址、建于1914年的中国银行无锡分行旧址,就是丝码头和钱码头最好的历史见证。

两个旧址所在的这个地方,老地名叫竹场巷。

它的得名是因为从明代开始,这里就开了很多的竹器店。

竹场巷曾经是近代无锡的金融一条街。

巷子里有多家钱庄和银行,有“小华尔街”之称,在沪宁线一带十分有名。

原是所谓的纸醉金迷之地。

但在2004年,这里拆掉了许多老房子,建成“中大颐和湾”小区,竹场巷从此消失。

2009年运河整治时,恢复了部分街景。

在今天的巷子里,有一幅石刻的《莲蓉烟雨图》反映了当年“大桥下”的商业繁华景象。

【涵碧亭·通汇桥·涵翠亭】

各位来宾:

在运河转弯处左角的那座亭子叫“涵碧亭”;过了“通汇桥”在运河又一个转弯处的右边,还有一座“涵翠亭”。

在建造颐和湾小区时,沿河留出了20米宽的绿化带,经过2009年的整治,成为了绿化和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观带。

涵碧和涵翠,是对运河整治后“水清岸绿”的一种赞美。

刚在我们穿过的那座桥,叫“通汇桥”,这是2006年重建的新桥;而原来的老桥,是由无锡近代著名工商业家祝大椿在1918年捐资建造的。

当时无锡有好几位大老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们修桥、铺路、办学堂、造园林、保护文物古迹,热爱家乡,蔚然成风,在社会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他们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事业越来越发达。

“好心有好报”这句老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古税卡遗址·亮坝桥·思古亭】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里从清代初期开始,就是官府设卡收税的地方,在当时叫做“厘卡”。

凡是过往的货船,都要按照货物价值抽取税金,当然漕运船除外。

由于每天12个时辰、24个小时,税务人员都需要蹲守收税,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所以这个地方的老地名就叫做“亮坝”。

民国初期,税卡撤销,亮坝挖通,改建桥梁。

请看,前面的那座桥,就是“亮坝桥”。

2009年又在税卡遗址建造了这座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作为对于历史的一种追忆。

前面左拐角处那座亭子叫“思古亭”。

亭子的得名,与这里的老地名有关。

在古代,这里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明清时就叫做“黄天荡”。

后来在此挖了“转水河”(北新河),河道环绕的村庄,形如荷叶,就叫“荷叶村”。

由于无锡是水乡,当时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是船,无锡造船业相当发达,荷叶村周围就成了造船基地,留下老地名“大厂里”、“小厂里”。

仅仅这些老地名,使我们在思古亭就可以发思古之幽情。

【鉴古亭·古画廊】

请大家往左面看,在泰山饭店前面的那座四方亭叫“鉴古亭”,鉴是鉴赏的鉴。

这个亭子有道路通往“古画廊”,廊子里镶嵌三幅明清古画的线刻青石碑。

我们从船上看过去,这些碑刻线条遒劲,灵性飞动,黑白分明,十分抢眼。

这三通碑刻的第一幅,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赏赐给惠山寺的《溪山渔隐图》。

这幅画的作者是明初无锡大画家王绂,图上还有明代苏州状元吴宽撰书的图跋,此图后来成为宫廷藏品。

乾隆皇帝把这幅图赏赐给惠山寺的时候,在图上题写了御诗,与乾隆年龄相同的无锡宰相嵇璜则题了和诗。

所以有人把这幅画称之为“四绝”。

第二幅画是乾隆下江南经过无锡时的路程图,这幅画在乾隆年间编写的《南巡盛典》中可以查到。

图中的大运河无锡航道,今天还基本保持原样不变,也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游览的古运河。

第三幅画是乾隆年间无锡画家秦仪画的《芙蓉湖图》,此图创作于1788年。

从黄埠墩画起,中间画江尖渚,也就是今天的江尖公园,接着画横浜、游山船浜、小尖,一直画到西门。

这幅画留下了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黄鹄号轮船】

请大家向右边看,这里停着一艘式样古朴,装着“明轮”的木质轮船。

对于明轮,大家觉得比较稀罕,其实它的作用相当于螺旋桨,用来驱动轮船。

这条船,名叫“黄鹄号”,但真正的黄鹄号建造于清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

它是中国第一艘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轮船,它的设计、制造者是无锡人徐寿、徐建寅父子和大数学家华蘅芳。

当时他们奉曾国藩之命建造轮船,据说造船资金是曾国藩用自己工资支付的。

船名由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命名。

“黄”表示中国,“鹄”就是天鹅,船名包涵着赞美之意。

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鹄号”,是2009年按原样1:

1复制的。

放在这里是为了纪念无锡先贤的业绩,又是无锡人的骄傲。

【工运桥】

前面这座桥,是无锡地界上很有名的“工运桥”,又叫“大洋桥”。

无锡在1906年建成了火车站以后,为了改善火车站到老县城的交通,1913年在原来的老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木桥,叫通运桥,但木桥容易损坏。

1926年5月下旬,无锡2万多名缫丝女工举行同盟总罢工,游行队伍经过工运桥时,与警察发生冲突,桥栏被挤断,好多女工跌入河中。

为此在1927年10月,无锡丝厂、纱厂的女工响应同业工会倡议,每人捐出两天的工资,作为重造这座桥梁的资金。

后来,厂方、火车站和地方当局也拿出部分经费,于1928年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桥梁,当时因为这座桥梁主要是工人捐资建造的,所以就命名为工运桥,又因为当时把水泥叫做“洋灰”,这座桥就俗称大洋桥。

【站前灯火-样板段】

过了工运桥,我们就进入了古运河风貌带的第四个景区——站前灯火。

该景区自工运桥到高墩桥段的河道长度将近600米。

在2008年启动建设古运河风貌带时,这里被确定为样板段。

建造了问津、问澜两个水阁,流辉、浣月两个水亭,还改造了飞虹、翔虹两座从站前广场通往站前商贸城的景观步行桥。

从这些建筑的名称中,我们可以想象,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水景之美,夜色之美,特别是流光溢彩的灯火之美。

真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灯,银河里的星星,运河里的灯,它们交相辉映,造就了天上人间的美景。

请大家看左边画廊里的浮雕长卷,这幅画名叫《古运河梁溪风情图》,图卷长达61米,描绘了近代无锡古运河沿岸景色,被赞喻为无锡的《清明上河图》。

大家看,它在水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漂亮。

请大家再往右边看,那一座城门叫光复门。

无锡原来就有4座城门,东南西北各1座。

火车站建成后,为了改善交通,又在无锡城的东北角开辟了光复门。

光复门开辟于1912年,当时民国成立,中华光复,所以取名“光复门”。

光复门的原址在今天的“国联广场”附近,1950年被拆除。

现在的光复门,是作为文化标志于2008年在这里易址重建的。

光复门两侧有诗碑79块,内容包括自商代末期到元代106位诗人歌颂无锡的风景诗180多首。

这些诗的内容很丰富,感情很真挚,充分表达了古代诗人对无锡风物的热爱。

今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诗篇展示出来,是为了弘扬无锡特色文化,也可以说是一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建设工程。

今天的无锡古运河不仅仅是生态文明的廊道,又是底蕴丰厚的文化廊道,它的古韵、古朴感染着每一个人,无锡作为国务院在2007年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可说是名不虚传,环城古运河就是最好的见证!

【工艺路】

各位来宾:

过了高墩桥,左边的这条道路就是工艺路。

工艺路的得名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个工艺铁工厂,该厂的前身是1919年创办的工艺传习所。

1922年,近代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之子、永泰丝厂老板薛南溟在传习所基础上,开办了工艺铁工厂。

在当时无锡十五六家机械、翻砂厂中,工艺铁工厂是规模最大的一家。

可以这样说,工艺路见证了无锡机械工业的发展之路。

1930年,永泰丝厂在工艺铁工厂配合下,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多绪立缫车,以后又改进为二十绪的,由工艺铁工厂批量生产,开创了由中国制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先例。

【北仓门·蚕丝仓库·生活艺术中心】

请大家往右边看,这里的老地名叫“北仓门”,现在仍然使用了这个地名,说起北仓门还真有点来历。

在明代初期,官府在无锡东门外建了一个大粮仓叫东仓,东仓有南北两座大门,南面的叫南仓门,北面的叫北仓门。

在北仓门37号有一个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北仓门蚕丝仓库。

这座仓库建于1938年,面积将近6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收购和存放蚕茧。

北仓门蚕丝仓库见证了当年无锡“丝码头”的繁荣兴盛。

2004年,从海外归锡的郑氏兄妹,借鉴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苏荷(SOHO)和上海苏州河畔艺术工作室的模式,投资600万元,历史9个月,在北仓门蚕丝仓库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这个艺术中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和谐共存,既有现代文化理念,又保存了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是无锡民营资本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成功范例,也是无锡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次成功“试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嘉禾现代城】

这里的一片现代住宅小区,拆迁前是崇安区通江街道的“长庆路”地段,2004年开发命名为“嘉禾现代城”。

它临水而建,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了环境绿化和美化。

但在古运河整治之前,河水较脏,影响了小区居住环境。

通过整治,水变清了,岸变绿了,小区的环境更美了。

所以说,古运河整治既提升了无锡的宜居水平,反过来这些居民小区又成为古运河风貌带的景观组成部分,它们是活生生的生活画卷,看过后,相信同样会令各位来宾留下深刻印象。

【亭子桥】

各位来宾:

一过亭子桥,我们就进入了环城古运河的第五个景区——熙春朝晖。

亭子桥始建于南北朝的南齐时,即公元五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初为木桥,名熙春桥。

历代对此桥做过多次重建或大修。

直到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为庆贺乾隆皇帝六十大寿,才将熙春桥改建为单孔石级拱桥,桥上建亭子,地方官可在亭子里遥拜皇帝,亭子桥因此得名。

在当时,莲蓉桥、亭子桥和南门外清宁桥(后改为清明桥)并称无锡三大高桥。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亭子桥是2002年重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

亭子桥在无锡东门外,无锡人一般把它叫做东门亭子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象征春天,所以,无锡的东门最早称为熙春门,现在那里还有条老街叫熙春街。

就在熙春街东头的古运河对岸,也就是亭子桥东堍,有古春场遗址。

所谓“春场”,就是古代举行“打春”仪式的场所,又叫“祭春坛”。

那什么是“打春”呢?

根据古代的风俗,在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立春”前一日,各地要准备一条象征农事的土牛,这就是“春牛”,然后由扮演“勾芒神”的演员来鞭打春牛,表示春天来了,春耕要开始了,以此祝福当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所以鞭打“春牛”并不是真的要把耕牛打得满地跑,而是一种由地方官主持的祈祷丰年的仪式。

这个仪式不仅地方上要举行,皇宫里也要举行,这充分说明古代包括皇帝在内,对于农业都是十分重视的。

【槐古大桥·绿锦亭】

各位来宾:

前面那座桥叫槐古大桥,槐树的槐,古代的古。

桥名不俗,富有诗意。

大桥的右边,又点缀了那座飞檐翘角的“绿锦亭”,亭名由地名“绿塔路”和店名“景仓文华”的第一个字合成。

当然,“绿锦”还形容古运河岸边的绿化带像锦缎一样美丽---它们是无锡古城的绿色“围脖”,或者说是翡翠项链,让无锡这座山水名城永葆青春。

请大家注意大桥的左边,游船一过槐古大桥就能看到冷渎港口的兴隆桥,桥附近为中国纺织工业史上曾占有一席之地的业勤纱厂旧址。

【业勤纱厂旧址】

业勤纱厂兴办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是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家创办的第一家工厂。

该厂占地将近一百亩,建厂总投资为24万银两,进口全套英国纺纱和动力设备,于1896年底正式开工生产。

工厂规模纱锭10192锭,职工1100多名,日产“四海升平”牌棉纱1万余磅。

十多年后,纱锭增至13832枚,是业勤纱厂的全盛时期。

业勤纱厂的老板为杨艺芳、杨藕芳兄弟俩。

他们出身名门望族,其先祖与北宋名将杨业,也就是杨老令公“杨家将”为近支同宗。

约在13世纪20年代的南宋嘉定年间,宣义郎杨燧自浙江钱塘迁至无锡鸿山,他是杨氏迁锡的始祖。

到了清道光年间,无锡杨氏鸿山寺头支的二十六世后裔杨菊仙,在甲辰年(1844年)乡试中,与合肥李鸿章一起考取举人。

三年后在丁未科会试中,他们又是同榜进士。

特别是在这全国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时,他俩分在同一号舍,而在首场考试后,李鸿章又偏偏得了病。

杨菊仙为之料理汤药,悉心照料,使李鸿章能够坚持完成全部考试,并金榜题名。

为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杨菊仙分配到山东肥城,以副厅级同知衔担任知县。

十多年后就病逝在任上。

李鸿章对于杨菊仙的遗属子女,应该说是相当关心的。

杨氏兄弟先后入李鸿章幕,是深得李鸿章的信任和栽培的幕僚。

兄长杨艺芳因军功成为赏赐头品顶戴的朝廷三品大员,弟弟杨藕芳后来受淮军将领。

清政府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之邀,赴台即被委以“总办商务、洋务,兼办台湾开埠事宜”的重任,后一度担任台北道台。

由于杨氏兄弟深受李鸿章洋务运动影响,久经历练,又有机会接触、了解西方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工业等等,因此在1895年他们以高级官员身份“下海”兴办企业后,便一举获得成功。

在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30年代,在杨氏兄弟“领头羊”的影响下,在无锡城乡特别是运河一带,近代民族工商业迅速崛起,自亭子桥到兴隆桥向南的羊腰湾一带,更是工厂林立。

所谓在太湖可数七十二峰,在亭子桥可点七十二只烟囱。

各位来宾,在近代,民族工商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先进的生产力。

这里作为发祥地,留下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在古运河风貌带整治中,把这个景区命名为“熙春朝晖”。

【柴油机厂】

请看左面的柴油机厂。

他的前身是无锡农具厂,始建于1943年,主要生产农用柴油机。

新中国成立后,由无锡市军管会接管,成为无锡第一家国有企业。

1953年划归农机部,改名无锡柴油机厂,现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集团无锡柴油机厂。

讲到农具厂,我们一定会联想到无锡不仅仅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还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

1956年,无锡东亭乡的农民兴办了“春雷造船厂”,它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就像一声春雷,揭开了乡镇企业“春满江南”宏伟画卷的序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槐古亭·城墙驳岸·亲水步道】

请各位来宾往右面看,那座高高在上的“槐古亭”因为座落在槐古二村而得名。

槐古二村是老居民小区,在这次运河整治中,对那些看上去硬邦邦的几何形房屋,注入黛瓦粉墙、枕河而居的传统元素,改善了老住户的居住条件,美化了居住环境,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在“槐古亭”下面,那一长条仿古“城墙”,可能已经引起了大家注意,它的实际功能是古运河的护坡驳岸,兼起防汛挡水墙的作用。

那么把这段驳岸做成“城墙”式样,是不是有特定的人文内涵呢?

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据《无锡市志》记载:

“唐天复二年(902年),封杨行密为吴王,无锡是其东南边境,与吴越王钱缪常有争战,在城东、南、西加筑外郭,开顾桥门、新塘门、董家门3座偏门。

”其中顾桥门就在今羊腰湾冷渎港口兴隆桥附近。

因此这段“城墙”唤起了已经尘封1100多年的历史记忆,这种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再看城墙驳岸下面的亲水步道。

在古运河整治过程中,因河道两岸不是道路就是房屋,所以只能把截污管道铺设在靠近河岸的河床之中。

这样就在截污管道的上面,因地制宜建设亲水平台和亲水步道。

正是由于步道的亲水性,可以让市民和旅游者在散步时领略古运河风貌带的美丽风光,并可与运河中的游船进行互动。

所以说古运河风貌带不仅仅是生态绿道、文化廊道,还是让游人亲水的休闲步道和旅游黄金水道。

也可以讲,古运河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以及提升市民福祉水平、宜居水平的民生工程。

【高阳办学与市三中】

请大家注意古运河东岸,羊腰湾南头的无锡市第三中学,它的前身是无锡籍教育家高阳先生在1920年创办的私立“无锡中学”。

高阳,字践四,早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14年留学美国,得文科硕士学位。

回国后中学是他变卖家产历任暨南大学和中国公学教授兼教务长。

私立无锡后创办的。

当年高阳“毁家办学”的义举,长期以来得到人们的敬仰和称颂。

1928年至1943年,高阳又先后出任江苏省民众教育学院和广西大学校长,可说是桃李满天下。

高阳用自己的行动,在无锡人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妙光桥·船厂里】

各位来宾,前面那座从羊腰湾通往南禅寺妙光塔的桥梁,长40.9米,名妙光桥。

它始建于1970年,原名跃进桥,经拓宽改造后,于2005年改名妙光桥。

这座桥的式样比较古朴,又在桥栏杆的望柱上,雕刻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他们祝福着每位游人年年幸福、岁岁平安。

请大家往右面看,从妙光桥西堍沿古运河往西南走,原有一条长304米的老街巷,叫“船厂里”。

明清时,无锡有杨、蒋、尤、徐、邵等“五姓造船世家”,这里是其中邵氏的造船、修船作坊所在地,也是他们聚族而居的世居之地。

清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无锡造船业“五姓十三家”子弟,因为朝廷的诏书,去江宁、京口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镇江等地造船厂,建造一种名叫“沙唬”的炮船,以保护国家领海安全。

无锡的这批造船工匠通过改变船身结构和用材,使造出的30条战船坚固抗震,解决了炮船在开炮时船身震裂、进水下沉的难题。

据说还为此还获得了朝廷的“龙批”御牌。

以该“五姓十三家”为无锡造船专业户。

今天,船厂里虽然已荡然无存,但历史的记忆告诉我们:

请不要忘记无锡的能工巧匠,他们曾为祖国的造船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阳春桥·宝塔桥】

现在我们乘坐的游船右拐弯,将前往著名的“南门三景”。

这里的河道比较狭窄,我们不妨把它比喻为“城市峡谷”,水之悠悠,别具情趣。

请看前面就是“阳春桥”。

“阳春”表示南方。

在明代,无锡南门外建有阳春桥,后来改名跨塘桥。

而现在的这座阳春桥,则是2008年新建的单跨仿古拱桥。

桥长6米、宽16米,里面是钢筋混凝土,“外包装”是花岗岩贴面,既方便了行人,又为古运河增添了古色古韵。

再前面的“宝塔桥”,始建于宋代,原来是木桥,历代多次重建,桥名也一变再变,先后命名为南津桥、渡僧桥、塔桥等,1972年拆除。

现在的这座单孔石拱桥,是2008年5月重建的,晚上灯火一亮,倒映如月,十分漂亮。

各位来宾,游船现在驶向南长桥。

它的右前方是南禅寺和妙光塔,左前方是望湖门和抚熏楼,城门对面是锡山驿和淘沙巷,他们合称为“南门三景”。

下面,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南门三景”之南禅寺·妙光塔】

南禅寺,历史上曾号称“江南最胜丛林”,始建于南梁太清年间,即公元6世纪40年代后期,初名护国寺,后改名灵山寺、福圣禅院等,因地处无锡南门附近,俗称南禅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禅寺包括其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南禅寺既有辉煌,又经劫难,多次重建、重修。

近代,在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中,曾多次遭受毁损。

20世纪90年代,无锡市人民政府在原址0.85公顷范围内,恢复南禅寺和宗教活动。

在寺院周围则兴建了商贸步行街市,“以市建寺,以寺兴市”,南禅寺商贸城人气越来越旺。

在大的寺院中,一般建有佛塔,妙光塔就是南禅寺的标志建筑。

造塔的因缘是:

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年),无锡常遭水患。

某日,有异僧至南禅寺挂单,说有蛟龙在此兴风作浪,“宜建浮屠以镇之”,百姓方能安居乐业。

为此,邑人朱承福和寺僧捐资募化,建塔镇蛟。

至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

该塔高43.3米,系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历经多次劫难。

现存之塔,塔基仍为宋代原物,塔身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所重建。

妙光塔在1926年、1980年都作过大修,1983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又作修葺。

2007年11月1日,妙光塔回归南禅寺,随后启动重修工程,恢复塔刹原有形制。

到了晚上,灯光亮起,耸立于半空中的妙光塔,宛如珍珠塔,佛光普照,令人神往。

【“南门三景”之望湖门·抚熏楼】

无锡老县城,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分别命名为熙春门、阳春门、梁溪门和莲蓉门。

明嘉靖三十三年,知县王其勤率民筑城抗倭,四城门改名为靖海门、望湖门、试泉门和控江门。

城门之名,引泉入湖、通江达海,又寓意河清海晏、人和年丰。

其中南城门命名为“望湖门”,遥望太湖水光,极富想象力。

城楼名抚熏楼,令人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1950年,望湖门和抚熏楼连同城墙一起拆除。

2009年,在原址附近重建。

恢复后的望湖门,城墙高7米,折合市制二丈一尺,与《无锡县志》记载的原城墙高度完全一致。

而重建的抚熏楼,重檐飞角,端庄典雅,与南禅寺、妙光塔互为对景、东西呼应,已成为古运河风貌带的点睛之笔。

【“南门三景”之锡山驿·淘沙巷】

在南城门对岸的明代“锡山驿旧址”和明代进士龚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