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595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docx

推荐下载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

[键入文字]

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

本文讲述了关于企业债券和信用评级市场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

阅读下吧。

 一、中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的状况及其原因

 在资本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在机构投资者日益壮大,并逐渐成为市场

主力的情况下,发展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完善市场结构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

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

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

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

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截至2002年2月,国债余额约为1400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接近8400亿元,全部为政

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准政策性债券;作为企业债券市场重要组

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在我国的规模较小,余额800亿元,仅为国债余额的5%,为同期股票市

值的近2%,随着国债和金融债券规模的不断增加(见上图),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

在不断的下降。

即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大型优质国有企业所发,具有

准国债性质。

1

[键入文字]

 造成企业债券市场如此不发达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一级市场严格受管制,企业更喜欢

股权融资,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等。

除此之外,债券承诺了还本付息,对收益的满意程度

和还本付息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投资债券的前提。

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信用评级市

场的不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本文仅就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及其与企业债券的发展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二、造成评级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

 1.受债券品种缺陷的影响,信用评级的地位难以确立

 在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十分不发达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申报复杂、审批漫长、

额度控制等措施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的发行,发行债券的企业几乎全部为大型优质企业,

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信用等级全部为AAA级,因此,债券评级

意义不是很大,评级的目的在更大程度上是为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评级地位的重要性很

难确立。

 2.利率限制的影响使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

 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债券发行利率按照不超过同期储蓄存款利率

2

[键入文字]

的40%为上限由人民银行审批。

在银行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债券的吸引力,

企业债券的利率水平基本上要达到规定的利率上限,这就减弱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给企

业发行债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使债券信用评级失去了意义。

因为,无论信用等级的高

低,企业债券利率水平基本一致,在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决定方面,资信评级无论对发行人还

是投资人都失去了意义,发行人评级的积极性受到制约,投资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被弱

化。

 3.评级机构的权威性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

 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做假现象屡禁不绝,因而评级机

构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权威性很难确立,评级结果的可信度自然受到很大影响,评级市场

难以发展。

在评级市场较小的情况下,评级机构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很难长进,评级结果也

难以得到市场检验,从而抑制了评级机构业务的开展以及评级结果权威性的确立。

在目

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形成像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等具有国际知名的评级

公司,投资人很难根据评估结果对债券进行判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债券市

场的发展。

 4.制度缺陷限制了评级公司的业务发展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企业债券发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作为企业债券之一的可转换企

业债券,主管部门却没有对信用评级提出要求,无论前两年发行的还是近期发行的可转换

3

[键入文字]

企业债券(如机场转债、阳光转债等),均未进行债券的信用评级。

可转换债券既然是企

业债券的一种,而企业债券要求必须评级,为什么可转换债券可以不评级?

此外,可转换债

券的履约能力如何衡量?

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将考虑融资手段多样化,可转换

债券的市场逐渐增大,但由于可转换债券不评级,评级市场失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失去了

原本不多的业务机会。

任何新兴产业的成长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在我国信用体系

不发达、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评级主体不会积极主动要求对其进行评级。

对于评

级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政府的扶持显得异常重要。

在我国评级行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没

有优惠政策,相反由于制度的偏差,还失去了原本应该存在的市场。

不对可转换企业债券

进行信用评级,不仅是评级机构的损失,也影响到可转换债券的规范化运作及发展,进而影

响到债券市场的发展。

 5.投资者风险教育不足也阻碍了评级事业的发展

 受我国证券市场运行及发展不规范的影响和熏陶,投资者风险意识弱化。

理性的投资

者和对绩优蓝筹股的投资难以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而PT、ST的投机却赚得盆盈钵

满。

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一般很少考虑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对于债券的选择,

很可能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风险,信用评级的作用由此被弱化,影响了评级业的发展。

 三、企业债券与信用评级业发展构想

(一)做大债券市场

4

[键入文字]

 1.用利率水平的高低来量化债券风险的大小

 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的发行成为可能,同时,不同级

别债券的发行,必须以利率市场化为基础。

(1)债券是利率产品,没有债券,就推不出利率

产品。

利率市场化是发展债券的前提,也是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

(2)债券市场上永远都

存在着价值投资者和风险投资者两大类。

不同风险程度的债券,收益水平不同,投资者将

根据自己的对风险好恶而进行不同的选择。

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高于国债的票面利率,

并不会影响国债的发行。

(3)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的成本,减少中央财政的负担,真正发挥

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作用。

(4)根据风险大小,合理拉开不同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将吸

引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增加整个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2.发债资格和额度的确立应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继而向注册制转变

 世界各国证券主管机关对债券发行都采取审核制度,审核方式主要有两种:

核准制和注

册制。

注册制是指发行人在准备发行债券时,必须将依法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

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并申请注册。

证券主管机关的职责是依据信息公开原则,对申报文

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

至于发行人营业性质,发行人财

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实质条件均不作为发行审核要件。

证券主管机

关无权对债券发行行为及债券本身做出价值判断。

申报文件提交后,在法定期间内,主管

机关若无异议,申请即自动生效。

在注册制下,发行人的发行权无须由主管机关批准。

5

[键入文字]

准制是按照实质管理原则,由主管机关规定若干核准条件,按核准条件审查许可后,债券

方可发行。

发行人在发行债券时,不仅要充分公开企业的真实状况,而且还必须符合有关

法律和证券管理机关规定的必备条件,证券主管机关有权否决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债券发

行申请。

证券主管机关除了进行注册制所需求的形式审查外。

还对发行人的营业性质,

发行人财力、素质及发展前景,发行数量与价格等条件进行实质审核,并由此做出发行人

是否符合发行实质条件的价值判断。

在核准制下,发行人的发行权由审核机构以法定方

式授予。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本文讲述了关于我国券商重

组战略的选择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下吧。

 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我国券商将面临着先进组织管理模

式、现代金融衍生产品与对冲技术。

拥有数十倍于我资本实力与混业经营优势的全球

超级投资银行的激烈竞争。

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带来的挑战,在国际证券

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证券业重组是大势所趋

(一)券商合理结构的要求

6

[键入文字]

 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市场准入混乱局面。

由于证券业高额利润的

吸引,全国各地一窝蜂地、盲目地组建了许多证券机构,造成券商数量偏多、分布集中,规

模过小、资本实力弱的局面。

在美国,位居证券业前列的美林、所罗门兄弟、高励等十

大投资银行,资本额占同业资本总额的3/4.而在中国,位于前15位的证券公司的资本和资

产,仅为整个证券业的一半。

可见,为改变目前我国券商市场集中率低、竞争激烈、低效

无序的状况,建成金字塔式的中国投资银行体系,有必要对券商进行重组。

(二)维护证券业稳定的要求

 由于券商间的无序竞争,券商违规操作从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屡见不鲜。

为了维护

证券市场的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需要对这些券商进行重组。

例如1995年,万国证券由

于在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蓄意违规,濒于破产之际,由政府牵头将申银证券公司和万国

证券公司合并组成了当时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1998年在君安因管理层

少数人涉嫌违法,政府又促成国泰君安的重组。

 (三)应对WTO竞争的要求

 1988年4月,美国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花旗集团公司,形成一个大型的金

融超市,业务范围遍布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对全球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

7

[键入文字]

响。

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的最后文本。

该法案将取消30年代大萧条时期实行的限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

司跨界经营的法律,分业经营的壁垒终于被打破,可以预见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这种大型

金融超市出现。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资本流动国际化的形势下,在我国加入WTO以

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是必然,我国券商将不可避免地与国外那些航空母航竞争,所

以我国必须培育自己的超级大券商,而最佳捷径就是商间的重组。

 二、证券业重组面临的问题

 宏观上,券业重组是大势所趋;微观上,券商动力不足。

 券业要重组,这是趋势。

且不从远处说理由,单就眼前看,券业重组也势在必然。

目前

124家证券公司的数量是太多了点,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目前证券公司累加资产

总规模7814.57亿元,相当国内一个中等银行的资产规模。

尽管银、证、信、保的资产

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很难作简单类比,但是仅仅从绝对数量来说,证券公司数量过多、市场

集中度过低是十分明显的。

 从业务空间和盈利能力看,由于证券公司业务种类比银行和保险要多,想象中业务空间

非常大。

人们常从中国经济增长率,居民金融资产数量和需要改制的企业的数量以及规

模来说明证券业务的发展空间如何大。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测,现实中比较稳定的就

两块:

证券经纪佣金(包括息差)收入和证券发行收入。

前者随着佣金自由化改革将大大

8

[键入文字]

下降(如果再推行银证通和网上交易,牺牲掉息差,影响就更大);后者近几年没有大的增长,

每年一百家左右企业股票上市,筹资总量近年逐年减小,再加上国债和企业债发行,发行收

入总量是可以计算的。

单就这两项相对稳定的业务收入来说,养不活124家高成本运作

的证券公司。

资产管理应该成为券商的主营业务,可惜一出世就捅了娄子。

如果不来大

行情,两三年这项业务不会成为券商的利润来源。

至于券商开展的其他业务,目前总体是

只打鸣不下蛋。

这两种情况决定,券业必然要重组,重组的目的不是要扩大规模,而是总体

上要收缩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

 券业宏观上要重组,这十分明确,但是微观上券商自身缺乏动力。

了解一下各大券商的

发展战略,增资扩股、上市、集团化经营是基本思路,没有多少把兼并重组放在重要位

置。

当然券商也有自己的理由。

经过这几年的比、学、赶、超,大部分券商业务结构

甚至存在的问题都趋同,合并后很难达到优势互补。

大部分券商仍然受地方政府或某主

管部门制约,并非完全独立企业。

领导希望的是你要做大做强,不是被合并。

从兼并双方

来看,兼并者一般看重的是被兼并者的业务、市场和营业部资源;而被兼并者往往存在严

重的资产质量或人员负担过重问题。

实施兼并往往要付出沉重代价,且不透明。

经过几

年改制,大部分券商已经改造成股份制了,但是总体来说股权为国有部门或国有企业所控

制,流动性差,要收购兼并很难有规范形式。

从经营者角度看,大部分券商的核心管理层仍

然是组织部挂号的准国家干部。

只要企业不出现生存危机,一般不会轻易放弃经营权,被

别人兼并。

所有这些因素客观上阻碍了券业重组。

 眼下的重组并不能解决券商面临的核心问题:

业务竞争力。

当然,重组热不起来的更深

层次原因还在于重组并不能解决券商面临的核心问题。

在短期内有效业务空间不会大

幅度增加情况下,要生存并做大做强,就要解决业务竞争力问题。

9

[键入文字]

 讲到业务竞争能力,人们往往会列出一大堆,其实核心就四个方面。

一是资产管理能

力。

券商的业务说到底都是以不同方式帮助客户管理资产。

从咨询、到代理、到资产

委托,都是资产管理业务。

二是证券承销能力。

这反映券商的客户资源。

定价能力、营

销能力和销售网络。

三是企业并购能力。

这反映券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四是研究开

发能力。

这反映券商业务开发和创新能力。

至于具体业务形式,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严重受挫,正在调整和收缩。

但是从方向上

来说,中国有着20多万亿金融资产,资产管理空间很大,创新方式很多。

现在大券商热衷

于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尤其是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

参股或控股一两家资产管理公司,

其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代替不了对自己资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经纪业务上,我们存在着为经纪而经纪的思想。

总是在经纪业务形式上动脑筋。

经纪代理业务原则上只能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副产品。

以多样化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理

财顾问)来带动经纪业务的发展是基本方向。

单纯的证券经纪佣金只是金融中介业务的

手续费,不可能在业务收入中占多大比重;在国际大证券公司中,谁也没有把单纯的经纪代

理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

 券商的证券承销能力尚没有得到市场检验。

像过去那种无风险股票承销,竞争的是承

销机会而不是定价能力、营销能力和网络资源,承销多少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只要是综

合类券商,家家都重视投资银行部门,但是往往只重视股票发行,忽视财务顾问。

券商做惯

10

[键入文字]

了股票发行项目,都想挣大钱。

做财务顾问,一个项目十万二十万;太费力;收费又难。

资银行能力本质上是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做财务顾问项目最能锻炼和检验你的这种服务

能力。

小项目不愿做甚至做不了,又怎能证明你能做大项目?

目前,国内大企业每年成百

上千万的财务顾问和管理咨询费,都让国外公司赚走了,国内投资银行界无动于衷。

有项

目就发,无项目就等,这怎能培养出对企业的服务能力?

 至于研究开发能力,那更处于尝试阶段。

研究归研究,经营归经营,还是普遍现象。

经营

部门希望研究部门开发新产品;研究部门希望经营部门提出明确需求。

两者之间相互扯

皮,缺乏分工配合。

一些券商热衷于设计新的管理模式,为模式而模式情况十分普遍。

理是为了经营,管理的核心是有利于形成业务竞争能力。

不跟业务经营结合起来,又怎能

证明你的管理模式是否有效。

 对整个业界来说,重组是为了控制数量,压缩规模,提高集中度,优化市场结构;对单个券

商来说,重组是为了提高业务竞争力。

 三、券商战略选择

 加入WTO后,发展仅十年的证券市场无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未雨绸缪,及早研究自

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是国内每一家券商的明智选择。

主要包括:

11

[键入文字]

(一)实现规模经济的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界极力呼吁证券公司扩大规模并实行集约化经营,这说明证券界已

经认识到规模小制约了证券公司发展的空间。

扩大证券公司规模至少有两种方式,增资

扩股,增加公司的自有资本,减轻公司运营资金的压力;兼并收购可以扩大公司营业网络。

1.证券研究由目前的市场研究为主提升到以拓展传统业务和开展新业务研究为主。

2.以

开拓业务为基础,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营业网络,并坚定的步入海外市场。

(二)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纵深发展,券商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是大势所趋。

考虑当前国内金

融管制较为严格,以及国内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需要一个过程,最近几年国内券商可以在以

下三项业务上有所作为:

一是资产管理业务。

二是融资业务。

三是财务顾问和某些金融

衍生产品业务。

 (三)打造自己的业务品牌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即品牌优势,而且

要不断对其品牌赋予新的内容。

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亦要走品牌之路。

世界着名的券

商,尽管经营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在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靠

12

[键入文字]

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四)完善证券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目前的证券公司除少量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基本上是采取有限责任的形式,按《公

司法》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设置了三权分立的模式,而且通过增资扩股也使股权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分散。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产权明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任重

道远。

因为,我国证券公司国有性质未得以根本性的改变,即便增资扩股,引入的战略投资

者也多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由此导致的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

决。

1.证券公司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2.在证券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在引入独立董事

过程中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是独立董事的来源问题。

二是独立董事的职责和独立性问

题。

 (五)迈向金融控股公司之路

 券商迈向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证券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可选之路。

随着资本市场

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券商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巨大竞争压

力。

而以目前我国券商的规模和实力,要想与国外的大牌投资银行一争天下,无异与舢板

对航母,以卵击石。

1.通过上市筹资藉以扩大规模是上策。

2.通过优势互补进行强强联

合。

3.积极拓展。

我国证券界极力呼吁证券公司扩大规模并实行集约化经营,这说明证

券界已经认识到规模小制约了证券公司发展的空间。

扩大证券公司规模至少有两种方

13

[键入文字]

式,增资扩股,增加公司的自有资本,减轻公司运营资金的压力;兼并收购可以扩大公司营

业网络。

4.并购依然是我国券商迈向金融控股公司的必然之途。

最后,结合我国改革进

程中试点先行的特点,少数管理规范、成长迅速并有志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券商可在一

定范围内追求成为金融业内的特许经营试点企业。

在这方面,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中信

模式和光大模式是可借鉴的案例。

但由于它们不具有普遍性,因而应当慎行。

 (六)重视国际型人才开发,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竞争资本,对于智力密集性的证券行业更是如此。

加入WTO

后。

国外的证券经营机构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优厚的待遇,大量吸引国内的金融证

券人才。

国内券商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人才问题的紧迫性,着眼于国际竞争的需要,有

针对性地制订企业的中长期人才培养和储备计划。

 那么关于我国券商重组战略的选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精彩请大家持续关注

我们网站。

 tips:

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在核准制下,虽然没有了发

债额度的限制,凡符合发债规定标准的债券均可获得批准,债券能否发行完全取决于债券

自身的条件,但由于要经主管机关的批准,而主管机关不仅要考虑债券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还必须考虑资本市场的整体状况。

如我国目前股票发行虽由二级审批制转为核准制,并

承诺符合一家批准一家,但自2001年7月以来,由于股票市场表现不佳,股票发行量锐

14

[键入文字]

减。

因此,在核准制下,企业债券的发行不可能完全取决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以及是

否符合发债条件。

 而注册制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只要企业公布的材料真实,只要有市场需求,债

券随时可以发行。

但注册制不仅对投资人的要求较高,要求投资人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

价值判断水平,并能够根据债券发行人公布的资料、评判风险和收益是否对等,风险溢价

是否合理,对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也有较高要求,所以注册制通常适用于发达的证券市场;而

核准制较适用于证券市场历史不长、投资者素质有待提高的国家和地区。

为使债券的

发行更加市场化,核准制应向注册制过渡,但必须要求评级公司和承销商相互制约,共同完

成债券的定价以及承担帮助投资者分析判断债券的投资价值的责任。

 再者,还应降低企业发债资格的标准,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更多的公司发

行债券,同时应允许非保证或抵押债券即信用债券的发行。

降低企业发债标准,允许低级

别债券的发行,既有利于资信评估业业务的开展,也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行。

因为当发

债主体聘请评级公司对其即将发行的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时,由于担心评级结果不符合审

批要求,故要求评级公司保证评级结果达到一定级别,否则不评或评后不付费用,致使评级

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如果债券的发行不受信用级别的限制,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资金成

本不同,即可大大提高债券的发行规模,增加投资人的选择范围,又有利于评级业务的规范

化。

 为了实现向注册制的转变,我认为应当取消额度规模限制。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

需要资金量的多少也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传统的审批制却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虽然这种

15

[键入文字]

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宏观凋控,但却不能及时的满足企业的需要,大大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

的积极性。

 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空间,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和对投资效果

的评判,因此企业在融资时必须既考虑融资成本又要满足投资者对资本最大化的投资需

求。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说,公司发行股票是在稀释所有者收益,而公司发行债券却是在充

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扩大所有者收益,这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相当好的作用。

并且企业在发行债券后,存在着资金的使用成本问题,客观上要求公司提高资金使用卑。

而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得到资金并不需要承担使用成本,因此很多公司只要没有好的投资

项目,宁愿把资金沉淀在银行也不愿意投资于生产领域,以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

在发达

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股权融资成本低的错误观念将会被市场所修正,进而促进资本市场的

发展。

 3.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债券交易市场

 由于企业债券规模小,加之非市场化的利率上限的限制,制约了投资者投资债券的积极

性;而且,目前我国债券形成了参与债券投资的个人和机构共分天下的格局,两者在交易数

量和交易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两者之间的交易很难顺利进行。

因此只有建立

了全国统一的债券交易市场,才能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充足的资金;只有建立了全国统一

的债券交易市场,才能对债券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管,降低投资者购买债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