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06924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交底.docx

表C2-4技术交底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艺山南

日期

年月日

交底部位

大体积混凝土

页数

共页,第页

交底内容:

1、本工程基础采用C3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

2、大体积碎强度等级比较高,单位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和收缩容易造成结构的开裂;需通过优化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开裂的预控。

3、大体积碎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

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碎裂缝。

4大体积碎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碎的拌合温度、出罐温度、浇筑温度、绝热温度、内部实际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温度应力符合规范规定

5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6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7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8在风雨或暴热天气运输混凝土,罐车上应加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9在高温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运输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以避免阳光照射,并注意每隔一定的时间撒水湿润。

10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使两台汽车泵按顺序循环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400mm,用标尺杆检查,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防止水化热的聚集,消减温度应力。

11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续浇筑时分层厚度为400mm,且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5cm。

12整体分层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设两台混凝土浇筑泵

车分层浇筑,其中每台泵车浇能力不小于75立方米/小时,分层浇筑上一层与下一层混

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为1.5-2小时,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13混凝土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欠振、过振。

14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

15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16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17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200-225mm;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

1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在碎终凝前急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以避免碎表面开裂、出现毛茬等问题。

19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需严格控制,其表面与大气温度温差控制在20℃范围内,碎浇筑体的里表温差控制在25℃以内,养护主要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上表面覆盖塑料布及两层毛毡,在胎膜外侧悬挂包覆两层毛毡,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20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碎浇筑完毕,终凝后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21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22测温仪器选用携带式电子测温仪及其相匹配的埋入测温元件。

测温元件设在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每组测温点的间距不大于10m、每组测温点元件埋设3个深度,分别为混凝土表面以下50mm、浇筑高度的中间本工程按600mm设置、浇筑底以上50mm高位置。

将测温元件按不同测定深度定位,将其引出线绑扎在一起,固定在与板中上下层钢筋绑在一起的竖向钢筋支棍上,让测温线的插头露出混凝土表面300〜500mm用塑料布包扎保护好。

根据温差,再增加保温层的厚度。

(当里表温差达到20℃时作为保温报警值。

22开盘前检查碎配合比报告,实测碎坍落度,符合要求,方可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按相关要求进行抽查。

23砼浇筑前输送管线的布置方式符合方案要求,浇筑过程中坚决避免堆载过大现象。

24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安全保障措施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3)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禁赤脚或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4)浇筑混凝土时行走要注意安全。

(5)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示不得任意拆除和随意挪动。

(6)浇注混凝土之前,对绑扎好的钢筋应妥善保护,保持其整体性,防止行人踩踏使筋变折和间距发生变化。

(7)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拆下的模本如发现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并加强模板管理,分规格堆放,涂刷防锈剂。

(8)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对上一段预留的钢筋加以保护,不得随意弯折。

(9)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每次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并由有关人员组成检查领小组,针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具体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做好传动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10)安全生产检查时作到自查与互查结合,上下结合的方法,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不留死角,做到边检查、边整改。

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11)针对施工专业性的特点还应进行专业性安全检查和整改。

9

签字栏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