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006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docx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题型点拨

  判断推理是考查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

判断推理能力又称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判断与逻辑推理,两种能力涉及对数学、图形、词语概念、事件关系和文字材料的认知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

要求根据已有的判断或事实

,通过分析和综合引出新的判断或事实。

每一个推理都必须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判断推理主要包括事件排序、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和机械推理等。

在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判断推理部分包括:

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三种题型。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的录用考试中,原来的事件排序部分在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中没有出现。

但最新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恢复了事件排序的题型。

  事件排序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道试题给出5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备选项是表示5个事件4种假定的发生顺序,要求考生选择其中最为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在这种题型的试题中,所给的5个事件是用很简洁的语言表述的,代表某一事物或现象演变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有许多细节甚至是重要的环节都被滤掉了,而且把这5个环节的顺序也打乱了。

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以及对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对事实作出补充,或做出合理的假设以填补欠缺的信息,以便使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

  图形推理的具体形式有多种,常用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为图形辨别,即每道试题的左边4个图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要求考生从右边给出4个图形中找出与左边图形相匹配最合理的一个。

第二种形式为图形推理,每道题包含两套图形。

这两套图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某种差异。

第一套图形包括3个图形,第二套图形包括两个图形和一个问号。

在这两套图形之外还有供选择的4个图形。

要求考生认真观察两套图形的相似性,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图形中选择最适合取代问号的一个。

正确的答案应不仅使两套图形表现出最大的相似性,而且使第二套图形也表现出自己的特征。

  图形推理考查的是应试者抽象推理的能力。

因为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较少受知识和文化的影响,因而也称之为“文化公平”测验。

  在演绎推理测试题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在这项考试中,这段陈述被假定是正确,不容置疑的。

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是与前面陈述有关的4个推论,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要求考生选择的正是这个陈述。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原理根据逻辑推论法则推出特殊事实的推理方式。

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此类试题备选答案的迷惑性很强,即各个选项几乎都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不等于与前面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

另外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值得提醒的是,这段陈述仅在这次考试中被假定为正确,不容置疑,因此你不要简单地对试题所述事实的正误提出怀疑,也不要自作聪明地以你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题内容陈述的事实。

  定义判断是专门为公、检、法系统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而设计的,同时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

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应试者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根据题中给出的定义,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一)事件排序的技巧

  事件排序主要是考查应试者为掌握全部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是基本

的生活事实,可以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排除法。

做这类题首先迅速看一遍题干,粗略判断最先环节或者最后一个环节,把备选答案中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

  

(2)假设法。

迅速浏览一遍题干,利用自己掌握的基本常识做出判断,并对已知的事实做出大胆的假设,然后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合理性。

看完题干对所给出的事实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分析,从反向的角度进行推理,从而得到正确的顺序。

(二)图形推理的技巧

  从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的情况看,图形推理基本包括两套图形。

这类试题的解答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1)排除法。

先观察给出的图形,找出大概的规律性,再看备选图形,把最明显违背这一规律的予以排除。

  

(2)观察点。

仔细观察,同时注意常考的基本观察点,主要有方向性,元素的多少,折叠伸展、形状的相似性等。

(三)演绎推理的技巧

  

(1)掌握法则。

行政职业能力考试考查的演绎推理包括简单推理和复杂推理,多数是逻辑性的,要掌握一定的推断法则,由于在演绎推理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

  

(2)直接推出。

这部分试题的备选答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看上去都有道理,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相关。

所以要选择与陈述直接有关的,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答案。

  (3)避免干扰。

演绎推理过程包括一系列的语句,其中最后一句是结论,它是从前几句的逻辑中推理出来的。

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的正确性。

然而在行政职业能力考试中,题干的陈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

但必须明白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所以避免为常理所干扰。

(四)定义判断的技巧

  

(1)抓住关键。

在定义判断中,一定要理解定义的正确含义,抓住定义的关键,然后把选项与定义相对照,选择符合定义规定和要求的选项。

  

(2)对比排除。

仔细读完题干定义,对备选项进行分析,不符合题干定义要求的逐个对比排除。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

(一)听力理解的技巧

  1.心态平静

  听力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录音只放一遍,不能复听,常使考生产生畏惧心理。

有的考生走进考场心里就非常紧张,录音一响,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

如遇到这种情况,要做深呼吸,平静心态,即使第一题没有听清楚,也要迅速猜一个答案,然后继续听以下的题。

如果总是高度紧张,不切实际地想不能丢掉一分,那就会背上包袱,以致于做完一道题,仍在回想刚才对错,结果是没有听懂的不能重听,依然不懂,能听懂的没有去听。

  2.预测问题

  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两个人的对话以及提问的问题都与卷面上的选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考生应从选择项入手,从中预测这段话或者对话的主题和可能提出的问题。

预测在听力理解中非常重要。

预测有助于提高识别速度,而识别速度是听力理解的关键之一。

听力理解不像阅读理解,是单向的、一次性的,如果考生的识别速度跟不上放音速度,就会故此失彼,非常被动。

  3.捕捉信息

  信息词是解题的钥匙,抓住了信息词,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解题信息可能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能是语音、语调或语气。

听时要注意快速捕捉,仔细辨析。

(二)选词填空的技巧

  1.理解词义

  对词义理解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

也就是说,前者构成了后者的语境,只有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

所以解答这种题目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对整个句子的意思或需要表达的意图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判断应该选择什么词。

  2.先易后难

  先选出根据上下文可直接确定的、明显的答案。

如:

固定用法、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

对于修饰性词语或模棱两可的答案先放一放,等把会做的全部填完后再做,就会降低难度。

  3.代入原文

  选词时要考虑与上下文关系,注意所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功能。

选词有困难时要依据整个句子进行合理推断,可以将所选的词代入原文,通读一遍,检查从语义到语法是否合理。

选词填空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词义的辨析,而被辨析的词主要是同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造成了辨析词义的困难。

同时,考生应该清楚,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确切的意义。

   

(三)语句表达的技巧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识别能力,也就是文字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问题,这种于国家公务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公务员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公文、法规等文字资料。

  1.识记常见语病

  在语句表达题型中,最常见的语病主要有搭配不当、成份残缺、指代不清、语序不当、前后矛盾、多余重复、误解词义、句式杂糅、不合事理、关联词使用不当等。

  2.找出句子主干

  把句子缩短,简单化,如果是简单句找出主谓宾,如果是复合句,先检查其中的简单句,再把整个句子联系起来看看是否连贯,符合逻辑,关联词是否得当。

  3.进行逻辑分析

  如果一个句子读完了,感觉语法上没有毛病,那就从事理上进行分析,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句子的顺序是否合理等。

(四)阅读理解的技巧

  1.注意作者的态度

  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了解他人对有关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所以阅读时要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跟上作者的思路,从已读的部分可以预知作者下面要讲的内容;辨别文章中哪些是作者的论点,哪些是事实和论据。

  2.注意细节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

有的涉及数字计算,如问时间、距离、次数、数量等,认真计算后方可选定正确答案;有的涉及正误判断,要先看选项,根据选项提供的线索,寻找文中相应部分,最后在题中选出正确答案;还有的寻问事实、原因、结果、目的等。

做细节性问题不要通过自己对某类知识的主观了解和认识做出想像判断,一定要紧扣文章内容,不可随心所欲。

  3.注意推理性问题

推理性问题是对文章具体内容的判断。

推理不但要求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字面含义,还要掌握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及写作技巧知识,从文章表面推出更深层含义,要对文章内容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推理性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自己从文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

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不会直接出现在文章的文字里面,需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从作者已经表明的观点、陈述的事实等出发推断作者的意图。

做这类题必须把握问题的关键,紧紧围绕原文,而不能脱离原文,凭主观臆断进行无依据的推论。

要从文章中读出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总结,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语用概说

1、什么是语用

  语用就是语言的实际应用。

  语言的实际应用主要是进行交际对话,就是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和交换。

  索绪尔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明确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的概念。

  语用以言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言语的语言学。

2、语用的特点

  1)静态变动态

  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

  语言单位的意义是脱离开具体环境条件的一般性意义。

  例如“牛”、“青牛”、“黄牛”都不是指向具体的某个“牛”。

  在词典里解释“牛”的意义都是指一般的意义,是抽象概括的对象,而不是指具体的某头牛。

  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结合具体的角色和话语意图,这些“静态的意义”就成为动态会话交际系统中的意义,具有了活生生的现实含义。

  2)共性变个性

  语言所表现的意义是共性的、普遍性的和一般性的。

  例如“放牛”在词典中同样没有指具体的牛和具体的行为。

我们只是知道,“放牛”是把牛牵到田野草地上去吃草。

至于放什么样的牛、把牛放到什么地方、让吃什么样的草、以及让谁去放牛、什么时候等等都不清楚。

  例如:

  早上起来后,父亲对二儿子说:

  “今天你哥哥上学,你放牛去吧。

  这时候,这句话中除了字面的意义之外,还隐含了如下的意义:

  ①牛是具体的,特指哥哥每天出去放的牛;

  ②地点也是哥哥每天放牛的地方。

  ③发话人和受话人间的关系决定了“放牛”这一事件的施事者只能是“二儿子”。

  3)多义变单义

  语言提供抽象的“类聚”性意义。

这些意义只具有可能性而不具有现实性。

因此,词典中常常有一词多义的现象,语言研究的结果还有大量兼类和活用的情况。

在“语言系统”中,这些多义、兼类现象是“并存”的,相互间可以和平共处。

  但是在语用系统中,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多义词、兼类词都被明确地规定了其中的一个意义、一种用法。

  例如:

  “黄”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有如下7个义项:

  ①黄颜色

  ②黄金

  ③蛋黄

  ④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

  ⑤黄河

  ⑥古代的帝王黄帝

  ⑦姓氏

  在下列词语中:

  “扫黄打黑”(色情)、打击“黄赌毒”(色情)、

  “黄色读物”(色情)、“黄灌区”(黄河)、

  “引黄指挥部”(黄河)、“黄页”(电话簿中的广告页)

  “黄”所使用的义项各不相同。

  4)意义与语境相关

  语言单位的意义和具体的使用者、具体的语言环境无关。

  语用含义则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话语角色,才能明确。

  脱离语境说“放牛”,并没有指明。

  如果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就明确了。

  例1:

  ——你干什么去呀?

  ——放牛去。

  这里的“放牛”包含了三个字之外的许多信息。

例如:

  答话者、即放牛人,牛也有了具体的所指,而且时间也与对话的时间同步,得以确定,等等。

  即使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果缺乏具体的背景信息,语用意义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例2:

  ——牛吃草了。

  这句话里,话语角色有了,“牛”也指向了个体的牛,“吃草”这一事件也是明确的。

但是,在这个句子中,因为不了解这头具体的“牛”的实际情况,所以并不清楚这句话有什么语用含义。

起码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

  ①牛饿了;

  ②牛的病好了;

  ③牛进入了希望它进入的地方,(想用草引诱牛);

  ④牛吃了不该它吃的草(存放在那里准备卖出或者运输的草)等等。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

  在“鸡吃完了”这句话里,可能有如下的不同语用含义:

  ①鸡把食物吃完了。

  这句话隐含的意义包括:

  [FS:

PAGE]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

  “那么多食,都让鸡吃完了。

鸡的病已经好了”

  强调鸡能吃食了。

意思指鸡的病好了。

  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

  “撒在地上的米都让鸡吃完了,不用打扫了。

  强调鸡把地上的食物吃干净了:

  ②人把鸡吃完了。

  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

  “鸡吃完了,再上一盘烤鸭吧。

  强调鸡被吃光了,菜不够吃。

  如果在下面的句子中:

  “这道菜的味道就是好,一会儿工夫就把鸡吃完了。

  强调菜好吃,水平高,受欢迎。

申论15天快速提高25分心得

说好要跟群里的战友分享经验的,干脆总结成文好了,算是调节下面试备考的紧张,也顺便给自己留个记录。

本人基本情况:

2013年初接触公务员考试,13年四月省考裸考过一次,纯属应付家里。

13年9月因为种种原因下决心考广深一带,着手迎接国考,两个月时间准备,80%时间准备行测,20%时间申论,考分:

行测67申论51总分118,距离面试差4分,落榜。

14年1月9日,深考出公告准备报考。

分析了下自己的情况,申论拖后腿厉害,决心着重提高申论。

考试结果:

行测68.4,申论76.5。

总分144.9。

第二名进入面试。

深考高手太多,我的成绩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分数,能够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申论真的是短时间提高的,只差不多经过了两个星期的集中训练。

在二月七八号,离考试不到一个月,我的申论还是原地踏步(我想方设法买了一个申论批改中心的账号在线批改,写了四五篇,篇篇50、51,最差的49。

)真的非常着急,也非常感谢自己那个时候没有灰心,而是坚持练习,并想到要找个老师帮帮我。

经过上岸的师姐介绍,报了胡教练(MRHU)(QQ2394799722)的公考在线辅导VIP班。

报班后,按照胡教练(MRHU)对我的分析迅速根据调整了复习计划。

 

早上七点半起床,按照正式考试时间练习。

八点至九点半做一套行测,十点一刻到十二点一刻做一套申论。

下午先花一个小时批改上午的行测,其他时间全部攻克申论,晚上听胡教练(MRHU)的申论课,做统一练习。

有考友问我每天时间怎么安排,没心情复习怎么办。

其实这个时间表我也没办法100%坚持,VIP班良好氛围和胡教练(MRHU)的督促占据了70%,在家人的监督下把剩下的30%也补上了。

这样持续学习的收获真的很大。

建议跟我一样自律性不好的考友找人监督自己吧!

要对自己狠一点!

接下来说点有用的,复习操作层面的东东,也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你是怎么看待申论的,它是你的拿分机器,还是申论其实很有趣?

写申论其实像面对一面镜子:

你看到的是官话套话写出来的就是官话套话;看到的是民生社会,写出来的就是民生社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转变态度,让自己入戏,成为一个关注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务员,而不是以答题机器的身份来写申论。

这个心态其实很重要,它能让你更快理解申论里面的条条框框,也能更全面更切合实际地思考问题。

在备考期间,这种心态让我看《新闻联播》什么的都觉得有兴趣。

所以,还在申论上挣扎的考友们,请重新思考下你对申论的态度吧,除开考试不说,以这种心态学习申论能帮助我们更了解这个社会,帮助我们比周围的人思考更多,这是个学习过程,获益匪浅的。

 量变不一定产生质变,但没量变也很难质变——找准让自己质变的方向,大量练习。

拿我自己来说,其实之前我练习的申论也不少,为什么就这点分?

很简单,方法有问题,需要重新评估。

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吗?

如果知道那太好了,解决它!

如果很朦胧,别想了,赶紧找老师把脉,不然会浪费大量时间。

 看起来没进步不等于真的没进步。

我自己的申论提高不是一个线性提高过程,更像是一个阶段性过程。

像前面的一个月,难道我自己的复习一点用处都没有吗?

肯定不是。

只是你的复习成果不一定这么快反映在你的答案上你的得分上。

攒足了60分的劲儿,就会从50跳到60,而并不一定51、52、53、54这样慢慢加上去的。

所以,即使现在分低,别灰心。

 写!

写!

写!

改!

改!

改!

我的申论提高离不开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写的过程,二是改的过程。

写:

在教练的帮助下。

我通过三个下午疏通了写作逻辑,每个下午3-4篇的样子,只针对大作文,15分钟读材料,然后写开头、提出论点、原因分析,以及分论点,不展开论述。

这样的好处是,别人一下午纠结一篇申论,你相当于写了四篇。

效果杠杠的。

还有就是改:

这个对于小题来说非常重要。

要重视自己做过的题,二次作答与以前对比,或者在以前的基础上修改。

其实小题作答有诸如1-2-3-4-5这样的一个过程,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做新题,很容易1-2-3不断重复,怎么也走不到5,所以要回过头来,在以前的答案上下功夫,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

有考友问我要我的申论修改和习作。

我很愿意分享,但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你看到的是我第一遍写的很烂和第二遍写的更好,但是其中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这个要自己思考练习,看别人的东西看不出来。

 别让看热点、看范文让成为重复无用的劳动。

有考友问我,平时看范文吗?

看什么热点?

在哪看?

其实我就看了教练给的资料,加上打开度娘,输入“申论范文”或者“申论热点”,出来啥看啥。

我的经验是,选择看啥没那么重要,因为但凡是热点、范文都有可借鉴之处,关键是你会用吗?

看任何东东都要有目的的。

1、思考>背诵>Ctrl+C。

网上看到好的东西第一反应都是复制粘贴,朗读背诵什么的,这有用吗?

我不知道,我之前这么做过,不过后面集中冲刺的时候基本没这样做过了。

因为这个办法不适合我,觉得效率低。

我的办法是,看任何热点和范文,带上分析的眼光。

看完一篇好的,把眼睛移开,回忆这个资料讲了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讲了什么问题,哪些我懂,哪些我不知道,不懂的,赶紧XX去。

用这种办法看资料,自己的分析能力会提高得很快,知识储备也会增加。

 2、先织一张网,然后触类旁通。

申论做多了,很容易发现,申论的话题就那些,而且话题与话题之间有很多联系。

因此,要在心中把你的申论知识有意识的织成一张网。

当你看热点看范文的时候,思考的时候,多调动这张网上的其他储备,触类旁通。

答题写作的时候,更要如此。

有考友问我,为什么吃不透材料,为什么申论没开窍?

我的认为是,这张知识网没有织好,每个点了解得不深,点与点联系不够。

这张网织好了,做题踩得分点啊,归纳分类啊什么的要容易得多。

胡教练(MRHU)引导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大节约了和精力。

 3、拿来主义。

本人大学是文科类专业,之前也从事过文字类工作,所以对范文里面好的结构好的语句比较敏感。

建议考友像我一样,看到好的立马“拿来”。

我说的拿来,不仅仅是Ctrl+C,+V,而是在你看到好东西的时候,立马用起来,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换个情景,套在别的主题上,变成你自己的。

比如你看到一个写关注农民工的华丽丽的大排比,你立马抄了下来,放在一边。

NO!

请在抄之前,思考下,这个句子改一改还能用在哪些地方,马上默念下,把它变成关注青少年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然后再记录,甚至不记录。

这样,好语句才算是“改嫁”真正随了你。

多这样练习,申论语感会大大提高。

最后一些补充。

还有考友问我一些比较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有的问题我自己也没遇到过,我建议这类问题请教群里的教练最好。

我备考时间短,基础不厚,主要还是得益于方法得当。

建议复习时间还长的,尽早打基础,复习时间紧的,赶快调方法。

我有分享价值的东东主要就是这些了。

再一次感谢笔试备考期间教练胡教练(MRHU)的辅导监督,感谢群里不少小伙伴的陪伴支持,面试我会继续努力!

也预祝大家早日成公!

                                                                                                      小碗一汤

  2014年3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