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岭小学申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26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武岭小学申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岭小学申报.docx

《武岭小学申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岭小学申报.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岭小学申报.docx

武岭小学申报

基本情况简介:

我校位于湘潭市雨湖区繁城西郊开发区,于1999年建成,8月搬迁新校。

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通过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创业与奋斗,如今已发展成一所初具规模的市、区示范性小学。

学校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绿化覆盖面积达38%。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1065名学生,58位教职员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9名,小学一级教师9名。

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33人,中师学历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我校自2002年成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

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深有体会的是: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体系,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副校长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

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

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建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严格实行规范管理。

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相部门不断丰富学校网站、校园网的内容,做到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学校始终把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2005年,学校乘着创建省“双基”验收的东风,取得了市、区、局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

学校现建有100兆校园网,广播网,电脑图书管理系统;配有计算机总控室1间,专用多媒体电教室1间、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兼),软件制作室1间,语音室1间,共配有计算机96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

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

学校已用光纤方式接入互联网,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充分应用。

2007年学校开通网站(拥有国际域名),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并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学校能够很好地为市、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支持。

2002年承办省牙防工作会议,2003年承办市小语教研活动和市创绿色学校工作总结表彰会。

几年来,学校多次承办了区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等学科教研活动。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

购置了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教学光盘等。

添置有《鹏博士》《方生教学资源库》《方生电子课堂》《翰林汇》等教学软件一批。

我们认为:

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

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学校特色。

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

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制作课件百余个。

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

我校网站直接连接服务器在本区内有影响的的教育资源网(如课易吧、168壁纸网等),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装备使用率

我校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资源丰富。

学校各科教师都积极主动使用各类电教器材,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

各学科在教学当中10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专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也都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语、数、英、常识、艺术等学科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时达到了40%以上。

从04年下期至07年下期,我校各学科教师都能按教务处的教学要求按质按量的使用电教媒体。

特别是主要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使用率达100%。

根据2004年下期——2007年上期电教使用登记本统计分析:

2004年教师电教设备使用率达92.2%

,2005年教师电教设备使用率达90.3%,2006年教师电教设备使用率达94.1%,2007年上期教师电教设备使用率达92.3

%。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

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教学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省级课题的有四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以小课题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养成教育的意识培养与自我教育》和《应对小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市级课题有两项: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英语报刊阅读课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

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经结题,结题报告获省一等奖,此课题是我校教育科研历史上的突破,成为我校第一个顺利结题的课题。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摸索、边积累,为学校今后的教育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我校《现代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获课题组中期评估一等奖;市级课题《德育教育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家长互动研究》获市中期评估二等奖;我校26个校级小课题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研究当中。

几年来,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

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比较完善地构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而且通过科学地使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凭借学习资源去探索、发现、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与及时的反馈使教师能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去激励、启发、点拨学生的主动学习。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变化发展过程。

学校研究摸索出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模式

(1)“听—读—说—演”儿童故事教学模式;

(2)高年级语文“情境”教学模式;(3)小学数学“四导发现式”教学模式;(4)小数电教“启导、思探”教学模式;(5)小学思品“自学—探究”教学模式。

科研实验开拓了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

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

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

我们坚持校本培训,通过送出培训、集中培训、分散练习、比赛促进等办法和途径加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1、送出培训。

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07年03月肖凯老师参加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指导老师的培训、2007年05月杜雅莉校长参加省第三批、第六批现代教育实验校校长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的老师学成归来后,能及时主动的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集中培训。

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家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肖凯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

做到每学年不少于两次。

学校利用寒暑假、长假时间组织计算机技术高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

3、分散练习。

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

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定期验收。

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5、比赛促进。

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

Powerpoint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

2002年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系列软件的应用、课件的制作、语音室的使用、校园网站的使用、家校通平台的使用等若干专题讲座、培训,教师的培训率达80%以上。

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达高级的为80%以上。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教育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与仪器》等书刊。

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不再是停留在教材之上,为教材而教,而是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载体,合理运用各种媒体,采用灵活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教学行为的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带来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素质也不断提高,学校涌现出省级特级教师1人(现已调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次逐年剧增,2002年-2007年教师获奖人次为

242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36人次,省级53人次,市级19人次,教师获奖级别越来越高越来越多。

杜雅莉校长撰写的论文《小学生想像作文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初探》获国家级一等奖、张波五位老师撰写的论文获省二等奖;沈希娟、石桂花、赵亚等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石桂花老师执教的《统计车流量》一课获国家级一等奖、何红英执教的英语录像课获省一等奖;沈希娟老师的评课获国家级一等奖;肖凯、周璐老师制作的课件《保护牙齿》获国家级三等奖;学校自编自录的《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课本剧送省参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带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学生参加区、市、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明显提高,学生江天扬制作的《洁净的墨水瓶》获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学生赵芳平撰写的《水性笔生命的延续》科技小论文获市奖;学生制作的《简易地拖》、《环保垃圾箱》、《抗风吹反的伞》科技制作获区奖。

学生的电脑作品也曾多次获省、市奖。

学生创新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获国家级奖励70多人次,省级30多人次,市级40多人次。

像学生沈诗哲个人获奖达30多次,在省第三届“三湘蒲公英奖”评选活动中钢琴独奏《樱花》荣获金奖,学生伍昀凡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市级获奖,学生黎冰村在市小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校着眼未来,本着“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宗旨,发挥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优势,走英语特色之路。

学校营造了英语学习气氛,创造了校内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师英语培训、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以及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角,与大学英语系学生联谊活动,观看英语卡通片。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倍受学生欢迎和社会关注。

四年来,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深受家长认同,在市、区产生良好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

学校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科研兴教示范性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性学校”、“湖南省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湘潭市示范性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管理市先进单位、雨湖区“示范性学校”、

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芙蓉标兵岗”。

我校为区、市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

我们曾承办过区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教研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八、展望

熙春路逸夫小学虽然在教育现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为教育现代化所做的工作与时代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抓紧对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注重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引导,努力创设适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我们决心通过努力,一定能把我校建设成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学校。

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2007年11月

四川汉源一中是一所始建于1824年的“百年名校”,是雅安市唯一经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的“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汉源县唯一的一所“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学校还荣获了“全国学生视力监测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四川省中学示范食堂”“四川省学校后勤改革试点联系学校”、“四川省地震测报先进集体”、“四川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雅安市优秀示范高中”、“雅安市最佳文明单位”、“雅安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雅安市思想教育先进集体”、“雅安市人才开发先进单位”“雅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称号。

在5.12大地震中,数千学生安全撤离,在抗震救灾中学校各方面表现突出,是全县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学校。

学校的硬件设施达到省示范高中的标准,有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实验楼、科技活动中心、学生食堂等教学用房;有校园网络、电子阅览室、科技中心;有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等教学辅助设备设施。

每间教室均安装有多媒体。

学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运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3年即被命名为“雅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认识明确规划全面机构完善

学校长期以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有明确的认识,学校认为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就率先开设了计算机教育课程,在当时教育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购置了苹果牌教学机和部分286型电脑,是雅安市最早建立计算机专用教室和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的学校,直到今天很多老师和校友还对当年简单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培训、成绩等津津乐道。

随着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学校进一步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合理的规划并根据学校力量逐步实施,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2002年学校七届二次教代会修订了《汉源县第一中学十年发展规划》,明确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发展的工作列入了学校十年规划,依据学校总的规划,学校教学科研部门制定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规划》,从领导机构、硬件建设、运用培训、效果推广等几个方面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做出了规划。

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工作基本依照本规划实施和进行,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规划制定的目标。

为认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规划制定的目标,学校成立了现代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最早由校长任组长,随着学校领导机构的不断完善,现在由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任组长,人员包括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

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学校是全市单独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最早的学校之一,学校各年级按《新课程标准》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有明确的认识,有较为全面的规划,有长期坚持工作的领导小组,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筹措资金逐渐发展硬件达标

自2000年以来,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通过自筹、争取、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坚持优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的建设,加大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

投放资金数百万元用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培训。

目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达到了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所要求的标准。

学校于2002年率先建成校园网络,通过学校网络中心接入英特网,学校集体和个人电脑全部联网,大大方便了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推进了老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的积极性;学校目前有计算机教室四间,电脑200余台,能满足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2007年学校又采取补贴的方式,为当时全校180多位教师每人购置了一台手提电脑,大大改善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条件。

同时建有多媒体教室6间,能够满足教育教育教学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室的需要,2007年学校为了在全校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又斥资为25个教学班教室安装了摄影仪,实现了在教室就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可能。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建设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套,能够接收中面电视台教育频道、能够下载使用中面电教馆远程教学资料,能够接收文化部电影、电子图书资料,这些设施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保证各项现代技术设备的运用,学校还建立了专门老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馆运用了现代管理技术,全部实行电脑管理,开架借阅,同时建立了电子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4万多册,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藏书和教学阅读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校的宣传,学校率先在全县建立了学校级别的网站,通过网站宣传学校,同时也为家长和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今年学校对网站进行了维护升级,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增加学生成绩评定、操行评分等查询系统,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上一个台阶。

学校建立了校园电视广播网络,有专门的电视演播室,能够制作校园电视台节目,能够为上级电视台提供相应的电视节目或者电视素材,每个班安装了电视机,可以在校内实施现场直播;校园广播每天按时广播,广播效果在历年高考中考播放中得到考验,效果良好。

为了保证校园广播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各班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为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广电中心等配备了视频采集卡,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设施。

学校不遗余力的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为学校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教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三、加强管理狠抓培训充分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某种程度上来说,建设和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难,但是管理和促进教师充分的运用更难,为此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加强管理狠抓培训充分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运用。

学校建立了信息技术组,完善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工作由学校教学副校长分管,学校教科处直接管理。

做到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学校先后制定了《网络管理员职责》、《电教员工作职责》、《语音室管理员职责》、《网站管理员职责》等,明确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还制定了《语音教室管理制度》《专用教室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登记制度》、《信息中心软件管理制度》、《信息中心硬件管理制度》、《信息技术设备使用制度》,这些专门的制定再配合学校的其他制度,使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趋于制度化。

为保证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校在各个方面都落实了专人负责。

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专职工作人员10人,其中专职7人,兼职3人,能保证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这些人员的学历均达到大专以上,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建立了“三簿一册’’(电教课登记簿;器材借还登记簿;器材维修、报损登记簿;设备器材登记册),管理人员工作主动积极,效率高,做到了帐目清楚,记录详实,资料齐全;实行了标准化管理,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为提高学校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充分提高电教设施设备利用率,学校制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业务培训计划,采取教研活动、星期天、寒暑假自办培训班的办法,;先后举办了常规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请英特尔公司、市电教馆专家等来学校讲学,安排教师参加市上以及省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各种培训,学校还订阅了《中国电化教育》和《四川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书刊,供老师们自学使用。

通过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岗位岗位培训和自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