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321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7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7页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docx

精品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1 窃读记……………………………………………………………1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4

3走遍天下书为侣…………………………………………………6

4我的“长生果”…………………………………………………9  

口语交际·习作一 ……………………………………………11 

回顾·拓展一…………………………………………………14

5古诗词三首……………………………………………………16

6 梅花魂……………………………………………………………20

7桂花雨……………………………………………………………24

8小桥流水人家……………………………………………………27

口语交际·习作二…………………………………………………30

回顾·拓展二………………………………………………………34

9鲸……………………………………………………………39

10松鼠……………………………………………………………42

11新型玻璃…………………………………………………………45

12假如没有灰尘……………………………………………………48

口语交际·习作三…………………………………………………51

回顾·拓展三………………………………………………………54

13钓鱼的启示………………………………………………………57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60

15落花生……………………………………………………………63

16珍珠鸟……………………………………………………………66

口语交际·习作四………………………………………………………70

回顾·拓展四……………………………………………………………72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74

有趣的汉字……………………………………………………………74

我爱你,汉字……………………………………………………………76

17地震中的父与子………………………………………………………78

18慈母情怀……………………………………………………………81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84

20学会看病……………………………………………………………87

口语交际·习作六……………………………………………………90

回顾·拓展六…………………………………………………………94

21圆明园的毁灭………………………………………………………97

22狼牙山五壮士…………………………………………………………101

23难忘的一课……………………………………………………………105

24最后一分钟……………………………………………………………108

口语交际·习作七……………………………………………………112

回顾·拓展七…………………………………………………………117

25七律·长征……………………………………………………………121

26开国大典……………………………………………………………126

27青山处处埋忠骨………………………………………………………130

28毛主席在花山…………………………………………………………134

口语交际·习作八……………………………………………………137

回顾·拓展八…………………………………………………………142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重点、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课前预习直奔“窃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窃”有几种解释?

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

二、合作交流

1.

(1)认读生字词。

重点指导:

的踮起脚尖暂时饿惧屋檐酸撑。

(2)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味句段,体验“窃读”,感受渴望

(一)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二)反馈:

重点出示并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4)指导朗读。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三)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1.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四)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到底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的呢?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诵读句子。

(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巩固延伸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季羡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板书课题。

小苗和大树是谁?

交流搜集的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

自读课文前阅读提示,明确问题:

他们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苗苗采访了哪些问题。

2.再读课文,只读季老的话,看看季老对这些问题的见解。

3.边梳理边抓重点句子读。

生说师板书:

多看闲书、能文能理、早学外语、积累古诗文。

总结板书三贯通:

文理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1.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小组内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季老是怎样阐述这个问题的呢?

(讲述自己看闲书的故事,引用鲁迅的话)。

你想起了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3.读“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想一想:

(1)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4.读“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

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

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1)季羡林先生认为积累古诗文很重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首诗,()篇古文。

我目前能背诵()首古诗,篇古文。

(2)请结合划线的句子,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内容,品味题目寓意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把相关的语段或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读准“侣”的音,“侣”字什么意思?

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课题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你猜猜作者会在文中告诉我们什么?

二、合作交流

1.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生字的掌握、结合语境对词语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等。

2.指名读课文,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一)学生默读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同伴呢?

(二)全班交流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

课件出示: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

作者把书当作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对比阅读,抓住“?

”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反问的语气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请同学们拿起笔学生细读第七自然段段,边读边做笔记:

1.自由读,想象着你就是著名作家尤安•艾肯,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2.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者的读书方法:

3.你们平时也读了不少书,你们是怎样读书的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介绍,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交流)

4.作者这么热爱书,这么会读书,请同学们再找一找作者除了把书比作朋友和家,还比作了什么?

(生找句子,出示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理解故地,体会情感。

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来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四、巩固延伸

品读语言,领悟表达

1.作者非常热爱读书,文中是怎样表达出这种感情的呢?

请找出语句读一读。

(1)设问句: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选择一本书。

”(通过读作者的假设,体会设问的用法)

(2)比喻句:

体会比喻的妙处,感受到作者对书的喜爱,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3)反问句:

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

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让学生换个说法,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2.生找语句来体会:

(首先------然后------还------最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有条理地表达,让我们把这段话记在脑海里吧。

指导背诵。

练习背诵。

指名背诵。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板书课题,自读阅读提示,明确问题: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课题中“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_____和____的几件事。

2.遇到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读书后再交流。

三、自读自悟赏析重点

(一)自读全文思考: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小组合作交流:

每一小组负责一件事的重点分析,通过组内讨论、研究,完成如下问题:

(1)作者读书的类型是什么?

(2)作者当时对书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3)从所读的书中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4)作者醉心阅读,得到了什么样的报偿?

她是怎样运用到作文中去的?

(三)全班交流

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或小组内分工,每人解决一个问题),为大家阐释以上四个问题,小组成员或其他同学根据这位代表的回答,可以做适当的补充,力求对问题的解答贴切,看哪一小组表现最棒,给予表扬。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回顾文章内容,回归到课题“我的‘长生果’”,让同学们认识到读书对人类培植灵性、颐养道德的重要作用。

再次强调作者在读书过程中得到的写作心得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2.通过本次口头口语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3.根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喜欢且感觉有话可说的话题进行习作。

4.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点、难点:

通过本次口头口语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在学完《窃读记》后,就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在交际课中有话可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明确话题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交流探究方法

(一)1.出示口语交际内容,生读想一想,每一个内容让我们做什么?

总结:

(1)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

(2)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

(3)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2.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话题。

(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能够使用大多数同学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资料,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

3.教师也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然后再请选同一个角度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组内交流: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出示采访提纲,即兴采访,为写作积累素材

采访提纲:

(1)你很爱读书,而且你的成绩很好,能说说读书给你带来的帮助吗?

(2)既然读书有那么多的好处,能谈谈你的读书方法吗?

(3)你以后还会怎么做?

……

3.组内相互采访。

4.班内交流体会、收获。

六、拓展运用提升能力

1.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文题怎么看?

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活积累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

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出示内容,确立主题

1.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2.学生思考,确定主题(课件出示下列内容,可供学生参考)。

(1)如果选择的是读书的故事,则可以表达读书的乐趣、读书收获这一主题。

(2)如果选择的是采访记录,则可以表达在记述被采访人读书经历中,悟出的读书方法、读书对于成长的作有这一中心意思。

(3)如果选择的是“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则要综合辩论双方的论点舆论据,明确的提出自己的观点。

4.师重点强调:

无论选择哪个话题,都应确立一个鲜明的主题,作为文章的统帅,然后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三、写前思考,明确顺序

1.写作之前要明确行文的线索,做到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下列提示,可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第一个话题:

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回忆读书中的经历故事。

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六、佳作欣赏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达到爱书,爱读书的目的。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阅读记录卡或读书笔记的展示增进学生读书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重点、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1.对本单元课文进行系统的小节。

2.收集读书、爱书的名言警句。

3.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以便展示。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从回顾本节内容切入话题,引发学生交际愿望,让学生自主交流,提高口语水平。

学完一单元后,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如:

喜欢本组的哪篇课文?

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没有提高?

围绕本专题,在课外,又阅读了哪些文章或书籍?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

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我们可以围绕某一方面的收获展开讨论,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体会。

二、分块推进,纵横练习

(一)日积月累

1.激情导入。

我们中华是个爱书国度,崇尚乐学好读,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同桌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荒芜的“芜”。

尝试理解:

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荒芜、破、心到、眼到、口到等。

学生质疑,自己答疑,教师释疑。

(自由诵读,到理解名言,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

)  

3.尝试背诵名言。

小组赛背,评出优秀小组。

4.搜集整理,课件出示课外有关读书的名言,拓展积累。

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5.展示收集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6.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最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二)展示台

1.组成读书兴趣小组。

2.图书整理。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回来给班级的图书按种类进行整理。

回家后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个书目,分类造册,做个优秀的图书管理员。

 

3.送人“玫瑰”。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共享知识。

三、内化吸收,巩固运用

师谈话: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无一不是热爱读书、刻苦学习的人。

二次个人二次备课

教学问题解决最佳方案:

教学反思: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课前完成)

(一)按照下面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并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3.画出不懂的问题。

(二)完成学案“预习导航”部分。

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词。

(板书课题:

5古诗词三首)

2.指名读古诗,注意正音。

尤其要注意“一水间(jiàn)、数重(chónɡ)山、照我还()风一更(ɡēnɡ)雪一更(ɡēnɡ)聒(ɡuō)”这几个词语的读法。

3.这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三、合作交流

1.反复品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