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83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docx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此科学家提出:

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

具体做法有:

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温室气体

空气中浓度mg/m3

年增长率

(%)

温室强度

(CO2为1)

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1

55

氯氟烃

0

0.00085

2.2

3400—15000

24

CH4

0.8

1.72

0.9

21

15

N2O

0.00029

0.00031

0.25

270

6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

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

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

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

(1)C

(2)甲烷(3)B(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

(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考点:

二氧化碳,环境保护

2.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

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

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

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

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

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

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蒸发滤纸饱和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

漏斗;

(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

蒸发;

(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

滤纸;

(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

饱和;

(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

①只有Fe2O3;②Fe和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

(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2)保鲜剂中Fe2O3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1.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

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

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

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

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3CO+Fe2O3

2Fe+3CO2c防倒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Q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

(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

(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

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村料一:

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

乙氨酸(C2H5O2N)、丙氨酸(X)、丁氨酸(C4H9O2N)、戊氨酸(C5H11O2N)等。

材料二:

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2CH2COOH.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已知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_____。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3H7O2N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为C3H7O2N。

故填:

C3H7O2N。

(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点睛】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

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____

【答案】CaO全球气候变暖+3

【解析】

【分析】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

【详解】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故答案为:

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0,x=+3,故答案为:

+3;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査的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等,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

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牙膏是我们日常口腔清洁的必需品。

依据添加剂的成分和含量不同,可将牙膏分为高磨擦剂含量牙膏和低磨擦剂含量牙膏,其主要数据如下表。

 

摩擦剂

保湿剂

香精

发泡剂

增稠剂

其他添加剂

高磨擦剂

含量牙膏

40%-50%

10%-30%

0.8%-1.8%

1.5%-3.0%

1%-2%

0.3%-6%

低磨擦剂

含量牙膏

15%-25%

35%-65%

0.85%-1.5%

1.0%-2.5%

0.2%-0.9%

0.3%-6%

其中,清洁牙齿主要通过摩擦剂来实现。

其摩擦性取决于磨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

常见的摩擦剂有碳酸钙、二氧化硅和氩氧化铝[Al(OH)3]等。

碳酸钙具有较高的摩擦性,硬度大,储量丰富、一般用来做经济型牙膏。

二氧化硅的摩擦性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易于保护牙龈,适于老人及牙齿受损的人群。

氢氧化铝分为普通氢氧化铝和球形氢氧化铝(如图l、2),它们具有白度高、光泽好等优点,但球形氢氧化铝的表面更加光滑,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选用多种磨擦剂混合使用。

例如,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混合使用,既能保留牙膏对牙菌斑、牙结石的清洁效果,又可以避免其对牙齿的磨损。

(1)碳酸钙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共________种。

常见摩擦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2)“高摩擦剂含量牙膏”的成分中,含量一定高于“低摩擦剂含量牙膏”的是___________。

(3)影响摩擦剂摩擦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4)适用于老人及牙齿受损人群的摩擦剂是___________。

(5)球形氢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反应物除NaAlO2外,还有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通常多种摩擦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B普通氢氧化铝比球形氢氧化铝对牙齿的磨损更小

C选取摩擦剂时,除考虑摩擦性,还需要考虑原料的成本

【答案】2二氧化硅)摩擦剂,增稠剂摩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二氧化硅CO2和H2O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钙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是碳和氧元素,所以共2种;常见摩擦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硅。

故填:

2;二氧化硅;

(2)“高磨擦剂含量牙膏”的成分中,根据上面的信息可知,含量一定高于“低磨擦剂含量牙膏”的是磨擦剂、增稠剂。

故填:

摩擦剂,增稠剂;

(3)根据信息可知,影响磨擦剂磨擦性的因素有摩擦剂的形状、大小、硬度和含量。

(4)根据信息可知,适用于老人及牙齿受损人群的磨擦剂是二氧化硅。

故填;二氧化硅;

(5)根据球形氢氧化铝的生产工艺流程可知,反应物除NaAlO2外,还有CO2和H2O。

故填:

CO2和H2O;

(6)A.根据信息可知,通常多种磨擦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正确;

B.普通氢氧化铝比球形氢氧化铝对牙齿的磨损更大而非更小。

错误;

C.选取磨擦剂时,除考虑磨擦性,还需考虑原料的成本,正确。

故选:

A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可燃冰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但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将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加严重。

所以,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1)可燃冰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只有二氧化碳才能产生温室效应

B开采可燃冰需要高温高压条件

C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燃烧值的清洁能源

D目前,可燃冰的开发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

(3)若可燃冰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CH4·nH2O,则CH4·nH2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混合物CCH4·nH2O+2O2

CO2+(n+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故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2)A、温室气体如甲烷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错误;

B、可燃冰在低温高压下形成,则可燃冰的开采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错误;

C、与煤比较,可燃冰是一种高燃烧值的清洁能源,正确;

D、目前,可燃冰的开发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错误;

故选C;

(3)CH4·nH2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nH2O+2O2

CO2+(n+2)H2O。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19年我国姜雪峰教授被遴选为硫元素代言人。

硫又称做硫磺,呈浅黄色,质地柔软,轻,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硫化碳。

在自然界中硫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出现。

硫主要被用在肥料、火药和抗真菌剂等。

它可以与氢结成有毒化合物硫化氢,也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硫是重要的药材,《神农本草经》指出:

“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

说明当时已经知道硫能与铜、铁等金属直接作用生成金属硫化物。

1777年硫被确认为一种元素后,硫就迅速成为化学工业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1)请写出硫的物理性质:

_____(写一点即可)。

(2)“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写出在加热条件下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

B硫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呈浅黄色(或质地柔软,轻,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硫化碳)Fe+S

FeSA

【解析】

【详解】

(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所以硫的物理性质有:

呈浅黄色,质地柔软,轻,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硫化碳。

(2)反应物是铁和硫生成物是硫化亚铁,所以方程式是:

Fe+S

FeS;

(3)A、由于硫不溶于水,但溶于二硫化碳,所以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沾有硫单质的试管,故选项正确;

B、在自然界中硫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出现,故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汽油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汽油易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9.央视网消息:

世界首条试验段光伏高速公路一山东济南南绕城高速,已于2018年3月28日正式通车。

这项交通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科技,引发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境外社交平台上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光伏电池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

试回答:

①在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4SiO2+2C

Si+2CO↑

【解析】

【详解】

①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故填:

+4。

②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故填:

SiO2+2C

Si+2CO↑。

10.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湿巾的种类与利弊

湿巾是主要由水、水刺无纺布和丙二醇制成的用于擦脸、擦手或皮肤的纸巾。

市场上的湿巾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只能做皮肤湿润保养的,另一类是可起到消毒作用的。

湿巾的主要成分有:

水——湿巾中药液的含量一般占80%左右,而药液中9成以上是水;保湿剂——丙二醇是一种溶剂,也是保湿剂,可以帮助药液中的有效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挥发出去,并起到抗菌防腐作用,所以几乎所有的湿巾中都有它;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是用来除去去除污垢和油脂,达到清洁作用;防腐剂、抗菌剂等。

在众多湿巾中,以低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为消毒成分的消毒湿巾最安全,腐蚀性也非常低,对人体无刺激无伤害。

爱化妆的女性所使用的卸妆湿巾,其中的活性清洁成分与一般的洗面奶相同,都依赖于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去除彩妆、油脂和死皮。

卸妆湿巾使用起来又快又方便,但却不是日常护肤的最佳选择。

如果不彻底洗去卸妆湿巾中的活性清洁成分,皮肤可能会受到刺激,一些含有酒精的卸妆湿巾还有可能引起刺痛。

(1)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_____。

(2)常用的消毒湿巾中,起消毒作用的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是_____,二者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_____。

(3)卸妆湿巾能够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_____。

【答案】丙二醇H2O2H2O分子的构成不同乳化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第二段可知,湿巾中的溶剂主要是水和丙二醇;

(2)由材料第三段可知,消毒湿巾的消毒成分是过氧化氢——H2O2;与其组成相同的物质是水——H2O;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由材料第四段可知,卸妆湿巾的清洁成分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所以其清洁皮肤的原理是将彩妆、油脂进行了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