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8494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docx

人教部编版《口耳目》教案优秀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3口耳目

文本分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2.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难点:

1.熟练说出身体部位的名称。

2.感知坐、立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知道五官分别对应哪个身体器官,说说五官能做哪些事。

要点把握

1•通过图文结合和游戏方法,感受各器官的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话题导入。

师: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玩过指鼻子的游戏?

现在老师和你们玩一玩,好吗?

(好!

)下面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当老师说“摸耳朵”时,大家就赶快摸耳朵,当老师说“眨眼睛”时,大家就眨眨眼睛。

(师生互动游戏)大家玩得很高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身上的一些器官,看看它们有什么作用,它们的名字乂是怎么写的。

2.板书课题(板书:

口耳目),教师带读,多读儿遍。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课件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说一说:

图中的景色美吗?

谁能说说图中描绘的情景?

(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红红的花,绿绿的叶,孩子们在户外玩耍,蝴蝶在花中快乐地飞舞。

(2)议一议:

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

两个小女孩乂分别在做什么?

(两个小女孩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朵。

穿绿色上衣的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

“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看见了,挥着手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

(3)找一找:

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宝宝藏在哪里?

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在插图中找到“手、足、口、耳、目”5个生字)

(4)组词正音。

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

还可以教师边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

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2.(课件出示眼睛和脚的图片,内附文字)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和同桌交流。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3)字理识字。

U①教师出示"口”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LT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外面的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②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小结:

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000HESSESSE

(2)汇报交流。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运用中识记,“口”可组词为“口水、开口、口袋”;也可用它造句:

“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长竖下面出头。

②运用中识记,“耳”可组词为“耳朵、左耳、右耳”;也可用它造句:

“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象形字识记,“手”像人的手伸开五指。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笫二笔和笫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③运用中识记,“手”可组词为“左手、右手、双手”;也可用它造句: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说说它的本事。

一名同学指另外一名同学身上的''口、耳、目、手、足”等部位,被指的同学相应回答“这是我的……,它能……”。

如:

这是我的小小手,它能帮我扎辫子。

提示:

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这些人体部位的作用,并注意说完整的句子。

5.教师相机出示“站、坐”,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6.字理识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小发现。

生1:

站一一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生2:

坐一一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7.识记生字。

“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的含义,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

1.连一连。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口、耳、目、手、足”的汉字和图片,学生观察。

(2)指名上台将图片与文字一一连线对应,边连线边读出所连字的字音,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2.玩游戏。

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拿图片,一组拿字卡,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

(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进行交流表达)

意图:

本环节教学设计,看图认字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了解字形,感知字义,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3.想一想:

我们的口、耳、手、足能做哪些事?

四、活动实践,作业设计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LI主要黑手,哪些运动项U主要靠足。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课时目标

1.认识横折()、撇(丿)、弯钩(3个笔画。

能在田字格中规范地书写“口、目”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坐、立、行”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点把握

品读俗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读写并积累生字,运用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谈话揭题。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5个身体部位的名称,大家还记得吗?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

口、目、耳、手、足,学生开火车读字)

2.(课件出示3则谜语)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底,猜不出来,可向其他学生请教。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谜底:

眼睛(目)

♦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

谜底:

耳朵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谜底:

手(足)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导语:

在《金木水火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能帮助我们把字写漂亮、写标准的好帮手一一田字格。

(课件出示田字格图片)还有同学记得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吗?

(边指边说)

1•运用铁丝折成横折、撇、弯钩,让学生感知这3个笔画一笔写成。

(横折)(撇)(弯钩)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范写一边解说书写要领。

横折一一轻下笔,斜向右上,折时先往右下轻按成点,再往下运笔。

撇一一先朝右下轻按成点,再由点朝左下方快速行笔,笔尖顺势离开纸面。

弯钩一一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收笔时笔尖朝左上提起,形成钩。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临写。

口独体字。

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整个字上宽下略窄。

U独体字。

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段,横之间等距。

耳独体字。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

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手独体字。

第一笔是平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4.教师点评。

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意图:

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

“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

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过渡:

上节课,我们在图片中认识了7个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身上的5个部位,它们都有着不小的作用。

这一节课,老师乂要带大家去学习新知识,大家准备好了吗?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

朗读指导:

主要突出两点:

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1)正确朗读俗语。

“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

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2)读出韵味,体现含义。

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立坐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思考:

(1)这两个人物分别是什么?

(这是两个我国戏剧中的形象,女的叫花旦,男的叫老生。

(2)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

做得怎么样?

(花旦站着,老生坐着。

花旦站得直直的,老生坐得稳稳的。

3.学习俗语,了解大意。

(1)“站得直直的”“坐得稳稳的”这些意思,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看看除了刚才已经会读的“站、坐”两个字外,自己还会读哪个字,不会读哪个字,在不会读的字下面点上小圆点,然后向同桌请教。

(个

体尝试读文,同桌互教)

(2)指名汇报会认读的字,教师相机正音后范读、带读。

(3)提问:

“站得直直的”,文中是怎样说的?

(站如松。

)“松”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松树图片)

提问:

“坐得稳稳的”,文中是怎样说的?

(坐如钟。

)“钟”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铜钟图片)

小结:

这句话告诉我们,站立的时候要像松树那样挺立着,坐的时候要像铜钟放在地上那样稳稳的,了解坐、立的规范。

(4)出示任务:

教师让学生读第二句话,再联系生活想一想句子的意思,然后与同桌说一说。

(5)动画演示“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学生观后有所感悟。

(走路要像风一样轻、快,睡觉要侧卧身体像弓那样弯着。

4.朗读俗语,规范“站、坐”的姿势。

(师生互动)

师:

学习了这两句俗语之后,老师想考考大家,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指二生一站一坐)他们的站姿和坐姿是标准的吗?

有哪些问题?

(全班讨论,指正:

站立时要挺胸抬头,站直;坐下时身体要坐直、稳当)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猜字游戏,记忆字形(教学重点)

师: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字吗?

(师出示写有金文的"目”字图片)

生:

这幅图画的是一只眼睛,我觉得是“眼”字。

师:

哦,你是这样想的。

谁再来猜一猜?

生:

我认为是“目”字,因为它和“目”字很像。

师:

你还认识“目”字,真是个有心人!

恭喜你,猜对了!

这个字就是“目”,是我们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窗户。

古人要写“目”字,就画一只眼睛,渐渐地就越写越简单了,最后就变成了现在的“LI”字。

(教师一边粘贴“口”的字理演变图一边说)

师:

那你知道“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

我知道!

“目”是眼睛的意思。

师:

你真聪明!

“目”最早指眼睛。

后来,又有“名称”“目录”“看”的意思。

你能给字找个朋友,组组词吗?

生1:

我会组词,目光、题目。

生2:

我也会,目录、口前。

生3:

我还能组词,目标、目的。

师:

同学们真棒,能用“目”组这么多的词!

其实,“目”字就是象形字,你们看,它多像我们的眼晴呀!

老师这里还有儿个象形字,你们能猜出来它们是什么字吗?

生:

能!

师:

很有信心呀!

那我们怎样才能猜得乂快乂准呢?

生:

要看这个字像什么东西,然后再猜。

师:

你真会学习!

你们手里都有卡片,现在四人一组猜一猜,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小组内猜字,教师巡视)

师: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猜到的字?

生1:

我们小组猜到的是“手”和“耳”(生举卡片),因为这两个字的外形与手和耳朵特别像。

生2:

我们小组猜到的是“口”(生举卡片),这个字很像一个张开的大嘴,而且它和现在的“口”字特别像。

生3:

我们小组猜到的是“足”(生举卡片),因为这个字很像一个走路的人,而且它和现在的“足”字很像。

师:

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帮助这么多汉字找到了朋友,还说出了理由,我们来看大屏幕!

(出示这儿个字的字理演变图)快为自己鼓鼓掌吧!

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字!

赏析:

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利用游戏来学习生字、记忆字形是再好不过的了。

设汁有趣的猜字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乂帮助学生记忆了字形,事半功倍。

象形字的演变图生动形象,揭示了字形和字义的关系,为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感悟字义提供了极好的依据,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

从幼儿园来到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已掌握了不少生字,做好衔接是重要的一点,要给同学们一些新鲜感,让他们知道小学学习的任务会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方法也是多样的。

本课要求会认7个字,会写其中4个字,掌握3种笔画和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任务比前两课重一些。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汉字的演变,一笔一画地书写,感受汉字的美;让学生找一找,在说一说的互动中去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字;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在游戏中去巩固所学生字,而不是枯燥地死记硬背。

学生就这样在我一步一步、层层深入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主动、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

识字3口耳目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汉字,会写四个汉字

2、掌握笔画“横折、撇、弯钩”

3、读儿歌,了解手耳目口足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识字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

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师说口令:

生说动作

(1)站起来

(2)拍手(3)眨眼睛(4)唱歌(5)捂耳朵

2、生说说刚才用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

脚、手、眼睛、嘴巴、耳朵(再展示下你的这五个部位)生做动作展示

3、师:

那这些部位呢,在古代啊,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它们。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结合图片,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学习"口”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口”,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口口口,口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3组词:

口水开口口袋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口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口

2、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耳耳耳,耳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6组词:

耳朵耳鸣耳垂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耳

3、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目”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口”,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目目目,目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5组词:

目光题目目的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目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目

4、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手”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手”,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手手手,手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4组词:

手心双手拍手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手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手

5、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学习"足”

(1)生说说图上是什么,猜一猜在古代叫什么.指名说。

(2)认读“足”,师教读,生跟读。

并指一指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可游戏互动:

足足足,足在哪里)

(3)记忆生字:

数笔画记忆:

7组词:

足球足够满足

(4)说一说:

我们可以用耳做些什么事情?

句子:

我可以用足

6、师:

现在我们来书中找一找这些生字吧。

快看,你在哪里发现了它们?

指名说,什么字在什么旁边(描述图画)

(二)学习儿歌

站如松,坐如钟O

行如风,卧如弓O(

1、师:

小朋友们找的很棒,所以,五个生字朋友准备给你们奖励一首小儿歌,看,你会读吗?

(生自由朗读)

2、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可做动作

3、站如松:

站得好像松树一样挺拔(挺胸收腹,显得有精神)

坐如钟:

坐得好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坐着要象座钟那样端正

(看起来端正、稳健)

行如风:

行走要象风那样快而有力(体现出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卧如弓:

睡觉像弓一样绷直身体(身体放松,能解除疲劳)

(生看图片,再做动作)认读“站”、“坐”

理解含义:

儿童青少年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

(出

示正确站、坐、行的正确姿势)

4、齐背诵儿歌。

(三)总结拓展

我们的口耳LI手足很重要,我们也可以用它们做很多事情,那你还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呢?

并说说作用。

生自由回答:

鼻子、牙齿、大脑、头发等

三、作业

1、熟读儿歌,背诵,发语音。

2、说一说:

我可以用()做什么。

3、完成小练习:

生字、图片连一连

火口目月耳日

笫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儿歌

2、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二、教学生字

1、再认“田字格”,生说一说组成部分

2、认读二会字

口耳目手足站坐_

2、教学四会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撇”,“竖钩”“横折钩”

•师,范写’,注意:

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靠近竖中线生范写2遍。

师点评

Inn

f

师范写口,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3笔

生仿写2遍口,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师,范写“竖钩”,注意:

竖中线竖直下来,钩斜一点,笔拎空生范写2遍。

师点评

•师,范写“撇”,注意:

从右往左,起笔稍顿,收尾时笔尖拎空,撇出尖。

生范写2遍。

师点评(范写这里的平撇,稍平,稍短)

师范写手,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4笔

生仿写2遍手,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师,范写“横折钩”,注意:

横稍往上斜,折往左边斜一点,钩往左,笔拎空

生范写1遍。

师点评

Inrinn

师范写th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5笔

生仿写1遍目,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说说词语

TH耳

耳耳耳

师范写耳,说笔顺,生跟着书空,说笔顺。

共6笔

生仿写1遍耳,师点评。

(眼离书本一尺.…提醒书写姿势)

说说词语

三、作业

1、抄写笔画、生字各2遍,拼音标好。

2、抄写生字分步骤(笔顺)1遍,并发语音。

(分步骤说出来:

一笔,二笔,共.•笔)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口耳目丨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3课《口耳目》活动设计

科目版本

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人民教育岀版社出版)一年级上册

章节

第一单元

课名

第3课口耳目

学习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会写“口、目、耳、手"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立、坐、行、卧的规范。

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教学难点

认识3种笔画:

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内容

1.教师上课

1.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身上有很多器官,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1

1.2教师范读

请把书翻到第9页,你认识图上的这些汉字吗?

请同学们看着图,先听老师读一读,然后自己读一读。

 

•Q耳日

 

 

1.3识记生字

③D耳日

【点击播放朗读音频】

学习第9页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第9页,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

你能说一说吗?

同学们说得真好!

图画上,小朋友们来到花园里,被美丽的花朵吸引了,有的连忙跑过来看,有的指着花儿说:

“这朵花可真美!

(?

)口耳目

在你的身上找找这些器官,想想我们的口、耳.tl、手、足都能干什么?

你能说一说吗?

请你找一找

对,口能说话、能读书,耳能听讲,H能看书,手能写字、画画,足能走路、踢球。

它们是我们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器官,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请你把图中的生字再读一读,记住它们。

学习第10页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页,听老师读韵文。

站如松,坐如钟。

【点击播放朗读音频】

韵文中有两个生字,请像老师这样在书上圈出来。

區)如松,建)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你能自己读读文中的这两个生字吗?

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这篇韵文是什么意思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站如松的意思是:

站立时,要像松树一样挺拔。

请你站起来试着做一做。

请你试着做一做

坐如钟的意思是:

坐着时,要像古钟一样端庄。

请你把背挺直试着坐好。

请你试着做一做

行如风的意思是:

快走时,双肩甩开,像风一样迅速。

快站起来走给你的小伙伴看看。

请你试着做一做

卧如弓的意思是:

睡觉时,右侧卧,要像弓一样有所弯曲,让身体充分放松,才能解除疲劳。

请你试着做一做

卧如弓

弄明口了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篇韵文,记住这四种不同的姿势。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6

1・4指导书

同学们,生字都认识了,你们能把它们写好吗?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请你在生字本上认真写一写本课生字。

请你写一写

 

1.5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口、耳、目、手、足”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了“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2.学生自学

 

2.1跟我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口耳目》这篇识字,认识很多和我们的身体关系密切的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口耳目

k主讲教師耿首北京市百域区厂桥小学

学习目标:

1.会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2•会写“口.13.耳.手”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立、坐、行、卧的规范。

2.2学生练

wordOOl

3.拓展资源

3.1活动设计

word002

3.2常见问题

问题1:

怎么指导学生把生字写对、写好?

答:

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笔画跟随,掌握正确的书写笔顺,然后观察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在课本上描红并模仿着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