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575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docx

人教初中历史与社会3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以历史漫画为主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备课思路】

本课是旧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小节,上承《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下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慕尼黑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静坐战争”;“东方战线”;法国投降;“不列颠之战”;苏德战争的爆发;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等基本史实,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历史学习比较重视,对二战的内容也比较有兴趣,对发生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很多大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

通过前边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法西斯主义,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鉴于此,本课试图通过运用大量的历史漫画,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学者哈拉里也曾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种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从漫画的视角对某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现象等作哲理思考,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悟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脉络,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对掌握间接经验形成的历史知识有促进作用。

历史漫画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寓意深远,是一种特别的表示信息方式。

使用漫画,会使我们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历史漫画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强化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大胆利用漫画资源,深入挖掘漫画信息内涵,增强教学形象性、生动性、实效性。

本课基本上采取了以历史漫画为线索,选取了“三头怪兽”“超人与二战”“牙医希特勒”“拥抱死神”(2幅)“援助”(2幅)等目前网络上和出版的和二战相关的多幅漫画,层层推进进行教学。

【过程设计】

导入:

展示《三头怪兽》,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的法西斯轴心国同盟的形成过程。

展示漫画1

图片说明:

图中的三头怪兽是指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

其中头部的是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中间的是意大利的首相墨索里尼,尾巴上的是日本的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东条英机。

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商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怪兽“三头一体”,“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这样的一只“怪兽”,为了实现它侵略的野心,必然会肆意扩大侵略战争,二战的爆发也就是自然的事情。

【史料运用解析】

对于一堂新课来说,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高涨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良好开端。

当每次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如何来调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机,如何更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在准备新课时就可以选取与本课有相关的漫画来巧妙地导入新课教学。

运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符合教材要求的漫画,可以吸引学生的眼光,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关注点,提高学生愉快的心情,从而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开始,同学们看了这幅漫画首先感到它的夸张、诙谐,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心中会想这幅漫画中三头怪兽是不现实的和恐怖的,漫画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此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导入新课,起到先声夺人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样的一幅漫画得到了集中,不仅对旧有的知识起到了复习的效果,而且自然过渡到了即将要新授的内容。

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始新课,事半功倍。

展示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二战的背景

展示漫画2:

图片说明:

漫画以高中学生熟悉并喜爱的超人为主角。

正义化身的超人(美国的象征)左手抓着斯大林(苏联的象征),右手擒着希特勒(法西斯德国的象征),漫画中的英文告诉我们:

超人这是要带着这两人去接受“审判”。

【史料运用解析】

有些重点历史知识由于时间比较久远,人们对那个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不能很好了解和认识,这时我们如果能找到当时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漫画来充实教学重点内容,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时历史经历,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学生对二战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苏联和美国在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德国这样的认知水平上,那么出现漫画中这样“意外”的情景,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从而引发学生一定的思考。

在漫画发挥了自己作用的情形之下,学生观察漫画,不免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超人要抓着这二位去审判呢?

苏联在战前有何作为?

德国又有何行动?

美国的这次审判体现了美国对战争态度怎样的变化?

这些问题不求学生一下子都予以解决,但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材,首先可以通过对慕尼黑阴谋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加深了对绥靖政策的认识,从而明白了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慕尼黑协的定的消极影响之一。

教师再适当补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该条约的签订,在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的同时,客观上也助长了希特勒侵略野心,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两线作战,这样更不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成了事实上的同盟条约”,“是一份地地道道的大国宰割小国的预分赃合同”。

因此超人会把希特勒和斯大林一起抓着去接受正义的审判。

二、二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展示漫画3

图片说明:

先是宏观的观察漫画:

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坐位上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

下一个!

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这个“牙医”,不仅仅是拔牙,而且还是“屠夫”,被他拔过的“病人”都再没有从医务室中出来。

【史料运用解析】

关于二战的书籍和影视资料学生已经接触不少,马奇诺防线、敦克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袭等等,学生自己都是娓娓道来,天花乱坠。

因此,单纯的讲授或者以影片代替讲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漫画这种新颖的方式再次显示了它独到的魅力,它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增加对历史的体验。

学生通过对这幅漫画的观察,在轻松的氛围下对二战初期德国发动的战争攻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在思考这些国家迅速败亡的原因。

由于有漫画引起的兴趣和带来的“灵感”,谈笑间,问题“灰飞烟灭”。

进而微观的观察漫画:

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牙医”希特勒手中一样的钳子,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作为希特勒的最后一位“病人”英国会不会也被“牙医”希特勒“拔掉”呢?

【史料运用解析】

学生由于已经对二战中的不列颠空袭战烂熟于心,因此第二个问题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难度,教师需要做的是告诉学生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没有得逞,为反法西斯的大战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对漫画的品味,在品味中思考,不难得出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结论。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对于漫画的选择,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尽可能多的从一幅漫画中挖掘最多的历史信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漫画,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幅漫画的出现,要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三、二战的扩大

展示漫画5:

展示漫画6:

漫画5上有两个人物:

希特勒和斯大林。

斯大林对希特勒扑面而来的拥抱欣然接受,但希特勒在拥抱的同时却是笑里藏刀,他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

图中的文字是:

“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斯大林手中这时还握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漫画6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热带海洋的场景。

画面上飞机尾部有一俱骷髅,是死神的象征,也是日本的象征,他的包上粘着:

新加坡、泰国、马尼拉、火努鲁鲁,是日本乘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胜利,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受到严重打击之下,趁机夺取的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这架由死神掌控的飞机将飞向何处呢?

【史料运用解析】

经过前面的尝试,学生已经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看趣味画,而是学会了在品位漫画中形成了“观察——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学生通过历史思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因此,我们又有别于前面的处理,在提供漫画给学生的同时,将问题也一并抛给学生,由学生观察漫画、思考问题,从而总结观点。

思考:

两幅漫画分别反映的是二战中的什么事件?

斯大林为何会欣然接受希特勒的拥抱?

之后斯大林采取了什么行动?

日本的行为为什么会被看作是“死神的行动”?

总结:

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学生得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法西斯德国已经侵略了欧洲许多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并取得了进攻苏联的前沿阵地,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因此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的迷惑,苏联在战争初期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在战争的初期处于劣势的地位,损失了大量军事装备。

之后的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鼓舞。

日本对亚太地区的侵略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该地区的利益。

美英等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沉重打击资源依靠进口的日本。

美日矛盾激化,日本军部决定偷袭珍珠港必定使美国放弃原先的“中立”,而这将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对日本来说,就意味着“死亡”的临近。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展示漫画7:

展示漫画8

漫画7上方的人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正在用力摇动闸门的卷轴,升起的闸门上写着: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

这反映了美国改变以往“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的援助。

漫画8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美、英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

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寓意美、英不仅会援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援助社会主义的苏联。

【史料运用解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目内容比较抽象,加上涉及到英、美对法西斯侵略政策转变的内容,学生理解有较大困难,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在实际处理中,我们选用了两幅漫画,请学生讲解来解决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学生观察:

漫画7上方的人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正在用力摇动闸门的卷轴,升起的闸门上写着:

美国对英国的援助。

这反映了美国改变以往“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的援助。

漫画8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由美、英两国共同去传承和维护世界的自由。

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寓意美、英不仅会援助受到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援助社会主义的苏联。

学生总结: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对漫画的观察思考,学生不难得出:

德国和日本不断扩大野蛮的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

左边漫画美国的这种改变,是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

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

宣言提出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

1942年1月,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保证用自己全部的经济、军事力量来对法西斯国家作战,援助反法西斯的同盟国家,签字国家不与敌人单独媾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五、漫画练习,趣味巩固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又用漫画设计了几个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例如:

展示漫画9:

例1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

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不列颠之战后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C.苏德战争爆发后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展示漫画10:

例2仔细观察上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如何?

【史料运用解析】

这样的练习,趣味而不枯燥,学生喜欢而不厌恶。

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所学知识。

【总体评价】

以上是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一线的一点尝试。

对于不同的课堂,我们在采用历史漫画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否则图片在教学中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一,选用的历史漫画,在教学中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漫画作为一种直观而抽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性,易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其抽象性,是指知识量大,信息丰富,可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问题。

第二,选用的历史漫画,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漫画的能力,捕捉发现重要信息,授之以渔,为以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提供方法。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作出判断,引导学生发掘历史漫画内涵,寻找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总的来说,漫画史料的选用很有创意,值得学习,但要把一个普通的课例写成史料教学案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剖析这样的典型案例,分解史料教学的策略,使我们平时不自觉地运用史料发展为“自觉”地运用史料,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

所以,要求作者进一步挖掘每一则史料运用的功能与运用的策略,既不能为了用史料而把整课弄得支离破碎,也不能只讲“用史料达到了什么问题”,而要强调“怎样运用史料达到教学目的”。

本资源选自何成刚主编《智慧课堂:

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