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85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docx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贝多芬在日记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

”这部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向日葵》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D.《物种起源》

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

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

3.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4.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这说明()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B.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5.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6.“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

7.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8.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

与之相关的理论是()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B.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牛顿的光学分析

9.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  )

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

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

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

10.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11.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材料反映出()

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12.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

①蒸汽轮船  ②早期汽车 ③电灯  ④火车机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

14.“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15.斯大林曾说: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6.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

A.火车司机B.汽车司机C.铁路工人D.煤炭工人

17.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同样也打破了“神创论”“他”是()

A.

B.

C.

D.

18.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

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D.电气时代的到来

19.下表中信息能够直接佐证的是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部分)

城市

1800年左右

1850年左右

伦敦

近100万人

236万人

巴黎

近55万人

100万人以上

维也纳

约25万人

44万多人

柏林

约17万人

42万人

 

A.人口数量越来越多B.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C.城市环境越来越好D.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20.1801年,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

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可见,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

A.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B.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C.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D.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21.19世纪的法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能反应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图景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下列科技发明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23.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

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B.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促使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24.下表为1923年编制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上册第二编插图目录,该目录反映出编者

数量

第二编

《古人类图》《头盖骨轮廓比量》《人猿骨架的比较》《德国最古人类的下颚骨》《人种系统图》《现今非洲的黑人》……

10

 

A.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B.相信上帝创造人类

C.受“生物不变论”影响

D.相信女娲造人

25.如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

以下选项中,导致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是

A.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左右的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以来,贝多芬确立了自己在交响曲当中的曲式风格。

之后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完全展示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和对于音乐的颠覆,所以一般把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诞生看做是贝多芬中期的象征,同时也是贝多芬音乐成熟的象征。

选项C符合题意;《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A排除;《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B排除;《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D排除。

故选C。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和良好条件,因此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剧增,故C符合题意;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属于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欧洲国家联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750—1850年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对物体是由引力作用的,因此会出现江河的水往地处流,爬山和上楼梯感觉累,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通过观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吸引其他一切物体,这种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无关,A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亚里土多德的逻辑学”无关,B不符合题意;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的故事相关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的光学分析”无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进化论的产生,在该书中,达尔文科学地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故本题应选C项。

1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甘地的观点认为曼切斯特的工业导致了印度的贫困,导致了印度手工业的消亡,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体现他对工业化有一定的抵制倾向。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汽车使用内燃机做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符合题意;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③符合题意;蒸汽轮船、火车机车都是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①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

故选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贝多芬。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英雄交响曲》,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故C符合题意;《神曲》、《人间喜剧》不属于音乐作品,故AB不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属于中国的音乐作品,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故选D。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50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产生了铁路,发现了新能源煤,所以ACD项都是当时出现的新职业。

B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在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汽车司机的职业。

故选B。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

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因此据“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可知,“他”是达尔文,B项符合题意;A项是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有关,排除,C项林肯,与美国内战有关,排除;D项是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排除。

故选B。

18.D

解析: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到191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B项蒸汽时代的到来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C项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在15到19世纪;D性电气时代的到来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楚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19世纪70年代,根据这个时间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找到符合这个时间的选项即可。

1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近代欧洲城市人口数量表的数据,可以看出1800年左右到1850年左右,近代欧洲城市人口增长很快,能够直接佐证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是数据的直接体现,排除A;城市环境越来越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与题干表格数据无关,排除CD。

故选B。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英国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人的40%。

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表明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1801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

故D符合题意;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和工人运动规模越来越大在题干材料未涉及,排除AB;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增加违背了“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排除C。

故选D。

2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②是荷兰著名画家梵高的代表作《向日葵》,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①符合题意;《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③符合题意;《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为法国的拿破仑所作,④符合题意。

故选择A。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88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轮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在1807年发明的,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C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D项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研制成功的。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材料信息—“早期汽车”,判断历史事件所指—“第二次工业革命”。

审题并弄清题目要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了工业革命中工厂的出现使女性在思想、交友、社会活动方面等方面更加的融入社会,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目录反映出编者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至1900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故C符合题意;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动力,而蒸汽动力使得煤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B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使得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