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8986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docx

会计基础自己总结

第十章最重要,第五章很重要

会计是什么,会计怎么做。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凭证

第五章:

会计账簿

第六章:

财务处理程序

第七章:

财产清查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九章:

会计档案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财务处理

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

财务会计(侧重外部)

会计是以货币为1.主要计量单位,2.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3.核算和监督(职能)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4.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按报告的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侧重内部)

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答案:

ABCD

解析: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

例如:

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量。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预测),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功能。

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一)进行会计核算(反映职能)

1.定义: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

(1)会计核算的环节: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

其中:

确认:

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

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

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报告:

是指以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2)会计核算的工作:

会计核算的工作始终离不开账簿,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共计三项工作。

〔例2〕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基本职能)两个方面。

()

答案:

×

解析: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除上述基本职能外,会计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济业绩等功能。

〔例3〕下列属于会计核算的环节的是()。

A.记账B.记录C.报告D.报账

答案:

BC

解析:

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记账和报账属于会计核算的工作。

(3)会计核算的方法:

(七种)

(二)实施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例4〕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核算是监督的保障,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

答案:

×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

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

(供应、生产、销售)(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例5〕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

()答案:

×

解析:

只有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才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内容都是会计核算的对象。

〔例6〕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主要包括提取盈余公积、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答案:

×

解析:

提取盈余公积并不会导致资金离开本企业,不属于资金的退出。

〔例7〕下列关于会计的对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的对象

C.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

D.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答案:

ABCD

解析: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四大基本假设

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包括“权…”和“收付…”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重点掌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假定,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一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时间范围)、会计分期(时间范围)和货币计量(手锻)四项。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

界定企业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单一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2.强调:

(1)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又称为法律主体。

根据会计主体的定义可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位)。

(易考判断题)

(2)会计主体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进行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不仅要与其它会计主体分开,而且还要独立于本企业主体的所有者。

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会计应将业主当作另一个实体,做到往来账面清楚。

3.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

例如:

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本公司)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例如:

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

例如:

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

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凡拥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报表的企业或单位就构成了一个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可以是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C.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答案:

ABD

解析: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和假定前提。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持续经营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破产清算等。

3.说明: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长生不老,一旦进入破产清算,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

〔例9〕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企业可以长生不老,即使进入破产清算,也不应该改变会计核算方法。

()

答案:

×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

月度,半年度,季度,年度

会计中期:

(不足一年的会计期间):

月度,季度、半年度。

(少了个年度)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清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3.会计期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都是按照阳历计算,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会计核算的前三个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1)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是持续经营前提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

(2)持续经营前提是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例10〕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

答案:

解析:

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所以,会计主体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空间范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

因此,会计分期前提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含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2.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由于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其它的计量单位,如实物计量和时间计量,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也不便于汇总经济信息。

因此,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

3.记账本位币(判断题):

记账本位币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注意:

(1)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也可以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

(易考简答题)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我国企业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计量(×)是主要计量单位。

〔例11〕记账本位币指的是记账使用的货币种类,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答案:

×

解析: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例1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按照记账本位币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

×

解析: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讲量和报告(无记录)的基础。

包括权责发生制(企业)和收付实现制(事业)。

权责发生制:

当期已经发生了,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收付实现制:

按收到款项,不管是否是当期的。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

资金的周转,投入和退出。

资金运动。

会计要素:

企业(六大要素):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静态的,时点上的表现,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动态,是个时期数,反映利润表的其本依据)

收入

费用

利润

行政事业单位(五大要素):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还应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进行分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

企业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基本分类。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1)定义: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可以出选择题)

第一,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出租给别人用)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3)分类(易考选择题):

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存货。

非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资产:

 

流动资产指的是可以在一年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已取消该科目)、存货等。

其中,“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长期投资是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主要指的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按照投资性质可以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经营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等。

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的是商誉,其它的无形资产都是可辨认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指的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例13〕下列属于资产的特征的是()。

A.资产是由于过去或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C.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资产一定具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答案:

BC

解析:

选项A的表述不正确,资产不是由现在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

选项D明显不正确,例如无形资产属于资产,但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

2.负债

(1)定义: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第一,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第二,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流动负债

(3)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其它暂收及应付款、应付利息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包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1)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说明:

企业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债权人,一个是所有者。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2)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所有者权益内容(需要牢记):

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例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B.所有者权益的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C.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D.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答案:

AB

解析:

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因此,C的说法不正确;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

因此,D的说法不正确。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也包括三项,即收入、费用和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日常活动,利得)

其他业务收入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费用(日常活动,损失)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1.收入:

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

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营业执照注明的兼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3)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都是企业的收入;(例如接受投资)

2)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3)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例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形成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D.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属于收入

答案:

ABD

解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

2.费用:

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1)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要与损失分开。

损失包括: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损失,违法经营被处罚而支付的罚款、违反合同支付的违约金等。

(2)分类:

按照其经济用途不同,费用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前者计入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后者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3)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4)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产品销售后,其生产成本就转化为销售当期的费用,称为产品销售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计入当期利润。

注意:

1)并非所有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都意味着企业发生了费用;(例如抽回投资)

2)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成本均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B.制造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C.自然灾害损失属于费用

D.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答案:

AD

解析: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其中,制造费用一般不能直接计入某项产品成本,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费用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

3.利润:

收入-费用

(1)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它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它是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2)内容:

经常用到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者的关系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其中: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3)利润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从企业的产权关系来看,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企业发生的亏损最终也应由所有者来承担。

因此,利润大于零(实现利润)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增加或负债的净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增加;利润小于零(发生亏损)时,一方面表现为资产的净减少或负债的净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1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

答案:

×

解析: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第二节:

会计科目(六要素,分成五大类)

会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