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94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数学《找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找因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找因数》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接触和教学,基本上能在新授课时注意听讲,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独立思考,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提出来寻求帮助。

同时,能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学习的成果或发现及时的表达清楚,班级中开始出现求异思维的气氛。

  其次,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一些因数和积的概念。

学习本单元的前三个课时后,学生能基本因数、倍数、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这些为学生能顺利学习和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作好前期准备。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教材设计以“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在学生理解问题“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的前提下开始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经验展开的。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思考的过程表达清楚。

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体会用“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后,在设计找因数的练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反馈时注意学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学目标:

  1.教学中帮助学生从已经据有的经验出发,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归纳学习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在你们的小组里用你们准备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拼摆或涂画的方式独立操作,边摆边做好记录.

  然后,把你拼摆的过程和你的伙伴说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学生:

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画)长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问题的学生,搜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

刚才老师在观察同学们学习时,发现了很多同学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下面,把我们的学习                        成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总结一下能拼出几种长方形?

  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总结学法.

  师:

你是怎样拼的,说说好吗?

   学生代表一边汇报,一边将所拼的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

  注意让学生指图说明。

  2、思考:

请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

哪两个数相乘得12?

然后一对一对找出来。

  

全班交流

  师:

我发现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思考的过程,再次体会“想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摆了多少个吗?

  

学生回答,老师同时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3×4=12

4×3=12

  

师:

看得出来,同学们很用心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吗?

这6个算式最少能用几种算式表示出来?

  

(3种,算式一样的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说出来。

  

及时板书:

1×12=12

2×6=12

3×4=12

  

或:

12=1×12=2×6=3×4

  

师:

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见,12的因数有哪些呢?

  

(1、12、2、6、3、4)

  

引导思考:

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通过以上的拼、画、小组交流,学生已经有所发现。

  

学生可能的答案:

  

(1)我发现积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们的因数都是12的因数。

  

(2)我发现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一对对的找12的因数。

  

师:

谁能按顺序说出来?

  

(1、2、3、4、6、12)

  

3、小结:

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对一对的找。

这样有顺序的给一个倍数找因数,好处就是不重复、不漏找。

  

(本环节自我注意:

这里不应该是单一的巡视。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

在活动中了解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积累生成的素材。

在课堂中要力求精彩。

这个精彩源于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而生成的问题就在你参与学生活动中寻找。

教师要学会延迟评价,不要急于主观解决问题。

记得,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务必不要代替。

你给学生多大的空间,学生可能就会有多大的收获。

而且调控难度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很可能就会有精彩的过程出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第8页“试一试”,注意关注学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数:

1、3、9

15的因数:

1、3、5、15)

  2、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小题小竞赛:

看谁找的快

  3、师: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拼长方形找因数,现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画出长方形找因数呢?

请做第9页的第3题。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数:

1、2、4、16)

  4、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1

19

4

32

11

  5、板书: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

谁能介绍不同的排队情况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还有一种,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2×24=483×16=484×12=486×8=4812×4=4816×3=4824×2=48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师:

还有没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导学生用表格说明问题,巩固有序思考的习惯。

  每排人数(人)12346812162448

  需站几排(排)48241612862321

  师:

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排法呢?

这种排队法有什么窍门?

  一共10种排法。

  a每种不同排法的数都是48的因数。

  b每种排队的方法和拼长方形一样,都是利用了找因数的方法。

  c有顺序的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利用找因数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用学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图形的方法找因数;用找因数的方法设计图形;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

  师: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本课自我注意:

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细节、关注生成、关注解决问题……你只要充分的预设,就不会有问题的。

记得自己的教学是为了学生,不是为了自己就可以了。

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知识获得的同时,学会交流、倾听、合作……一堂课,应该是师生共赢的过程。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EducationalInstitu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