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95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卷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期末检测卷

题 号,一,二,三,总 分

得 分,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guī(  )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__________(大放异彩

大显神威)。

隶书庄众典雅,蚕头燕尾,厚重拙朴;草书恣(  )意奔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楷书简爽端庄,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书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分)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分)

2.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女登山者麦子在连续两年攀登珠峰遇挫后,义愤填膺,痴心不改,终于在今年5月20日成功登顶。

C.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D.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有不少出租车和私家车免费接送需要帮助的考生,这些车主乐此不疲,他们的暖心之举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3.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你只修改病句。

(8分)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看到他被雨水浇得像个落汤鸡,大家都忍俊不禁。

(3)有些人非常酷爱玩手机,结果功课学得完全一塌糊涂。

(4)教育局号召各学校行动起来,做好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B.“还愣着干吗?

”妈妈大声地训斥我:

“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

C.以前我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的真正含义。

D.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5.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4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

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________________(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

船长______________(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2分)

7.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6分)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3分)

活动一:

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

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

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材料】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3分)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7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形成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9.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2.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

(2分)

13.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分)

(三)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4分)

月光今照菊花台

①国学和周杰伦,两者搭界吗?

②从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幅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犹如绣花针落地”。

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

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追问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吐字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③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

很多年轻人,之前对国学漠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

”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

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试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④不仅是周董。

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

台上轻轻唱,台下高声和。

都是年轻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⑤是好是坏?

争论者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

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

对这个问题,方文山这么看:

“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

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

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做较为整体的显著贡献吧!

⑥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

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

其实,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

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铃》,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

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著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

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

1926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⑦在内地,一沉默便近90年。

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

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

著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⑧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

教育部一位分管语言文字的司长曾表示:

“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于形式了。

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⑨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

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

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上花纹曼妙的牡丹花。

14.仔细阅读下列选项,找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3分)

A.作者认为,周杰伦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完全是他的歌词吸引人。

B.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试中,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表明在批判周杰伦的歌词。

C.专家认为,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太拘泥于形式了。

D.流行歌曲对国学领域的显著贡献是把音乐旋律与词意的文学性结合在了一起。

15.联系全文说说《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中包含哪些“中国元素”。

(3分)

16.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没有兴趣,甚至“漠然视之”。

(4分)

17.联系全文,简述标题“月光今照菊花台”的含义。

(4分)

(四)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野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鳃、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边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

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的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

“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

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改)

18.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

(4分)

19.“鱼”在文章结构和表现主题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20.结合上下文品析语言。

(4分)

(1)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句话在用词、修辞上都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2分)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成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1.“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什么?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4分)

三、作文(40分)

22.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现在就请你畅想一下20年后的你是怎样的,以“20年后的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

期末检测卷

一、1.

(1)瑰 zì 

(2)众 重 (3)大放异彩

2.B 点拨:

“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义愤,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1)句:

把“无时无刻”改成“每时每刻都” (3)句:

去掉“非常”或“酷”,去掉“完全”

点拨:

(1)句否定不当。

(3)句用词重复,“非常”与“酷”都有“很”的意思,根据句子结构,它们作“爱”的状语,删掉其中一个;“完全”与“一塌糊涂”都有“全部”的意思,“一塌糊涂”可作为句子的补语保留。

4.D 点拨:

本题运用【巧判标点正误法】。

A项,表约数的数字间不用顿号;B项,“我”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项,去掉引号里面的句号。

5.示例:

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点拨:

仿写时,抓住“……在……,是为了……”的句式。

6.诺第留斯号 尼摩

7.

(1)示例:

举行“分享青春”话题讲座 

(2)①⑤

点拨:

(1)题考查学生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的能力。

作答时,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围绕指定主题,参考前两个活动可知,所设计活动需简洁明了,有可操作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比如还可以设计“举行‘青春瞬间’摄影比赛”等活动。

(2)题考查学生的日常积累,“高山流水”与友谊相关,“岳母刺字”与家庭教育相关。

二、

(一)8.烟、水、月、沙。

(2分)画面特点:

朦胧(迷蒙),冷寂(悲凉)。

(2分)

9.讽刺了权贵阶层不顾国家危亡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3分)

(二)10.

(1)多。

(2)远播。

(3)竖立。

(每空1分)

11.

(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分)

(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2分)

12.花之隐逸者也;(1分)花之富贵者也。

(1分)

13.作者感慨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1分)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1分)

(三)14.D(3分) 点拨:

A项不全面,歌词只是一个原因;B项不是批判,反而表明对其的关注;C项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传播形式与途径。

15.词的韵味、泼墨山水画的意境、中草药的名称、中国特有的花卉、工艺品、词牌名等。

(3分)

16.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学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

(2分)这些与他们生活的时代联系不大,甚至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格格不入,已经落伍了,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了。

(2分)

17.月光象征国学,(1分)菊花台象征流行时尚的形式。

(2分)本文标题告诉我们国学素雅的内容可以和流行时尚的外在形式结合起来。

(1分)

点拨:

本题在分析标题的含义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标题中“月光”和“菊花台”的象征义,并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四)18.父亲的形象:

清贫、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慈爱(疼爱子女)、有家庭责任感。

(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

点拨: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中直接描写父亲的文字并不多——“父亲微薄的工资”说明他“清贫”;“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说明他“不苟言

笑”;“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说明父亲“慈爱、沉默寡言、有家庭责任感”。

19.结构:

“鱼”是文章的结构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吃鱼、送鱼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分)表现主题:

示例1: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儿时,全家人在家道清贫的情况下享受了一次烹鱼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对幸福的理解。

示例2:

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冬夜”象征清贫和苦难,而“鱼”象征温暖和幸福。

(2分)

20.

(1)“咕噜咕噜”是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同时写出了孩子的期待、喜悦之情。

(1分)“歌唱”使用了拟人手法,“声部”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等待鱼儿被煮熟时的幸福喜悦之情。

(1分)

(2)“成就”指父亲买鱼后,给全家带来的欢乐和幸福。

(2分)

21.“这门课程”教会了作者:

在困境中更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这种温暖与幸福因传递给其他处于困境中的人而得以扩大。

(2分)感悟和思考:

示例1:

幸福不一定要富有,幸福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靠近。

示例2:

幸福往往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付出。

示例3:

家的温暖在于亲情的凝聚。

(2分)

三、22.思路点拨:

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

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0年以后你会从事什么工作,取得什么成就呢?

你可以充分地展开想象,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写,但写作时要注意,本次想象作文的内容要具有真实性,不能把科幻性质的情节或神话般的内容搬进对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中。

例文:

20年后的我

当明星的感觉真好。

今天,我又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大型的音乐会。

我穿上漂亮的礼服,坐上派来接我的高级轿车,向音乐厅驶去。

一路上,我从车窗里看到了好多关于我今天登台的海报。

汽车绕过一个街心花园,音乐厅到了。

我打开车门,轻轻撩起长裙下车,慢慢地走上音乐厅的台阶。

大群的记者立刻像蜜蜂一样围着我问这问那。

我看时间不早了,便不顾记者的追问走进了音乐厅,来到后台补妆,补完妆我又进行了几分钟的练习,便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

观众陆陆续续来到音乐厅,十多分钟后,音乐会开始了。

舞台四周的灯光暗了下来,只有一个光圈照着舞台,随着报幕员的介绍,我从后台慢慢走了出来,向大家鞠了一躬。

这时,观众中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指挥朝我微微一点头,示意音乐开始,我也点了点头,表示我已准备好了。

于是,我便随着音乐伴奏歌唱起来。

那婉转的曲调好比小河流水,春风拂面。

我整个身子随音符前俯后仰,不要说观众,就连我自己也被陶醉了。

当我唱完最后一个字时,四周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从掌声中我尝到了自己辛勤耕耘和收获的甜蜜与幸福,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迪迪,醒醒,快起床,要迟到啦!

”从厨房传出妈妈急促的喊声。

我睁开眼才明白,刚才是个梦。

虽然这是个梦,但我坚信20年后,梦不再是梦,而将成为现实,到那时,我会自豪地说:

“我的梦终于实现了!

“努力学习吧,”我鼓励自己,“从现在开始,就用五彩的丝线编织我的五彩梦!

点评:

用丰富的想象写成为明星的“我”。

比喻修辞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点明以上情节只是作者的一个梦。

结尾点题并表决心。

 总评: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一个当明星的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作者的梦想,也是作者成长的动力。

我们也应在追梦中体会,在追梦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