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97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创新导学任务单第2课时

《祖国的首都——北京》

导学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2.阅读教材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认识北京的新变化,能举例说出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自主学习】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的历史名胜古迹:

北京是我国著名的_____和_____,_____、_____、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_____、天坛、四合院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_____、_____的宫殿建筑群。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已形成了_____、_____、_____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市区形成了_____的快速道路网。

2.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_____的保护和_____的改善。

3.目前,北京正朝着“_____、_____、_____、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互动探究】

任务1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

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比如"坐北朝南"、"四围合一"等。

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请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分析北京四合院为什么是坐南朝北?

(2)结合北京的地形地势及河流特点,分析北京四合院四围合一的特点?

2.以故宫为例了解北京名胜古迹的保护。

近年来,参观北京故宫的游客数量剧增,给故宫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下面的建议,说说你的看法。

任务2阅读教材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认识北京的新变化,能举例说出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结合材料,认识北京的现代化。

材料一:

下列是生活在北京的一些中学生对城市现代化的体会。

材料二:

分小组讨论(通过以上材料以及查阅资料,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A组: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涉及许多方面,结合材料一中学生对城市现代化的体会,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B组:

北京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有效保护古城风貌的问题。

阅读材料二,针对“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这一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随堂检测】

A卷

1.下列旅游景点不属于北京市的是()

A.八达岭长城B.故宫C.颐和园D.承德避暑山庄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

A.正方形B.长方形C.环状D.棋盘状

3.北京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A.大力发展钢铁等重工业B.大力发展服装,玩具等轻工业

C.大力发展电子、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D.大力发展纺织、食品等轻工业

4.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古迹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A.长城B.明清故宫C.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D.王府井

5.反映老北京生活气息和人们日常生活及文化传统的建筑()

A.鸟巢B.天安门C.故宫D.四合院

6.目前,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

A.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B.国家首都、工业城市、文化名城、中心城市

C.经济中心、商业城市、现代城市、旅游城市

D.经济中心、工业城市、现代城市、信息城市

7.北京古城址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战争C.地形D.水源

B卷

8.如图,这是被称为“北京之魂”的老北京胡同。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应()

A.全部拆除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9.如图,这是被称为“北京之魂”的老北京胡同。

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旅游消费少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D.北京胡同交通方便

10.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列哪些做法不可取?

()

A.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B.逐步用天然气取代居民生活用煤

C.保护好文物、美化、绿化城市,发展旅游业

D.大力发展钢铁、化学工业

11.北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①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②沙尘暴天气加剧③水资源匮乏④交通拥挤⑤住房紧张⑥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2.北京的环境要全面改善,下列措施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A.北京实现城区绿色覆盖率达到48%

B.北京市投入巨额资金将工业企业迁出中心市区

C.对重要旅游景点的古迹全部进行拆建

D.大部分场馆的建设将考虑充分利用太阳能

13.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下列行为中,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城市绿地B.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14.下列关于北京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B.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人居住

C.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D.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北京的城墙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1045年,就已经在今北京城的西南部建立了燕国的都城,此后又随着历史的演变有了迁徙和新的发展。

现在要寻迹北京古城墙,地面可见的就只有金、元、明、清四个朝代的遗迹,远古的城墙痕迹已经不复存在。

明代城墙是北京建城史上修筑得最宏伟、最完整、最坚固的建筑物,堪称北京城的标志。

北京的城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被拆掉了,仅余遗迹尚可供人们追忆中国的文化遗产。

应该说,这是游览古都北京时有意义的一项内容。

北京城原有4道城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更大的城墙,称之为皇城,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另外还有南边的外城。

1.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有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成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7.263公里,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

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

2.皇城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用砖砌成,外涂朱红色,墙顶覆黄琉璃瓦,周长9000多米,高6米,厚2米,顶部厚1.73米,南为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这是皇城南大门,东有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边初名北安门,清代改为地安门。

民国时大部拆除,现仅存天安门两旁各一段。

皇城东为南池子、北池子、东黄城根,西为南长街、北长街、西黄城根。

3.内城

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周长24里,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说的四九城,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和九个城门,在“文革”时因修建地铁而拆除。

4.外城

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犯外族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

嘉靖32年(1553)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

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

此言与中国古代城市“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正相吻合。

因此嘉靖帝即下令兴工修筑。

后来因财政拮据,经严嵩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

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32年(1553年)动工修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28里。

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字形。

北京城墙形状之谜

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都城的城墙都修建为方形,城池四角为直角,而且在结构和形状上,南北、东西均为对称形,以显示皇权的神圣和尊严。

唯独北京是个例外。

北京城4个角中有3个角是垂直的,唯西北角打破了这一规律。

这就使城墙明显缺了一角。

现在的北京城是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建城时北京城四角都是直角。

但明清两代,北京及其附近地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每次地震北京城西北角从西直门到新街口外这段城墙都要倒塌。

虽经重修多次,但无论建得怎样坚固,总是被地震震塌。

经风水先生察看,原来地下地基不牢,可能有活断层。

皇帝陛下不得不屈服于地震的威力,决定将西北角的城墙向里缩小一块,避开不稳定地段。

以后北京地区又经历几次地震,再没有倒塌。

参考答案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依据北京的名胜古迹来解答此题。

北京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等,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以北,不属于北京。

故选:

D。

2.答案:

D

解析: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呈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这种“凸”字轴线形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故选:

D。

3.答案:

C

解析:

依据北京今后的发展方向来解答此题。

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对于未来的发展北京也做出了长远规划,近些年来,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把北京建设成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城市。

故选:

C。

4.答案:

D

解析:

依据北京的名胜古迹来解答此题。

北京市是一座文化古都,历史上有多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像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5.答案:

D

解析:

鸟巢是新建建筑,A排除;天安门、故宫都不能反映老北京生活气息和人们日常生活及文化传统,能反映的是四合院。

故选D。

北京是我国首都,也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如:

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天坛、十三陵,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答案:

A

解析:

北京市比较注重环境保护,不能继续打造工业城市,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所以A正确。

7.答案:

D

解析:

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地形、气候、交通、资、气候、河流、水源等。

北京从古到今城址的变化和河流水系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古北京城坐落在永定河冲积扇脊背的一侧,这里背倚群山,地势平缓,沃野丰饶,水源丰沛,河网稠密,便于掘井汲水,为城市的形成与拓展提供了充裕优越的地域空间。

故选:

D。

B卷

8.答案:

D

解析:

对北京胡同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既利于建筑的保护,又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9.答案:

C

解析:

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是因为北京胡同不仅仅代表一种建筑风格,更代表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

10.答案:

D

解析: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和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因此2008奥运会提出了“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口号。

其中“绿色奥运”是指:

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奥运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大力发展钢铁、化学工业会导致北京市区环境污染。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1.答案:

D

解析: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北京市也面临着许多的发展中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

这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有人文环境方面的问题。

北京目前面临的自然环境方面问题:

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同时水资源匮乏、超负荷开采地下水和水污染现象也逐渐加剧;人文环境方面问题: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剧增,使得交通变的拥挤,空气变的污染严重,住房也变的紧张等问题。

所以北京目前面临的问题有城市人口迅猛增长、沙尘暴天气加剧、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12.答案:

C

解析:

为建造宜居城市,北京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和广场,实现了城区绿化。

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北京把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迁出中心市区。

对一些文化古代遗产应该进行保护和修缮。

利用太阳能,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13.答案:

D

解析:

雾霾天气主要是大气污染造成的,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会加重大气污染,加重北京的雾霾天气。

14.答案:

B

解析:

北京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所以A正确;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所以C正确;四合院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所以D正确;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