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008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 教案1.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让学生查阅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会认7个生字。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2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了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

2.板书课题

(二)预习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教师预设:

①钱塘江什么时候涨潮?

涨潮时有什么样的壮观美景?

②课文的题目是观潮,只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美景吗?

③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象的?

4.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称为”中的“称”读chēnɡ;“沸腾”中的“沸”读fèi;“薄雾”中的“薄”读báo。

一些字结构较复杂,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如“蒙”字中的短横不能丢,“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并讨论明确:

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

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空间顺序:

由远及近。

(2)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写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4.归纳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全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大潮的奇特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5.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潮来之前的景观。

(1)指名学生朗读后,说说潮来前江面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江面很平静,宽阔的钱塘江……薄雾。

师:

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平静美丽的山水画。

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是——(慢点儿)。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

(学生齐读,教师评点指导)

(2)品读重点句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人山人海”说明人多,正由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有了这么多人来。

“昂首东望”说明潮从东边来,人们心情急切。

“等着,盼着”也说明了人们心情急切。

(3)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潮来前的景象,人们等着,盼着江潮的到来。

(五)课堂训练

读一读,写一写描写潮来时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导读第3-5自然段,了解潮来时,潮去时的奇观。

2.总结归纳写作特点。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薄雾、宽阔、笼罩、屹立、若隐若现、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潮来之前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我们继续随作者去看看潮来和潮去时的景象。

(二)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

2.用———画出潮来时、潮去时“我们”看到的景象,用———画出“我们”听到的声音,同桌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

(三)检测学情

1.潮来时的景象。

上节课,同学们已明白第3、4自然段描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两段。

(教师范读)

(1)江潮是什么时候来的?

明确:

午后一点左右。

教师指导:

人们知道大潮到来的时间,但还是一大早就来到海塘大堤上,更表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各写了江潮在什么地方的情景?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

第3自然段写远处;第4自然段写近处。

[板书:

远近]

(3)第3自然段是写大潮在远处的情景,可以分为两层,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如何分层。

明确:

第1-3句为第一层,第4句为第二层,是按大潮到来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化来分的。

(4)大潮在远处时人们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①听到了隆隆的响声,像什么?

说明了什么?

明确:

像闷雷滚动,说明潮的声音很大,离我们很远。

②这时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板书:

风平浪静]

③当人们听到这声音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讨论并明确:

人群非常喧闹,像锅里的开水一样,这就叫——人声鼎沸。

④过了一会儿又怎样?

明确:

听到响声越来越大,看到一条白线。

[板书:

一条白线]

⑤思考:

白线指什么?

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

明确:

白线指潮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说明潮离我们越来越近。

(5)江潮逼近,这时人群又怎样了?

明确:

人群沸腾起来。

[板书:

人群沸腾]

教师小结: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大潮在远处的情景,作者由远及近的顺序把江潮发出的声音、形状和人们的情绪变化写得清清楚楚。

[板书:

声、形、情]

下面我们就按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

学生默读思考。

(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人们看到了什么?

明确:

看到了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①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什么?

明确:

写出了浪潮潮头的高。

②为什么先看到的是一条白线,现在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明确:

因为距离越来越近,潮水越来越大。

(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是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找个词来形容。

明确:

浩浩荡荡

①“浩浩荡荡”写出了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明确:

写出了江潮的气势之大。

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②这里实际上是指什么浩浩荡荡?

(潮水)

③浪潮越来越近,此时的声音是怎样的?

[板书:

山崩地裂]

师:

同学们,当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一定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大潮越来越近的那种气势。

(齐读)

(8)小结3、4自然段。

这两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潮在远处的情景,再写潮在近处的情景,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

2.潮去时的景象。

(1)潮来时的景象是壮观的,那么潮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确:

恢复了平静。

(2)这时江面恢复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相同吗?

明确:

不同,这时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3)是很长时间涨了两丈来高吗?

从哪儿可以得知?

明确:

不是,从“霎时”可以得知。

(4)小结:

这一段写潮去后江面又恢复了平静。

(四)感悟写法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写作特点。

(1)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作者对大潮到来时、大潮过后江面上的情况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方法。

这期间人们的反应则是间接描写,以此来衬托出大潮的雄伟气势。

如: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如“江潮还没有来”“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大潮过后”的时间顺序,非常清楚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在写作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五)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   )的人群

(   )的潮水(   )的钱塘江大潮

(   )的声音(   )的战马

2.句式变换。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地好像都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潮迅速地向西面涌来。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观潮

教学反思:

我以“天下观奇”为线索,并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中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在进行分段训练的同时,也复习了分层的知识,使旧知识与新知识较好地进行衔接。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我们以“潮来前”为例,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宽阔的钱塘江静静地横卧着,江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江边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晨光中屹立着,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样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

我想,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一定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读后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心里的爱国情怀也会油然而生。

习题3.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一句中,“横卧”一词用得形象生动,准确地描写了钱塘江的姿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句,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尤其是“横贯”一词用得十分贴切。

1.多音字。

    笼

2.近义词

屹立——矗立人声鼎沸——沸沸扬扬

依旧——依然风平浪静——平安无事

霎时——刹那浩浩荡荡——汹涌澎湃

3.反义词

宽阔——狭窄人山人海——人迹罕至

平静——喧闹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平浪静——惊涛骇浪

浩浩荡荡——无声无息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

具体写潮来之前的情景。

第三段(第3、4自然段):

写潮来时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

写潮去后的情景。

5.课文中心

课文记叙了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由衷赞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钱塘江入海口地图),由于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2、钱塘潮雄伟壮观,可现在我们无法亲自去看很遗憾,但老师给大家找到了视频录像,同学们想不想看?

(播放视频录像)

3、看了视频录像后,你有什么感受?

(点名学生谈感受)是啊,钱塘湖雄伟壮观气势恢弘,以后有时间我们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其实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展示钱塘江观潮盛事)

4、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观潮》记叙的就是当时人们的观潮盛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 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 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 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

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

为什么?

2、交流:

   ⑴ 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 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 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 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 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

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 学生展示。

   ⑵ 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人们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

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设计特色】以读为本,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掌握“笼罩、昂首、颤动、盼着、屹立、恢复、若隐若现、天水相接、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信息资料】师生查阅有关钱塘江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带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悟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领悟词语,理解并积累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3、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直观感受

  1、引导回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2、想不想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放教学录像。

    师生共议:

听到声音了吗?

大潮来了吗?

在哪儿?

指一指。

3、你的感受怎样?

二、以读代讲,感悟语言

  1、这样的画面,课文里也有,找一找在那个自然段(3、4自然段)。

自己读读,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精彩,就努力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我们听。

  2、刚才读时顺序打乱了,其实文章的描写是很有顺序的。

下面请大家合上书,老师读3、4段,大家把描写顺序的词语记下来,再投影反馈。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随位置的改变及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

    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三、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3、4段词汇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想不想积累下来?

   ⑴ 师说意思,生说词语,如:

     “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天崩地裂、浩浩荡荡”等。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语。

  2、想一想、用一用:

    (出示一段不完整的话,请生用课文里的语句把这段话说得完整清楚一些。

小组准备,时间1分半钟。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渐渐消失在(    )。

   ⑴ 生汇报,集体订正。

   ⑵ 还有不同的填法吗?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最后一段

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薄雾(   )的人群

    (   )的潮水(    )的钱塘江大潮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地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小语第7册第1课《观潮》,是一篇精读课文。

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第二步,检查预习,反馈交流;第三步,观看录象,感受情景;第四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第五步,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第六步,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七步,按潮来顺序整理句序;第八步,丰富课文,拓展思维;第九步,激情结尾,整体感悟。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

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

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

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