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616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docx

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

2010年考验政治最后押题讲义

预测分析题1

阅读下列关于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再就业工作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要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

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在某些部门或企业中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

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即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

马克思指出:

“资本主义积累会不断产生出,并且正好是比例于它的力量和数量,不断产生出一个相对的,超过于资本平均价值增殖需要,从而过剩或者过多的劳动人口。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马克思指出:

“劳动人口在他们生出资本的积累时,将会按愈益加大的范围,生出各种手段,致使他们自己变为相对多余的人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一个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这是由于相对过剩人口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发展提供随时所需要的劳动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又把相对过剩人口叫做产业后备军。

——徐禾主编《政治经济学》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

从1978年到2005年,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加到182321亿元,我国就业人数也由4.01亿人增加到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近年来,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

进入2006年以后,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增至约2400万名,农村也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

从2008年后半年开始,由于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就业难再次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当前就业工作面临四大难题:

一是就业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全部消化。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集体企业下岗职工,部分困难地区、困难企业、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有些还不稳定,存在再次失业的风险。

三是新就业矛盾逐步凸显。

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是劳动力素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精解十题》

材料3

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苦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4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失业问题有什么本质不同。

(2)为什么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答案要点】

(1)从现象上看,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都存在失业问题,但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方式不可避免的伴侣,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是无产阶级遭受失业,贫困和饥饿的根本原因。

而我国当前存在的失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必然能够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无关。

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失业,但失业并不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伴侣。

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本质为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

当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就业压力大将始终是突出问题,应当看到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2)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基本要求,促进和增加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正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预测分析题2

平均利润率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二级重点,命题概率50~60%)

材料1

假定某国只有三个生产部门,2007年各部门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生产和盈利状况如下表:

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70c:

30v

300%

90

80c:

20v

200%

20

90c:

10v

100%

10

全社会

240c:

60v

200%

120

材料2

该国甲部门中M企业的资本构成状况为7c+2v,利润率为50%;而同一部门中的N企业,资本构成状况为7c+4v,利润率仅为30%。

请回答:

(1)计算该国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每一部门榨取的剩余价值和最终获取利润的差额。

(2)如何解释各部门之间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差别?

(3)如何解释甲部门中M、N两个企业的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差别?

(4)联系价值规律的作用说明平均利润率理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要点】

(1)依据题意:

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全社会预付资本总额=120/300=40%

甲、乙、丙三部门最终获取利润:

甲部门利润=甲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乙部门利润=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丙部门利润=丙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平均利润率=100×40%=40

甲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

40-90=-50

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

40-90=-50

丙部门最终所获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差额:

40-90=-50

(2)第一,利润率平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趋势,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具体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

出于对高额剩余价值和利润的追求,资本总会朝那些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这一部门聚集的资本越多,生产能力越强,产量越大,进而影响供求关系并导致该部门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此时这一部门利润就会下降。

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一部门的利润水平低于其他部门,这时这一部门的资本又会主动迁出,寻求利润率水平较高的其他部门。

如此循环,不断反复,最终必然导致全社会各部门的利润呈现平均化的趋势。

第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于是不少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量与本部门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发生了偏离,具体而言,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由于在单位资本中作为价值源泉的可变资本的比重比较小,所以它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也比较少,因此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小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同理,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大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等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

这种状况一方面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部门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阶级性。

(3)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超额利润的消失。

平均利润是指部门之间的利润平均化;而超额利润是指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因为劳动生产率不同,所得的收益也存在差别。

具体而言,在同一部门内,那些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较高,工人劳动较为熟练,对工人剥削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获取超过本部门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而那些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的企业,则连平均利润也很难获取,有的甚至还会亏损。

(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就是部门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的过程,也是社会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过程。

它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之一就是:

“自发调节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为了使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好,必须尊重、遵循价值规律。

为此,第一,必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让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生产;第二,必须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体制,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让企业的竞争和资本的流动有序进行;第三,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避免市场自发作用的不足和缺陷。

预测分析题3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把马、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

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材料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区别和联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重要意义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者的区别:

时代背景不同;

历史任务不同;

目标不同。

两者的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在毛泽东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3)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预测分析题4

阅读下列关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邓小平指出: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对于对改革一时持有怀疑或担心的人,“处理的办法也一样,就是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来说服他们。

”20多年来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就经济方面而言,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74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422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2300多万。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2006年3月6日,胡锦涛在参加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指出: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材料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回答:

(1)我国从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改革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2)我们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案要点】

(1)我国从1978年以来主要进行的改革是: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辉煌的。

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家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

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2)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基本适合的,同时由于认识上、工作上的多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邓小平说: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举措: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预测分析题5

阅读下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相关材料(◆◆◆◆◆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

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立三:

《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材料2

布哈林(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1928年)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

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3

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不得工人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发展超过工人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

中央要求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向农村中,朱、毛离开大的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保存红军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理想。

以连或营为单位单独行动,分散在农村中,用游击的战术发动群众,避免目标,我们从前年冬天就计划起,而且多次实行都是失败的。

——毛泽东:

《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5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2)指出材料3的观点及其实质。

(3)说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

【答案要点】

(1)材料1坚持的是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

材料2认为红军的任务是流动游击,幻想到全国革命高潮到来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配合城市暴动来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表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种思想是城市中心论的翻版。

材料1、2观点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不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而低估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材料3表明毛泽东反对城市中心论的错误道路,也不同意流动游击的观点。

毛泽东已确立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思想。

(3)大革命失败后,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城市起义相继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实践中率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

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于1927年秋季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同时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第一,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

第二,科学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从理论上分析了红色政权产生和能够存在的原因。

第四,在实际工作中,毛泽东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使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村斗争胜利地走向确定的革命目标。

总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它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

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预测分析题6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弘扬爱国主义(◆◆◆◆◆一级重点,命题概率70~80%)

材料1

爱国主义必须越来越多地加以提炼,除去它的糟粕。

每个民族必须学会认识这一点:

它不是在别的民族的眼里,也不是在后世的口里,而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才变得伟大、美丽、高贵、富庶、良好、勤勉、幸福;紧接着外国和后世的尊敬便如影随形的归于这个民族。

材料2

胡锦涛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当代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汇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是一致的?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必须弘扬爱国主义?

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3)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

【答案要点】

(1)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作为港澳、台湾、海外的中华儿女,你不一定赞成祖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却不能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不能不拥护祖国统一。

只要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求维护祖国统一之同,存意识形态之异。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是中国儿女爱国情怀的重要体现。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的依据是: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和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中国的战略并未改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爱国主义,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必须加速提高中国的国力;第二,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第三,必须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第四,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4)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第三,增强国防观念;第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预测分析题7

阅读下列关于朝核问题的一组材料(◆◆◆◆◆一级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