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93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60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8页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8页
亲,该文档总共1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docx

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教师用书

专题十一

——链接旧知,强化积累

这是2012年7月21日《牛城晚报》第14版《夏天得闲读佛经》一文中的一段文字。

其中的“形容枯蒿”应为“形容枯槁”。

枯,即草木失去水分而没有生机;槁,即干枯、干瘪。

枯槁:

本义指(草木)干枯。

引申为(人体)干瘦而憔悴。

形容:

文言词,指模样,容貌。

形容枯槁:

人的模样干瘦而憔悴。

“蒿”(hāo),指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茼蒿、蒌蒿、青蒿、白蒿、艾蒿等。

“枯蒿”只能理解为干枯的蒿草,这显然不是句中的意思。

 

《佛本行集经》上说有一个“罗刹国”,里

面住着一群罗刹女,虽然长得妖艳无比,美丽动

人,路过的商人无不被她们的美貌所魅惑,但是

日久天长就会形容枯蒿,为其所害。

一、真题体验

(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1分)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

“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

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

“尔岂亿我为不能耶?

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

“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

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

公方读书,略不答。

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

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

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

“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

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

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

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

“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

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

“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

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

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

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

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

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

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假:

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浼:

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

前往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浼”根据语境应译为“央求”。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②句是说廉希宪的兄弟都为高官,不能说明他举止不同寻常;⑤句说的是刘整。

用排除法,选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

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

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秀才们请求回去,廉希宪第二天告诉了元世祖,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

顾吾弓差软。

(3分)

译文: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2分)

译文: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4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和省略句。

(1)“亿”是一词多义,怀疑,猜测;“顾”,只是,表示轻微转折;“差”是副词,略微。

(2)“展”,动词,施展,做;“予”,动词,给予。

(3)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酒馔”,酒饭;“且”,连词,并且;“居止”,名词,居住的地方。

参考答案:

(1)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

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参考译文:

廉希宪,字善甫,维吾尔人。

廉公于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生在燕地,正赶上他父亲孝懿公廉访使的任命下达,孝懿公高兴地说:

“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门庭,我听说古代的人用官职作为姓氏,这是上天要用廉氏作为我们宗族的姓氏啊!

我应该听从它。

”全族的人都受命。

廉公身材魁梧高大,行为不同于一般人。

十九岁那年,陪同孝懿公到北方觐见皇帝,进入朝廷侍奉元世祖。

皇帝也因为他足智多谋,容貌威严,议论博大精深,对他的恩典和眷顾特别不同。

众位显贵的大臣在皇帝面前比试射技和武艺,一位大臣回头看看廉公,取出三支箭,似乎想交给廉公,廉公说:

“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

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众大臣就把强劲的弓给他,他射了三箭接连命中,众大臣都震惊佩服,说:

“廉公真是文武全才,是有大用的书生。

元朝建国初期,廉希宪被任命为平章政事。

执政那天,中书右丞刘整因为刚归附担任都元帅,带着超过都元帅标准的随从,登门求见。

廉公的兄弟共十人,后来都官至一品。

(当时)廉公的弟弟蓟国公廉希贡还是平民,替刘整通报。

廉公正在读书,没有回答。

蓟国公只好出来,刘整再次央求他进去为自己说话。

廉公就让人撤去座椅,自己坐在中间,叫刘整进来。

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刘整请求退出,廉公对他说:

“这是我个人的住宅,你要有什么话想说,明天应当到政事堂去。

”刘整出去后,惭愧羞赧得面无人色。

不一会儿,有寄居北方的宋朝秀才们,寒冷饥饿面色狼狈,衣帽破烂不堪,袖中带着诗文请求拜见,廉公的兄弟都嘲笑侮辱他们。

蓟国公又替他们进去禀报,廉公马上令人设置安排座椅,并且叮嘱妻子准备酒食。

廉公出来到大门外,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众秀才只是说生活艰难穷苦,请求归去。

廉公第二天就把这事告诉元世祖,都满足了他们的请求。

当天晚上,众兄弟问他说:

“今天这个刘元帅,是皇帝信任倚重的,你反而瞧不起他;江南的穷苦秀才,你却对他们这么以礼相待。

我们不能没有疑问。

”廉公说:

“我是国家的大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关系到天下的大事。

刘整虽然地位尊贵,但只是个出卖国家的叛臣,因此使他受挫折和污辱,让他知道君臣之义的重要。

像那几十个身份低微的秀才,都是称颂并效法孔子的人,在宋朝,也是‘朝不坐,燕不与’,为什么要把他们拘禁在这里呢?

何况现在国家是自北方沙漠地带建立的,读书人后继者很少。

我要是再不厚待读书人,那么儒家学术从此将全部丧失了。

”廉公如此器重抬举读书人,是对教化有大功劳的人啊。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_饮_不_入_口_者_三_日_恸_辄_呕_血_扶_乃_能_起_既_葬_结_庐_墓_所_诸_相_以_居_忧_无_例_欲_极_力_起_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抓住句中的“者”“乃”“所”“以”等虚词,及“入”“扶”“起”等动词,结合前后语境、句式特点等进行推断。

参考答案: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参考译文:

太夫人去世,希宪率领同族的亲属实行古时办丧事时的礼节,三天没有进食,恸哭得吐出血来,别人扶着他他才能起来。

葬礼结束后,他在太夫人的墓地旁建造房舍。

诸相认为为父母守丧没有像希宪这样的例子,想要极力开导希宪,就一起造访他的房舍,听到希宪大声痛哭,竟然不忍心开口。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湖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如下:

年份

选材

考点分布

赋分

2013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传记)

实词(氏、假、浼、诣)、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翻译、断句

21分(翻译9分)

2012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实词(肃、绝、就、谓)、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翻译、断句

21分(翻译9分)

2011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谏疏)

实词(离、迫卒、物故、顾)、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2010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政论)

实词(鄙、甫、畜、籍)、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

综上分析,湖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特点如下:

1.考查形式

题型基本保持稳定,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意为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句子翻译为主观题,3小题,共10分,2012年和2013年湖北高考增设了文言断句这个新的命题点,使文言文考查的分值达到21分。

2.选材特点

选材稳中有变,选文由原来传统的史传散文向内容的多样化方向扩展。

选文涉及政治家的事迹、名人逸事、山水感悟、反思自我等。

选文涉及不同时代,散文以诸子散文和名家散文为主。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文言文

每次考试结束,总有同学抱怨文言文阅读题难,读不懂。

很多同学对文言文题目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我们也知道,要答好文言文的题目,首先要读懂文言文,起码要读懂大意,如果一篇文言文连大意都没有读懂,那做题就很没有把握了,只能靠猜,靠碰运气了。

为了解决考生读懂文言文的问题,我们特地设计了“如何读懂文言文”板块。

借助阅读板块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三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阅读文言文的思维框架,为后面分考点地学习和训练铺路搭桥。

一、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模板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

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

阅读写人记事类文言文,要根据记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

阅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关注开头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

写人记事文言文一般在开头段落都要总体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阅读第一步就是对所写人物有个大体上的了解。

第二步,标注时间词,划分文段层次

写人记事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词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

第三步,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

了解人物事件是阅读文言文的重点,掌握人物事件具体要做到:

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人物当时任何职,事件涉及的人物关系有哪些,等等。

第四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

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对人物要有个总的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为了帮助学生简便快捷地阅读此类文言文,更容易把握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内容,便于阅读时的操作,我们给出以下模板示例。

  

(一)阅读模板

文言文

读文示范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言文,阅读这类文言文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事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

步骤一:

关注开头段,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

(1)请在文中用双曲线标记出人物的生平履历:

①姓名,字号;②特点;③任职情况。

步骤二:

标注时间词,划分文段层次

(2)请用波浪线标记以“年号”呈现的时间词语,并用“//”划分层次,总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第一层:

介绍马文升及第授官。

第二层:

简述成化年间马文升以功升职和显著的政绩。

第三层:

详细介绍马文升在孝宗时期的主要事迹。

第四层:

写马文升离职闲居在家,不问政事。

第五层:

总结马文升的才能、气节及影响。

步骤三:

了解人物事件,归纳内容要点

(3)①人物事件一:

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的官职分别是什么?

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成化初;南京大理卿、左副都御史、右都御史;赈济、安抚灾民和击败袭扰民众的贼寇。

②人物事件二: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

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孝宗即位;左都御史;直言劝谏,忠心耿耿。

③人物事件三:

事件发生时人物的官职是什么?

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兵部尚书;尽心军务,勇于进言,处事严明,罢免贪婪懦弱的将校三十余人。

④人物事件四:

事件发生时人物官职是什么?

事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代吏部尚书;南京、凤阳遭受风雨灾害,劝谏皇上杜绝宴会游乐,停止不急事务,救助灾民,关心百姓疾苦。

步骤四:

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中心意思

(4)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中心意思。

答:

本文通过对马文升为官一生主要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他为人正直、关心百姓、直言敢谏的性格特征,赞扬了他文武兼备、崇尚气节、正道直行、忠心耿耿的精神品质。

(二)真题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登:

考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②表现马文升一心为国家考虑的崇高品格。

③写马文升劝谏皇帝如何教导太子。

④写马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灾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曲解文意,原文为“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是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主要涉及一词多义。

(1)“耆硕”意思是“年高德劭”,“推心”意思是“诚心诚意”,“望”是“比”的意思。

(2)“未尝”意思是“不曾”,“语”意思是“谈论”,“及”意思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

答案:

(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外貌奇伟出众力气大。

考中景泰二年进士,被任命为御史。

先后巡视山西、湖广,刚正不阿的品格十分显著。

成化初年,召为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记功晋升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的饥民,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政绩很显著。

这时在黑水口击败贼寇,又在汤羊岭击败贼寇,刻石记功而还。

晋升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马文升)调用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救济百姓。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书议论十五件事情,都经过讨论得以施行。

皇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献,马文升神色庄重地说:

“新天子应当知道农事艰难,要这些干什么?

”(皇帝)马上责令撤去。

第二年,(马文升)做了兵部尚书,像以前一样视察团营。

天下太平已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时在边塞窥伺。

马文升严格考核众将校,罢黜贪婪懦弱者三十多人。

奸邪之人非常怨恨(马文升),夜里拿着弓箭在(马文升的)门前窥伺,有的人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为官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之事),多次直接上奏皇帝。

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应当说的,即使不属于自己的职责,也言无不尽。

曾经认为太子年满四岁,应当早日教导,请求选择淳厚谨慎老成懂得书史的人,抚养扶持,所有的言语行动都用正道来教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求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训练士兵以防备意外。

皇帝都认真地采纳。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吏部尚书屠滽罢官,倪岳代替了屠滽(的职位),倪岳去世,用马文升代替。

南京、凤阳大风雨毁坏房屋,(有些)树木被连根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膳食撤去音乐,培养仁德减少过错,驾临御前讲席,杜绝游宴,停下不紧急的事情,停止额外织造,救济饥民,搜捕盗贼。

不久,又上奏吏部职掌十件事。

皇帝都予以褒奖并采纳。

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由宦官把持,马文升年老,接连上书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有文武之才,擅长随机应变,朝廷重要决议往往由他决断。

功在边防重镇,外国都听到他的威名。

尤其看重气节,厉行端方不苟的品性,直道而行。

(马文升)去世后一年,大盗来到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舍之而离去。

二、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模板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观赏的主体,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为此我们一般采用分步骤、理思路、抓景物、析感情的阅读方法。

阅读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时,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我们可以按照文章段落的构成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并简要概括出每一段的大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步,鉴赏景物,体会情感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

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语句,其次分析景物特征,并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第三步,探明义理,把握意图

古人写景游记类文章并不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景或游历阐明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

阅读文章时,要重点把握体现义理或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也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想。

第四步,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的思想进行概括。

(一)阅读模板

文言文

读文示范

  (2013·福建高考)

龙洞山记

张养浩

①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

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

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

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

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

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②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

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

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

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

如是,仅里所。

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③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

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

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

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

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①胜国:

前朝。

②劣:

仅仅,才。

③磬折:

弯腰。

④较然:

明显的样子。

⑤吊:

悲伤。

  本文是一篇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这类文言文要抓住景物特点,分析景物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一:

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1)请按照标记的自然段序号,理清行文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