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298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docx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江苏教师考编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LT

语文高考考点归纳

【写出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和文化常识】

(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的诗歌篇,分、、三部分,用、、等三种表现手法,《诗经》与《》、《》、《》、《》合称“五经”,加上“乐”,又称“”。

2.《楚辞》是战国时代以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继《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

汉武帝时经整理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3.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

《》是他的代表作。

4.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宋朝时期的。

宋神宗为其命名的含义是“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5.我国最早的体史书是司马迁的《史书》,它与《》、《》、《》合称为“四史”。

西汉司马迁,字,自称。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6.曹植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他们的诗歌,反映现实,语言清新,笔力刚健,被后世誉为“”。

曹操的代表作有等。

7.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代表是孔子,名丘,字。

《》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

孟子名,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弟子。

《孟子》中的名篇有。

荀子,名,字卿,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家。

他的名篇是。

道家代表是老子,姓李,名耳,也有人叫他。

老子的著作是,即《老子》,是中国的哲学名著,文化名著,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著。

另一代表庄子名,字子休,宋国蒙人,《庄子》中的名篇是

22.、、、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四种角色的名称。

23.婉约派词风含蓄、委婉,代表人物有、。

豪放派风格大气、壮阔,代表词人有、、范仲淹等。

24.下列名句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分别是:

、、、。

(1)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股三分。

(4)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5.端午节,又称,重五。

时间是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国有、包粽子,洒雄黄驱虫,带香囊,挂菖蒲等民俗。

26.清明,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有,扫墓等习俗。

27.,,饮酒,佩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这一天是九月九日,所以又称“重九”。

28.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写的节日是。

29.《送东阳马生序》与《<指南录>后序》中“序”的含义不同。

前者是,后者是。

30.一年四季(四时),每季度三个月按、、、的顺序来称说。

每月阴历初一称,每月十五称“望”,每月阴历十六称,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3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牌是,词题是。

词是的简称,别称“长短句”,“诗余”。

32.苏轼,字,初字和仲,号,四川眉州眉山人。

父,北宋学者与子轼及俱以文著名,世称“三苏”,亦为唐宋八大家其中三家。

33.“乐府”,原指,负责收集整理民歌。

《》是汉代乐府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诗,这首诗的男女主人公是。

它与北朝乐府民歌合称“乐府双璧”。

34.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有人尊他为陶征士,世称陶靖节、。

曾任彭泽县令,因称陶彭泽、陶令。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诗派的开创者。

作品清新自然,代表作有、等。

35.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南北朝梁人刘勰的,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南北朝梁人钟嵘的。

36.李白字,号,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之。

杜甫,字子美,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之,誉其诗为,李白的诗风,杜甫的诗风。

37.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号,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作品集是,他的感伤诗以叙事长诗最为著名。

38.韩愈,字,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因祖籍在辽宁昌黎(今辽宁义县),所以世称;又因晚年任吏部侍郎,所有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为,故后代文献中多称韩文公。

代表作有。

柳宗元,字,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唐代。

39.元曲四大家分别是指:

关汉卿,作品是,马致远,作品是,白朴,作品是,郑光祖,作品是。

元曲的大家还有王实甫,作品有。

40.明清四大名著指罗贯中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曹雪芹的。

41.王安石是北宋人,字,号半山,又称,他生前封荆国公,世称,死后谥号“文”,也称王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选入中学课本的作品有。

42.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字务观,号,选入材料的作品有等。

43.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词作气势豪放。

抒发了的爱国情怀。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

44.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聊斋”是他的名字,《聊斋志异》虽写的多为,选入中学课本的有《狼》、。

45.方苞,清代散文家,字灵臬,号,安徽桐城人,是的创始人。

4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小说,作者,号粒民,晚年又称“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选入中学课本的有。

47.曹雪芹,字梦阮,号芹溪,芹圃,雪芹,创作巨著《红楼梦》流传下来的只有,目前通行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所补。

48.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中学课本的即选自《小仓山房集》。

49.姚鼐,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世称”,是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选入中学课本的作品有。

50.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所作《已亥杂诗》其中,为传诵的名句,另著有《定庵文集》。

(二)

1、鲁迅是现代著名、和革命家,原名,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先生精神的写照。

鲁迅一生出版了三个小说集《》、《》、《故事新编》。

他的作品选入教材的有《》、《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节录)。

以及《<呐喊>自序》;《祝福》;《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散文有《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其中“且介亭”三字的意思是的意思。

3、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原名,号尚武,后改名沫若。

1921年出版了著名诗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新诗集之一。

同年,他和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必起组织的新文学团体,对推动革命文学起了积极作用。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

4、叶圣陶选入中学课本的作品有《古代英雄的古像》、《》《》等。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

以茅盾为笔名公开发表长篇巨著《》,被公认为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作品。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

6、朱自清,字。

祖籍浙江,他的散文构思缜密谨严,抒情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格调。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春》、《背影》、《》,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7、闻一多他的代表作是1928年出版的诗集《》。

他的诗都流露出对祖国深挚的爱,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

8、老舍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作家。

原名,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等,戏剧有《》、《龙须沟》等。

9、冰心是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曾赴美国留学,她把旅途和异邦的风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

她的作品选入中学课文的是《小桔灯》。

10、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

巴金的成名作大都完成于三十年代,主要有《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11、臧克家选入中学课本的诗歌是《有的人》,作品运用,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歌颂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

12、曹禺是现代戏剧作家。

原名万家宝,他的成名之作是《》、《》两个话剧剧本。

揭开了我国话剧史上光辉的一页。

选入课本的是《》的节选部分。

13、孙犁是现代作家。

他写下了不少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斗争精神的散文、小说,收在《白洋淀纪事》等集子郦,其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小说《》是他的短篇小说的代表。

14、钱钟书的《围城》其寓意是。

15、张爱玲生于上海,原名张瑛。

重要创作多完成于香港、美国等地,代表作有《》、《》、《金锁记》、《心经》等。

16、《边城》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其中的主人公是。

17、《再别康桥》是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作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重游英国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后收入诗集《》。

18、“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警句。

19、《堂吉诃德》是(国)作家的长篇小说。

20、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他自己创作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几十部小说总称为《》。

21、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他的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中的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22、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童年》、《少年》和《青年》是他的自传三部曲。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复活》,均为世界名著。

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23、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半叶美国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对美国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选入中学课本中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短篇小说。

此外还写了许多长篇小说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风格十分。

24、都德是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作家。

普法战争爆发后,他创作的《》和《柏林之围》以其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作。

25、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短篇小说家。

中短篇小说《》是莫泊桑的成名作。

此外他的短篇小说还有《我的叔叔于勒》、《》等,均入选中学课本。

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和《俊友》也列入世界名著之列。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成绩卓著,赢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他与俄国的,同誉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双璧”。

26、契诃夫的主要作品有《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选入中学课本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很典型的文学形象,成为害怕新事物、维护旧秩序、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27、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28、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是他自传体三部曲。

1901年他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文章的最后一句:

“”是激动人心的战斗口号。

29、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

作品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誰敲》(又译为《战地钟声》)、《》等,1954年获得奖。

30、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自传体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保尔·柯察金,保尔成为了全世界进步青年学习的榜样。

31、海明威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一本叫《》的书。

32、《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两部史诗记载了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公元前12世纪的的英雄传说。

33、《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的作品。

34、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

如《》、《警察与赞美诗》,其中《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突出地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作出毕生“最后的杰作”的老画家的形象。

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话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

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被称为。

35.《瓦尔登湖》,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瓦尔登湖》由此被认为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

瓦尔登湖不仅是现代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栖息场所,也成为现代人的象征。

参考答案

(一)

1西周春秋305风雅颂赋比兴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艺

2.屈原刘向

3.楚国离骚

4.左传资治通鉴司马光训谏示康

5.纪传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子长太史公无韵之离骚

6.三曹建安风骨观沧海

7仲尼论语仁礼义轲鱼,我所欲也况劝学老聃道德经周庖丁解牛墨家韩非子

8.初唐四杰

9.易安体

10.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11.孟浩然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2.神州天下中原

13.长江的南面

14.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15.

(1)杭州成都

(2)建业金陵(3)镇江(4)苏州

16.酒

17.长安洛阳

18.扬州城

19.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20.经史子集

21.笔墨纸砚

22,生旦净丑

23.李清照柳永苏轼辛弃疾

24.李白文天祥蒲松龄苏轼

25.端阳赛龙舟

26.郊外踏青

27.登高赏菊

28农历新年

29赠序书序

30.孟仲季朔既望

31.念奴娇赤壁怀古曲子词

32.子瞻东坡苏洵苏辙

33.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孔雀东南飞叙事,焦仲卿和刘兰芝木兰诗

34.五柳先生靖节先生田园归园田居饮酒

35.文心雕龙诗品

36.太白青莲居士诗仙少陵野老诗圣诗史豪放翻逸沉郁顿挫

37.乐天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长恨歌

38.退之韩昌黎文师说子厚古文运动

39.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倩女离魂西厢记

4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1.介甫临川先生王荆公游褒禅山记

42.放翁书愤

43.力主抗金稼轩长短句

44.柳泉书斋鬼、狐之事促织

45.望溪桐城文派

46.长篇讽刺吴敬梓范进中举

47八十回高鹗

48.随园主人黄生借书说

49.惜抱先生登泰山记

5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

1.文学家思想家周树人狂人日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呐喊彷徨孔乙己藤野先生

2.半租界

3.开贞女神创造社地球,我的母亲

4苏州园林多收了三五斗

5.雁冰子夜白杨礼赞

6.佩弦清新秀丽荷塘月色

7.死水最后一次讲演

8.舒庆春四世同堂茶馆

9.谢婉莹寄小读者

10.李芾甘雾雨电家春秋

11.对比手法鲁迅

12.雷雨日出雷雨

13.荷花淀

14.外边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

15.倾城之恋半生缘

16.沈从文翠翠

17.徐志摩猛虎集

18.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9西班牙塞万提斯

20.人间喜剧

21.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2.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23.批判现实主义竞选州长幽默犀利

24.法国最后一课

25.羊脂球项链契诃夫

26.变色龙别里科夫

27.约翰.克利斯朵夫

28.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9.老人与海诺贝尔文学

30.前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1.汤姆叔叔的小屋

32.特洛伊故争

33.安徒生

34.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式结尾

35.亨利.戴维.梭罗精神的家园

【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复句的类型

1.并列复句

(1)并列。

既……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又……又/还/也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对照。

不是……而是/是……而不是如: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总分。

如:

最近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音乐笔记》,一本是《名人传记》。

2.递进复句不但(不仅)……而且(反而)/尤其/甚至/更加/尚且……何况如:

他这样打扮不仅没添光彩,反而更难看了。

老人尚且如此,何况青年呢?

3.选择复句

(1)有取舍。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如:

宁可自己多做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与其强攻,不如智取。

(2)无取舍。

相容的:

或者……或者/是……还是如:

晚上你是看电视,还是看小说?

不相容的: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如:

只一张票,要么你去,要么我去。

4.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可是、却)/不过/倒也/然而/尽管……也如:

太阳尽管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离我们也有一亿五千万公里。

5.因果复句

(1)说明因果: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因此/以致如: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他在一次战斗中迷失路途未能及时赶到战场,以致误失战机。

(2)推论因果:

既然……就(那么)/可见如:

既然是国家工作人员,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6.假设复句

(1)一般假设:

如果(假使、要是)……就(那么)如:

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去。

(2)让步假设:

即使(哪怕)……也如:

即使困难再大,我也能克服。

7.条件复句

(1)先条件后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不如:

除非实在支持不住,他才会休息。

(2)先结果后条件:

要……就必须如:

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奋斗。

(3)无条件:

无论(不管)……都(总)如:

无论雄鸡叫不叫,天总会亮。

——1999年上海卷:

原第3题。

桥和路不但要为陆上运输而合作,还要为水上运输而合作。

[]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桥要造得高,[]路也要跟着高。

桥在过河的地位上要服从路,路在两岸的高度上,也要迁就桥。

空格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而且B.如果那么况且

C.因为不但而且D.由于不过因此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补上“所以”,即成为:

“[因为]过河的桥下面要走船,水涨船高,[所以][不但]桥要造得高,[而且]路也要跟着高。

——2003年春考上海卷:

原第6题。

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小节,④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这是—个多重复句,它的第—层次应划在第句之前。

【参考答案】③【试题解析】在③的开头补上“所以”,则一目了然。

本题表述有错,应该说“它的第一层次应划第分句之前”;而且①②实为一个分句。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12种修辞方法表式及主要作用简表

名称

定义

类别

举例

说明

作用

比喻

根据两种事物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食物的新词方法。

明喻

(甲像乙)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

比喻词:

像,如,似,好像,好比,仿佛,宛如等。

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暗喻

(甲是乙)

甲成为乙)

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比喻词:

是,成为,成了,变成,变为,就是等。

借喻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后障壁了。

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甲说成事物乙,不用比喻词。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拟人

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

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或语言。

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性。

拟物则常常表现作者对被描写的对象的曾恒和蔑视。

拟物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把人当作非人来鞋,比拟的要求关键在于模拟,并不求其相似。

的形象姓、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物猢翁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夸张

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夸张是以现实为基础,但要避免同事实相混淆。

突出特征,启发联想,烘托气氛,表达强烈的感情。

引用

把名言,史实,资料或诗词,典故,成语,谚语等有选项二的引入文章中。

春分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引用原文,要求准确,并加引号;概述大意则不必加引号。

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说服力,从而受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

这是你得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

语气、结构要求相同或相似;字数不一定相等。

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叙事透析。

条分缕析。

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

什么叫问题?

问题就是食物的矛盾。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四十多个靑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语言?

111

无疑而问,不需要回答,寓答于问。

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语气,感情更强烈。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近的意思。

正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正对:

指上下句意思相近,互相补充。

反对:

指上下句意思相反,互相对比。

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续表

名称

定义

类别

举例

说明

主要作用

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格。

表讽刺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反语一般多用于嘲弄和讥讽

使语言幽默,增强讽刺的力量。

表亲密关系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个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反复

为强调某种意思,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

连续反复

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兼顾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表达强烈深挚的感情;突出主题,分清条理。

间隔反复

敌人把你们城镇变成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

对比

把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举出加以对照,使对立面更加鲜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意义对比为主要特征。

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用部分代整体

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

政权

“枪杆子”代武装斗争。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专指代泛称

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平均主义。

特征代本体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

“袁世凯”指银元。

借形象特征代人。

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

“花白胡子”代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