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299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docx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

造纸工业发展论文(6篇)-造纸工业论文-轻手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

造纸工业表面活性剂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纸张的需求,造纸化学品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使用也越来越受到造纸工作者的重视。

表面活性剂是造纸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结构和组成不同分别具有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破乳、发泡、消泡等功效。

表面活性剂是造纸化学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宽泛应用于制浆、湿部、施胶、涂布及废水加工等工序。

1在制浆中的应用

造纸用纤维原料主要来自于木浆、非木材纤维浆以及再生纤维浆,木浆和非木材纤维浆又可分为机磨浆和化浆,表面活性剂在化浆中主要用作蒸煮助剂,在再生纤维浆中主要用作废纸脱墨剂。

1.1蒸煮助剂

在蒸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蒸煮液在纤维原料中的渗透,缩短药液渗入到植物纤维原料内部的时间,从而加速了脱木素和树脂抽提过程,同时还可以适当减少蒸煮药液的用量[1]。

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其亲水疏水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number,HLB)一般为7~9,如快速渗透剂T(磺基琥珀酸双异辛脂单钠盐)、渗透剂JFC等。

表面活性剂应用为蒸煮助剂还可以增进蒸煮液对木材或非木材中木素和树脂的脱除,并达到分散树脂的作用。

这类表面活性剂应有一定的耐碱性和耐高温性。

德国化学家L.hal提出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碱法制浆(国内称该表面活性剂为“绿氧”)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蒸煮助剂的代表[2]。

1.2废纸脱墨剂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增加,为了缓解纸浆原料不足,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减少森林砍伐,废纸的回收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废纸脱墨的原理是借助表面活性剂使纤维与油墨湿润、渗透、膨胀、乳化分散、发泡和絮凝等作用,将油墨中的植物油、松香及矿物油等除去。

废纸脱墨的工艺方法主要有:

①洗涤法:

突出分散功能,使油墨易于分散形成胶体而脱除。

②浮选法:

适度起泡,再进行油墨捕集等。

③洗涤法和浮选法两者结合。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使用脱墨剂。

脱墨剂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与无机药品或是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组成。

作为废纸脱墨剂的主要表面活性剂有:

①阴离子型(脂肪酸盐、磺酸盐、硫酸盐、磷酸酯盐、磺基琥珀酸酯);②阳离子型(胺盐、季铵盐);③两性型(甜菜碱、咪唑啉、氨基酸盐);④非离子型(烷氧基化物、多元醇酯、脂肪酸烷酯、烷醇酰胺、烷基糖苷)。

选用何种表面活性剂视印刷品情况及脱墨工艺而定,因此严格地说废纸脱墨剂主要是一种表面活性剂系列的复合配方。

2在造纸湿部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造纸湿部主要是作为施胶乳化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的应用。

2.1施胶乳化剂

施胶剂主要为松香分散剂与合成施胶剂两类,因其都含有活性基团,可以与纤维上的羟基起反应而保留在纤维上,故也称为反应性施胶剂。

我国造纸施胶剂近年来发展了分散松香胶,其中包括阴离子分散松香胶、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等。

我国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阴离子分散松香胶,常用的乳化剂为聚氧乙烯型,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羟-3-壬基苯氧基聚氧乙烯丙烯磺酸钠等。

有的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聚酰胺聚胺表氯醇、阳离子淀粉等作为阳离子乳化剂制备出阳离子分散松香胶。

合成类施胶剂,主要有烷基稀酮二聚体(即AKD)和稀基琥珀酸酐(即ASA)。

2.2树脂障碍控制剂

据报道,全球造纸树脂及沉积物障碍控制剂的销售额达3.1亿美元[3]。

常用的树脂障碍控制剂有无机填料(如滑石粉等)、杀菌剂、表面活性剂、螯合剂、阳离子聚合物、脂肪酶及膜分离剂等,而最常用的是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它有高级醇硫酸盐、烷基苯磺酸及高级醇、磷酸酯等。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为烷基铵盐或季铵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聚乙二醇型与多元醇等。

另外,还有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各种多元复合物。

2.3消泡剂

在抄纸过程中,因为浆中含有少量的木质素、脂肪酸等天然和人工添加的起泡性表面活性剂,同时含有合成高分子及淀粉等稳泡剂,所以会出现泡沫,引起断纸或纸上有孔斑等问题,抄纸用消泡剂的主要活性组分是高碳醇类、聚醚类、脂肪酸酯、有机硅高分子等,一般配成油包水型乳液。

2.4柔软剂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卫生纸、餐巾纸及生活用纸质量要求的提高,纸张柔软剂的用量越来越大,新品种不断出现。

纸张的强度和刚性依赖于纤维之间的氢键结合。

适当地限制或减少这种分子间的氢键就可以使纸张变得柔软。

表面活性剂能在纤维表面形成疏水基向外的反向吸附,降低纤维物质的动静摩擦系数,从而获得平滑柔软的手感。

在柔软剂中有机硅表面活性和有机硅高分子的效果最佳,但原料价格较高,往往要和其他柔软性组分配合使用以降低成本。

国外产品有英国ICI公司的relan商品属于脂肪酰胺类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美国杜邦化学公司的zelan商品也属于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国内目前主要品种有烷基咪唑啉季胺盐、有机硅、聚氧化乙烯等,其中除聚氧化乙烯外其余基本都是用纺织品柔软剂作为代用品使用。

2.5抗静电剂

在特殊加工纸生产中有时会遇到抗静电问题,用表面活性剂处理液可产生亲水性外表面,即作为抗静电剂的表面活性剂在材料表面形成正向吸附,疏水基的材料表面,亲水基伸向空间,纤维的离子导电性和吸湿导电性增加,产生放电现象,使表面电阻下降,从而防止静电积累。

作为抗静电剂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较大的疏水基和较强的亲水基,分为阳离子型(包括季铵盐及脂肪胺的氧化物或衍生物)、阴离子型(包括磺化脂肪酸、脂肪醇、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磷酸盐)、两性型(包括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和非离子型(包括聚乙二醇烷基胺、烷醇酰胺、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在表面施胶与涂布中的应用

3.1在表面施胶中的应用

表面施胶剂具有能增强纸张表面强度、改善适印性和表面抗水性等功能,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4]。

表面施胶剂品种很多,诸如天然改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改性淀粉、氧化淀粉、磷酸酯淀粉、醋酸酯淀粉、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和阳离子瓜尔胶等;合成高分子表面施胶剂如聚乙烯醇PVA、聚苯乙烯—马来酸盐及其半酯的共聚物SMA、聚丙烯酰胺PAM、聚氨酯、聚苯乙烯—丙烯酸及其酯类共聚物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3.2在涂布中的应用

涂布用涂料组成主要包括胶黏剂、颜料和其他助剂。

涂料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复配物,且视具体的纸种要求、配方构成有所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纸张涂料的调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分散剂:

涂料中重要的助剂,其多数是表面活性剂。

这些表面活性剂吸附于颜料粒子表面,起到保护性胶体的作用,并且赋予颜料离子电荷,使颜料粒子间产生斥力,在粒子周围形成高粘度状态,防止多个粒子凝聚。

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四聚磷酸钠等是低固含量涂料经常使用的分散剂。

对于高固含量的涂料,通常采用高分子有机分散剂,如聚丙烯酸钠溶液、聚甲基丙烯酸钠及其衍生物,二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的二钠盐溶液,以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一般应选用HLB值较高的活性剂,其用量通常在0.1%~0.3%(对颜料用量)[2]。

润滑剂: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润滑剂是硬脂酸钠类。

水溶性润滑剂作用也很明显,石蜡族烃类、脂肪酸胺也可作为润滑剂。

防腐剂:

季胺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氟环状化合物、有机溴及有机硫化合物、N-(2-苯丙咪唑基)-氨基甲酸酯(多菌灵)等都广泛应用于纸张涂料中。

合成胶乳:

合成胶乳是重要的涂布胶黏剂,在合成胶乳制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等起着重要作用。

4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制浆造纸产生的污水量很大,是造纸工业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污水处理方法很多,近年来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絮凝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常用的絮凝剂有月桂酸钠、硬脂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胺基乙酸、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各种离子的PAM、变性淀粉及其复配产品也有着引人注目的效果。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废水处理时,还可起到显著的杀菌作用。

 

第二篇:

造纸工业变性淀粉的使用

淀粉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天然碳水化合物,它是所有生命体最重要的能源。

淀粉由于其分子结构与造纸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分子的结构极具相似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造纸工业,在造纸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淀粉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造纸技术发明的初期。

当时,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书写纸的强度和平滑度。

在含有矿物填料的纸张中,淀粉是除水、纤维和填料之外的用量最大的原料。

天然淀粉属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尽管已具有一定的黏结性、成膜性等特性而被用于工业上,但这种特性十分有限,尤其不能适应现代造纸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要求。

原淀粉水溶液在放置过程中,由于分子间有强烈氢键结合作用易产生凝胶。

由于改性淀粉的流动性、黏度、透明度、反应活性、离子性、相对分子的改善,所以比原淀粉具有更广泛、高效的用途。

淀粉改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物理变性:

如预糊化淀粉、电子辐射处理淀粉、热降解淀粉等。

生物变性:

酶转化淀粉等。

化学变性:

如酸变性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共聚淀粉等。

以化学方法应用最为广泛。

1变性淀粉在造纸工业中的作用与应用机理

1.1湿部添加剂

用于湿部添加,起到增强、助滤、助留等作用。

变性淀粉的加入能提高细小纤维、填料的留着,提高成纸的灰分、白度和不透明度,同时还可以节约能耗,减少湿部断头,减轻纸厂三废污染等。

造纸湿部化学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人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找到了一条规律,即:

纸机的抄造性能及纸的质量与湿部的电位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造纸湿部的Zeta电位,可以大致控制湿部化学组分的平衡,从而可以提高纸机抄造性能和纸张的质量。

纸浆纤维带负电荷,大多数填料也带负电荷。

根据电位理论,在固液界面处形成一双电层,一层是邻近固体表面的薄离子层称为固定层,又称为斯特恩(Stern)层,能牢固地吸附上纤维表面;另一层为扩散层,与固定层不同,不能紧随固体粒子运动。

事实证明,纸浆的Zeta电位受化学品Zeta电位的影响,添加阳离子助剂,会降低纸浆的Zeta负电位,会产生絮凝现象,将细小纤维和填料包裹在微絮凝团内,提高细小纤维与填料的留着率,同时微絮凝团使湿部在成形时空隙增大,可以使纸浆打浆度下降,滤水性能改善,脱水加快,节约能耗。

因此依据以上机理,用作湿部添加的变性淀粉应能改善纸浆的电位性能,提高纸张的物理强度、细小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及滤水性能,改善纸浆的施胶效果。

1.2用于层间喷涂

层间结合强度与纸页相互结合时的表面特性、纤维结构、配比、打浆度、纸页水分等有关。

纸板由于工艺独特而给纸页造成两面性。

改善纸板间结合强度最广泛的是使用变性淀粉颗粒来喷涂。

层间喷涂主要是利用喷雾设备将变性淀粉均匀地喷洒在多层纸板的层间复合处,经过烘缸获得热量而胶化,起黏结增强作用,提高层间结合强度、挺度、环压强度及表面强度等。

一般采用低压———无空气喷雾法,通过压力控制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

淀粉的喷雾点随纸机的条件及应用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将淀粉喷雾到两层纸间的复合处。

淀粉喷雾量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为1g/m2左右。

适用于层间喷雾的变性淀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与纤维有良好的黏结性能;有较高的首程留着率,尤其在损纸回用时不会对增强、助留及助滤产生负效应;有较低的胶化温度,使其随纸页经过烘缸时能及时、迅速糊化并起作用;有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黏接强度;粒度小,经喷雾系统能产生良好的雾状,均匀分布于纸页上,颗粒不堵塞喷嘴。

1.3用于纸张的表面施胶

能改善施胶结果,节约施胶剂用量,尤其可以作为中性抄纸的配套助剂,使纸张表面纤维能结合得更好而不会掉下来,使纸张在书写时流畅,在印刷时提高印刷性能。

表面施胶是使用表面施胶设备采用施胶压榨方式,将表面施胶剂压于纸张表面,使纤维与纸体黏接,在纸面附着一层近乎连续的薄膜,提高纸页的抗水性、表面强度、耐破度、耐折度、抗张力、平压强度、抗分层强度、平滑度、环压强度、改进印刷适性、减少透气度等纸张物理强度指标,有些还能赋予纸张抗碱抗酸等特性。

表面施胶可采用不同的施胶压榨形式,主要形式有竖式、卧式及斜式等,是指纸幅在刚要进入压辊间压区之前先通过一胶料槽,借此施胶剂被施胶到纸的表面,然后纸幅通过压辊,使胶料压入纸内,并从纸面除去过量的胶料的一种表面施胶方法。

造纸工业对表面施胶用淀粉的主要要求是黏度、黏结强度、离子性、胶液稳定性和成膜性等指标。

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

黏度可调范围广,易于吸附在纤维上,冷冻时不会凝胶(即要求糊液稳定性好)且成膜性能好。

1.4用于涂布加工纸

用于涂布印刷纸中用胶黏剂,代替价格昂贵的合成树脂、干酪素,能明显降低涂布加工纸的生产成本。

可提高纸张的印刷性能,使印刷时不易断头、掉毛、掉粉和糊版,并起着控制纸张油墨吸收性、平滑性、光泽度、白度等性能,提高纸张的印刷效果。

涂布黏合是用涂布设备(涂布机)将造纸化学品(变性淀粉和颜料)作用在纸的表面,以获得功能、质量、性能、用途各异的纸品。

变性淀粉在涂布操作中主要用作胶黏剂。

应具有下列优点:

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防止涂料在制作时出现脱水现象;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能使颜料颗粒相互黏结并附在纸张上;能提高刮刀涂布时的流变性;有较宽的黏度范围,可满足大多数涂料的黏度要求;与许多合成胶乳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能改善合成胶乳的性能等。

2造纸工业中常用变性淀粉的种类

2.1阳离子淀粉

阳离子淀粉的种类很多,通常有叔胺基烷基醚淀粉、胺类淀粉,包括季胺,仲或伯胺烷基醚、杂类,如亚胺等淀粉醚。

目前新的阳离子淀粉醚仍在继续发展,但叔胺烷基醚淀粉及季胺烷基醚淀粉仍是主要的阳离子淀粉。

季胺烷基醚淀粉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均成阳离子性,十分适用中、碱性条件下抄纸。

在中性抄纸迅速发展的今天,季胺型阳离子淀粉已成为最重要的造纸用阳离子淀粉。

造纸工业中所用的阳离子淀粉其度一般为0.01~0.07,与原淀粉比较,胶化温度下降,黏度升高糊液清澈透明性和稳定性都有改善。

度达0.07的产品,冷水几乎可溶。

阳离子淀粉在造纸上主要用作湿部添加剂的助留、助滤和增强剂。

经特殊加工处理的阳离子淀粉还能用作表面施胶剂和涂布黏合剂。

阳离子淀粉由于本身带有阳电荷,可直接和带阴电荷的纤维和填料作用,起助留、助滤和增强的效果。

能降低造纸成本,减少纸厂三废污染,且在比较广泛的pH值范围均能适用,因此普遍受到纸厂的欢迎,是目前所有变性淀粉系列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改性淀粉。

阳离子淀粉对应用技术要求较高,易受纸浆中带阴、阳离子杂电荷的干扰,因此应对不同的浆料,不同的纸机条件,不同的应用目的,采用不同的应用方法。

2.2磷酸酯淀粉

磷酸酯淀粉属阴离子型淀粉。

选用不同的试剂和工艺可以制成磷酸单酯、磷酸双酯及交联磷酸酯淀粉。

控制不同的磷酸试剂用量及工艺条件,又可制得不同度的产品。

若辅以胺类试剂等还可制成特殊性能的双团淀粉。

在造纸工业中所用的磷酸酯淀粉一般为磷酸单酯淀粉,度约0.01。

经磷酸酯化的淀粉在性质上与原淀粉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如黏度、透明性、糊液稳定性均明显提高,阴离子性明显增强。

磷酸单酯淀粉在造纸上主要用作助留、助滤和增强剂。

经特殊工艺加工处理的还可用作涂布胶黏剂和层间增强剂。

就磷酸酯淀粉带阴电荷而论,它不能与带阴电荷的造纸纤维、填料直接结合。

因此在作为造纸湿部添加剂时,一般至少要有明矾存在,先使其与明矾中的铝离子络合而呈阳性,再与纤维、填料结合。

提高其自身的留着率,发挥增强、助留、助滤作用,故磷酸酯淀粉适用于酸性抄纸。

2.3两性及多元变性淀粉

两性淀粉是指在同一淀粉分子中既接阳离子基团又接上阴离子基团的变性淀粉。

多元淀粉是指在同一淀粉分子中同时接上二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变性淀粉。

它们是综合运用了阴、阳及非离子淀粉的改性技术,在同一淀粉分子中同时接上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反应基团。

根据不同的离子基团,电荷配比可以制成比阴、阳离子淀粉效果更明显的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变性淀粉。

两性及多元变性淀粉除具有相应的单变性淀粉的某些性质外,一般呈电中性或微阳性。

这类淀粉抗杂离子干扰作用强,分子中的阳离子基对阴离子基起保护作用,反之亦然。

故对含杂离子较多的草类纤维、二次纤维及含木素较多的磨木浆等均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特殊的多元变性淀粉还能用作表面施胶剂和涂布黏合剂。

但与一般的阴、阳离子淀粉相比较,这类淀粉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时间长、原料成本高,价格也贵得多。

2.4接枝共聚淀粉

淀粉能与丙烯腈、丙烯酞胺、丙烯酸、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形成接枝共聚淀粉。

不同的接枝单体、接枝率、接枝频率和支链平均分子量,可以制得各种具有独特性能的产品。

如:

淀粉与丙烯腈、丙烯酸接枝共聚,可制得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能力可达自身重量的数百倍至数千倍。

广泛用于卫生巾、尿布、病床垫褥和石油钻井泥浆等方面。

淀粉与丙烯酞胺接枝共聚可以制成造纸用增强剂、助留助滤剂,具有用量少,效果好等明显优点。

2.5氧化淀粉

采用不同的氧化工艺、氧化剂和原淀粉可以制成性能各异的氧化淀粉。

如采用高碘酸氧化可制得既有干强又有湿强作用的双醛淀粉;而采用双氧水、过醋酸、高锰酸钾、过硫酸及次氯酸钠等氧化剂则可制得价格比较低的普通型氧化淀粉。

淀粉经氧化作用引起解聚,结果产生低黏度分散体并形成羧基和羟基,使其链淀粉的沉凝趋向减少而保持低黏度稳定性。

与原淀粉相比,氧化淀粉色泽白,糊液稳定性好、黏度低、凝沉性弱、黏合力强、成膜性好。

在造纸上主要用作涂布黏合剂和表面施胶剂,还可以与聚乙烯醇等化工原料复配进行表面施胶,增加成膜性,提高纸张表面的平滑度和强度。

但氧化淀粉带有羟基和羧基,电性呈阴性,且与纸浆中的铝离子络合能力差,故使用氧化淀粉的纸,损纸回用时,在纸浆中留着率低,会使纸浆负电位增加,从而影响填料和细小纤维的留着和增加白水浓度。

因此在高档纸的表面施胶中,氧化淀粉已逐渐为阳离子淀粉及其它本身留着率高的淀粉所代替。

2.6羟烷基淀粉

羟烷基淀粉属非离子型淀粉,是由淀粉在碱性水溶液中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反应而成。

由于环氧乙烷沸点低(10.7℃),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又可能引起,故目前在造纸上倾向于选用羟丙基淀粉。

羟烷基淀粉与原淀粉对比,胶化温度下降,糊液透明性、流动性、稳定性明显提高,尤其是成膜性好,膜透明、柔韧、平滑、耐折性好。

因此在造纸上特别适用于表面施胶和涂布黏合,加上它属非离子性,可以与许多助剂配伍应用。

羟烷基淀粉合成成本高,因而价格较贵。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淀粉的深入研究,变性淀粉的种类会不断增加。

淀粉及其衍生物所具有的优势是其它同类造纸化学品无法比拟的。

因此,在未来的造纸工业中它的作用将更加广泛。

 

第三篇:

新常态下造纸工业发展思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纸和纸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造纸工业与日常文化生活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联系密切,对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电气自动化、交通运输、环保等多个产业的拉动作用大。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趋缓,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1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状况

1.1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造纸工业是我国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国际上,造纸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许多发达国家,造纸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造纸工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经历了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到中高速发展的成熟期转变。

2004—2012年,我国造纸工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8%左右,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明显较快(见表1)。

另据历年中国造纸工业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和2014年我国造纸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40%和3.70%,增加值增速逐年降低,造纸工业发展趋于平缓;以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为例,2011—2014年我国造纸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2011年21.54%,2012年6.87%,2013年5.91%,2014年5.22%。

总体而言,自2012年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各项经济指标逐渐回落,发展速度趋缓,已步入中高速发展的成熟期。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造纸企业规模偏小,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并不突出。

2005—2014年,我国造纸工业总产值虽逐年递增,但仅占轻工业总产值的3%左右,比例未明显上升,造纸工业总体地位还有待提高。

1.2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2005—2014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和消费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09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80万t,消费量8569万t,产量和消费量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不断放缓,造纸工业步入了中高速发展阶段,增速趋缓,纸和纸板的产量和消费量趋于平稳。

2014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为10470万t,较2013年增长3.56%,消费量为10071万t,较2013年增长2.95%。

2005—2014年,我国纸和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20%,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6.06%。

2000年,我国人均纸张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9年,人均纸张消费量为.4kg,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但这一比例是同期比利时的1/5,美国的1/4,日本的3/10,与美国、日本、加拿大、芬兰等造纸工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2013年,全球纸和纸板消费量为4.036亿t,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为9782万t,占全球消费总量的约24.2%,居世界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开始,我国纸和纸板产量大于消费量,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表明我国造纸产能已出现过剩趋势,应高度重视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1.3我国纸浆、废纸、纸和纸板、纸制品进出口情况

2005—2014年我国纸浆、废纸、纸和纸板及纸制品的进出口情况见表2。

2013年,我国纸浆进口量同比增长2.31%,2014年同比增长6.65%。

2013和2014年废纸进口量同比分别减少2.76%和5.88%。

而2005—2012年的纸浆进口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4.76%,废纸进口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4.33%。

由此可见,2012年以后,我国纸浆和废纸的进口量变化不大,表明新常态下造纸工业发展趋于平稳,原料进口量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014年,我国纸和纸板主要进口品种比例为:

箱纸板30.5%、白纸板22.7%、未涂布印刷书写纸11.0%、特种纸和纸板9.6%;主要出口品种比例为:

涂布印刷纸27.0%、白纸板23.2%、未涂布印刷书写纸17.2%,生活用纸11.0%。

纸制品进口量较2013年未发生变化,出口量同比增长8.2%。

2014年,我国纸浆、废纸、纸和纸板、纸制品进口量合计4844万t,较2013年减少1.24%;出口量合计966.82万t,较2013年增长10.57%。

我国造纸工业原料如纸浆、废纸仍主要依赖进口,行业对外依存度大。

我国造纸技术虽然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新中国建立之初,2/3的纸张需从国外进口。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造纸工业已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纸和纸板进口量不断减少。

由表2可知,从2007年开始,我国纸和纸板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从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2014年,我国纸和纸板进口量282万t,出口量681万t。

表明我国造纸工业产品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

1.4造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国家统计,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79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利税总额594亿元,同比减少4.94%;利润总额362亿元,同比减少4.68%。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造纸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增幅较小。

在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趋缓的背景下,竞争愈加激烈,亏损企业开始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正由传统造纸企业向现代造纸企业转型。

一批优秀的造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通过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