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2107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中小学教师选聘考试中学语文模拟试题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选调)笔试试卷

小学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古诗文填空(8分)

(1),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2),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3)登山则情满于山,(刘勰《文心雕龙》)

(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

2.走近名著(4分)

(1)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

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作者是

(2)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时期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围城》中的主人公

3.诗歌赏析(4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十四之江西李白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两首诗在感情上的共同点是 

(2)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

 

4.请写出右方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落花枝头(17分)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快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

“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个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花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

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天地的怀抱里,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也许她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她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在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替代了她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她放心了,落而无憾她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       ”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

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惋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蓬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

请明年枝头上再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5.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6.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3分)

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

7.结合语境,第⑤段中应填的诗句为         ,         (2分)

8.第⑥段,“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这种“控诉和抗争”为什么说是“曲折”的?

(2分)

9.第⑤段,作者说“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的理由是什么?

(3分)

10.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赞颂了什么精神?

(3分)

(二)彩俗漫笔(8分)

①《上海采风月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筷落》的风情小说,说的是台湾一巨富在上海太平洋饭店用膳,一服务小姐不小心拂落巨富的筷子,而另一窈窕女郎只用“筷落快乐,快快乐乐”一句简单的话,就化干戈为玉帛,不但平息了巨富的怒气,还使巨富胃口大增窈窕女郎的神奇法宝,就是利用中国人爱“讨口彩”的习俗,说了一句好“彩”

②彩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文艺形式,除了口彩、彩词、彩调外,还有一些工艺品,也带有浓重的吉祥如意、大顺大利等意思,很讨人喜欢

③我国史籍中有很多关于彩的记载《封神演义》这部记录殷商时期历史的小说,里面有一个讨口彩的故事该书第26回中写道:

“比干挖出心后向北出走,路遇一卖无心菜之妇人,比干曰:

‘人若是无心,如何’?

妇人曰:

‘人若无心,即死’比干大叫一声,撞下马来,一腔热血溅尘埃”比干是宰相,位极人臣,尚且向卖菜妇讨口彩,可见那时彩俗很是流行据《宋元语言词典》记载,宋朝人是很作兴彩的:

有将柏树叶插在桔子上以示“百事吉”的;男女婚嫁时,女方家的回礼必定要有鱼和筋(筷子),取意为“如意注定”,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④随着历史的前进彩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活动中有“剪彩”这一隆重仪式,那布必定是大红色的且中间要结成一朵或几朵球花,持彩者定是天真烂漫的可爱少女,剪彩者当然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权重位尊的官员,且必定伴以鼓乐喧天,爆竹齐鸣这一派耗心费力、着意经营的既庄重肃穆又欢天喜地的气氛,无非是表示吉庆,祝贺顺利,并没有超出讨彩头的传统习俗在经济活动中更看重彩,开业选日子要选带“8”的那天,因为“8”与“发”同音据说1988年8月8日是公司、企业开张最多的一天,原因在于这个百年难逢的日子隐喻着四个“发”,而店铺、商品的名称还讲究带彩,凡吉祥如意好听悦耳的词语都被用上了如广州有一道菜名竟是“好市生财”,其用料一为干蚝豉,二为生菜,平常不过的东西娱乐活动中也往往借彩助兴,舞龙灯有唱彩词的习惯,新屋上梁有抛彩唱上梁歌的风俗日常生活中,凡带彩头的话人人喜欢,不吉利的事要说出吉利的意义来打破了碗,用“岁(碎)岁平安”来安慰婚丧喜庆更离不开彩洞房花烛夜,你如果送上些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以祝“早生贵子”或“连生贵子”,你一定会大受欢迎,会被热情款待的老人过生日,你最好送一幅画有蝙幅、梅花鹿、俊鸟的中堂,因为这里含有福、禄,寿齐全的意思,所以一定会赢得老寿翁的开心大笑和丰厚赏赐甚至办丧事也离不开彩,八个抬棺的人被尊为“八仙”,出殡路上拾回的几枚卵石要当作“金银财宝”供奉,等等

⑤彩还对其他文化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中,年画是相当普遍而重要的一种,它从内容到表现方法都借鉴了彩俗如画莲塘里跃出的一条红鲤鱼,就题作《连年有余》,除了这吉祥如意的标题,那大红大绿的色彩,那线条分明的造型,那喜庆热闹的基调,无一不在迎合着中国人爱彩头的心理传统戏曲为什么大多以“大团圆”为结局,这也不能不是彩俗的反映

⑥彩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既表现了劳动人民幽默风趣的乐天性格和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又寄托着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大胆向往比如某人用一只缺了口的碗吃饭,便可以听到这样有趣的话,“缺口招财,边吃边来”这在风趣的祝福或祈盼的话语中,追求在脉动,向往在飞翔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盛产优质木材的广西柳州近年推出了一种出口创汇的工艺品——掌心大小的木雕小棺材,本来棺材是人见人厌的东西,但由于变形加工,使它隐喻着“升官发财”的吉祥意思,结果小棺材销路很好这就充分显示出彩俗还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

 

⑦彩俗虽然在我国古今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它却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真诚善良、酷爱生活的纯洁美好的心灵也正是由于如此,彩才在人民群众中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11.文章第④段说“彩也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请问是哪些方面?

(2分)

12.“既表现了劳动人民幽默风趣的乐天性格和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又寄托着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大胆向往”这句话的两个分句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

(2分)

13.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结尾举“掌心大小的木雕小棺材”的例子?

(2分)

14.由现象到本质是提炼文章主旨的有效方法,本文现象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2分)

(三)(12分)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辙《黄州快哉亭记》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风云开阖

(2)西望武昌诸山

(3)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4)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16.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①东西一舍②渔父樵父之舍

③盖亭之所见④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7.选出与“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

18.翻译(2分)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19.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快哉亭”称其为“快哉”的原因(2分)

三、作文(15分)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

“慢慢走,欣赏啊!

”是啊,急什么,慢慢走,欣赏啊!

既然我们选择行走,那就慢慢地走吧,沿途无尽的风光在等着我们欣赏呵请以“慢慢走,欣赏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不少于400字,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小学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

(1)薄雾浓云愁永昼

(2)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3)观海则意溢于海(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空1分,错字不给分)

2.

(1)童年;高尔基

(2)五四《边城》

3.(1)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李诗借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4.寓意:

讽刺了现实中说大话、说空话、不干实事的社会现象

二、

(一)5.为下文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以天气的阴沉反衬石榴花的火红

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榴花”比作“灯市”,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繁茂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此处用“落花”喻指“被摧残的人才、被践踏的新生”,用诗文表达对落花的哀惋叹息,不是对黑暗社会的直接控诉,所以说“曲折”(意思对即给分)

9.

(1)它曾为花蕊挡风遮雨,孕育新生

(2)它不曾留恋枝头的繁华(3)它落而无憾,又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一个要点1分)

10.借物抒情,赞颂了为培养新生而忘我奉献的精神

(二)11.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娱乐活动、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答完整得2分,漏点得1分)

12.可以,因为“既……又……”表示并列复句,只要两个分句之间不是顺接关系,就可以互换

13.照应开头“还有一些工艺品,也带有浓重的吉祥如意、大顺大利等意思,很讨人喜欢”的句子

14.现象是彩俗主旨是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真诚善良、酷爱生活的纯洁美好的心灵

(三)15.

(1)聚合

(2)众、各座(3)窥视(4)驰骋,奔走

16.D17.B

18.

(1)现在我可以坐在亭子里的几席上观赏景色,抬头四望,尽情尽兴

19.一是在亭中观景,那壮丽多变的景致使人称快;二是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人称快

三、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