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30920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docx

度新课标高三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3doc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3)

[新课标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女红(gōng)怙恶不悛(jùn)没(mò)齿难忘敝帚(zhǒu)自珍

B.寒伧(chen)摈(bìn)弃陋习歧(qí)路亡羊 股肱(gōng)之臣  

C.神祇(zhǐ)舐(shì)犊情深翘首以待(qiáo)如法炮制(páo)

D.殷(yān)红引吭(háng)高歌挑(tiǎo)拨离间低声悄(qiāo)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干躁账本不堪之论黯然失色

B.戮杀颓圮谈笑风声趋之若鹜

C.赔偿寥廓退避三舍秘而不宣

D.发轫骠勇山清水秀立杆见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厂改制以后,理顺了各种关系,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生产,很快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大好局面。

B.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一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协议》将呼之欲出。

C.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D.长期以来,国内企业防病毒市场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深奥的产品宣传让人觉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行业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盛世莲花》澳门回归十周年特别节目将采取北京-澳门演播室对接形式,在北京、澳门两地分别设立演播室,由两地主持人共同主持,同时与驻外记者站合作增设巴西、欧洲中心站等海外分演播室,邀请香港、内地、海外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全球瞩目下的“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B.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够不令人惊讶呢?

这是一件涉及数额巨大的盗窃案件,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想,这样大规模的盗窃是不会不留下痕迹的吧?

毕竟那么些东西要运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C.“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像一个金环挂在天空中,令人联想到‘指环王’”。

王思潮表示:

中国最佳观测地区在云南大理。

D.冬枣的最大特点是维生素C含量极高,它是目前261个鲜食枣品中被公认品质最佳的,故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作出的承诺十分有力,中国所坚持的主张也很公正。

B.“三鹿奶粉”事件带给国人的伤痛尚未完全抚平,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近日又在陕西出现。

产品虽然没有流入市场,但事件暴露出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C.任继愈、季羡林、钱学森等几位大师远去的背影已成为2009年最凝重的底色;而他们的离去,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时代,让我们更加期待民族的未来与振兴,让我们更加期待像他们这样的鸿儒大家不断涌现。

D.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对国际乒联执委会的议案表示“吃惊”。

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他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懵了,但他相信,无论乒乓球规则如何改变,中国队将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

“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

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

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

“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

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

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

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

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

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卡耐基说: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

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

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

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7.下列各选项是对文“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

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

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

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

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

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

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

“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

”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

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治:

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

看望

C.多其所规为规:

规划

D.有陈用兵之略陈:

陈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非独当世之务②句读之不知

B.①以朴为东京副留守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①引与计议天下事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世宗临其丧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

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邡,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第Ⅱ卷(114分)

20080801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4分)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4分)

(3)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河间①城外柳二首(其一)

清·钱谦益

日炙②尘霾辙迹深,

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③怜春雨江潭后,

一曲④清波半亩阴。

【注】此诗作于隐居家乡后,突然被召补官,于河间城外见秋柳所作。

①河间:

今河北省河间县。

②炙:

烤、晒。

霾(mái):

本义是风夹着尘土(动)。

《诗经.邺风.终风》:

终风且霾——即刮风又夹着尘土(动)。

现代汉语只有“阴霾”(名)一词。

③剧:

极。

④一曲:

河流转弯处。

刘禹锡《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一曲当城下。

(1)诗的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4分)

(2)请赏析本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15.补出下列空白处的名句。

(任选一题,6分)

(1)子日:

“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

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崇高品格。

 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2)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论语》)

古人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明君贤臣美政,《离骚》中说“,”,《赤壁赋》则说“,”,其中的“美人”都采取的是这种手法。

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逋《山园小梅》)

五、(12分)

16.下面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

根据反映的情况,请在横线上填上就恰当的话,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9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

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17.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

(4分)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2月22日3时(欧洲中部时间21日20时),国际足联2009年度颁奖大典在苏黎世歌剧院举行,梅西毫无悬念地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成为该奖项创立19年来来首位获奖的阿根廷人,也完成了2009年俱乐部与个人荣誉超级大满贯。

C-罗纳尔多与哈维分列第二、三位。

颁奖典礼前2天,梅西在世俱杯决赛加时赛中上演绝杀,并当选世俱杯最佳球员,随后他与同样进入世界足球先生评选前5名的俱乐部队友哈维、伊涅斯塔前往苏黎世,出席颁奖典礼。

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作为颁奖嘉宾打开信封,宣布梅西当选。

与此前金球奖评选相同,梅西的优势极为明显,得分高达1073分,其后依次是C-罗纳尔多(352分)、哈维(196分)、卡卡(190分)和伊涅斯塔(134分)

答:

六、(18分)

18.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

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俗语或名句的不同看法。

(4分)

【示例】酒香不怕巷子深

另一种看法:

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

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

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另一种看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另一种看法: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看护父亲的孩子

[意]亚米契斯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

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

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

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

孩子叫着:

“父亲!

父亲!

认得我吗?

我是西西洛!

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

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

父亲!

你怎么了?

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

“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

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

你要细心照顾他!

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

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

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睛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

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睛寻找看护他的人。

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话:

“护士小姐!

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

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父亲”!

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

“西西洛!

”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

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

你认错人了!

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

西西洛!

怎么这样憔悴?

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

我正要出院!

天呀!

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

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

”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

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

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

“别急,父亲!

请等一等!

我现在不能回去。

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

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

他不能没有我。

父亲!

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

“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

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

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

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

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

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

再见!

”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

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

”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

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吧!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

“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

”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

“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

”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

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

谢谢大家!

”又对着死者说:

“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

“再见,父亲!

”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摘自《精品小说》,有删改)

19.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

(4分)

20.依照全文,概括填充下面的内容。

(4分)

这篇小说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安排,反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4分)

21.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动作描写:

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

”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

”病人到底要说什么?

请合理想象,阐述要说的内容。

(4分)

22.请找出小说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梁遇春先生

温源宁

记得我见遇春的最后一面,是在我的书房里和他谈论弥尔顿。

三天后,他便去世了,年仅26岁。

又过了几天,他的小女儿也随他去了。

他丢下了一个寡妻和一个孩子。

短暂的生命,高尚的一生!

作风低调、衣着朴素、少言寡语的遇春,不知为什么倒比言行张扬以求显达的人更加令人难忘。

没有一丝想要炫耀的念头,置身于人群之中,他总是力图避人耳目而隐身在笑容背后。

两个人相对,他从不主动说话。

遇到分歧,他会回避而不是反驳。

柔而不猛,不是他的修养,是他的天性。

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谦虚本身,也显得十分谦虚。

有些人谦虚得过火:

那种人的谦虚很不自然,以致令人难堪。

但是说到遇春,他的谦虚不会冒犯别人,倒构成了他那非凡的人格魅力。

那是一种不会被理解为训斥而只能使人感到非同一般的自在和放心的谦虚。

最好的证明就是和他交谈时会发生的那些安宁的静默。

和别人交谈而遇到一次停顿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一种可怕的不安和紧张,而和遇春在一起,恰恰相反,交谈中的停顿是默默地休息片刻,以便随后交谈得更好,是所谓后退一步以便跳得更远。

其结果是,和他进行多长时间的亲密交谈也不会令人感到疲倦。

没有拘束,没有争执,没有卖弄——就好像只是抱起双手,眼看着周一、周二……一天天地时光流过。

遇春从不戴面具。

他就是他自己。

而那个“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自己,不同的只是,他那个平凡无意冒充某种不凡。

一般人都是愿做任何事情而惟独不愿平凡。

遇春却不然,他不怕平凡,这正是他值得称道之处。

让我们来看看他吧,他只是拥挤的大街上日常所见人群中的一员。

他的相貌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在听别人讲话时会流露出一脸惶惑的神色。

这种惶惑脸色,会使得有虚荣心的说话人好像受到恭维一样感觉到某种满足,因为这意味着说话人在智力上的优越,听话人必须仔细用心听才能听懂。

其实,遇春是一听就都明白了,故作惶惑状不过是容易引起错觉的一种谦恭姿态。

除了如上所述,遇春还有个使人喜爱的特点———就是说话时有点口吃。

世界上有一些缺陷,不是难以克服,便是滑稽可笑。

例如,西拉诺·德·贝热拉克的鼻子,就滑稽可笑,克伦威尔的疣,就难以割除。

但贝热拉克的长鼻子和克伦威尔难看的疣,都不能使它们的主人显得可爱。

然而有一种口吃,属于情况特殊的生理小缺陷一类,却可以使得有缺陷的人惹人喜爱。

恰尔斯·兰姆在实际生活中的被人喜爱,在不小的程度上是受惠于他的口吃。

事实上《伊利亚随笔》的引人入胜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正是由于在文章中大量使用插入语,而那些插入语,不正是文体上的口吃吗?

提到伊利亚,就会使我们想起遇春和兰姆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遇春是兰姆的忠实崇拜者。

他是真正能够欣赏《伊利亚随笔》的少数中国人之一。

兰姆之所以能够对他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正是物以类聚的表现。

比如,遇春像兰姆一样,也是一个大读书迷,但并不属于什么书全都读的那一类,他只咀嚼经过选择的草———哲学家中的贝克莱,小说家中的笛福,传记作家中的雷顿·斯特雷奇,散文作家中的兰姆、哈兹利特和蒙田。

就像人们在兰姆的作品中一而再地读到伯顿、布朗和莎士比亚,遇春所喜爱的作家也一而再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直接的引用很少,更多是在离奇的幻想和幽默,以及某些措词和辞藻的精心推敲方面。

遇春写得不多,一部散文集(《春醪集》)和几本翻译作品就构成了全部。

但是他的影响,还可以从当代杰出作家某些散文恳挚亲切的气息和清新淡雅的笔调中辨认出来。

(选自《怀人录·梁遇春》有删改)

19.如何理解文章第四段说的“只是在听别人讲话时会流露出一脸惶惑的神色”中梁遇春的“惶惑”?

(4分)

20.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而那个“自己”是个非常平凡的自己,不同的只是,他那个平凡无意冒充某种不凡。

(2)但是他的影响,还可以从当代杰出作家某些散文恳挚亲切的气息和清新淡雅的笔调中辨认出来。

21.从全文看,梁遇春的高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述。

(4分)

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对你的写法有何启示?

(6分)

七、作文(60分)

请以“得到与失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