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复习学案阅读理解和写作.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复习学案阅读理解和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复习学案阅读理解和写作.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复习学案阅读理解和写作
姓名
年级
六
性别
教授课题
句子阅读理解写作
总课时_第_课
教学
目标
知识点:
病句的修改和句子转换复习阅读理解成语故事
考点:
病句的类型:
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指代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前后矛盾、否定不当。
双重否定句与陈述句双重否定句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改反问句
能力:
积累运用理解能力
方法:
讲解积累理解
难点
重点
找病因句子转换的技巧阅读理解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
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
程
课前积累
一、动物聚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猫 )哭(耗子)——假慈悲 (老虎)屁股——摸不得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兔子)尾巴——长不了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蛤蟆)上树——全靠一张嘴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二、歇后语
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哑巴吃黄连——有嘴说不出
竹篮打水——一场空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歪嘴和尚——没正经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水中捞月——一场空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三、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句子转换的巩固练习
一、讲授知识点: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
他不敢不去。
(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强烈)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
(强烈)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强烈)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
(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
(委婉)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例如: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练习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难忘。
3,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三、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1,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
2,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3,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二)修改病句的巩固练习
1: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3:
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4:
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5: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6: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1"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4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5(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6("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三)阅读理解
讲授
无言的父爱(节选)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
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
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艺儿。
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
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识过的。
“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
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
”
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
?
?
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着玩笑说:
“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
我有点失望。
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
“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
“那你怎么办?
”
“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
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
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
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A)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B)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C)为了欣赏,(D)借以回顾往昔?
?
?
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
可是父亲说:
“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
?
?
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
?
?
无言的父爱。
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1.在文中的括号中写上合适的关联词,你最多可以写出几个?
A处,虽然 B处,但是
C处,不仅 D处,还
2.填空。
(1)“骄傲”的意思有两种:
①自满,看不起别人;②自豪,自己感到光荣。
文中“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一句中“骄傲”的意思是第②种。
请你也以这个意思写一句话:
我和爸爸去钓鱼,我花了很多工夫终于钓了20条,心里感到非常骄傲.
(2)文中加点的词语“标价”的意思是在文中表示物品的价格.
“忙乎”的意思是在文中表示作者和他的爸爸在忙着做玩具房子。
3.根据要求摘写句子。
具体描写父亲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对“我”无限的爱的句子。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
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
你在生活中也感受着亲人给你的爱,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亲人对你的爱吗?
在上一个学期放假的时候,我的脖子受伤了,妈妈快步地把我带到医院去。
4.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
句中的“我”指的是谁?
“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
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我”指的是作者的父亲。
那指的是玩具房子。
因为它凝聚了父亲的智慧和汗水,所以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2)“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
?
?
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
?
?
无言的父爱。
”
这句话,前半部分的内容似乎让人觉得父亲有点冷漠,可后半部分却又说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父亲对“我”无言的爱。
这样说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父亲对我的爱不是言语能够表达的,父亲总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表达他对我的爱。
(3)“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
句中“紧要”的近义词是什么?
重要
在你的理解中,文中父亲所给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
教我,帮助我创造自己的天地。
请回忆你的生活,你认为你的父母给予你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
是真诚的爱。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泽,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
"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
土里土气,扔在桌子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诚恳地说:
“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
”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
"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几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
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谦虚地对台灯说:
"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人世间。
||
看到这情景,台灯很受感动,心想:
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贡献--()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黑暗--()
3.按"||"分好的段落,概括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用"-------------"画出能表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5.用“—————”画出表现蜡烛非常谦虚的语句。
6.结合文章给下面一句话选择正确的句意,在()里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1)这句话是说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炬烧完了泪才流干。
()
(2)这句话是说为人类做贡献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毫无保留。
()
(3)这句话是说为人要像春蚕那样,到死时已将所有的东西奉献出来,像蜡炬那样燃烧完自己时才不流泪了,才感到欣慰。
()
7.读了这篇读文,你有什么感受?
请你围绕一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答案:
1夸耀奉献2虚心光明3写灯非常骄傲。
写蜡烛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们。
写灯知道了要学习蜡烛的精神?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出贡献。
7我知道了不能骄傲,要谦虚。
(四)口头 作文
说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注意把事情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定。
老师点评:
课外知识积累
成语故事: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
”李白又问:
“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
“当然!
”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
老婆婆反问李白:
“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
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
“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
“你老糊涂了吗?
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
“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
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
“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
“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
“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
“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
”盲人们齐声回答说:
“我摸到大象了!
”镜面王又说:
“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
“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
“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
“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
“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
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
“大王!
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
”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
“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课后作业:
摘抄两个精彩的作文开头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