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048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单元测试第十二章简单机械过关卷解析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6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秋•高新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可以省距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中跷跷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距离,故A不合题意;

B、手推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B不合题意

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故C符合题意;

D、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D不合题意。

2.(2019秋•秦淮区期末)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一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动力F,使杠杆缓慢地从OA转至水平位置OB,则在转动过程中(  )

A.F变大B.F先变大后变小

C.F变小D.F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逐渐变大。

3.(2019•聊城二模)如图所示,杠杆挂上钩码后刚好平衡,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一格杠杆将逆时针转动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杠杆将顺时针转动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杠杆仍然平衡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杠杆仍然平衡

【答案】C

【解析】设杠杆上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一个钩码的重为G;原来4G×2L=2G×4L,杠杆平衡;

A、左右钩码各向支点移动一格,左边=4G×L=4GL,右边=2G×3L=6GL,左边<右边,则杠杆将顺时针转动,故A错误。

B、左右各减少一个钩码,左边=3G×2L=6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则杠杆将逆时针转动,故B错误。

C、左右各减少一半钩码,左边=2G×2L=4GL,右边=G×4L=4GL,左边=右边,杠杆平衡;故C正确。

D、左右各增加两个钩码,左边=6G×2L=12GL,右边=4G×4L=16GL,左边≠右边,杠杆不能平衡,故D错误。

4.(2019春•柳州期末)如图所示的滑轮中作为动滑轮使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使用时与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为动滑轮,C与物体一起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5.(2019春•济南期末)如图所示,使用同一滑轮的甲、乙两种装置,匀速提升重均为10N的A、B两物体,已知滑轮重1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甲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B.使用乙滑轮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C.手的拉力F乙=5N

D.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0.5m,则手的拉力F甲做的功比F乙做的功多

【答案】A

【解析】AB、由图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乙滑轮是动滑轮;

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使用甲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乙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A正确、B错误;

C、乙滑轮是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拉力等于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即F乙=

(G+G动)=

(10N+1N)=5.5N,故C错误;

D、两物体的重力相同,都被提升0.5m,由W有用=Gh可知,甲乙装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甲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即W甲总=W甲有;

用乙装置提重物时,需提起动滑轮做额外功,即W乙总=W乙有+W动,

所以W甲总<W乙总,即手的拉力F甲做的功比F乙做的功少,故D错误。

6.(2019•陕西)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绳子自由端下拉1m,桶上升2m

D.质量为65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50kg的砂石

【答案】B

【解析】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错误;

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故B正确;

C、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若绳子自由端下拉1m,则桶上升0.5m,故C错误;

D、工人向下拉绳子时,绳子会对人施加向上的拉力,为避免人被绳子拉上去,

所以人提供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65kg×10N/kg=650N;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时,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G最大=2F最大=2×650N=1300N,

则提升物体的最大质量:

m最大=

=130kg,故D错误。

7.(2019•自贡)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20N、10N,滑轮重和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  )

A.F=20NB.F=10NC.F=5ND.F=30N

【答案】B

【解析】由图知,此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A=

GB=

×10N=5N;

在水平方向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A的拉力平衡,所以f=FA=5N,方向水平向左;

若使物体A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则F′=FA+f=5N+5N=10N。

8.(2019春•洪江市期末)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400N,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力F拉动术箱使它在5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不计滑轮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大小为20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

C.绳自由端移动了6m

D.拉力F的功率为60W

【答案】C

【解析】A、由图知,n=2,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拉力F=

f=

×200N=100N,故A错;

BC、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2s物=2×3m=6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

=1.2m/s,故B错、C正确;

D、拉力F做功功率P=

=Fv=100N×1.2m/s=120W,故D错。

9.(2019•西湖区一模)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车能轻松上山,盘山公路可看作是一个斜面

B.

汽车方向盘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C.

用绳子把两根光滑的木棍绕起来,小金拉动后小明和小杰会撞一起,可以看作是滑轮组

D.

两小孩在玩跷跷板,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

【答案】B

【解析】A、盘山公路相当于一个斜面,斜面模型加长了运动距离,即费距离,但可以省力,减小了车辆上山时所需要的牵引力,故A正确;

B、方向盘是一个轮轴,力作用在轮上可以省力,所以实质是省力杠杆,故B错误;

C、将绳子的一头系在一棍上,然后如图所示,在棍子的中部绕几圈,另一头由小金拉着,小明和小杰会撞一起,它的实质是一个滑轮组,故C正确;

D、两小孩在玩跷跷板,由支点、两个力、两个力臂,符合杠杆的五个要素,故其原理是杠杆原理,故D正确。

10.(2019春•乳山市期末)如图所示,AC>BC,把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AC、BC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则(  )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答案】B

【解析】

(1)不计摩擦,AC>BC,则可知斜面AC的倾斜角度小于BC,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推力较小,即F1<F2;

(2)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相同,F1<F2,根据公式P=

=Fv可知,沿AC运动时推力F1做功的功率较小,即P1<P2;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2019春•临颍县期末)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在  ;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杠杆的支点在  (均填“前轮”或“后轮”)。

【答案】后轮;前轮

【解析】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在后轮;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向上抬起扶把,婴儿车绕前轮转动,所以前轮是支点。

12.(2019秋•赣榆区期中)如图所示,独轮车车斗和车内的煤受到的总重力在为900N,此重力作用于A点,车轴O为支点。

当车把抬起时,作用在车把B点上的力至少为

  N,运送同样多的煤,要想使力F更小些,你的建议是  。

【答案】225;手向车把末端移动

【解析】

(1)由图可知,车轴O为支点,动力臂L1=0.9m+0.3m=1.2m,阻力臂L2=0.3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

F1×1.2m=900N×0.3m,

所以F1=225N;

(2)要省力,建议:

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增大动力臂,即:

两手向车把末端移动;也可减小阻力臂,将煤向车轮方向移动。

13.(2019春•香洲区期末)如图,用两种装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物体重均为20N,滑轮重均为2N,不计绳重及摩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则F2=  N,η1  η2(选填“>”、“<”或“=”)。

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它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1;>;变大

【解析】

(1)不计绳重及摩擦,甲定滑轮绳子的拉力F1=G=20N,

乙动滑轮绳子的拉力F2=

(G+G动)=

×(20N+2N)=11N;

(2)不计绳重与摩擦,所以使用定滑轮时没有额外功,其机械效率η1=100%;而使用动滑轮时,要对动滑轮本身做额外功,由η=

可知η1<1,所以η1>η2;

(3)不计绳重及摩擦,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提升物重变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大。

14.(2019•德阳)如图,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答案】400;210

【解析】图甲中使用的是两个定滑轮,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车对绳子的拉力F甲=G=400N;

图乙中使用的是一动一定的滑轮组,n=2,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人对绳子的拉力F乙=

(G+G动)=

(400N+20N)=210N。

15.(2019秋•滨湖区校级月考)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400N,斜面长s=5m,提升高度h=2m。

则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此过程中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f为  N;若换用更短的木板(相同材质)搭建斜面,斜面的机械效率将  。

【答案】60%;160;变大

【解析】

(1)有用功:

W有=Gh=600N×2m=1200J;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400N×5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60%;

(2)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2000J﹣1200J=800J;

由于W额=fs得摩擦力:

f=

=160N。

(3)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其机械效率越大;所以,若换用更短的木板(相同材质)搭建斜面,斜面的倾斜程度会变大,则机械效率变大;

16.(2019秋•越秀区期末)如图甲所示,用大小为15N的水平拉力F1,将重力为20N的物体A匀速直线拉动一段距离5m,若借助如图乙所示滑轮组,用大小为10N的F2将物体A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移动相同的距离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滑轮组的额外功为  J。

【答案】50%;75J

【解析】

(1)由题知,两次物体均在同样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移动相同的距离s=5m,

图乙用的是滑轮组,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也等于F1,

图乙中有用功:

W有用=F1s=15N×5m=75J;

图乙中,n=3,此时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s=3×5m=15m,

图乙中F2做的总功:

W总=F2s′=10N×15m=150J,

滑轮组的的机械效率:

η=

×100%=50%;

(2)图乙中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3150J﹣75J=75J。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7.(2019春•府谷县期末)如图所示,O为杠杆支点,请在图中B点画出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动力作用在B点,则以OB为力臂是最长的动力臂L,所以过B点作OB的垂线,方向向下,即为其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8.(2019秋•丹阳市期末)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图所示滑轮组匀速提起重物,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解析】因为是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先由人手画出绳子自由端,从外向内依次画出绳子的绕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19.(2019春•南平期末)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杠杆支在铁架上,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宇在杠杆的左端A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在杠杆右端B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于是小宇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1l1=F2l2.他这样得出结论存在的不足是:

  。

(3)如果小宇将图乙中A、B两处的钩码同时增加1个,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则在A点应挂  个钩码。

【答案】

(1)右;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3)右;(4)2

【解析】

(1)杠杆静止时,杠杆左端下沉,说明右端偏高,平衡螺母需向右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将图中A、B两处的钩码同时增加1个,杠杆的左端:

4G×2L=8GL,杠杆的右端:

3G×3L=9GL,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等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下沉;

(4)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

OC=

×4L=2L;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

=1N,每个钩码重0.5N,故应在A点挂2个钩码。

20.(2019秋•南城县期末)小明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所示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实验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2.5

24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2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  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和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

【答案】

(1)①17;②80%;③物体上升的高度

(2)①定;拉力的方向;②相同;在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物体时,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都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同

【解析】

(1)①由甲滑轮组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均为3,第二次实验时,物体上升高度为5cm,则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nh=3×5cm=15cm,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测力计移动距离17cm错误;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0%;

③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次实验所使用的滑轮组相等、钩码重力相同而提升重物的高度不同,滑轮组效率相同,由此可得:

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2)①由图可知,小红多使用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②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他们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也一样,因此总功相同,也就是机械效率不变。

五.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21.(2019秋•东湖区校级月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480N的物体提高5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小明做的有用功、总功。

(2)求动滑轮的重力。

(3)用此滑轮组吊起600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大。

【解析】解:

(1)小明做的有用功:

W有=Gh=480N×5m=2400J,

由η=

可得小明做的总功:

W总=

=3000J;

(2)由图可知,n=3,

由η=

可得拉力的大小:

F=

=200N,

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

(G物+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

G动=nF﹣G物=3×200N﹣480N=120N,

(3)用此滑轮组吊起6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

F'=

(G′+G动)=

(600N+120N)=240N,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

×100%≈83.3%。

答:

(1)小明做的有用功是2400J、总功是3000J。

(2)动滑轮的重力是120N。

(3)用此滑轮组吊起600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22.(2019秋•海陵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用F为50N的力拉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运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0m,高4m,

求:

(1)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多大?

【解析】解:

(1)该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00N×4m=400J;

(2)该过程中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50N×10m=5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η=

×100%=80%;

(3)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500J﹣400J=100J,

由W额=fs得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f=

=10N。

答:

(1)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400J;

(2)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

(3)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是1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