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522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周玉嫦.docx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周玉嫦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风教观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周玉嫦

一、导言

《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阅微》)的作者是清代的学术型才子纪昀。

纪昀,字晓岚,生于雍正三年(1724),卒于嘉庆十年(1805),终年八十二岁。

纪晓岚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乾隆年代,乾隆皇帝执政期间是大清朝的鼎盛时期,然而盛世繁荣的背后往往是肮脏一片:

官场黑暗,贪官污吏横行,盘剥民众;连年的灾荒使人们生活穷困、民不聊生;欺诈现象泛滥,尤其是京师;僧佛、道士招摇撞骗,愚弄百姓,赌博盗窃等现象日益猖狂;大家庭内部妻妾的争斗、奴仆结党营私、亏公谋私、钩心斗角等层出不穷。

作为乾隆王身边的文学侍臣,纪晓岚常伴随乾隆王微服巡访,使他得以看到民间的生活百态。

纵身官场,又能目睹官员之间的倾轧、攀权附势、玩弄权柄以谋私利。

纪晓岚周旋于官场,然没有与和珅这类贪官勾结,始终保持廉洁的品行。

良好的家风家教孕育了纪晓岚这种清廉高尚的品行,使之处身于滚滚洪流中依然清濯,依然能清醒地认识这个社会繁荣背后的一切。

对受苦受难的民众抱以同情,对作奸犯科、招摇撞骗、贪官污吏、恶风流俗无比痛恨和抨击。

社会的种种弊端激发了纪晓岚内心深处的儒者情怀。

纪晓岚不是圣人,他无法建立一整套规范人们行为的新秩序,他只能秉持儒者的心态去关怀这个社会。

缘于学识精深,他能用独特的学术眼光修正儒道佛思想的弊端,教化民众,使社会民风趋之于淳朴。

因此,纪晓岚在《阅微》中是以一种儒者的情怀去揭发种种恶俗,褒义惩恶,宣传中国传统的道德,孕育朴实民风。

同时他凭借渊博的学识透视儒道佛思想,提出自己个人的独特见解,尤其在风教观方面,展露学者风范。

 

二、纪晓岚对风教的独特态度

风教,《诗大序》:

“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

纪晓岚所处的时代,存在许多风俗败坏,违礼背理、不合时宜、不重人性的现象。

在《阅微》里,纪晓岚以狐鬼为依托,对此加以讽刺或鞭策,以警戒世人。

同时,以学者的视角阐发自己的观点,纠正世人看法的偏误,以诣教化之旨。

正如鲁迅所评述,《阅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于人心。

”《滦阳消夏录》中,纪昀也曾说,“儒者著书,当存风化。

虽齐谐志怪,亦不当收悖理之言。

”其对风教的独特态度与见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妇女的态度

在封建时代,妇女从属于男性,不被平等看待,加之其上还有一整套的礼仪规范,诸如三纲五常等。

纪晓岚在《阅微》中表现出对妇女问题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贞节、守孝的方面,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1、肯定“有所畏而不敢为”的节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夫死妇从子,妇女应该为丈夫守节终身。

然守节之妇也难免会有心动、存欲念的时刻。

因为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动物,食欲、性欲等是人的本性。

但如能克制不逾礼,是诚可贵也。

《槐西杂志》

(一)中有一则记交河一节妇建坊,表姐妹与妇自幼一起玩着长大,趁着相聚开玩笑地问节妇在守节四十多年中,是否曾经动过心。

节妇回答道:

“人非草木,岂得无情。

但觉礼不可逾,义不可负,能自制不行耳。

”王孝廉梅序评论说:

“佛戒意恶,是铲除根本工夫,非上流人不能也。

常人胶胶扰扰,何念不生?

但有所畏而不敢为,抑亦贤矣。

”佛家倡言戒恶念,心要静,勿被尘世的种种所羁绊束缚,然而这往往是道行高深的人方能致之。

平常人总是被纷纷扰扰的物质世界诱惑,萌生各种各样的欲念。

然而能有所畏惧而不敢付诸行动,遵循礼节,懂得自制,收敛感情,使之“发乎情,止乎礼”,守节之妇能做到这般,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纪晓岚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通过王孝廉,其态度也显露无遗。

为丈夫守寡,抑制情欲的意念,对于封建时代没有取得平等地位、需要依赖男性的女性来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纪晓岚以宽容的心态同情和理解这些女性,有别于讲学家的苛刻与严厉。

2、妇女节义的另一种认识

站在士大夫的立场,为稳定、维系人心,纪晓岚不遗余力地宣传传统道德,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贞洁之妇的的赞颂。

如在《姑妄听之》

(二)中,纪晓岚记录了先师李又聃先生对东光马节妇所作的颂诗。

此诗叙述了马节妇贫困坎坷的一生,然其“怀贞心比铁,完节鬓如银,”“生死心无改,存之理亦均”,是节妇的典范。

外舅周箓马公见此诗,割地三百亩为节妇立嗣,且为她请表节名。

纪评价说:

“或亦讽喻之力欤!

”由此可见,纪晓岚认为妇女就应该为夫守贞洁。

然而对于因情势或环境条件的逼迫而堕节然不负旧恩的女子,纪晓岚没有像讲学家拘泥于礼节,对其严加斥责,完全否定。

《滦阳续录》

(一)中一则记了三个故事:

某甲临殁时嘱咐其妇,待殁后如有能抚养其母子的则嫁之。

甲妇迫于“无法举火”,嫁与乙,为保夫之宗嗣,然心仍存念甲。

另纪乡有一妇再嫁夫之表弟,嫁后仍以亲串礼回视其姑,三数日必前往探视,且时有赡助,姑得以存活。

姑殁后,出资为其敛葬,岁恒遣人祀其墓。

第三个故事记一京师少妇,虽有容颜,然不善家务女红。

乃伪称翁姑之女,鬻为官家之妾,凭夫之力,妇养翁姑终身。

以上三妇或为保嗣,或为养翁姑而失节,在理学家眼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类似这样破坏名声玷污声誉的女子是被完全否定的。

然纪晓岚认为,像甲妇“甘辱一身,以延宗祀,所全者大,似又当别论。

”甲妇以污辱自己的名节来获得延续前夫宗嗣的能力,保全了前夫家香火的传继,所保全的大于所失去的。

另外两妇嫁后仍以媳妇的的身份尽心尽意地赡养翁故,尽到孝悌的责任,称之“孝妇”亦不为过。

所以,在纪晓岚看来,“是皆堕节之妇,原不足称;然不忘旧恩,亦足励薄俗。

”讲学家只看到其失节的一面,就妄加批评,掩盖了他们尽孝不念旧恩的品行,“君子与人为善,固应不没其寸长。

讲学家持论务严,遂使一时失足者无路自赎,反甘心于自弃,非教人补过之道也。

(二)对孝悌的理解

《论语·学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万行孝先行”是孔子以来一脉相承的思想。

孝敬父母,善俸公婆,是必行之事,必遵之礼。

儒家把它视为“仁”的根本。

在《阅微》中,关于孝悌的故事,俯拾皆是。

夫妇子女于大火中守护父母之棺不肯离去,竟安然无恙;孝妇哭诉妖媚之举,妖遭雷击。

“孝悌通于神明”,孝心感动天神,给予庇护使免遭祸害,使渎陷孝之人罹祸。

纪晓岚借鬼神之道宣扬“信孝为德之至”也。

在纪晓岚看来,孝分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

《姑妄听之》

(二)中有一则记一狐女为避雷劫,化身为老父之女,嫁与孀妇之子。

婚后善俸姑,饮食起居,无所不周至,以姑之庇得以免遭雷劫。

姑殁后厚营葬礼以作回报。

因夫惊怖而泣涕离去,后于祭扫之日常去祭拜。

狐女愿意屈身为媳妇,黾勉事姑,皆出于避雷劫之意。

所以,纪晓岚说:

“是特巧于逭死,非真有爱于其姑。

然有为为之,犹邀神福。

”认为孝悌为大,即使孝悌者存怀的是功利性的目的。

《姑妄听之》(三)中另有一则记:

一狐女与一佣工古北口外者相悦,遂为夫妇,夫爱恋过度,病殁,狐女愧疚,依其墓而居。

不虞偶遇夫之父母,告知实情,并担侍养之职,照顾无微不至,后闻于岳帝,岳帝悯之,许之成道得正果。

成道后,供养如初。

与前一狐女相比,此女出于真情去照顾翁姑,并不是为避雷劫这样的功利性目的,属无所为而为。

同样是孝悌之举,然结果不尽相同,源于目的的不同。

“此与前所记狐女略相近,然彼有所为而为,故仅得逭诛;此无所为而为,故竟能成道。

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斯言谅哉。

”前一狐女侍奉其姑存怀的是“避雷劫”的目的。

尽管孝悌为大,也只能免一死而已。

后一狐女出于真心情意,是真有爱于翁姑,不怀任何功利性欲念,所以她能得到正果。

由两个故事对比可看出,纪晓岚的孝悌观,注重的是发乎于真心真情,无所为而为。

(三)对礼义的认识

儒家以仁为根本,“仁”是人之为人根之于心的内在本质,而礼则是“人在社会生活之中实现其本质的唯一恰当的方式和途径”所以,人们要受到礼的规范和约束,以礼作为行为评价的准则。

然而宋以来,讲学家们拘泥于礼,不懂得灵活变通,用僵化之礼去制约评价人们的行为。

纪晓岚对此大加批评和讽刺,他“恶事事遵古礼”认为要揆度事势,顺势而为,并要注重亲情、真情。

《槐西杂志》(三)中一则记渔女出嫁时,遇风浪,正待众人不知所措之时,渔女“破帘出”,亲自掌舵牵篷索,顺利抵达婿家。

另一焦氏女已受聘。

有谋为媵者,谤女有所欢。

父讼于官,女为澄清自身清白,径直跑到姑家验身。

讼立解。

纪晓岚评价说:

“此较操舟之新妇更越礼矣,然危急存亡之时,有不得不如是者。

讲学家动以一死责人,非通论也。

《槐西杂志》(四)中另有一则记一人生前嗜赌,临殁前,嘱咐儿子置博具于棺中。

遭阻拦,其子曰:

“独不云事死如事生乎?

生不能几谏,殁乃违之乎?

我不讲学,诸公勿干预人家事。

”后从其命。

在儿子的观念里,事死如事生。

父亲在世时不能力谏,死后岂能连其最后一个心愿都不予满足?

姚安公曰:

“非礼也,然亦孝子无已之心也。

吾恶夫事事遵古礼,而思亲之心则漠然者也。

”置博具于棺中确属违古礼,但那是儿子对父亲的一片孝心。

人们往往固守礼节,连最基本的孝悌、思亲之心都予以忽略,其实事亲方为最重大之礼。

纪晓岚在此处借姚安公之口表明自己的态度。

古人制定的礼仪规范往往成为人们行为的桎梏,压制了人们的亲情、真情,万行应以孝先行。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纪晓岚虽倡言遵守礼节,但不赞成拘泥僵化地死守。

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行事,应顺势而为,并且应以亲情为重。

 

三、纪晓岚对道佛思想的批评和接受

鲁迅说:

“其(纪晓岚)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书中有触即发。

”纪晓岚对当时的宋儒之徒空谈、拘泥礼节等现象不齿及反感,在批评、斥责讲学家的基础上树立自己对风教的独特态度和看法。

在其风教观中,往往包含其对道佛思想的批评或接受。

(一)对道佛思想的接受

盛时彦在《阅微》的序中有言:

“《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

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

”《阅微》里记录各种各样的鬼怪妖魅、奇异之事,往往就是为了达到劝惩这一目的。

通过这些故事和评议,可看出纪晓岚对道佛某些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如命定论、因果报应、夙冤论、轮回学说、鬼神论等。

《槐西杂志》(四):

“佛自西域而来,其空虚清净之义,可使驰骛者息营求,忧愁者得排遣;其因果报应之说,亦足警戒下愚,使回心向善,于世不为无补。

”很显然地,纪晓岚认为因果报应之说能警戒世人,使人心向善,于世人大有裨益。

所以在《阅微》中,关于好人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故事不胜枚举。

如《槐西杂志》(三)中记一官吏贪污受贿,一生无祸,然殁后三女皆为娼。

二女犯事应受杖,官吏知其为某吏之女,告知宜从轻。

女幸言,得之以先父为吏哉。

纪晓岚感叹道:

“嗟乎,乌知其父不为吏,今日原不受杖哉!

”父亲为吏种下贪污受贿之因,才使三女堕为娼妓以承担恶果。

孔子不言怪力乱神,儒者不信鬼神妖魅,纪晓岚在《阅微》之中多次辟儒家的无鬼神论、无佛法论。

“儒者见谄渎之求福,妖妄之滋惑,遂龂龂持无鬼之论,失先王神道设教之深心,徒使愚夫愚妇,悍然一无所顾忌。

”从侧面可看出,纪晓岚对鬼神之论不持否定态度。

在《阅微》中,他以鬼神为依托,贬斥丑恶现象,宣扬传统道德,表章风教,使人心向善。

(二)对道佛思想的批评

佛家倡言慈悲为怀,戒杀生,对人对事皆以善为念,能化即化。

然而对作恶之徒的宽容,往往是纵容其继续作恶,祸患因此越积越大。

本来可以消除祸患于未然,然因僧佛之善念的滋养,致使祸患有了滋养的空间,最后难以消除。

纪晓岚对此是批评及斥责的,提出了“养痈遗患”论。

《槐西杂志》

(一)中记一僧善咒术,居于永春山废寺。

夜里常见有妖魅出入,徒弟告知实情,并请僧制止。

然其以“人自行于昼,妖自行于夜,两无害也。

万物并生,各适其适”为由拒禁。

后来妖魅白天也出来作恶,骚扰众僧,日夜不安宁,僧始施咒术。

然妖魅长久聚集于僧寺,党羽众多,以僧之力已无法消除。

后僧延善劾者登坛作法,妖灭寺也化为灰烬。

起初,僧本可胜之,然不胜。

待道力不足以胜之时,方妄欲胜。

“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

”此乃“养痈贻患”也。

另外,对佛家的“不以善恶为罪福,而以施舍不施舍为罪福”,失去佛家之本旨的现象,纪晓岚也颇有微词。

释道之徒往往曲解佛之本意,背离佛之道,只劝他人布施,甚至蛊惑人心,欺诈百姓之财。

如《滦阳消夏录》(三)一则记僧耍小把戏蛊惑人心,使人信为佛示现,遂布施益多。

后渐富,然僧不修葺破寺,终为盗贼所盗,人乃知实情也。

“盖释道之徒,不过巧陈罪福。

自妖党聚徒为不轨外,其伪称我仙我佛者,千万中无一。

”佛之本旨为劝人善,注重行善,注重践行。

《槐西杂志》(三)记一沧州游方尼,不许妇女至其寺,而亲自前往百姓家。

然不劝妇女布施,惟劝存善心,作善事而已。

一仆妇施布一匹,尼合掌谢讫,稍置几片刻,仍归还仆妇,言佛已鉴照,归之并导之为其姑制一絮衣。

姚安公评之:

“此尼乃深得佛心。

”方尼之举乃实为佛之道也。

《槐西杂志》

(二)另一则记一媪劝人行善积德,言“增修善业,非烧香拜佛之谓也,孝亲敬嫡,和睦家庭,乃真善业也耳”,“从不劝妇女布施佞佛”。

注重实事,强调践行,以积善业。

通过正反对比,可看出纪晓岚认为佛家应重视劝人行善,以善恶为罪福,最为首要的就是实践,而非布施或求神拜佛以邀功德。

纪晓岚的风教观丰富复杂,既有对当时不合理现象的批斥,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又有对道佛思想的接受,宣扬因果报应、轮回之说、命定论等。

笔者认为,纪晓岚的风教观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纪晓岚不遗余力地宣扬传统道德,宣扬道佛思想,其目的正如其门生盛时彦所说“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

道佛思想为儒者所辟、所批评,但这些思想能使人心向善,使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民风归于淳朴、醇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纪晓岚除了宣扬因果报应等思想之外,对社会上的不合理或者是礼义上、道佛思想上的弊端提出独特的学术见解。

关于礼的方面,纪晓岚反对拘泥礼节的现象,对礼的遵从有某种程度上的修正。

在礼的方面,纪晓岚揭露其矛盾,察人之所不察,发人所未发。

最重要的一点,笔者认为纪晓岚发现了礼的僵化与不近人情,对人的本性、真情的关注能对礼的修正予某种启示和促进。

另外,针对佛家的慈悲论所提出的“养痈遗患”论,也值得佛学之徒深思。

佛家以善为思维模式,然而小善反积成大恶,祸害社会,这又与佛的本旨相矛盾和相违背。

纪晓岚一针见血的批评对佛学理论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论

纪晓岚在《阅微》中大肆地宣扬传统道德,有人因此称他为孔孟卫道士,对他大加批评和指责。

毋庸置疑,为了达到教化、劝惩这一目的,传统道德的宣扬是一种必须。

同时,纪晓岚并不局限于这一目的。

鲁迅评论说:

“(纪晓岚)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迁,此先后作家所未有者也。

”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把纪晓岚称为孔孟卫道士,应公平客观地予以评价。

首先,纪晓岚以儒者的情怀观看当时病态的社会,以鬼神为依托,宣扬优良传统道德,以引起世人的注意,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在当时来说是值得肯定和褒扬的。

同时,其风教观重视人的本性,又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人性的关怀。

其次,纪晓岚以他独特的学术眼光窥视道佛等思想的弊端,察人所未察,确属难能可贵。

第三,纪晓岚接受佛道等思想,将之运用于教化、劝惩中,是时代的使然,具有时代局限性,然属情理之中。

当时的人们信奉鬼神、信奉因果报应,以神道设教易使人们接受和明白。

研究者往往批判纪晓岚的封建思想,笔者认为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这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思想,一时代有时代的文学。

 

参考文献:

[1]吴波.阅微草堂笔记研究[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37-141

[3]周积明李忠智.正说纪晓岚[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吴波.攻讦道学与对程朱理学的修正——《阅微草堂笔记》思想文化意蕴

究之二[J].蒲松龄研究,2008,(01)

[5]吴波,肖新华.《阅微草堂笔记》研究述略[J].古典文学知识,2007,(05)

[6]吕广为.《阅微草堂笔记》思想内容浅谈[J].语文学刊,1995,(03)

[7]韩希明.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的伦理判断[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8]张思莉.《阅微草堂笔记》民俗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9]戴诚,沈剑文.纪昀礼仪观初探——《阅微草堂笔记》札记[J].哈尔滨师专

报,1997,(03)

[10]吴波.“康乾盛世”下的“浮世绘——《阅微草堂笔记》对社会弊端的揭

与批判[J].怀化师专学报,2002,(03)

 

致谢

本论文(设计)是在我的指导教师白崇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题目的选择到最终论文的完成,特别是在修改过程,白老师给予了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由于对论文的认识不深,对相关的一些要求不甚了解,以致于论文的初稿犯了一些基本的错误:

结构凌乱,语言的范式不统一,文白夹杂,论述不够严谨等。

针对这些缺失,白老师帮助我仔细分析,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得以完成论文的定稿,在此,对白老师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