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48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docx

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汤姆·索亚历险记

【写作意图】

汤姆是近代文学史上典型的顽童形象,塑造这个形象,一是为了表现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二是为了引起社会对顽童的关注,启发人们如何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如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故事梗概】

这篇长篇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经历为线索,描写了密西西比河畔一小镇上的“顽童”汤姆和伙伴——流浪儿哈克因为厌恶枯燥的学校课程和庸俗的生活环境而追求传奇、冒险的一系列有趣故事,颂扬了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印第安人乔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推荐理由】

①我们能够体验到人物惊险的生活历程,从而了解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我们能够体会到故事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③我们也能够品味到小说优美精炼的语言和幽默讽刺而又不乏抒情感人的笔触;

④我们还能够学到以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了解到美国社会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种族歧视,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

【汤姆的形象】

1.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机智勇敢。

顽皮,聪明活泼如:

因为逃学打架的劣迹,被波莉姨妈强迫粉刷院墙。

汤姆故意像一个艺术家似的“表演”刷墙,引来同伴莫大的兴趣,他们每个人必须拿一件小玩意儿来交换刷墙的机会,很快墙被刷了三层之多。

机智勇敢如:

洞中历险,汤姆把风筝线系在一端,放风筝线寻找出路,在排除了几个支道后,终于发现了光亮,走出了山洞。

在法庭上,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为波特洗脱了罪名。

心地善良如:

洞中历险时,汤姆将身上的蛋糕让给蓓姬吃。

处处为她着想。

喜欢幻想如:

在去杰克逊岛当海盗之前,汤姆先幻想当一名士兵,后幻想当一个印第安人酋长,最后觉得还是当海盗最花哨。

2.汤姆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如汤姆为反抗波莉姨妈而出走去当“海盗”,没多久汤姆已为姨妈伤心过度而担心,以至中途还偷偷地潜回家里看望了姨妈。

又如开始不敢出来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但后来终于挺身而出,指证杀人犯。

3.他厌恶教会学校了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干巴巴的说教更为反感,幻想能过上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4.你希望经历汤姆那样的“历险”生活吗?

1喜欢幻想,喜欢历险,是儿童的天性。

2汤姆的历险是他对教会学校了枯燥无味生活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

3汤姆擅自离家出走,幻想当海盗,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更不值得效仿。

4我们要学习汤姆富于幻想、真实善良、勇敢机智、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不是单纯地模仿他的行为。

【主要情节】

当海盗去:

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抗心态。

海盗生活:

描写了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尘活。

通过景物、心理、言行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处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洞中历险:

采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相关情节】

1、主人公汤姆索亚在教堂里见到的一幕闹剧告诉你什么?

至少说两点。

一是教会学校的教育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孩子们对教会学校的无味生活的反抗。

2、作品中最能展现汤姆具有杰出领导才能的情节是:

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

(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

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

3、举例说说汤姆怎样喜欢幻想:

汤姆跟乔、哈克去杰克逊岛当“海盗”前,先是幻想着跑出去做一位身经百战、功勋赫赫的兵士然后荣归故里,后又幻想要加入印第安人的行列,成为一个印第安大酋长,最后觉得当海盗更花哨。

4、你觉得那件事最能表现汤姆的勇敢?

在法庭上,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为波特洗脱了罪名。

在洞中历险时,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关心安慰蓓姬,把身上仅有的蛋糕让给她吃。

5、汤姆、蓓姬外出野餐时渐渐远离了其他伙伴,在山洞里迷路了,

①汤姆和蓓姬在岩洞中遭遇了哪些困境?

在困境面前汤姆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

试举例加以说明。

迷路,没有火照明,饥饿疲劳,蓓姬的消沉,遇到印第安人乔。

在死亡和恐怖面前表现出了沉着勇敢机智,如:

节省蜡烛和食物,在蓓姬失去信心时给她打气,拉着风筝线探路等。

还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如处处关心蓓姬。

②在恐怖威胁面前,汤姆和蓓姬间高尚纯洁的友情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答:

汤姆不顾自己的安危,关心安慰蓓姬,把身上仅有的面包让给蓓姬吃。

③汤姆用什么方法机智地找到山洞的出口的?

汤姆面对洞中的支道,把风筝的线系在一端,边摸索着走边放线,在排除了几个支道后,终于发现了亮光,走出了山洞。

④是什么样的情节为后文汤姆再度进入山洞找到印第安人乔的藏宝箱埋下伏笔的?

答:

汤姆在山洞中遇到了印第安人乔,汤姆吓得大叫,印第安人乔被吓跑了。

⑤汤姆和蓓姬洞中历险后,第二次去探险时是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什么?

结果怎样?

同哈克一起去的,目的是去找印第安人乔埋藏的钱箱;结果他们找到并平分了这笔钱。

⑥印第安人乔为什么会最终饿死在山洞里?

汤姆和蓓姬得救后,蓓姬的父亲用铁板把他们出洞的小口堵死了,他怕以后会有人再从这里进去迷了路。

⑦当初,汤姆和哈克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场惨案,案情是什么?

坏蛋印第安人乔杀死了鲁宾逊医生,却又嫁祸于同伴波特。

6、这部小说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

故事一:

汤姆被迫与蓓姬同桌。

故事二:

为蓓姬承担撕书的责任,代蓓姬受罚。

故事三:

汤姆和蓓姬在山洞历险。

7、第4章里记叙在主日学校怎样才能得到奖品《圣经》?

汤姆是怎样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品并成为主日学校的名人的?

要背诵两千首诗,他用手里的玩具物品换取其他孩子手里通过背圣诗而积攒的蓝票、红票、黄票,申请得到《圣经》。

“主日学校”也称“星期日学校”。

8、镇子上的大人们由于什么事情开始真正喜欢汤姆,并教育自己的孩子向他学习,汤姆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

9、“完完全全是孩子气的行为越来越少,而成人的行为为数增加了”。

﹝勃莱阿语﹞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一个孩子从少年到成熟期的成长。

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点。

答:

(1)、从开头汤姆和蓓姬赌气,刷小性子到汤姆显出一副侠义心肠,代蓓姬受罚,以至到最后在山洞中处处扶持爱护蓓姬。

其间的成熟是显然的。

(2)、开头是汤姆反抗波莉姨妈而出走,结束时已为姨妈伤心过甚而担心,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是成熟的表现。

10、某校初一2班的同学在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对汤姆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辩词:

我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令人鄙夷的孩子。

他顽固不化,置波莉姨妈的劝告于不顾,屡屡犯下错误;他还不努力学习,爱弄虚作假,自己不认真背圣经,用物品和同学们交换彩色纸条,凭纸条获得了学校最高荣誉奖,得到了一本圣经;他还爱耍小心眼,为了报复蓓姬,惹蓓姬生气,他有意与女孩子艾美套近乎。

反方辩词:

我方认为,汤姆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孩子。

他聪明活泼,他诱惑小朋友们,拿小玩意与他交换,一个接一个玩着刷墙的游戏,把波莉姨妈的惩罚变成了快乐;他勇敢无私,洞中历险,汤姆把风筝线系在一端,放风筝线寻找出路,在排除了几个支道后,终于发现了光亮,走出了山洞。

在法庭上,指证杀人犯印第安人乔,为波特洗脱了罪名。

心地善良如:

洞中历险时,汤姆将身上的蛋糕让给蓓姬吃。

处处为她着想。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

其中,“洞中历险”写的是汤姆与蓓姬在洞中三天三夜的历险经历,期间,他们遇到过印第安人乔。

半月后,汤姆打开堵死的洞口,发现                。

当汤姆带着哈克再度进人山洞,他们发现了              。

(1)乔已饿死在洞口旁  装着金钱财宝的箱子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名字)?

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

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姆在洞中历险时遇到的恶人是印第安人乔。

汤姆认

为是

回声使声音无法辨清,所以对方逃跑了。

姆脱险后,洞口被封了起来,印第安人乔就被困死在洞中。

(简单回答“饿死了”也可以。

2、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3分)

 备选标题:

①了不起的粉刷工②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③快乐的海盗营地

【我的思考】

示例一:

【了不起的粉刷工】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了一件又一件物品。

(只要提到“汤姆让伙伴帮助刷墙”就可得全分)

【我的思考】汤姆真是个“狡黠”的男孩,他的所言所行无不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可爱。

示例二:

【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上与好友乔&S226;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提到“汤姆想当海盗”得1分,提到“与乔·哈泼扮演海盗”得全分)

【我的思考】“海盗情结”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示例三:

【快乐的海盗营地】汤姆欣赏了岛上的晨景,就和乔·哈泼、哈克在沙滩上嬉戏,吃完鲜美的营地早餐,三个小“海盗”就踏上了林间探险的旅程。

(提到“欣赏晨景,沙滩嬉戏”或“海盗生活”得1分,提到“营地早餐,林间探险”得全分)

【我的思考】放飞童心,投身自然吧,去享受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那份闲暇,那份宁静,那份洒脱!

∙【2013年·广东】

【试题】(四)(8分)

   A.“有谁和你在一起吗?

”“是的,先生。

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

   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

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

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

“说出来吧,孩子——别害怕。

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

带了什么去的?

”“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

”人们一阵哄笑。

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

   B.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

印第安人乔每晚都闯进他的梦中,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

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

可怜的哈克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常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

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

汤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

   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17.A选文中的“同伴”是谁?

B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

(4分)

 

18.联系原著,说说B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

(4分)

 

【答案】(四)

17.哈克。

(1分)“可怕的实情”指:

在坟地,罗宾逊医生和印第安人乔发生争执,印第安人乔杀死了罗宾逊医生,并嫁祸给被打昏了的波特。

(3分)

18.“高兴”一是因为战胜内心的恐惧和担忧,说出了实情;二是为波特洗脱了罪名。

(2分)“后悔”一是因为说出了秘密,失信于朋友;二是因为害怕印第安人乔的报复。

 

∙【2013年·四川广安】

【试题】11.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甲】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乙】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杆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在那边,牧人使他们呜叫着的牛游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妈

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w  ww.xkb1.com

(1)这两段文字的作者是____,他是____(国籍)文学家,是第一位获得__   _的亚洲人,我国著名作家____也获得了此项殊荣。

(2分)

(2)请你推荐该作家的一部作品,并简述理由。

(2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09年长沙市

8.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9.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0、“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分)

【8、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大意相近即可)

9、A

10、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1分)。

(2010·遵义)

22.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3分)

2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山东滨州2011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

【答案:

7.略。

评分:

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012湖南娄底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更有动感和情趣,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1分)。

⑴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义,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

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就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6.(2008,资阳)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

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律诗却使他留名青史。

7(2005年昆明市)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D)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1、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5、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回答须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

   4、D  5、D 】

赤壁杜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012内蒙古巴彦卓尔

10.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C】

贵州铜仁2011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

特点:

借史实抒情。

(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009年河池市

(一)

6.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7.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的看法,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

【6、C7.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2分)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1分)(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

1、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2、“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

3、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1、C    2、黄鸡:

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3、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浙江省衢州2011

1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分)

16、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5、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16、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4分)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伙,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河北省2011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

【7.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12.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2.

(1)又恐何似

(2)

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

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

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1人有……古难全  2 B   3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