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5975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docx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一:

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录有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2.各种能敲击的物品:

鼓、黄豆、饼干盒、碗、瓶子、筷子、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引发兴趣。

教师播放声音(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

师:

小朋友们,你们听是什么声音呀?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探索生活中的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声音,找出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了解“振动”。

(1)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能发出声音呢?

瞧,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你们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待会儿请你们试一试、玩一玩,玩好之后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

(2)幼儿探索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了解声音强弱与用力大小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提问:

刚才啊,你们每个人都敲了一样东西,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吗?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大一些呢?

(用力敲)

怎样敲可以使它的声音小一些呢?

(轻轻敲)

三、小实验《黄豆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将黄豆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黄豆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

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哪种声音好听?

小结:

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听到难听的噪音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5.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声音不同。

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五、听音表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用刚刚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来演奏一下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二:

各种各样的伞

各种布的吸水性不同。

伞面就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

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

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过程建议

1、幼儿猜猜:

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

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

水滴上去后会怎样?

有没有变化?

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

(如:

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

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

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

再多滴几滴试一试。

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

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

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

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

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7、想一想:

吸水性强的布与吸水性差的布各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这种材料的布做成的东西?

为什么会使用它们?

(比如:

为什么用软的吸水性好的布做毛巾、手帕?

为什么用结实的不吸水的布做雨棚、雨伞等?

8、出示挂图:

(1)小明热得满头大汗,在到处找擦汗的东西;

(2)妈妈看到地上很脏,想做一个拖把拖地;(3)外面下雨了,爸爸想买一件雨衣,雨衣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方总是把桌子上弄得油乎乎的,妈妈想铺一张桌布,应该选什么材料?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情况在材料筐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布。

延伸提示

1、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如醋、油等。

让幼儿观察不同的液体在不同布的表面上有什么变化。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布的名称、作用和原料。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三:

石头剪刀布

设计意图:

“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

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

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

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

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

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

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

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

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

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

有什么规则?

(说明: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

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

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

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

谁赢了?

谁输了?

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

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

(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

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

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

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

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

游戏中教师提问:

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

(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

(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

你赢了吗?

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了吗?

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

你赢了吗?

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了吗?

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说明:

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

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即每次输赢后能否正确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关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输赢结果之间的关系。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说明:

游戏有输赢是正常的,幼儿将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输完时,可能会有挫败感,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及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心态。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

大家来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

如果是因为他输了,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

为什么是输了3次?

(说明:

对于“3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儿都会说“因为他输了”,而后的教师追问“那么他一共输了几次”,目的是帮助幼儿思考输赢结果与雪花片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再追问“为什么是输了3次”,以帮助幼儿在雪花片数量与“每次输赢1片”的游戏规则之间建立起联系。

(3)提问:

谁认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

有几片?

(4)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6片的过程。

提问:

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6片的呢?

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他们每人赢了几次?

为什么?

(说明:

对于“每人赢了几次”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前者既记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而后者只记得自己每次赢了会得到1片,忘记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

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说自己“赢了6次”时,幼儿可能会用“3+3=6”来作答,教师可以视情况再深入追问幼儿:

“这里有两个3,这两个3有区别吗?

”以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戏中赢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幼儿作出推理后,教师呈现磁性黑板,请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在集体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可先向幼儿A提问:

“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

”然后让幼儿A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磁铁块加以表征。

随后,幼儿A每描述自己赢了一次,就让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B在3块磁铁块的后面加上1块磁铁块。

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全体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环节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以了解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同思维水平。

三、第二轮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

1.尝试游戏,体验6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调整规则:

游戏玩法不变,每人改为拿6片雪花片游戏,共玩3次,每次输的人给赢的人2片雪花片。

(2)请幼儿游戏一次。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

你赢了吗?

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

‘你输了吗?

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

2.游戏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过程。

(1)请输完雪花片的幼儿上来,肯定其能“遵守规则”。

(2)请大家一起来尝试推理。

提问:

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会一片都没有了呢?

如果是因为他们输了,那么他们每人输了几次?

为什么?

(说明:

对于这个问题,幼儿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输了3次”和“输了6次”。

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2+2+2=6”来作答,即每次都输掉2片雪花片,输了3次2片,就输完了6片;有幼儿则可能忘记了游戏规则,会说因为输了6片雪花片,所以输了6次。

(3)请输完了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

教师可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A上来,根据输完6片雪花片的幼儿B的描述,来摆放磁铁块。

教师可先向幼儿B提问:

“你原先手上有几片雪花片?

”并让幼儿B在磁性黑板上正确摆放出6块磁铁块加以表征;幼儿B每描述自己输了一次,幼儿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块磁铁块……这个摆放过程既是验证的过程,又是操作的过程,可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由磁铁块所表征的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4)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上来,与其他幼儿一起来推论他们的雪花片变为12片的过程。

提问:

大家来猜猜,这几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会变成12片的呢?

如果是因为他们赢了,那么他们每人赢了几次?

为什么?

(说明:

对于这个问题,幼儿也可能会给出两种答案,即“赢了3次”和“赢了6次”,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

前者既记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而后者只记得每次赢了会得到2片雪花片,忘记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戏规则记成了每赢一次得到1片。

当教师追问幼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答案时,有幼儿可能会用“6+6=12”来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赢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赢了6次。

有幼儿则可能会用“6+2+2+2=12”来作答,他的解释是,因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来每赢一次得到2片,一共赢了3次,得到6片。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5)请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输赢过程,请没有推理出结果或推理出错的幼儿上来根据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摆放磁铁块,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数量变化过程。

(说明:

教师的具体引导方法同前。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关注幼儿对雪花片变化过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结果的差异,重点引导幼儿思考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这三方面的关系。

(6)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开展以下环节的活动。

提问:

谁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

他到底有几片?

为什么只剩下了这几片?

你在游戏中的输赢情况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铁块摆放出你的雪花片输赢过程?

如果两个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数量是一样的,他们的输赢过程也会是一样的吗?

(说明:

以上问题是针对个别幼儿的,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推理水平,选择性地开展该环节活动,目的是引导他们尝试回忆或推论自己雪花片的输赢过程,并用语言加以表述,同时尝试用磁铁块加以表征。

最后一个问题意在引导幼儿基于摆放磁铁块的过程,尝试思考和理解“输赢的不同顺序”与“相同答案”之间的关系。

延伸活动:

提问:

你们觉得用2片雪花片换一张粘纸或用3片雪花片换一张粘纸,哪种方法能换到更多雪花片?

如果2片雪花片可以换取一张粘纸,那你手里的雪花片可以换到几张粘纸?

(说明:

游戏结束后,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不是急于要求幼儿给出正确答案,而是旨在再次给予幼儿尝试推理的机会,鼓励幼儿直接用自己手里的雪花片探索、摆放。

幼儿如能摆放出正确答案,可让幼儿用赢得的雪花片换取粘纸等小奖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