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陶瓷缺陷.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1728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卫生陶瓷缺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陶瓷缺陷.doc

《卫生陶瓷缺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陶瓷缺陷.doc(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陶瓷缺陷.doc

第一部分

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

卫生瓷开裂缺陷,在产品质量中是一种常见质量缺陷,各厂情况不一,按其比例一般占10%左右,多者则占20-30%,因此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

根据原料、成型、烧成三道工序开裂缺陷的初步分析归纳为27种常见开裂缺陷。

一、原料工序因加工等项原因造成开裂、以及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1、原料工序裂

原料工序裂主要指从原料选料洗料,入磨制整个过程中,原料本身含有杂质,又洗、洗不净,因而制泥后,所含有杂质颗粒,在成型工序注入模型成坯,有时在湿坯阶段开裂,有时在坯体干燥收缩阶段开裂,有时又在产品烤烧过程开裂,这几个阶段的开裂究其原因是属于原料工序所造成,因此统称为原料工序裂。

1)原料工序裂的特征:

主要是产品经过烤烧后,在某一部位的表面隆起,无规则,在隆起部位开裂。

2)原料工序裂的原因分析:

这种开裂主要原因是杂质在遇到高温烧成时,坯体内杂质发生化学变化,不能有效地同坯体和釉面而结合,因此造成开裂。

3)克服方法:

a)应该讲究原料质量,要有原料进厂的质量验收制度,不合格原料不允许入厂,更不允许流入下道工序;

b)对所使用的原料要进行精选,无论是软质料,还是硬质料,都要经过人工手选,剔除杂质,然后投入使用;

c)原料存放要讲究工艺卫生,存料处要干净,不能有木柴、草木、石膏、脏土等物混掺,应该做到按料种不同分类存放;

d)运输原料的车辆,制泥的设备要保持清洁,防止杂质混入。

4)各种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原料中含氧化铁较多的杂质,使用产品表面灰暗,如沙土,各种原料中的黄色、红色表层和成块原料,这种杂质直接影响外观质量,其颗粒容易导致开裂。

有机物质如煤屑、草木屑、石膏粉成块,容易增加坯体收缩、形成隆起部位、造成开裂等。

易熔性物质如石灰石、白云石、莹石等杂质,可使坯体剧烈降低烧成温度,使烧成范围变窄,也容易导致坯体开裂。

2、泥浆性能不稳定使坯体开裂

这种反映在成型工序坯体上的开裂,主要由于坯体收缩不均匀,是由于泥浆性能的不稳定所致,因而导致坯体各部位多裂。

4)坯体开裂特征:

主要反映在坯体的凹、凸梭角处多裂,裂纹一般是透裂。

2)主要原因有四点:

a)电解质在泥浆中的比例不适当。

同行们都十分清楚,电解质对泥浆起稀释作用,随着泥浆中电解的增加,粘度相应降低,流动性则又增强。

但是泥浆的流动性要有一个范围。

这是指流动性太强,泥浆中的粗颗粒会下沉,下沉的部位就容易引起坯体某一部位开裂。

如果流动性较弱,也可以说流动性差,则会影响泥浆流入模型的细窄部份,泥浆屈服值往往升高,触变性强,空浆性能不良,则会引起坯体某一部位的软裂。

因此泥浆中加入电解质要注意湿坯的含水率,如果含水率高则容易造成坯体变形或塌陷裂,如果含水率过低则又容易出现其它部位的开裂。

b)要注意泥浆的稠化性。

稠化性太强,往往排浆性能不好,保型性不良。

这样也容易在模型的凹凸处,梭角处开裂。

因此一般情况下要注意泥浆的流动性,吃浆时间的掌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则容易发生坯体开裂。

c)要掌握好泥浆的比重适当。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用浆量而调整适当泥浆比重。

用浆量大,又是单面吃浆产品比重以1.75-1.80较为合适,对双面吃浆产品,如洗面器卷槽类产品则要调整为1.7-1.75为宜。

就泥浆比重与开裂比例来说,泥浆低于1.7,吃浆时间长更容易开裂。

供浆时,使用泥桶、泥缸的原始方法则可通过加水调整,如果使用压力管注浆时,原料车间尤其要注意泥浆比重,在入罐前加入适当水量,通过高速搅拌机搅拌均匀,以防止泥浆比重不当造成开裂。

d)泥浆陈腐期短,有的工厂原料加工能力比较低,泥浆很少有储存,这样出后的泥浆立即投入成型使用,这种情况会因泥浆性能不稳定而造成开裂,因为泥浆不经沉腐一般吃浆时间快,坯体在模内强行收缩,因此坏体某一部位发开裂。

除上述四点外,还有三种情况可分析原因时参考。

第一、回坯泥太脏,而不能及时清理,经过搅拌立即投入使用;第二、回坯泥加工方法不当,回坯泥一般加水高速搅拌,过筛过磁铁即可使用,但是有的单位又重新入磨,这样使泥浆细度发生变化;第三、加入回坯泥的电解质不适当。

按常规回坯泥不用加电解质即可,是有的单位不适当地加碱,每次加碱,因而使回坯泥的性能变化。

这样也容易因泥浆性能的变化造成坯体开裂。

3)克服方法

a)要注意掌握泥浆的流动性,在加电解质时,以成型注坯、修坯需要为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b)强调泥浆的沉腐期,一般出磨泥浆以陈腐一周左右为好,这样可以保证泥浆性能的稳定。

c)对于储泥池要定期清理,回坯泥要在回坯前注意掌握清理,回坯泥搅拌要坚持过筛、除铁。

d)泥浆要进行调整,即由陈腐后的新泥、注浆使用后的回浆泥、回坯泥三部分组成,其比例以回浆泥为主体,即6:

3:

1,回浆泥为6,新泥为3,回坯泥为1。

这样可以保证泥浆性能相对稳定。

e)注意调整泥浆比重,并且要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成型工人难于掌握,容易发生开裂缺陷。

3、泥浆细度不当,配料不准致使开裂

1)特征:

主要由于泥浆磨制时粗细度掌握不准,控制不严而使坯体收缩开裂或燃烧后开裂。

2)这种开裂原因有:

a)洗选料不合质量标准,部分杂质混入制成泥浆,如高可塑性原料中的紫木节,硬度小。

不需要经过粗碎,中碎即可入磨,如果不认真拣选所含杂质,混入泥浆中,这样它的干燥收缩过程中开裂。

b)低可塑性原料,通常称为硬质粘土,如大同土等,这种原料硬度大,颗粒粗,干燥强度低,收缩也较大,这样应控制使用点,注浆时,模内坯体成型快,相应能缩短注浆时间,但是掌握不好,会因为吃浆快而引起坯体在脱模过程中开裂。

c)注浆用的泥浆磨制时间掌握不准,坯料磨制较粗,这样尽管注浆后成型快,时间缩短,但坯体极容易开裂。

另一方面坯体过细时,则坯胎收缩大,也易于变形和开裂。

特别是石英原料,更要强调磨制细度,不然有些细颗料沉积在某一部位的变化,而引起开裂。

d)要掌握泥浆的使用温度,有时新泥成份高,或因管道存浆,泥罐存浆,室内温度高,或因地炕因素所致,使泥浆发热,这种情况下坯体除了塌活以外,坯体某些部位也会开裂。

但是泥浆温度低于10度,又因坯体成型缓慢而造成模内坯体开裂。

因此泥浆温度正常情况下不能高于30℃为好。

3)克服方法:

强调原料工序的选料,配料质量,特别是配料的准确性,以保证泥浆性能不发生变化。

强调稳定的有效磨制时间,细度1-2为好,但要注意硬质颗粒。

对的温度使用要保持稳定,一般以20℃-30℃为好,这样注浆后,坯体收缩适当,便于成型控制坯体各部开裂。

总之在原料工序应加强泥浆质量的控制,泥浆质量的前提又是原料质量。

只要注意上述要求的各点,肯定会为成型制造创造良好条件。

另外,在各陶瓷厂注意职工中,也应逐渐摸索总结泥浆性能的,可以这样说,一个合格的、有经验的注浆工,在注浆时的,首先观察和了解掌握泥浆比重、流动性、温度等,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先稳定泥浆性能,再根据泥浆情况采取应变措施,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坯体质量。

二、成型工序各种开裂的特征、成因和克服方法

成型裂:

主要指注坯过程中和干燥完成后,模内湿坯、脱模湿坯、修粘湿坯、湿坯干燥、存放、运输、施釉等过程中发生的各自开裂现象,因为主要开裂均发生在成型工序,因此称为成型裂。

这种成型裂表现形式下,开裂症状不一,开裂时间部位不一,但是从总体上讲是收缩不均匀所致,这里既有客观原因,如模型、室内温度、室外湿度、室外气候的影响,也有主观原因即擦模方法、注浆方法、修坯方法、施釉方法等主观上的原因,既有技术性的也有非技术性的,如运输、存放等,但是就整个成型工序来说大体可分五类即:

擦模方法、模内湿坯的技术处理,脱模湿坯的修粘,湿坯外力作用。

干坯的干燥、搬运、存放等。

在每一类中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熟练的注修技术工人看来是不能给予明确判断,为了充分认识各个阶段的开裂特征,下面进行按开裂先后工序以叙述。

1、擦模裂

主要是指擦模过程中,由于对模型各部位擦拭用力不均匀,或擦模不当,影响坯体在模内的收缩,而致使开裂。

裂纹特征:

在坯体凹凸处,梭角处,平面处呈穿透开裂。

也有的表现为坯体触模部位开裂。

裂纹有的细微,有的则开放透裂。

克服方法:

生产卫生陶瓷产品,第一道工序就是擦模,擦模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使模型对泥浆有吸附性,吸收泥浆中的水份,使泥浆按模型的形状,成为坯体。

擦模直接关系到坯体的成型和坯体质量,有些湿坯表面的缺陷,应该确切地说,除泥浆性能的因素外,主要是擦模造成。

一个有经验的注修工,既便在泥浆性能不稳定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擦模上采取措施,控制质量缺陷的产生。

为此,就克服擦模裂来说,主要就做到以下几点:

a)擦模用水的选择

擦模用水分“清水”和“混水”两种,“清水”一般用于模型含水量较高,即湿模或在模型中后期,或室内温度低,湿度大或暑季阴雨和冬季天寒,这样对模型使用“清水”,就可以使坯体在模内收缩不受影响,不发生各种开裂缺陷。

使用“混水”,主要指新模型、干模型,平面较大的部分产品,如水箱、卷槽、坐便器的圈胎、洗面器的凹面部分。

其目的在于增加模型对泥浆的吸附力,因为新模型很容易出现坯体局部过早脱模,影响坯体整体收缩。

干模型吸水率强,模型吃浆快,用水量要大一些,用混水擦模使之坯体在模内整体收缩,而不致于造成局面开裂。

对于清水和混水的使用,也不能死搬教条,或不加区别地一律对待,还要考虑到室内温度、湿度和室外气候,季节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北方风大,容易使擦模部位风干,模型的吸水率也较强,这种情况下要在擦模后尽快合模。

擦模用水要适当加大。

室内温度能稳定在30℃以上,模型有一定的吸水率。

一般情况下要用混水,但是湿度较大,室内温度较低则要在擦模用水和水量上加以灵活掌握。

擦模也要考虑到不同品种,如水箱类产品,即使模型湿一些也要用混水擦,不然会造成坯体平面瘫塌。

双面吃浆的洗面器凹面模型一般情况下也要用混水,不然会影响坯体的收缩。

这方面要灵活掌握,如果是双面吃浆产品以新模型为保证坯体不开裂,可以在擦模之前,先向凹面喷、洒一些水,然后再擦模防止坯体被凸扇带起。

造成坯体破损,或下扇过干造成开裂。

b)正确掌握擦模的用力

对擦模用力这个问题上,可以说很抽象,又很难用具体的数字说清楚。

根据擦模的体会可以简单归纳为重力、中力、微力三种不同的用力方式。

对于新模,干模可以用混水重力,保证吸附性。

对大平面产品或某一部位如坐便器圈盖也要用重力,防止瘫塌。

对于模型使用到中期,模型毛细孔外露,比较容易吸浆,主要是模内湿坯不易脱模所致。

影响了整体收缩,因此应该用中力或微力。

对于湿模或模型晚期要注意用微力。

即在擦模部位,用水一带而过即可,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最容易出现开裂的阶段。

c)正确掌握各类产品主要部位

擦模要有重点,而不是不分轻重的乱擦。

在擦模用力均匀的前提下,要分产品,按不同要求,抓住重点部位进行擦模,一般情况下分五种情况。

第一、大平面的部位如坐便器的大胎,水箱产品的平面为重点部位,必须要擦均匀,不能有丢漏的现象。

第二、产品凹凸棱角部位,要适当用力,不可用重力擦,更不能丢掉,以防止过早脱模和不能及时脱模,如卷槽产品的下沿等部位。

第三、双面吃浆产品,重点部位在凹面,凹面要比凸面用力,擦模各部位要均匀用力。

第四、产品零部件如圈盖部位为重点,其它的管、板、水道等可满擦即可。

第五、蹲便器、水箱、坐便器的大胎等上口部位必须是重点,要用力擦,擦均匀,防止上口部位过早脱模。

上述这三点直接关系到成型坯体下开裂问题,按上述要求去做可以相应减少擦模裂缺陷。

2、粘模裂

这种裂缝主要是擦模力量不均匀,揭模时间不准确,使模内湿坯不能整体收缩而造成坯体局部开裂。

1)开裂特征

在坯体的凹凸和棱角处呈现时断时续的细碎小裂。

模型新或模型干这种裂则表现为穿透坯体内外表面,是属开放型的裂纹。

旧模型或湿模型则表现为细碎短小裂纹。

2)开裂原因

a)不考虑模型含水量,擦模时用水用力不能灵活掌握。

b)擦模用力不均匀,开裂部位一般是用力较重。

c)对重点部位,擦模时不能加以区分。

这样棱角处脱模晚。

3)克服方法

a)讲究擦模方法,如出现细碎小裂,则要在擦模时,调整擦模方法。

开裂部位轻擦模,调整擦模方法。

开裂部位要使用清水。

b)对产品重点部位,擦模时要轻它部位,以保证重点部位如棱角、凹凸脱模,以适应整体脱模。

c)对于双面吃浆产品凸面一定要凹面,不然模内坯体会粘在凸面,不能脱模。

d)湿模型必须强调水清、力轻。

e)揭模时间要准确,这方面要考虑模型新、旧程度、湿干程度、模型吃浆慢,如揭模早,则坯体不能脱模,揭模晚,则使坯体在模内开裂,因此分予以注意。

3、皱裂

这种裂主要指模型内湿坯局部过模,脱模部位形成塌陷皱裂。

1)裂纹特征

开裂部位呈锯齿形,裂纹无深度,反映在坯体表面。

2)开裂原因

a)模内有尘土,滑石粉末,碱毛模型的油皮。

因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型吸浆。

b)擦模时用力不均匀,或有的部掉操作,因而过早脱模。

c)擦模空气眼部位,在漏浆时堵模内气体排不出来,因而坯体在漏浆中出现皱状裂纹。

3)克服方法

a)擦模前,一定要清扫好模型位,合模时要轻、稳,也不要带入尘碱毛等杂质。

b)擦模时要从上到下,由左至右顺序擦模,不能丢掉部位,特别是模型的#部位,同时强调上下扇模型的擦模区。

c)新模型第一次使用,可用碱水、石膏水加泥浆擦模,防止出现这种开裂现象。

d)揭模要逐渐摸索规律,掌握准确时间,不要提前,更不能错后,通过揭模如发现有这种开裂现象,则可以暂停揭模,过一段时间再行揭模,以不粘上扇模型为宜。

e)漏浆时,模型空气眼必须畅通。

f)泥浆发热、发塘、过稠时尤其要注意这种缺陷的产生。

4、卡裂

这是由于模型结构复杂,造型或结构本身影响模内湿坯的整体收缩,造成坯体某一部位开裂。

1)裂纹特征

收缩不一致的部位,有明显的开放型裂纹坯体收缩受阻部位出现开裂,裂度深,一般穿透坯体。

2)克服方法

a)具有复杂结构的产品正如前面所讲要注意擦模,揭模时间准确等重要环节保证坯体收缩一致。

b)严格掌握吃浆时间,特别是双面吃浆产品的接茬处,保证吃实,不能有夹层。

c)坯体适当掌握厚一点,不能过薄,以适应受阻。

d)泥浆性能要掌握,一般情况下泥浆稠,流动性好,吃浆时间长容易发生这种缺陷。

e)揭模发现这种开裂症状,要及时粘好,粘接的要求是把卡裂割开灌稀浆,用手抹平,再刷一次泥浆,第二天坯体脱模后再进行粘接。

如果粘在模内,要促使其脱模,否则会扩大开裂程度。

5、对口裂

这种裂是指模型对口缝处溢浆后,坯体对缝处的泥片向坯体顺延开裂。

揭模后即可发现。

这种裂也称“重皮裂”。

1)开裂特征

这种裂纹一般模型对口缝处,顺模型对口方向开裂。

2)开裂原因

a)模型上下扇对口不严,卡具不紧,注浆时泥浆溢出模型。

对口缝泥边引伸开裂。

b)模型老化,或模型合模时,有异物垫在对口缝处,造成溢浆。

c)注浆过猛、过快,浆流冲开模型。

对口缝溢浆。

3)克服方法

a)合模要严,卡具要紧,注浆要慢稳,防止溢浆。

b)揭模后要将对口缝处泥边削齐,防止收缩时延伸。

c)坯体脱模后在修粘时,先用刀具削平对口缝,并用灯细心找裂,发现开裂及时粘接。

6、沉裂

这种裂是指坯体脱模后,因某一部位重力作用下沉,使悬空部位接茬处开裂,或因某一部位含水量高即活软,受力不均匀,造成坯体开裂。

1)开裂特征

这种裂有丝纹,明显的撕裂症状。

2)开裂原因

a)脱模坯体较软,悬空部位缺乏支撑或支撑物支撑不力,因而受重力作用而开裂。

b)坯体接粘时含水量高,接粘动作慢,造成局部开裂。

c)对坯体局含水量高,缺乏技术性处理。

因而造成开裂。

d)坯体修粘后,养护不利,收缩时失去平衡作用,因而受力部位开裂。

3)克服方法

a)针对坯体含水量高情况下先采取积极措施,如通风、撒土面等吸收坯体含水量高的部位,使之整体含水量一致。

b)支撑物要适合坯体收缩,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便坯体悬空部位受重力作用造成开裂。

c)发生这种缺陷后,要采取补救措施,待坯体适当收缩,能接粘时再进行接粘,以免造成坯体破损。

7、削口裂

这种裂主要指修粘坯体时,由于刀具、室内温度、室外气候、坯体含水量等项因素千万割口和修坯部位开裂。

1)开裂特征

这种裂一般呈横断裂,以垂直方向为裂的特征。

2)开裂原因

a)坯体较硬、刀具迟钝割口或修边时,造成坯体被修部位开裂。

b)坯体含水量高,刀具较迟钝,修坯时在被修部位开裂。

c)修坯完成后,由于不能及时擦水,被风吹干或强行干燥而造成被修部位开裂。

3)克服方法

a)在修坯时,刀具要锋利。

b)被修坯体要掌握适当含水量,掌握较硬适合可修坯。

c)修坯后,根据室内温度高低、室外气候、风力进行刷水,以保证坯体不开裂。

d)削口时要做到平齐,不可出现破茬处开裂。

8、托垫裂

这种开裂主要指模内湿坯脱模后,湿坯与托垫接触部位不吻合,或托垫有异物,造成坯体受外力作用而开裂。

3)开裂特征

这种裂纹是因受外力作用,受力部位中现鸡爪型裂纹,裂纹处背面有明显痕迹,因此特征明显。

2)造成原因

b)用于承托坯体的石膏板、木板、石膏托垫等在坯体脱模后放在上面,这些托板物事先清扫不净,有硬质异物,使坯体受外作用开裂。

c)这种开裂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托垫物本身不净造成;另一种是坯体因模型发生故障,坯体某一部位凸起,因此存放在托垫物上,受外力作用支撑部位开裂。

d)这种裂有时在装么产品的用垫上,也有这种开裂情况。

3)克服方法

b)湿坯脱模时,务必清扫干净存放坯体托垫物品。

c)模型某一部位,特别是底部有损坏必须事先进行修整,以防发生开裂。

d)出现这种开裂要及时修粘,待坯体较硬,能翻转搬动时,再把坯体翻转过来,把受力部位的背面修好,以免流入下道工序继续造成开裂。

9、粘口裂

这种开裂是指坯体粘接过程中,各部件与坯体主体粘接不合,含水量不同,收缩不一致或粘接不严,造成坯体干燥过程收缩开裂。

象这样缺陷因素较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1)开裂特征

主要在粘接部位顺粘接范围开裂,如坐便器的圈粘口裂。

粘板裂、粘管裂和开裂部位粘接不严不实,又重新开裂。

2)开裂原因

a)不能有效地掌握粘接坯体的软硬程度,达不到软硬一致的要求,结果影响坯体收缩。

b)被接粘的部位,高低不平,两种部件粘接不严实,结果在收缩时开裂。

c)粘接挂浆时,一次挂浆数目多,室内湿度低,温度高或室外干燥多风,泥浆表面起一层泥皮,失去粘接作用。

d)粘接完成后淤泥不能有效的及时地处理,缺浆部位又不能及时补浆或粘接完成后不能及时擦水,在干燥过程中因泥浆作用造成开裂。

3)克服方法

需要粘接的零部件要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坯体要湿润,而不能过于干燥。

因为坯体及各部件含水量少,则不易粘接,更容易在收缩中开裂。

因此强调粘接坯体主体和零部件的含水量一致性,也就是习惯上所说的软硬一致。

a)粘接时要切实做好防风工作,不能让风吹粘接部位,尤其是泥浆不能起泥皮,以免失去粘接作用。

b)粘接部位一般要用刀削平,以利于接粘,如果高低不平则容易在低洼处粘接不实,坯体干燥过程中继续开裂。

c)粘接用泥浆要事先调制好,一般这种泥浆要求比较稠,比重不可测。

具有较强的粘接性能,用手或工具在粘接部位挂浆以不流动为好。

这种泥浆的制作要注意排除泥浆中的气泡,泥浆要求纯净,不能有任何杂质异物,以免粘接后,因泥浆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发生坯体粘接部位的开裂。

d)粘接前如发现粘接部件与主体软硬不一致时,可以通过刷水,用塑料布苦盖以进行调解,待软硬一致时再进行粘接,为利于粘接,可在粘口部位事先刷水,后挂浆,以保持泥浆的粘接性。

e)粘接挂浆通常情况下,一次挂浆5-7个坯体,如果坯体较干,窒外风大,室内温度高,湿度小,则要讲究粘接速度要快、稳、准。

一次粘实,千万不可在粘接后随意移动,以免失去粘接作用。

f)粘接完成后,要用手把粘接部位压实,强调挤出泥浆,以防止粘接不实而在收缩时开裂。

对挤出的泥浆要用手或胶皮抹净,用湿布把粘口擦平,以免余浆开裂影响粘口。

g)对于零部件的粘接要求准、正,对于零部件含水量高,坯体较软,要防止因部件和整体的含水量不同,影响干燥收缩。

h)注意粘接后坯体的养护,有时在粘接时并无缺陷,可是在坯体干燥时,由于坯体的一个侧面受风吹或热源伴随,便某一部先失去一部分水份,先行干燥,这样容易发生开裂。

因此,修粘完成后要处理好防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底部要垫毯子或棉垫,上口部位要适当苦一下,或在通风面苦一下,以防止在坯体收缩或干燥不能整体同步而开裂。

10、眼孔裂

这种开裂是指产品的各眼孔部位,如安装孔、木盖孔、泄水孔等处因修粘不利致使开裂。

(介绍部位缺陷时详细叙述)

1)开裂特征

这种裂纹反映在坯体和成品上呈细微裂纹。

2)开裂原因

a)孔具不锋利,打孔眼带毛刺,从毛刺处开裂。

b)坯体干燥,打孔时撑裂,又未及时刷水。

c)坯体软,打孔眼后强化干燥开裂。

d)孔眼部位受客观条件影响,如:

风吹引起收缩开裂。

3)克服方法

a)首先保证孔具锋利,孔具本身要求符合规格,不带破茬,不卷刃。

b)打眼孔依坯体软硬程度而定,一般坯体硬时可事先刷一些水,或在打眼孔后及时刷水用手或笔杆等擀平不留毛剌。

c)眼孔部位不能强行干燥,物别是坯体薄时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d)有时在堵眼部位打眼,堵眼用泥要软硬适当,堵眼部位打眼,堵眼用泥要软硬适当,堵眼部位不可太厚,并注意周围粘接严实。

11、软裂

主要反映模内湿坯局部脱模早,整体收缩时发生局部开裂。

1)开裂特征

这种软裂呈现纹型,开裂处有明显下塌,坯体表面含有明显水份,裂纹不深、不透。

2)开裂原因

a)这种开裂原因与皱裂有些相似之处。

但这种裂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因泥浆稠、泥浆热影响吸浆,局部逐渐脱模,脱模部位逐渐呈现这种裂纹。

b)擦模用力不均匀,局部脱模,脱模的过程形成这种软裂。

3)克服方法

a)泥浆热度在35℃以上(手触模发热)在擦模上要注意,保证擦模用力和部位均匀,防止局部脱模。

b)对出现的软裂,只需抹上泥浆,用手抹平即可解决。

c)对有裂和下塌部位,用细土面撒上,吸收水份,待坯体能修粘时再修补这种开裂缺陷。

12、存浆裂

这种裂是漏浆时,在产品底部或双面吃浆接茬处,因存浆,在干燥和收缩时开裂如洗面器底邦处、槽的沿部、坐便器底等。

1)开裂特征

这种裂是由坯体内部向外裂,有时在坯体干燥时不明显,而在焙烧时则发现裂纹顺存浆处呈开放型,造成产品破损。

2)开裂原因

a)漏浆时坯体内部存浆,模型角度不准确,余浆不能有效排放而残存在坯体凹处,这样不能与坯体同时收缩,造成存浆处开裂。

b)泥浆比重高,流动性差,又是双面吃浆空浆时间短造成存浆。

c)吃浆时间过长,坯体超厚,漏浆不彻底,造成存浆,导致开裂。

3)克服方法

a)强调漏浆要彻底,主要方法选择漏浆的最佳角度,保证不存浆。

b)讲究空浆时间,不能漏完浆立即放平模型而是待漏浆彻底后,才能放平模型。

c)对可以处理余浆的部位,可用手笔和排笔掸净存浆。

d)泥浆流动性差,比重高,浆稠要掌握吃浆时间短一些,坯体薄一些。

13、粘圈裂

这是修粘中主要部位缺陷,水圈和大胎粘接不合而导致开裂。

1)开裂特征

粘口部位开裂,俗称要圈,全部开裂或局部开裂,但反映在粘口。

2)开裂原因

主要是在粘接过程坯体收缩不一致,圈与胎含水量不一致,或粘接不实,因而在干燥过程开裂。

(可参见粘口裂)

3)克服方法

a)掌握水圈和大胎的软硬一致性。

b)胎口要平,粘圈要实。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