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7793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9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docx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好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3W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的省力滑轮组.他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的重物吊到等高的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他拉绳的速度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b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和功率的多少相同,甲装置的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功率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率的大小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的功多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的功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A、67%B、73%

C、83%D、100%

5、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1和G2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B、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的功率大D、F1、F2做功的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的A、B两个滑轮组(体,若G1>G2,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A和ηB,则(  )

A、ηA>ηBB、ηA<ηB

C、ηA=ηB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和G2的两物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和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是(  )

A、6:

7B、7:

6

C、5:

6D、5:

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则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  )

A、

(1)B、

(2)

C、(3)D、(4)

9、轮组的(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滑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0、(2006•大连)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为G物,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工人所用的拉力为(  )

A、

B、

C、

D、

11、(2011•包头)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40%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的功是600JD、拉力F的功率是40W

12、有一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重1000N和2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5m,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确的是(  )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相等B、人做的额外功相等

C、人做的总功相等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13、从井中提水时,常常会发生吊水桶落入井里的事情.用物理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和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桶里会带些水,这时人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人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1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15、(2007•无锡)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1=W2,η1=η2B、W1=W2,η1<η2

C、W1<W2,η1>η2D、W1>W2,η1<η2

16、(2011•烟台)在不计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η组<η动<η定B、η定<η动<η组

C、η动<η定<η组D、η定<η组<η动

17、(2010•广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1000N的货物,所用拉力是400N,绳的自由端被拉下2m.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总功是800JB、额外功是100J

C、有用功是400JD、机械效率是62.5%

1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B、改用质量小的动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一座高达40米的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

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

(1)小明用如图乙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脸.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F越小.由此他明白了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是能起到 _________ (“省力“或“省功“)的作用.

(2)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的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的时间为 _________ 秒,所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_ 焦.

20、(2008•黄冈)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 _________ N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的功率是 _________ W,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 _________ .(“增大”、“减小”或“不变”)

21、(2010•攀枝花)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_________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

22、(2010•黄冈)如图是某商场的自动扶梯.扶梯的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的速皮匀速上行.则扶梯对他做的功是 _________ J,对他做功的功率是 _________ W.如果站在扶梯上的人数增多,扶梯的效率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的同时,他又相对扶梯以1m/s的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他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的时间为 _________ s.

2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15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400N,若将物体提升0.3m,则拉力做的功为 _________ 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

24、(2004•河北)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18kg的面粉,所用的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若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的大米,当拉绳子的速度为 _________ m/s时,拉力的功率为54W.(取g=10N/kg,绳重与摩擦不计)

25、一个质量为70kg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砖的托板)提升一堆砖.已知装砖的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那么,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这些砖的过程中,此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 _________ .(取g=10N/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26、(2009•赤峰)在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正确记录的测量结果如表:

小车的重力G/N

斜面高度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s/m

5

0.4

4

1.0

由列表的数据计算可知:

(1)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___ J,

(2)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

2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时,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

当斜面坡度较 _________ 时,较省力;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

当斜面 _________ 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最大;

(3)该小组又做了第4次实验:

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为0.5m和lm,用弹簧测力计拉着这个小车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则他们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 .把第4次与第 _________ 次的测量结果相比较,才能得出:

当斜面越粗糙时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小.

28、(2009•长沙)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N,小强所用拉力F=250N,则拉力F的功率为 _________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

29、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80N的物块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

拉力F的大小为 _________ 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_________ W.

30、(2010•重庆)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将沙匀速向上提升2m,已知沙重184N,动滑轮重6N,桶重10N,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则拉力的大小是 _________ 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_ .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

A和D.

故选A、D.

故选C.

故选D.

故选C.

6、

解答:

解:

设将两个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

∵使用滑轮组时,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

∴W额=G轮h,

当提升的物重变化时,额外功大小不变;﹣﹣﹣﹣﹣﹣①

∵η=

=

=

=1+

,﹣﹣﹣﹣﹣﹣﹣﹣﹣﹣﹣②

∵G1>G2,W有用=Gh,

∴做的有用功:

W1>W2,﹣﹣﹣﹣﹣﹣﹣﹣﹣﹣﹣﹣﹣﹣﹣﹣﹣﹣﹣﹣﹣③

由①②③综合分析:

ηA>ηB.

故选A.

解答:

解:

设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h,

W有用=Gh=5G0h;

∵摩擦和绳重均不计,

∴使用滑轮组时做的额外功就是将动滑轮提升h做的功,

∵甲图有1个动滑轮,

∴使用甲滑轮组时的额外功:

W额=G轮h=G0h,

使用甲滑轮组时的总功:

W总=W有用+W额=5G0h+G0h=6G0h,

使用甲滑轮组时的机械效率:

η=

=

=

∵乙图有2个动滑轮,

∴使用乙滑轮组时的额外功:

W额′=2G轮h=2G0h,

使用乙滑轮组时的总功:

W总′=W有用+W额′=5G0h+2G0h=7G0h,

使用乙滑轮组时的机械效率:

η′=

=

=

=

=

故选B.

解答:

解:

(1)比较两图发现:

绳子段数相同,动滑轮重相同,提升高度也相同,只有被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

(2)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所以该实验装置探究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的关系.

故选B.

9、(

解答:

解:

A、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动滑轮重力小,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就高,即机械效率高;反之,如果动滑轮重力大,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就低,即机械效率低,故A正确;

B、吃饭时,食指和拇指对筷子的力是动力,食物对筷子的力是阻力.此种情况下,动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筷子是个费力杠杆,故B错误;

C、我们使用杠杆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故C错误;

D、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故D错误.

故选A.

10、

解答:

解:

①不计摩擦和绳重,由两股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F=

(G物+G动),故A正确;

②设物体升高的高度h,可求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2h,

提升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

W有=G物h,

∵η=

拉力做的功为总功:

W总=

=

又∵W总=Fs,

∴拉力的大小:

F=

=

=

,故B正确;

③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

W额=G动h,

W有=W总﹣W额=Fs﹣G动h,

∵η=

=

∴拉力的大小:

F=

,故D正确;

根据C中结果反推导,发现η=

,不符合机械效率的定义,故C错.

故选A、B、D.

11、

解答:

解:

因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物体重和机械效率,故A、B错.

拉力F移动的距离:

s=3s′=3×2m=6m;

拉力F所做的总功:

W总=Fs=100N×6m=600J,故C正确;

拉力F做功的功率:

P=

=

=120W,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求出了总功.本题关键是了解:

若知道机械效率可以求有用功、若知道有用功可以求机械效率,二者都不知道,无法求有用功或机械效率.

12、.

解答:

解:

A、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就是额外功,提起1000N和2000N的重物,有用功是不同的,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不相同;

B、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是一样的,克服动滑轮的重做的额外功就是一样的;

C、额外功相等,有用功是不同,所以总功也是不同的;

D、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绳子股数是相同的,物体上升的高度都是5m,所以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都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n倍.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察机械效率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额外功等于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

13、

解答:

解:

用吊水桶向上提水,目的是提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桶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桶做的是额外功,故A错、B正确;

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目的是提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但是对水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故C、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分析和认识,弄清做功的目的是本题的关键.

14、

解答:

解: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表明机械效率越高.所以机械效率的高低是由有用功和总功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与机械做功多少或是否省力无关,故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为了省距离,而不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故选项C是错误的.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故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要注意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单单是由做功多少决定的,它是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的.

15、

解答:

解:

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又因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即W1<W2,η1>η2,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

16、(

解答:

解:

∵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

∴三种情况下做的有用功相同,大小都为W有用;

∵不计绳子质量和摩擦,

∴使用滑轮做的额外功:

W额=G轮h,

又∵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动滑轮的个数为0、1、2,

∴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做的额外功:

W额1<W额2<W额3,

∵W总=W有用+W额,

∴三种情况下做的总功:

W定<W动<W组,

∵η=

∴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定>动>η组.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难点是额外功的求法,因此利用好不计摩擦和绳的质量时W额=G轮h是本题的关键.

17、

解答:

解:

由图知,n=4,则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物体上升高度:

h=

=

=0.5m,

提起货物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000N×0.5m=500J,故C错;

提起货物所做的总功:

W总=Fs=400N×2m=800J,故A正确;

提起货物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800J﹣500J=300J,故B错;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62.5%,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是一个选择题,实质上是一个小综合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每一个量计算出来进行判断.本题的关键有二:

一是n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二是W总=W额+W有用.

18、

解答:

解:

A、动滑轮越重,需要做的额外功越多,所以A说法错误.

B、改用质量小的动滑轮,可以减少额外功,所以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以B说法正确.

C、由公式:

η=

,所以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所以C说法错误.

D、提高物体的质量,可以提高有用功,这样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增大.所以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高滑轮组的方法.首先要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比值越大,效率越高.所以有用功越大、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可以通过减少额外功,提高有用功来提高滑轮组的效率.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

解答:

解:

(1)汽车利用斜面上升时,增大了运动的距离,故可以省力,但却不能省功.

(2)汽车通过引桥的时间为

汽车通过引桥到达大桥时,上升的高度为大桥的高,即40m.故所做的有用功为W=Gh=mgh=2000kg×10N/kg×40m=8×105J

答:

(1)省力;

(2)375;8×105

点评:

本题是个信息给予题,需要通过题目给出的看似繁杂的信息中,找出与机械、有用功、速度公式相关的物理量.此类信息给予题关键之处在于要把题目中的问题与物理场景相对应,然后一一找出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求的物理量,并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求解.

20、(2008•黄冈)

解答:

解:

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数出承重绳子的股数n=3,则物重G=nF=3×6×103N=1.8×104N;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的存在,实际吊起的建筑材料G′=5.4×103N,

那么起重机吊臂上的钢丝绳移动的距离s=nh=3×1m=3m.

起重机的功率P=

=

=1.8×104J.

机械效率η=

=

=

=30%.

实际使用由于滑轮组装置不变,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产生的额外功基本不变,则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有用功减小,使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减小.

故答案为:

1.8×104;1.8×104;30%;减小.

点评: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特别注意:

在判断滑轮组有几根绳子承重时,只需数出有几根绳子和动滑轮相接触;滑轮组装置不变,表示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产生的额外功基本不变.

2

解答:

解:

由题知:

G=mg=50kg×10N/kg=500N;扶梯运动的速度v=1m/s;

由图知:

扶梯的长度s=5m,高度h=3m;

(1)扶梯对他做的功W=Gh=500N×3m=1500J;

(2)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t=

W;

(3)扶梯的功率是一定的,它克服人的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当人数增多时,有用功增大,机械效率会变大;

(4)当人在扶梯上行走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2m/s;根据

得:

故答案为:

1500J;300W;变大;2.5s.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扶梯的高度、长度,难点是人在扶梯上行走时他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是多少.

23、

W有=Gh=1500N×0.3m=450J,

W总=Fs=400N×1.5m=600J,

η=

故答案为:

600,75%.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通过滑轮组的结构确定s和h的关系是本题的突破口.

24、(2004•河北)

解答:

解:

(1)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

=

=

(2)“绳重与摩擦不计”表示只考虑动滑轮的重,则:

η=

=

=20N;

当“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的大米”时,绳子末端的拉力:

=135N;

由功率的计算公式P=

可得拉绳子的速度:

故答案为:

90%、0.4m/s.

点评:

此题对于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熟悉公式,还要掌握公式的变形.

25

解答:

解:

由图知,n=2,若砖被提升h,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

(1)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

W有用=G砖×h=100N×10×h=1000N×h,

∵η=

∴W总=

=

∵W总=W有用+W额,

∴W额=W总﹣W有用=

﹣1000N×h=250N×h;﹣﹣﹣﹣﹣①

∵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

∴使用滑轮组做的额外功:

W额=(G轮+G板)h=(G轮+200N)h,﹣﹣﹣﹣﹣﹣﹣②

由①②得:

(G轮+200N)h=250N×h

解得:

G轮=50N;

(2)由题知,人使用的最大拉力:

F大=G人=mg=70kg×10N/kg=700N,

∵F大=

(G轮+G板+G砖)=

(50N+200N+G砖)=700N,

能提升的最大砖重:

G砖=1150N,

∵每块砖重100N,

∴最多能提升砖的数量为11块,

∴能提升的最大砖重:

G砖′=1100N,

此时拉力F′=

(G轮+G板+G砖′)=

(50N+200N+1100N)=675N,

W有用′=G砖′×h=1100N×h,

W总′=F′s=675N×2h,

η′=

=

=81.5%.

故答案为:

81.5%.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用好“使用滑轮组做的额外功W额=(G轮+G板)h,拉力F=

(G轮+G板+G砖)”是本题的关键.

26、(2009•赤峰

(1)W有=Gh=5N×0.4m=2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