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85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docx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

精品文档

古代汉语上学期练习题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中所属的部首:

丹之亚常

卍受严隣

巡希幽胡

怡攻书民

煎者茁贰

郊望平术

按:

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1

精品文档

则?

?

则?

?

,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

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

如:

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如:

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

如:

吐、忙、胡、破、故。

2/31

精品文档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

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

如:

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

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

如:

“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

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

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

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

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3/31

精品文档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

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

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

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

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

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

“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

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

《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认为是会意字。

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

本义是花。

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

本义是日光。

这里的“景

4/31

精品文档

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惊”从马,敬声。

本义是马受惊。

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

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

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

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

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

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

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

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

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

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

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

5/31

精品文档

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

?

间,暗地里,秘密地。

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间,缝隙,空隙。

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间,小的,偏僻的。

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

间,隔些时候。

引申义。

6(对曰:

“愿少间。

间,避开别人。

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乘间,暗中。

引申义。

8(郤至曰:

“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

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

间,秘密地,暗地里。

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间,

6/31

精品文档中间。

引申义。

1(发使使燕。

发,派遣。

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

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发,射箭。

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启封。

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

发,出发。

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

发,开放。

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

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发,发挥。

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

发,发扬。

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发,

震动,爆发。

引申义。

7/31

精品文档

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

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

1(饮于河渭。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

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

8/31

精品文档

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

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谢公与人围棋。

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按:

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棋。

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

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

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

“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

”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标点:

9/31

精品文档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译文:

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

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

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

“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

“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标点: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

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

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

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

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

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

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

铜钲閧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

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

10/31

精品文档

鼓,抵滁阳。

译文:

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

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

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

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

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

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

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

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

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

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

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

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

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

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

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

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

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

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

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

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练习二

11/31

精品文档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2、偏义复词:

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

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

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

物。

7、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

12/31

精品文档

“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如:

赵王少,不能蚤起。

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

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

今字”。

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

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

如:

好学、王天下、衣褐

等。

10、联绵字:

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

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文言: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指事: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

物特点的造字法。

如:

亦、本、末

13、会意: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

造字方法。

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

13/31

精品文档

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

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

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

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晋侯饮赵盾酒。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

之,见其二子焉。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范增数目项王。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

县发遣。

失期法皆斩。

彼秦者?

?

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斥鴳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利泽施乎万物。

冰,水为之而

14/31

精品文档

寒于水。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未至,道渴而死。

、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

诛,感激,怨,病

、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令我百岁

后,皆鱼肉之矣。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下列句中,“曾”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老臣

病足,曾不能疾走。

先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下列副词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窃,惠,忝,猥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闻沛公慢而易人。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15/31

精品文档

11、下列句中,“微”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禹,吾其鱼乎,,是日,微樊哙奔入诮讓项羽,沛公事几殆~,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1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昭王

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13、下列句中,“仅”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初守水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齐王遁而走莒,

仅以身免。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14、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

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1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16、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

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6/31

精品文档

17、“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

筠D朱骏声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

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

19、下列加线词中,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乎,,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2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水浅而舟大也。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21、“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

22、《荀子?

富国》:

“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

”其中“荤菜”的意义为。

A肉蛋类B蔬菜类C鱼虾类D葱蒜类

2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

17/31

精品文档

缩小的一例是A响:

回声-声

音B色:

脸色-颜色C狱:

案件-监狱D坟:

土堆-坟墓

24、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A《辞源》B《辞海》C《词诠》D《经

传释词》

2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

26、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式的是。

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27、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

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28、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语序B是作宾语前置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D代词复指前置

29、“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中的词类活用类

18/31

精品文档

型是。

A名词用如动词B使动用法C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

30、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A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三、简答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

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2、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的意义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表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处所或工具;

3、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看法或意念。

使动用法涉及到动词、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涉及到名词、形容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4、写出下列汉字的本义。

策表纲获集策:

马鞭。

表:

裘的有毛的一面。

纲:

提纲的总绳。

获:

猎获。

集:

鸟停在树上。

5、说出《说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6、举例说明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先通过字形分析;再在文献中找到证据。

如“習”,

19/31

精品文档

《说文》:

“数飞也。

”《礼记?

月令》:

“鹰乃学习。

7、名词作状语可以表示哪些意义,表示比喻;表示处所;表示工具或依据;表示对人的态度;

8、句尾语气词“也”、“矣”有什么区别,“也”表示判断肯定语气;“矣”是把事物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也”是静态的;“矣”是动态的。

9、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条件。

答: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

遂王天下。

王天下:

统治天下。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陈胜王:

陈胜当君王。

、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罾:

网到的。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所高:

推崇的。

、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

如: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

”可妻:

可以娶妻。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不能穷:

不能走到

20/31

精品文档

头。

、名词放在副词的后面,副词一般在句中只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所以当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时,要活用为动词。

如: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皆衣:

都穿着。

不足生于不农。

不农:

不从事农业生产。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的前面,“之”、“我”这两个代词的用法特点鲜明,即一般常做宾语,也就是在它们前面的多是动词,所以它们前面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

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衣之:

穿它们。

是欲臣妾我也。

臣妾我:

让我们当臣做妾。

、名词后有介词词组,介词词组在古汉语中经常做补语来修饰它前面的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所以名词后有介词词组,这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如:

晋师军于庐柳。

,军于庐柳:

驻扎在庐柳。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

蚕于郊:

在郊外养蚕。

、名词用“而”连接连词“而”经常用来连接的是动词、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形容词性词组,但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所以用“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不织而衣:

不织布却穿衣。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见他。

10、简述“则”的几种用法。

21/31

精品文档

答:

连词“则”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相承,可理解为“就”、“便”等。

如: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版已具。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可理解为“那么”、“那么就”等。

如: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

表示假设,可理解为“如果”、“假如”等。

如: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表示发现,可理解为“原来已经”。

如: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表示逆接关系,可理解为“可是”、“却”等。

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根据“六书”的造字方法,给下列汉字归类。

信鱼采一莫英首末河鹿象形:

鱼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