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8603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单元评价检测一

单元评价检测

(一)

(第一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B.人的一次脉搏跳动时间为1s

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mm

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m/s

【解析】选B。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是5m/s,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cm。

故选B。

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A.3.2cmB.3.30cm

C.3.3cmD.3.5cm

【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木块上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5cm,木块下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0.1cm,下方的刻度尺精确度更高,所以读取木块下方的刻度尺读数,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故木块的长度为3.30cm。

3.(2015·甘肃油田二中期中)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细细品味古诗,从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

所以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时,会有“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选A。

4.(2013·怀化中考)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B.3∶2C.2∶3D.1∶3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1∶1,故根据路程公式s=vt可得,s1=v1t1,s2=v2t2,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s1∶s2=v1t1∶v2t2=v1∶v2=3∶2。

5.(2015·武汉解放中学月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解析】选A。

根据s-t图像找出同一时刻t(如t=4s)a、b、c对应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v=

可知,va>vb>vc;由s-t图像知,t=5s时,sa-sb>

3m>2m,sb-sc<2m,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a;sa-sc>4m>2m,乙图像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故选A。

6.(2014·襄阳中考)2013年9月29日建成通车的卧龙大桥是襄阳首座斜拉桥,全长4343.5m,桥面宽31.5m,双向六车道。

如果一辆大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km/h,则所用的时间是(保留整数位)(  )

A.4minB.6minC.8minD.10min

【解析】选A。

本题考查速度的相关计算。

已知桥长是4343.5m,大车的速度60km/h,故由公式t=

≈0.07h=4.2min,故选A。

7.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都相等。

A图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中小球做加速运动,C图中小球做减速运动,D图中的小球做的是变速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故选A。

8.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由图像认识物体的速度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

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的速度快;在时间是6s时,甲通过的路程是1.2m,乙通过的路程是0.6m,所以甲在乙前0.6m处;因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9.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

【解析】由图知: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0min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2”和“3”之间,略偏过“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1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0s,即秒表记录的时间为2min10s。

答案:

2min10s

10.

如图所示是武汉欢乐谷的双木质过山车,小明坐在高速运行的过山车上,感到“天旋地转”,这时他是以    作为参照物的。

过山车的小列车首先是依靠电动机将其推上长为50m、高30m的斜面顶端,沿着轨道穿梭行驶,如果电动机将乘客和小列车推上斜面顶端需要25s,则小列车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小明坐在高速运行的过山车上,感到“天旋地转”,这时他是以自己(或过山车)为参照物的。

小列车被推上斜面顶端用的时间为25s,通过的路程为50m,则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

=2m/s。

答案:

自己(或过山车) 2

11.(2015·重庆一中期末)2015年1月中国首届中小学生户外冰壶比赛在哈尔滨举行,冰壶运动也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如图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冰壶的高度AB如图乙所示,其高度为    cm。

冰壶投掷出去后继续往前运动,此时的冰壶相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mm,冰壶的高度为13.40cm-

2.00cm=11.40cm。

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冰壶是运动的。

答案:

11.40 运动

12.

(2014·南京中考)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   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限速标志的理解和速度的计算。

B表示的含义是:

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km/h;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需要的时间为:

t=

=

=72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而是运动的。

答案:

限制汽车速度不超过5km/h 72 运动

13.李强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

次数

1

2

3

4

5

里程碑

示数

20km

30km

40km

50km

60km

记录

时间

08:

20:

05

08:

35:

00

08:

50:

50

09:

05:

20

09:

20:

05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    (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km/h。

【解析】

(1)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1=8:

35:

00-

8:

20:

05=14min55s,通过第二个和第三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2=

8:

50:

50-8:

35:

00=15min50s,通过第三个和第四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3=9:

05:

20-8:

50:

50=14min30s,通过第四个和第五个里程碑之间,所用的时间t4=9:

20:

05-9:

05:

20=14min45s,可见,通过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不同,速度也就不同,所以说汽车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2)总路程为s=s1+s2+s3+s4=40km,总时间为t=t1+t2+t3+t4=1h,平均速度为v=

=

=40km/h

答案:

(1)不是 

(2)40

14.

(2014·镇江中考)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cm/s。

【解析】从记录的气泡位置图像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

=1.6cm/s。

答案:

先变大后不变 1.6

三、实验探究题(16分)

15.(2014·毕节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

“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甲至乙

乙至丙

甲至丙

路程

s1=

s2=64cm

s3=90cm

时间

t1=2s

t2=

t3=6s

(2)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1:

v3=

;方法2:

v3=

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方法1”或“方法2”)。

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    m/s。

(3)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    (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

(1)根据图示和表中数据可知,表中第一行数据为路程,第二行数据为时间,并且s1=90cm-

64cm=26cm,t2=6s-2s=4s。

(2)方法1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2是速度加起来被2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甲至丙的路程s3=

90cm=0.9m,时间t3=6s,所以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v3=

=

=0.15m/s。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s1=26cm=0.26m,所用的时间t1=2s,所以此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

=

=0.13m/s,全程中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4)增大斜面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小车平均速度。

答案:

(1)26cm 4s 

(2)方法1 0.15 (3)不是 (4)增大斜面角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10分)(2015·青师大附中月考)钓鱼岛(如图)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假设正常到达目的地共用14h,速度为27km/h。

试计算:

(1)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米每秒?

(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千米?

(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1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解析】

(1)27km/h=

m/s=7.5m/s。

(2)由v=

可得,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s=vt=27km/h×14h=378km。

(3)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25.2km/h。

答案:

(1)7.5m/s 

(2)378km (3)25.2km/h

17.(10分)“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

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

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

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解析】

(1)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

43-10:

31=12min=0.2h,轿车的平均速度v=

=

=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

答案:

(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

(2)见解析

(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