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9304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必修2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  教学重点/难点

  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

积累了哪些词语?

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

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

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翻译③了解作品主旨

  问: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

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

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

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

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

答错了不批评。

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①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

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

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

‘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

”又说: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

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诗经?

采薇》原文注释及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暮”的古字)止。

靡(无;没有)室靡家,猃狁(猃狁:

北狄,匈奴)之故。

不遑(闲暇)启居(启:

跪、危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

无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猃狁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玁狁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

我戍(防守)未定(稳定。

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

),靡使(使者)归聘(问候。

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

  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

指薇将老而坚硬)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止。

王事靡盬(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遑启处(意同“启居”)。

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

一说“慰勉;慰问”。

不来:

是说无人慰问)!

  彼尔(花繁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棣,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繁盛的常棣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

彼路(“辂”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君子(指将帅)之车。

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

)业业(壮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犹言“安居”),一月三捷(接。

谓接战、交战。

一说,抄行小路为“捷”。

三捷:

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kuí,雄强,威武)。

君子所依(“依”犹“乘,乘坐”),小人所腓(féi:

小人指兵士。

腓:

隐蔽。

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

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

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

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

)鱼服(服:

是“菔”的假借字。

菔是盛箭的袋子。

鱼菔,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

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猃狁孔棘(棘:

急。

孔棘,很紧急。

此句说猃狁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

  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

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啊说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没有妻室没有家,只与玁狁相拼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只与玁狁相拼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长势佳。

  说回家啊说回家,心有忧愁且牵挂。

  心中忧愁像火烧,又饥又渴真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没法托人捎家书。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长老了。

  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战事频繁不作罢,想要定居无闲暇。

  心中忧愁积成病,回家只怕难上难。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开花真烂漫。

  又高又大什么车?

将帅乘坐的战车。

  兵车早已驾好了,四匹雄马真强壮。

  边地怎敢图安逸?

月内战事无休止。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雄马排整齐,鱼皮箭袋象牙弭。

  怎不天天严戒备,玁狁侵扰情势急。

  当初离家出征时,杨柳低垂枝依依。

  如今战罢回家来,雨雪纷纷漫天下。

  行路艰难走得慢,饥渴交加真难熬。

  我心伤感满腔悲,悲苦多多谁人知。

  课后习题

  《采 薇》同步练习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 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问候

  C.行道迟迟:

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

  6.《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全诗体现了

  7.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牡”在诗中指驾车的雄马,其本义是     ,其反义词是     。

请写出含“牡”或其反义词的成语:

                 。

  (3)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

  。

  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凄凄,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⑩;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⑾。

  【注释】①苍苍:

茂盛的样子。

下文“凄凄(同‘萋萋’)”“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②溯:

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行走。

洄,曲折盘旋的水道。

③游:

通“流”,直流的水道。

④晞(xī):

晒干。

⑤湄(méi):

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⑥跻(jī):

升高,意为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⑦坻(chí):

水中高地。

⑧未已:

未干。

已,止。

⑨涘(sì):

水边。

⑩右:

迂回弯曲。

⑾沚(zhǐ):

水中高地。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

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  )

  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

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

  。

  (3)把第1、2两章改写成新诗。

  第1章:

  。

  第2章:

  。

  《采 薇》课后作业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

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

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

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

战争场面。

  第6章:

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

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

(1)内容:

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

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

  

(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8.

(1)D

  

(2)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