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9409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docx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0年中考古诗词及文言文

七年级古诗词(27首)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3、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4、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7、逢人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8、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9、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4、泊秦淮(杜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7、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七年级文言文(11篇)

         1、咏雪南北朝:

刘义庆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儿侄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雪骤(急),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

“未若(不如,不及)柳絮因(趁、乘)风起。

”公大笑乐。

即(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翻译句子

1、与儿女讲论文义。

     

  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

刘义庆

1、解释括号前的字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走),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fǒu通“否)?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离开)。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2.翻译句子

1、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 

 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3、诫子书  诸葛亮

1、解释括号前的字

  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君子之行,静(宁静专一)以(来)修身,俭以(来)养德。

非淡泊无以(来)明(明确,坚定)志,非宁静无以致(达到)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增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振奋)精,险(轻薄)躁则不能治(修养)性。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消逝),遂(于是,就)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又)何及!

2.翻译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7、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于是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 

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4、狼   蒲松龄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仅,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连接,紧跟)行甚远。

 

屠惧,投以(把)骨。

一狼得骨止(停止),一狼仍从(跟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但是)两浪之(不译)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原来)。

 

  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恐前(前面)后受其敌(攻击)。

顾(看,视)野有麦场,场主积薪(柴草)其中,苫(shàn,遮盖)蔽成丘(小土山)。

屠乃(于是,就)奔倚(靠)其下,弛(解除)担持刀。

狼不敢前(向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会儿),一狼径(径直)去,其一犬(像狗一样)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闭上眼睛),意(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甚。

屠暴(突然)起,以(用)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正,刚)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挖洞)其中,意(意图)将隧(从通道)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屁股)尾。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亦毙之。

乃(才)悟前狼假寐(睡觉),盖(大概,原来是)以诱敌(敌方)。

 

   狼亦黠(狡猾)矣,而顷刻(一会儿)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有多少)哉?

止(只)增笑耳(罢了)。

        

2.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 

朝着屠夫。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6、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5、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1、解释括号前的字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常一人居外。

及(待,等到)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讲述)之(代这件事),闻(使听到)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应答,回答)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传闻)之若(像)此,不若(如)无闻也。

2.翻译句子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6、杞人忧天  《列子》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没有)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于是,就)往晓(告知,开导)之,曰:

“天,积(聚积)气耳,亡(无,没有)处亡(无,没有)气。

若(你)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什么)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纵使)坠,不能有所中伤(zhong,伤害)。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聚积)块(土块)耳,充塞四虚(四方),亡处亡块。

若(你)躇(chu)步跐(ci)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e,同释,解除,消除)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翻译句子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气往哪里崩溃呢。

4、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中进行,为何要担心它崩溃吗?

5、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那个人说:

“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

6、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

  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

7、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地,就是很多土块聚集罢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

8、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为何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9、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本则寓言借一个杞人担心天塌地崩而“废寝食”的故事,嘲讽了那些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并告诫我们思考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7、孙权劝学司马光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初,权谓吕蒙曰:

“卿(你)今当涂(执政,掌权)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推辞)以(用)军中多务。

权曰:

“孤(我)岂欲卿治(研究)经(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最高官职名)邪(吗)!

但(只)当涉猎(广泛浏览群书),见(了解,知道)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卿(你)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我)?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就)始(开始)就(从事)学。

//及(等到)鲁肃过(到)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又,再)吴下阿蒙!

”蒙曰:

“士(读书人)别三日,即(就)更(重新)刮目相待,大兄何见(认清,识别)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7、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本文的启示: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8、卖油翁 欧阳修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陈康肃公尧咨善(擅长)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自夸)。

尝射于家圃(园子),有卖油翁释(放下)担而立,睨(nì,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只)微颔(hàn,点头)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没有别的),但(只)手熟尔(同“耳”,罢了)。

”康肃忿(fèn,气愤)然(的样子)曰:

“尔(你)安(怎么)敢轻(轻视)吾射!

”翁曰:

“以(凭)我酌(zhuó,倒入)油知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盖)其口,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酌油沥(注)之(葫芦),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于是)曰:

“我亦无他,唯(只,不过)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打发)之。

2.翻译句子

1、公亦以此自矜。

    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3、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4、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5、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6、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 

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7、因曰: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9、康肃笑而遣之。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本文的启示:

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

  

        

          9、《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神奇;灵异)。

斯(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

谈笑有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弹奏)素(不加装饰的)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不译)乱(使……扰乱)耳,无案牍之(不译)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不译)有?

2.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这有什么简陋呢?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繁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本文主旨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括号前的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仅,只)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不译)出淤泥而不染,濯(洗涤)清涟而不妖,中通(贯通;通透)外直,不蔓(长藤蔓)不枝(长枝节),香远益(更加)清,亭亭净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呢)。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少)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当然)乎众矣。

2.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呢。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6)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散播到远处,更使人觉得清幽。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或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怀。

) 

          11、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划横线的词或括号前的字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河岸),山门圮(pǐ,倒塌)于河,二石兽并(一起)沉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十余岁,僧募金重(chóng,重新)修,求石兽于水中,竟(终了,最后)不可得。

以为(认为)顺流下矣,棹(zhào,划船)数小舟,曳(yè,拖着,牵引)铁钯(pá),寻(寻找)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设馆教书)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你们)不能究(研究,探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