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99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docx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拼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缄(xián)默       迸(bèng)发       苗圃(pǔ)        津(jīn)津有味

B.哀号(háo)        溃(kuì)退        忐(tǎn)忑       长吁(yū)短叹

C.哺(bǔ)育         诘(jié)问        蓬蒿(gāo)        歇(xiē)斯底里

D.亢(kàng)奋       啜(chuò)泣       沉湎(miǎn)       随声附和(hè)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环水绕的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巴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专家表示,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们的眼光再往前看,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跌宕起伏,更让人心潮澎湃。

     。

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是一个古老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故事。

①而今天,我们充满自豪:

“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②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一开篇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

③这位革命先行者,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其心心念念之中国“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徒留怅然。

④明天,我们更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泓(hòng)   新陈代谢(chén)  好逑(hào)   万籁俱寂(lài)

B.墩子(dūn)  翩翩飞舞(piān)  瑰宝(guì)    分道扬镳(biāo)

C.惹动(rě)   黑黝黝(yǒu)     稠密(chòu)   玲珑剔透(tī)

D.嶙峋(lín)  泠泠淙淙(líng)  褒贬(bǎo)    仙山琼阁(qiòng)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他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D.《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鲁迅曾在致萧军萧红的信中,提到这条路:

“知道已经搬了房子,好极好极,但搬来搬去,不出拉都路,正如我总在北四川路兜圈子一样”。

2017年岁尾的一个上午得空,便独自奔向四川北路。

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这座墓从当年的万国公墓迁葬于此,已经一个甲子了。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红男绿女穿梭其间,不为膜拜文豪,而是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这尊雕像也就成了一首流畅的诗作。

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

“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

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

各路音乐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

只见鸟儿一波一波飞过,却听不到它们的叫声。

这幅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我也领略了植物风光。

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看上去激情饱满。

耐寒的杜鹃绽放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

鲁迅墓很好寻,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

赏过如火的槭树,直行约三百米左转,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墓前广场比较开阔,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

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肃穆庄严。

不过基座过高了,感觉鲁迅是坐在一个逼仄的楼台看戏,让人担忧他的安危。

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

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

何况在我的阅读印象中,鲁迅是不怎么写花儿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秋夜》中,提到蜡梅一类的花儿,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连名字也叫不出来。

他最浓墨重彩地写花,是在《药》的结尾处瑜儿坟头的那圈红白的花儿,可见他笔下的花儿是死之精魂。

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

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

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

鲁迅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

这些表述绝非是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

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

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

我脱帽向着这座清冷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阻碍着视线。

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健身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

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

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

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

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

(本文有删改)

7.文中说鲁迅的墓“并不安静”,又说这是“清冷的墓”。

“不安静”和“清冷”分别体现在哪里?

8.分析划线句中加点词或短语的深刻含义。

(1)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

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2)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9.写“我”摘下广玉兰的叶子放在鲁迅墓前以及叶子被风吹走,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0.有人说“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这个标题也可以改成“也是春天,也是冬天”,你是否同意?

请简述理由。

文学类文本阅读

垂钓

余秋雨

①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②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③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④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⑤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

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⑥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

“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

”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⑦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⑧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

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⑨妻子说:

“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⑩我说:

“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⑪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

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

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⑫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余秋雨散文》)

11.对于海参崴的一胖一瘦垂钓者,作者夫妇有哪些生活哲理的思考?

12.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

13.结合语境,说说划线句“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含义。

14.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三、句子默写

15.古诗文名句填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3)李白有诗云: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黄鹤楼》中对仗工整、描写眼前生机勃勃艳丽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明对西湖热爱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晏殊《浣溪沙》词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

(6)李清照《渔家傲》词中表现词人晚年孤苦无依,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这与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哲理相同。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③。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④,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湖光染翠:

湖水染得像翡翠一样碧绿。

②夕舂:

夕阳。

③极其浓媚:

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④受用:

享受。

16.下面对“其实湖光染翠之工”一句中“工”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

B.做工

C.擅长

D.精妙

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安可为俗士道哉

18.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月色,请从写法方面赏析该句。

五、诗歌鉴赏

19.选出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是作者任密州太守时与同僚出城打猎所作,粗犷豪放,“狂”字贯穿全篇。

B.词的上片记叙了打猎的壮观场面,一个“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词中多用典故表情达意“亲射虎,看孙郎”表示作者要亲自挽弓射虎,探望孙郎,豪情溢于言表。

六、语言表达

20.仿照所给的例句,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21.综合性学习 

在学校的“漫谈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同学收集了下面的资料,阅读后,请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网络流传甚广的《低头族之歌》:

“你沉默的刷屏,亿万个屏奴一样的人们,用你那囧囧的眼神,低头在那形形色色的伤痕……紧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路边的风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1)手机已经占据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进入沉默的“屏奴”时代。

根据文段和你的理解说说“屏奴”的意思。

(2)网络热词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很多中学生更是将这些新词用在了组词、作文中。

比如用“给”组词为给力,家长担心这样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

孩子却说“这词到处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能用?

”作业或作文中用网络热词该不该?

一时间,这成了争论的焦点。

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

试作说明。

八、作文

22.作文

(写作题目)

每个人可能都有烦恼,每个烦恼也许都有一个小故事。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五、诗歌鉴赏

1、

六、语言表达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