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0455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调研报告3篇.docx

职业调研报告3篇

职业调研报告3篇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xx年4月,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和教育界专家,由公方泉副xx带队,对全市职业教育重点是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和铜山县教育局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市二职中、机械中专、农机中专、医药中专和铜山县职教中心等学校。

从校园布局到教学设施,从教学管理到后勤管理,从班子建设情况到教职工队伍素质,委员和专家们在看与听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与探讨,发表了很好的见解。

调查结束后,委员和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分析。

认为近几年来,我市在职业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形势,特别是同两个率先目标的内在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职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今后形成人才智力优势,确保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造成潜在的危机,必须引起全市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针对存在的问题,委员们坦诚直言,献计献策,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级各类职校67所,其中应用型大学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普通中专6所,成人中专18所,职业高中29所,技校10所,形成了在校生8.7万人的规模。

先后有7所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职校,15所学校成为省级重点职校,基本构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总体来看,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招生量逐年回升。

从xx年起,中等职业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有力拉动了职业学校的招生。

近三年招生数分别为2万人、2.4万人、3.3万人。

去年的招生数同比增长38%。

市经贸学校、财校、医药中专等中专校招生大幅度增长;市职教中心、铜山工业职中、睢宁职教中心、沛县职教中心等职业高中招生超千人,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扬和奖励。

二是骨干学校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新沂职教中心、睢宁职教中心成功创建省合格职教中心;贾汪职教中心正在积极组建之中;市职教中心、模特艺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征地、设计、勘探等已基本完成,今年3月已正式动工兴建;睢宁职教中心、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等大规模新建校舍,投入设备,扩大学校容量,增强办学实力。

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在抢抓机遇,谋求发展。

三是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理顺了职教教研工作机构,加强了职教教研力量;组建了主要学科教研中心组,健全了全市职教教研网络;加强了对教学工作尤其是实训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召开全市职教教学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明确了今后的目标。

四是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全市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通过校企合作、南北联合办学等形式,积极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去年举办用工招聘会12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大部分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成立了徐州市金蓝领就业服务中心。

五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沟通融合。

一些条件较好的乡镇成教中心校挂上了县职教中心分校或职教中心技能培训站的牌子;扎扎实实推进5112教育富民工程,全市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44万人,其中教育系统转移培训21万人;开展农村致富骨干和科技带头人培训14万人;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指导机构123个,农业信息服务网吧182个。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联手发展,为提高劳动者队伍素质,实现富民强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当前制约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委员们认为,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一些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足,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

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教育部门内部也存在着轻视职教的现象。

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

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成为衡量普通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造成普职比例明显失调,个别县(市)严重失调。

部分农民思想中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依靠科学技能劳动致富认识不足,认为在家种地打工照样养家糊口。

相对来讲,职业教育在我市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是多头分散管理。

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各行业部门领导;二是证书各发各部的。

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不同行业又有各自的执业证,造成学生面对重复多头考试。

三是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

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教育、劳动、人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由于中职校分属不同的系统和部门,还存在着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比较典型的如机械中专和农机中专。

两校仅一墙之隔,所设专业相似。

机械中专在财政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谋求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农机中专依赖财政拨款不思进取,举步维艰,生存困难。

因为两校隶属于不同行业,想整合调整教育资源却难上加难。

(三)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用于职业教育微乎其微。

由于我市普高过热,不少职业学校为了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只好降低收费标准,加之农村职中一部分学生交不足学费,使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大大减少。

另外,受生产经营状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行业和企业应承担的联合办学经费没有到位,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不强,也无法对职业教育提供经费支持。

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老化,无力更新。

经费拮据,办学条件较差,也造成了现有师资人心不稳。

另外,由于工科类职业教育投入较多,办学难度较大,造成我市文科类职业教育比重偏大。

(四)高素质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

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

个别学校质量意识不强,抓招生不遗余力,抓教学敷衍了事,短期行为严重,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

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五)技工队伍薄弱,劳动就业制度执行不严

目前,我市无论从各类各级人才拥有数量,还是劳动者受教育的整体水平都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劳动部门提供的数,全市拥有技术工人30万人,持有资格证书的18万人,占技术工人的60%,占城镇职工工资的44%。

但是高级工仅占我市技术工人的4%,按省政府xx年高级工要占到技术工人的2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高级技工队伍老化,技工匮乏,后继乏人状况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企业在岗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另外,我市就业准入证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三、加快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是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人才的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教育。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要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目标,要构建徐州都市圈,培育区域性人才高地,职业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要以贯彻落实三级职教会议精神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统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特别是从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的高度,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增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

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市政府应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要大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教育部门应主动与宣传、新闻单位联系,共同合作,制定宣传计划,开辟相关专栏。

注重宣传职校毕业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致富有方、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要抓住当前我市高中入学高峰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深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使他们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升学选择更加准确务实。

针对职业教育当前的弱势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增强职教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促使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规划。

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

二是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由于各类职校规模、质量、投入渠道、办学效益差别很大,必须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和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行政、市场、经济多种手段,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采取合并、重组、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进行积极的布局调整。

先易后难,通过对现有职校办学条件进行评估,对那些规模偏小、资源贫乏、办学艰难的学校应果断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行职教资源的优化组合。

三是集中优势,加强重点学校建设。

布局调整要坚持标准、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职教资源,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对那些服务我市支柱产业、专业特色明显、办学效益显著的重点职校要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制定政策,明确责任。

资产处理和人员分流是统筹职业教育资源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应明确政府、部门和行业的责任,在资产评估、人员核定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资产处理、人员分流的具体办法,保证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三)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增加对职教经费投入的关键,在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改革和完善职教经费投入体制。

根据我市的实际,应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筹资渠道。

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

按照市政府[xx]135号文中的要求,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真正到位。

第二,要积极运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人民银行应协调各专业银行,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贴息和低息贷款。

从xx年起,我省将连续3年每年安排800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职业教育,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这部分贴息贷款。

第三,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筹建徐州市教育融资公司。

把原来市政府管的教育资产经过严格评估后,由该公司代管,然后由公司面向银行,帮助一些职业学校申请贷款。

第四,进一步拓宽行业、企业扶持职业教育的途径。

除必要的经费资助、提供实习场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外,对原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后,提前折旧、报废和闲置的技术设备,可低价或无偿转让给职业学校生产实习。

第五,各类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兴办特色产业,举办各种培训,逐步增强办学实力和造血功能,促进办学条件改善。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一是对非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毕业和没有生产经历、经验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到有关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改革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研究制定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

从职业教育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是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应建立企事业单位工程师、技师等能工巧匠的专业技术人才库。

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

四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订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政策。

打破单位性质、个人身份界限,向社会录用、选拔适合于职业教学的专门人才。

徐州医药中专以人事代理的方式,对专业教师采取聘任制,符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总结推广。

(五)加大骨干职业学校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水平

近年来,我市创建出一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专业特色突出,办学成绩显著的骨干职业学校,他们代表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这些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

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市机械中专,是我市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所机械制造中专,所办专业符合我市支柱产业的特点,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发展前景看好。

由于隶属行业关系,多年来不仅没有财政投入,而且银行也不愿贷款,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建议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大职教的全局出发,对学校今后发展进行定位并给以必要的扶持。

要进一步推进骨干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示范型中等职校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我市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

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情况调研报告职业调研报告

(2)|返回目录十月二十九日,我们组织了有关人员,到市职业教育中心,对该校近几年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在察看了教学秩序、教师和学生管理秩序的基础上,重点组织了全体领导干部进行座谈讨论,详细听取了校级领导特别是中层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一、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5平方米,教职工225名,教师188名,3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生。

学校主要面向第三产业设置了计算机、服装、烹饪、旅游、财会、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商贸等8个专业。

其中,计算机、服装两专业为青岛市骨干专业。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文化课教学为基础,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抓住专业技能训练和对口高职升学两个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搭建立体化联合办学网络,实现了“招生、培训、实习、专业人才交流”一体化,为学生开辟了优质就业、高职升学、自主创业、出国研修四条成才渠道,合格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学校贯彻“科研兴校”方针,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科研协作课题两个,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高职对口升学工作一直走在青岛市前列,xx年以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2300多名,高考达线率一直保持95%以上,有160多名考生达本科线,本科达线率和达线总数均列青岛市百余所学校之首,高考经验在青岛市推广。

学校注重加强德育工作。

树立了德育为首的观念和意识,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比较完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措施得力,重视班主任队伍的校本培训,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开展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

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勇于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办学新形式,采取工读结合、高职套读、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多种办学形式,使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达到有机结合,办学路子越走越宽广。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学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生学习素质的构成与培养研究》实验基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农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情教育》、《现代教育》、《职教论坛》等十多家报刊和新闻媒体都先后报道过学校办学经验。

二、学校今后发展方向

1、办学规模:

在积极稳妥发展、保证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到xx年秋季开学,学生班额达到60个,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000人,今后根据我市生源情况逐年增加,5年时间在校学生数量达到3300人以上,在校教职工(在编)人数达到260人以上。

2、专业设置:

二是专业与对口升学不能对接,满足不了学生高层次就业需要。

三是专业与市内其它学校重复,为避免不良竞争,主动停办。

鉴于上述原因,学校今后3-5年,主要面向第三产业开设和发展:

计算机专业、服装专业、烹饪专业、旅游专业、财会专业、电子电工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商贸专业,共八大专业。

服装和烹饪专业是学校的“老号”专业。

服装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不仅办得早,学校师资力量强,而且人才市场需求量也大,毕业生对口升学前景也好。

从明年开始,招生力争保持在4个班以上。

烹饪专业不仅办得早,且是全市唯一专业,毕业生就业、自主创业和归并为餐旅专业后的对口升学前景都看好。

从明年开始,力争保持年招生2-3个班。

计算机专业是青岛市骨干专业,该专业办得早,规模大,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会不断加大,同时,对专业办学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学校发展该专业的思路是:

强化专业资源配备,扩大办学规模,强化公用性;优化教学资源,设置相关子专业,强化专业性。

力争明年招生4个班,200人。

xx年达到6个班。

旅游专业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一个专业。

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

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3个班。

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口升学前景好,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配备强,也是近几年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

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4个班。

汽车维修专业是学校近年和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专业。

去年以来,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校投资780万元,建设汽车实训中心,对专业发展将会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从明年开始,力争年招生保持4个班以上。

财会和商贸专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学校发展的思路确定为。

紧紧依托计算机专业,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结合两个专业的特点,逐步实现两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嫁接,向财会信息化和电子商贸专业过度。

从明年开始,两专业分别力争保持年招生2—3个班。

3、硬件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现状,明年内部教学设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汽修和计算机两个专业。

明年新学期开学,完成计算机更新换代。

外部设施主攻方向是汽修专业,明年年内完成汽修专业实训中心内部设施建设。

xx年开始主要加强电子电工、旅游等专业建设。

力争5年内有60%的专业内部设施达到青岛市骨干专业标准要求。

4、办学体制:

继续坚持自主办学为主,广开联合办学渠道,走多形式、多层次,上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横联企业、行业的内涵发展的路子。

采取工读结合、高职套读、校企联合、校社联合等形式,学历教育、长短期社会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出国研修培训等多层次教育并重,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技术力量、调动各界积极性、增强办学活力、盘活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校规模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基地建设:

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坚持走内外并重,教练结合的发展路子。

今年开始,着力建设校办服装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技术力量,建成能容纳100多名学生的半工半读的校内实习基地。

xx年吸纳社会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管理人才,与学校共同办起能容纳150名学生实训和年培训800人次的“汽修专业实训中心”。

烹饪和旅游专业,在充分利用学校宾馆实习的同时,重点在青岛巩固和扩大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其他各专业逐步建立2—3个校内外实习基地。

6、队伍建设:

干xx伍建设。

按照市局总体要求,通过落实“六讲三评”、定期考核考察和培训、加强监督监察、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等措施,建立一支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讲廉洁、特别懂管理、特别能战斗,结构合理、生机勃勃的干xx伍。

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构成,文化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主要通过教体局给予调配,专业实践老师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可聘用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充实进来,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按照市局总体要求,通过落实“八比四评”、能力业绩考评、定期培训等措施,打造一支纪律和能力强、工作态度端正、作风硬、有奉献精神、工作质量高、业绩优秀、结构合理、后劲充足的教师队伍。

3-5年内,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高级职称占2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50%,获高、中级资格证专业教师达100%。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争取专任教师中的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

7、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

坚持科研引路,全面贯彻落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业绩档案管理和学分制管理,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两个积极性,继续保持教学质量市内领先,对口高职升学青岛市领先的优势。

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就业教育要技能训练与文化课、专业理论学习并重,升学教育也要把文化课、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学生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为学生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管理理念,从培养学生说话、动手、合作、互助、礼仪等基本素质能力入手,针对90后学生心理特点,广泛开展德育活动,通过调动班主任积极性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等方法,把学生管理水平提高到全市最高水平。

三、制约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上课教师137名,其中兼课干部20名,兼课教师11名,因工作对外借调11名。

教师人均周课时(含自习辅导)14.3节,按照学校发展规划,明年数学、语文、英语教师各缺口5名以上,专业课教师缺口更大,实习指导教师奇缺。

(二)教学设备。

目前计算机、服装、烹饪等主打专业教学设备落后陈旧,严重影响教学和技能实训,急需更新换代。

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建设,需要不断扩大电子阅读的规模,提高阅览信息化程度。

(三)教师评价。

市局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制约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

前些年实施的对口高考、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对调动教师积极性非常有效,由于奖励不兑现,落实不到位,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建议主管部门兑现前几年的奖励,修订教学评价办法、奖励办法。

(四)实训经费。

由于学生实习实训经费来源无保障,严重影响技能教学质量。

建议主管部门统一建立实习经费保障机制。

(五)专业设置。

目前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仍存在重复现象,建议主管部门尽快统筹解决,消除学校间不良竞争。

四、实现发展几项措施

(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盘活社会各类资源,保障资金投入。

1、抢抓当前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积极寻求国家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争引项目、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机制。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通过政府投入、企业合作、社会捐赠、校办产业回报等形式,盘活资金来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二)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

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形成服装、烹饪、计算机、旅游、财会、电子电工、汽车维修、商贸等八大专业体系。

按照骨干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规范建设和管理,使财会、电子电工等专业达到骨干专业标准。

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学校各专业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